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好丈夫 >

第711章

明朝好丈夫-第711章

小说: 明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银子;将来也可为他们做一点事;这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总比给那些狗苟蝇营之徒拿去醉生梦死了的好。”
    柳乘风心里深以为然;朱佑樘的心思其实已经在他的潜移默化之下渐渐的改变了;至少他对商贾不再有什么排斥;从前大家只以为百姓是朝廷的衣食父母;可是当见识到了商贾对朝廷的贡献;朱佑樘也已经知道;商贾又何尝不是朝廷的衣食父母?
    柳乘风趁机道:“陛下;微臣根据京师的状况算了算;若是天下都行此法;不但能断绝贪官墨吏和地痞泼皮的财路;每年至少能为朝廷增加八千万两白银的岁入;这还只是最初步的估计;现在开店的商户也多;只要北镇抚司管理得当;尽量为这些商户排忧解难;往后会有更多人扩大店铺的规模;其实现在做工的人多;百姓们有了薪水;手里有了闲钱;到商铺里购买日常用品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假以时日;这个数字只怕还要增加不少。”
    柳乘风讲解着许多地方的变化;朱佑樘也在认真听着;这柳乘风之所以对岁入增长有信心;其实也是基于聚宝楼的效应。聚宝楼的蝴蝶煽动了翅膀;紧接着由于商贸的繁荣导致工坊的日益增多;再加上廉州那边海贸的与日俱增;促使作坊林立;而大量的作坊;所需的是数以百万计的工匠和数以百万计的学徒;京师一地;在作坊中做工的人就超过了八万余户;这些人大多都是从城郊乡里入城务工的。与此同时;这些人在务工的同时;生活的习性也在改变。
    大明朝最多的人口就是农民和佃户;除此之外;还有相当多的流民;这些人从前的生活状态多是自给自足;所谓男耕女织;对大多数农户来;男人种粮食;女人则是提供布料;衣食住行;其实都可以自己得到满足;除了赶集时买些盐巴;购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他们对商品的需求是最低的。
    可是一旦佃户和农民转化成了工匠、学徒;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就改变了;这就使得他们相当多的生活必需品必须通过购买取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都渐渐的要依赖商户;而他们的薪水;最后又流入了商户手里。
    这其实就是一个循环;在这个大潮之下;许多人的生活习惯都不得不改变;正是这个趋势;使得店铺越来越多;五花八门的店铺应有尽有;因为生意好;购买的人群日益增加;北镇抚司这边的平安牌子钱只会与日俱增。
    朱佑樘听到八千万三个字;其实就早已兴致盎然了;至于柳乘风给他解释;这八千万将来还要增长;他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八千万两纹银;可以办多少官学;可以修筑多少道路;可以养多少军马?修筑多少河堤?赈济多少灾民?这笔帐朱佑樘比柳乘风算的清楚;他不由道:“依朕看;此法可行;值得在天下推广开来;这件事交给你来办吧;仍是按着京师的法子;不过要记着;不得强迫商户购买平安牌子;因势利导也就成了。”
    柳乘风等的就是这句话;忙道:“陛下;若是在天下推而广之;北镇抚司这边只怕人手不太够。”
    朱佑樘态度谨慎的道:“你继续。
    “既然发下了平安牌子;就必须得给商户们排忧解难;所以微臣专门设了一个缉事司;招募了不少缉事在大街巷四处巡逻;商户们遇到了麻烦;缉事务必要做到第一时间能够赶到;为商户解决问题。若是向全天下推广;那么所需的缉事只怕也不少了。”
    朱佑樘抚着御案;陷入了沉思;他当然清楚;所谓的缉事和差役没什么两样;想要从商户这边收税;就必须得招募一批这样的差役出来。可要是将这些差役挂在各地的地方衙门下头;只怕又欠了妥当;毕竟地方上那些衙门是什么德兴朱佑樘是知道的;所以缉事只能挂靠在锦衣卫下头;这种事还是柳乘风办的妥帖。可是这么多人;锦衣卫岂不是一下子要膨胀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如此一来;只怕朝廷那边会有不少人诟病。
    可是想到那八千万纹银;朱佑樘脸色变得镇定起来;道:“所需的缉事大致多少?”
    柳乘风道:“怕要十万人以上。”
    报出这个数字的时候;柳乘风脸不红、气不喘;若是这事儿成了;锦衣卫一个衙门;就有各种差役十五万;这是什么数字;出去都吓死人;他柳乘风一个衙门;比起所有衙门加起来;怕也是只多不少了。
    朱佑樘不禁苦笑;道:“太多了;能不能少一些?”
    柳乘风眼睛一瞪;这种事居然还可以讨价还价;不过他当然知道皇上的心思;招募的人越多;阻力就越大;柳乘风反正不担什么关系;可是皇上却是要担干系的。
    不过柳乘风连想都没想;却是毫不犹豫的摇头;正色道:“陛下;若无十万缉事;就根本不可能整治全天下的街道;陛下也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商户们买了牌子;若是朝廷不能为他们分忧;那么这平安牌子就真成了横征暴敛的名目了。”
    (。。  ,。   )
 
 
    
第六百六十七章 :利益均沾

  
    
    
    
  
    北镇抚司
    陈鸿宇抱着手站在值房门口这边;一脸的愁眉苦脸
    王司吏父子倒是沉得住气;二人都坐在里头慢吞吞地喝着茶;不过那冷静的背后又何尝没有几分忐忑
    李东栋则是背着手在这值房里来回的踱步;静候消息
    其余的还有几个千户也都到了;一个个大眼瞪眼;不安地等待着
    这一次平安牌子可谓是大获成功;不但令言官们无法攻讦;也让北镇抚司一时声势变得如日中天;柳乘风一上任就搞出这么大的动作;让这北镇抚司上下很是欢欣鼓舞
    柳乘风已经入宫了;只是能不能名正言顺地把差事讨来划归到北镇抚司名下却是牵动人心;大家做官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职权大一些?哪个不希望自己有高升的机会?
    一旦缉拿司扩张起来;整个锦衣卫内部肯定是要重组的;经历司的权利将会得到大的提升;南镇抚司就不必了;到时候只怕也要招募人手;十几万的校尉和缉事;要想约束这么多人;没有数千上万的南镇抚司校尉是不成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各省的缉事局也让人眼红耳热;这是一等一的肥差;大明十三行省;每个行省的缉事局就可管辖近万的缉事;街面上的事都由缉事局处置;比起那千户所可要有前途多了;现在这些个千户;都巴不得外放出去;若是能主政一方;却是再好不过
    大明的行省主要是由三个衙门相互牵制;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个衙门;布政使分管政务;按察使分管律法和刑名;都指挥使分管军事三权分立;构成了一省的主要行政中心可是一旦宫里答应了柳乘风的请求;那么接下来整个天下的权利分布也将改变;一个并且拥有极大权柄又有足够财力支持的地方衙门将改变三权分立的状况;从而让锦衣卫成为地方上的权利一极;缉拿局将成为地方上的税务、监察;工商管理甚至还有一部分治安的权利跻身入地方权利之中;谁能在缉事局弄个缉事使当当;那当真是光宗耀祖了
    于是乎;在座的所有人都带着几分期盼就如陈鸿宇;陈鸿宇因为随柳乘风立下了功劳;又经过柳乘风的推举如今已被敕命为锦衣卫指挥使佥事;可是他这佥事的职权范围却是不广;指挥使大人已经有意让他占住缉事司的肥缺;让他主掌缉事司;可以一旦实现陈鸿宇就将是这一次锦衣卫内部改组的最大受益之人;名为佥事;却比同知的权利加广泛;管辖两京十三行省近十万人;权柄之重;冠绝天下
    陈鸿宇当然明白柳大人的心思自己是他心腹中的心腹;而缉事司对指挥使大人来也是重中之重;必须牢牢抓在手里所以这一次变动肯定是让陈鸿宇来为他分管缉事司的
    可以;陈鸿宇已经一只脚迈入了大明朝的权力核心;当然;他心里也清楚;自己能有今日从一个个默默无名的总旗一举成为这般炙手可热的人物;全都是拜柳乘风所赐这知遇栽培之恩;实在是无以伦比
    陈鸿宇的好处最大;其次就是柳乘风的老丈人了;柳乘风的老丈人虽然职位未变;可是南镇抚司必定要扩充规模;以监管这庞大的锦衣卫人手
    之后便是李东栋;经历司已经出了缺;李东栋随时可以递补进去;这个衙门属于北镇抚司的附属衙门;也算是参谋机构;不但要对所有校尉的文案进行存档;颁布任命;主要负责协助指挥使的日常工作放在后世的军队;历经司其实就是参谋部;别看不太起眼;可是在锦衣卫内部却是算是核心的权利衙门之一
    李东栋一介书生;若是能主掌历经司;对于他来;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
    而王司吏父子现在已经开始主掌文吏司;文吏司是管理平安牌子的机构;别看权利不大;可若是缉事司扩充起来;文吏司肯定也随之会膨胀
    除了老霍外;柳乘风身边的人都已经开始主政一方了;老霍跟柳乘风算是最早的;可惜性子过于懦弱;只能让他做一些萧规曹随的事;因此现在聚宝商行千户所暂时由他辖着
    对柳乘风的‘任人唯亲’;锦衣卫上下谁也不敢多嘴;在他们看来;这位任指挥使大人一向是包庇自己人的;况且人家有这个本事吃得下这碗饭;这是人家的本事要怪只能怪自己看走了眼;当年这位指挥使大人还是寻常校尉、百户、千户的时候没有跟在他后头做事
    而其他人盯着的位置主要是缉事局和一些空缺出来的差事;现在所有人就等旨意下来;到时候锦衣卫肯定人手不够;要调一批人出来主政一方
    甚至还有传言;会有一批校尉直接调入缉事局里去;校尉做了缉事;至少能做个旗或是总旗;若是百户运气好;不准也能入缉事局做个千户这卫所上下现在是真正热闹非常;现在所有人都在看着指挥使大人;心里感叹指挥使大人手腕厉害之余;又巴望着能趁着这个机会翻身
    到了正午;指挥使大人还没有回来;这不免让人有些焦躁起来;连李东栋也有些沉不住气了;叫来个校尉;问道:“去;叫个人到午门那边看看;为何指挥使大人还未出宫”
    “先生;方才陈佥事已经命人去瞧了;午门那边还没有动静”
    “是吗?”李东栋不禁摇头苦笑;挥挥手:“你下去”
    有个千户不禁插嘴道:“李先生;你这差事能讨来吗?皇上未必会肯;毕竟这锦衣卫的架子也太大了……”
    这千户话的时候不免带着几分不自信;这是肯定的;柳乘风的这个主意确实是好;异想天开的同时又有很好的成效;谁都知道这确实是一件对朝廷百里无一害的事可是一旦要推行开来;就不免要使锦衣卫无限膨胀;这锦衣卫从一个亲军机构;等于是要将触手深入到天下各个领域;宫里未必会肯让锦衣卫来做这件事;怕就怕最后便宜了大理寺或者是刑部;还有可能是与东厂一起平分这个权利
    “这倒未必;咱们指挥使大人是什么人?那可是皇亲国戚;圣眷隆着呢;陛下对他最是信任和亲近;这事儿若是别人提;宫里或许会有疑虑;可要是指挥使大人提出来;宫里多半会答应的”
    一直不吭声的老霍此时居然也是兴致大好;侃侃而谈;他是个容易满足的人;这天下最好的千户所便是聚宝商行千户所;如今他已从百户跃为千户;对他来也算是无限的风光体面了;因此他现在话的时候腰杆子都不禁挺了几分
    有个千户挤挤眼;道:“若是当真把差事拿了下来;只是不知这人事怎么安排;句实在的;整日腻在这京师当真一点意思都没有;其实我倒是想讨个差事到外头去;苏杭那边我倒是不巴望;能去湖广也知足了”
    这千户一边着;一边朝柳乘风的几个心腹看去;想看看他们会不会有反感的意思;只要这些人不会极力反对;自己这事儿就算成了一半他也就是想借着这话来试试水;探探口风
    李东栋看了这千户一眼;只是微微一笑;想必他也明白了这人的心思;可是这时候他却是不表态
    官帽子捏在谁的手里;谁就是大爷;这个道理谁都懂;李东栋心里清楚;现在指挥使大人在锦衣卫内部一言九鼎;除了他杀伐果断的性子之外;重要的是;指挥使大人的话管用;所有人的生死荣辱都捏在他的手里;因此这种事还是指挥使大人来表态的好
    大家正七嘴八舌;各怀着心思有一搭没一搭地着话;一个个心神不宁的样子;终于;外头传出校尉的声音:“大人回来了……回来了……”
    众人纷纷站起来;一脸的激动;数十个人熙熙攘攘地到值房外头去迎接;而这时候;柳乘风已经踩着高凳从马车上下来;过了中门;脸上看不到任何表情;理所当然的接受了大家的行礼;淡淡的道:“都起来话;走;去值房里话;来人;给我端一杯凉茶来;渴死了”
    随后;众人众星捧月般的将柳乘风拥簇进了值房;大家按自己的地位或站或坐;柳乘风高踞首位;喝了一口凉茶;朝众人笑道:“哎;到了宫里皇上连一杯凉茶都舍不得给;嘴巴都得要冒烟了;回来真好;宫里还是没有这里自在”
    众人听他的话云里雾里;一个个面面相觑;有人不禁在琢磨;柳乘风的话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