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好丈夫 >

第909章

明朝好丈夫-第909章

小说: 明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却大大不同;开考取吏;拓宽了他们跨入这个门槛的渠道;使得多人愿意让子侄读书写字;当然;重要的是;随着工坊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读书人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这种巨大的需求之下;读书人变得炙手可热
    从前读书;无非就是科举一条独木桥而已;让人望而生畏;可是现在;却有百种、千种的道路;学了算数;可以做算数;学了律法;可以做律师;便是只是寻常的读书写字;亦可在各家作坊中寻到清闲高薪的差事;科举固然是远大的前程;可是和这些眼前的利益相比;纵然是读过书只是比没读过书的收入高一两倍;大多数人;也都愿意接受这知识的普及
    再加上朝廷延续先帝的国策;大力建设学堂;于是这求学读书之人;是比之从前多了十倍、百倍
    正德三年四月;从各地传来的奏书竟都是歌颂之声;原来大家所担忧的地方叛乱;甚至是宗室谋反;似乎都成了久远的笑话这个世道;谁也不在乎谁在主政;最重要的是;天下有没有动乱的基础;若是民怨沸腾;便是朝廷再如何正统;照样是揭竿而起;烽火四起;可是有九成人满意;人人有了饭吃;有了对生活的好预期;所谓的正统;所谓的道义;一切都成了空话
    而柳乘风所针对的几项革;却都恰到好处;往往是拉拢了大部分的人;用来打压少部分人;少部分人生怨;纵然他们掌握了全天下的舆论;却又如何?任何一个朝廷;从来都不在乎叫骂的
    当然;革也是因势利导;若无先帝时的积累;若不是朝廷有了足够的开销;任何一项革都只是个笑话;这些改革;若是放到了现在;或许是恰到好处;可要是放到二十年前;或许就成了天下动乱的隐患;就如王莽政;虽然政的内容可谓前;结果却是加了朝的覆亡;大明的律法放到了秦汉;保准要天下大乱一般
    正德四年初;整个王朝仍然欣欣向荣;而这时候;内阁大学士焦芳终于坐不住了
    为政数年;焦芳在内阁虽然做了不少的事;可是他武不如杨一清;文不如李东栋;高不成低不就;似乎渐渐成了可有可无的人物;唯一庆幸的是摄政王似乎对他颇为倚重
    今日他特意在内阁告了个假;一品诰命夫人今日自大漠进京;此前李若凡那边就已经给他下了名刺;让他前去议事
    李若凡的身份;无论是对摄政王还是对朝廷都有些尴尬;一方面;这个强势的女人似乎并不只是喜欢住在王府;偶尔也会回到她的关外金帐;蒙古十五卫;她颇有声望;所以朝廷关外的事务;大多依赖于她;许多事涉关外卫所的事;也都会垂询她的意见另一方面;她与摄政王的关系暧昧;这件事人所共知;甚至许多军机;摄政王都私下与她商议
    这个人和其他的王妃不同;她不愿意做人的妃子;却无名有实;所以对李若凡;焦芳不得不心翼翼
    ……………………………………………………………………………………………………………………………………
    第二章送到(。。 )
 
 
    
第九百八十五章 :早正君位

  
    
    
    
  
    李若凡在京师里置了一处别院;距离王府不远;虽然经常出入摄政王府;可是李若凡却并不在王府中常住
    毕竟柳家有三位夫人;她是极聪明的人;三位夫人是阴差阳错下弄出来的;她若是屈身进了柳府;就只能做个妾室;还不如不清不楚的自在况且三位夫人久在一起;早就抱成了一团;注定排外;还是若即若离着好
    李若凡的别院并没有太多蒙古特色;她曾在京师久住;深受熏陶;院中的装饰比汉人加汉人;入了关;她便是汉冠汉礼;出了关;她又恢复了蒙人装饰和习俗;隔些日子改变一下生活;倒也自在
    焦芳见这别院的大门大开;不过门口却是数个蒙古护卫;他下了轿子;叫人拜上了名刺;过不了多久;便有人请他进去
    登堂入室;李若凡已在厅等候多时;她穿着的是眼下丽人坊里最时的衣裙;美艳动人;正是这种动人和那种与摄政王的若即若离;因此才能以外室的身份拴住柳乘风的心;不过此刻;这股子抚媚却是收敛了许多;毕竟是蒙古女子;倒也没什么男女之防;不必焦芳是个近七旬的糟老头子;她微微一笑;朝焦芳点点头;道:“焦大人快做;大人来访;令女寒舍蓬荜生辉;未能远迎;还请恕罪”
    这一番气;让焦芳受宠若惊;名义上;李若凡这型套话他倒也接受的起;毕竟是内阁首辅的身份而李若凡至多也就是个藩王之母;一品诰命的王太后而已;可是焦芳是个很实在的人;他实在的地方就在于;他从不计较虚名;也不看中所谓的名分和品阶;谁握了实权;谁话有份量才是真的
    这是他的处世之道;也正是凭着这个;他才能力压李东栋和杨一清主持内阁大局
    “近来的报纸不知焦大人看了吗?”李若凡直截了当的问道
    焦芳心里知道这位王太后是想要直奔主题了;因此不敢怠慢;道:“倒是看过一些;其中多有对摄政王殿下的美言;无论是士绅、商贾也都有赞许之词”
    李若凡微微一笑;道:“焦大人想来没有读透这些报纸”
    焦芳不禁奇道:“下官愚蠢;还请夫人点拨一二”
    李若凡道:“学而报里头;有一篇文章挺有意思;是皇上到现在还没有踪影或有不测了只可惜至今仍无所踪;可叹啊可叹”
    焦芳一下子紧张起来他来之前就曾在琢磨;李若凡请自己来;肯定不是请他来闲聊的;一定是有大事要商量;现在提及到了失踪已久的皇上;让他精神不禁紧绷;忙道:“不错;现在都已过了一年有余;却是一点消息也打探不过只怕已经凶多吉少了”
    李若凡却是一笑;道:“其实……我已有了消息……”
    “哦?”焦芳满是震惊;道:“是吗?不知陛下……”他话的时候;竟是声音都颤抖起来;这个消息实在是一颗**;让他一时间难以接受;事情太突然了
    李若凡正色道:“其实已经有人在南洲发现了陛下的踪迹不过是不是属实;却也不知;有流言;南洲都督府已经打算护送陛下回京了”
    焦芳道:“怎么去了南洲?”
    李若凡却是打了个哈欠显现出了旅途劳顿的样子;慵懒的道:“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总而言之;若是消息属实;多则半年;少则三月;陛下就要入京”
    焦芳喉结滚动;整个人居然有些摇摇欲坠;道:“或许是坊间流言也是未必”
    李若凡却是一笑;道:“世上哪有这么多空穴来风的事;今日郑重请你来告知这个消息;这事至少有八成的把握;否则你当我吃了没事;来和你虚扯吗?”
    若是以往;焦芳一定会不敢;可是现在;他满脑子都是乱七八糟的事;竟是一时痴了;良久才道:“陛下回京;是大喜事;大喜事”
    李若凡微微一笑:“喜固然是大喜;哎……我已乏了;这消息现在还八字少了一撇;你也不要急着传出去;自己知道就成了”
    焦芳点点头;浑浑噩噩的告辞而出;从别院中出来;坐上了轿子;焦芳大口喘着粗气;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消息实在太震撼;虽然李若凡只是模棱两可;可是焦芳却知道;李若凡这样的女人;亲自将自己叫到府上;定是有了准确的消息渠道;才会出这邪的;皇上;确实是找到了;甚至可能已经在南洲至京师的路途上
    虽然这个行程很长;至少也要三五个月的功夫;可是焦芳已经可以预料到;朝廷将会发生何等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皇上一地京;那么摄政王肯定要还政;以摄政王和皇上的关系;皇上想必也不至于对摄政王如何;大不了让摄政王就藩就是可是接下来呢?要知道;有许多事虽然不是摄政王做下的;而大多都是他焦芳张罗;可以;焦芳做过很多大逆不道的事;也过很多话;这些事;这邪;皇上会不知道?他就算现在不知;以后也迟早会知道照此推论下去;摄政王一旦去了楚地;他焦芳就要倒霉了
    尤其是当年;逼死宗室的事;他焦芳无论如何都撇不开关系;若是皇上一旦亲政;会愿意留下这么一个人?
    焦芳坐在轿中;越想越觉得可怕;他的心竟是一下子乱了
    不对……焦芳突然捕捉到了什么;方才的消息实在太骇人;让他一时之间乱了方寸;可是现在;他突然想到了什么;李若凡为何要告知自己这个消息;为何不去和摄政王;而是找自己来;这是什么意味或许……
    焦芳顿时明白了;他忍不住脸色骤变;李若凡这个女人;是要将自己推到悬崖边;让自己做出一个选择
    焦芳脸色变幻不定;满是犹豫;良久;他长吐了一口气;随即吩咐随扈道:“来人;拿老夫的拜帖;去请李东栋学士;还有锦衣卫都指挥使陈泓宇、军都指挥使钱芳;还有张公公、谷公公一道来议事;告诉他们;事情紧急;一个时辰之后;老夫在府中静候”
    …………………………………………………………………………………………………………………………………………………………………………………
    正德三年六月初九
    这是一个很寻常的日子;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如往常一样;柳乘风召见了朝臣;进行廷议
    朝中百官今日却是出奇的沉默;都是用古怪的眼神看着柳乘风;这些大臣;经过了一年的逐渐替换之后;大多都成了柳乘风的干将;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柳乘风不是天子;可也有他的用人标准;要做大事;自然是用自己人方便一些
    “今日有何事要奏吗?”柳乘风如往常一样询问
    “殿下;微臣有事要奏”焦芳昂首站了出来;随即跪倒在殿中;正色道:“臣近日常常听到坊间有军民议论;当今皇上不知所踪;而天下无主;君位虚待以久;这是旷古未有之事殿下摄政以来;励精图治;政治焕然一;百官慑服;此大治之世也微臣不才;窃以为大明不可无君;而殿下知人善任;贤明通达;何不如效仿古之尧舜;受禅让之礼……”
    柳乘风皱眉;怒喝道:“焦芳;这是人臣的吗;你太放肆了”
    焦芳不为所动;道:“臣不知放肆;只知殿下深受百姓爱戴;宜早正君位;以安民心”
    柳乘风似乎明白了什么;眯着眼睛;不禁看向了焦芳;随即冷哼一声;道:“胡八道”
    他话音刚落;便有李东栋站出来;亦是跪拜在地;道:“焦公所言甚善;微臣附议”
    有他出马;顿时满朝文武一下子跪下了大半数;其他几个站着的大臣满是骇然;一时不知跪的好还是不跪的好;直到那有信乱的杨一清在犹豫片刻之后跪倒在地;于是这满殿的大臣才一道拜倒;乌压压的人群一起道:“请殿下以天下苍生为念;早正君位;安抚民心”
    焦芳大喊一声;道:“吾皇万岁”
    众人顿时明白了;一起大喊:“吾皇万岁万万岁”
    而正在这时;整个紫禁城顿时紧张起来;无数的宫中禁卫突然在武官的带领下纷纷离开了岗位;一齐朝这朝殿涌来;无数人拔刀而起;蜂拥着将这朝殿包围;以禁卫大臣高强为首的一群武官在外头一起大吼:“陛下若不继位;如何对得起我们这些兄弟;若是陛下不肯;我等绝不答应”
    侍卫们一起起哄:“吾皇万岁”
    ……………………………………………………………………………………………………………………………………………………………………
    第一章送到(。。 )
 
 
    
第九百八十六章 :朱厚照回宫

  
    
    
    
  
    一辆马车滚滚过了朝阳门。
    这是一队奇怪的队伍;马车虽然普通;可是周围却是南洲都督府卫队的服侍;南洲因天气炎热;所以在衣物上与这里有些不同;都督府的兵卫一身凛然;心翼翼的拱卫着这辆奇怪的马车;驶入了宽阔的御道。
    如今京师的人;眼睛都毒辣的很;只看神态和衣物;就能瞧出对方的出处;单看军服;也能分辨对方的来路;从南洋到南洲;从天竺到极远的昆仑洲;无论是哪里来的军马;他们都已经习以为常。
    南洲的军人;总是皮肤略带几分麦色;一进京师;眼睛就免不了四处乱瞅;这是因为南洲荒凉;天气又酷热;所以一进这繁华的城市;就如乡巴佬进了城。
    可要是天竺来的军人;皮肤则是显现黝黑一些;不过所到之处;却都带着几分戒备;甚至走路时;手都不禁会做出一副扶剑的姿态;据这是因为楚军在那里刚刚立足;天竺人口诸多;偶尔总有一些当地的土著滋事;所以这些人习以为常;神经总是紧绷。
    无论如何;谁也没有对这支队伍产生再多的兴趣。
    现在的京师;也无人会有去兴趣去关注这些事;现在仍是正德年;年号并未变;不过新皇帝已经登基了;只是奇怪的是;新皇帝登基;却没有改朝换代;似乎也没有改元的意思;这实在有悖传统;不过那一日的宫变实在让人吓人一跳;实在是参加的人太多;几乎京师里的所有军马;还有贵族、商贾都凑了这个热闹。
    皇帝虽是变了;可是大家的生活并没有改变;照样还是该上工的上工;该醉生梦死的醉生梦死。
    生活节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