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

第142章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第142章

小说: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看了一眼一直默默护卫不做声,好似一根木头般的胡归,心中有些气闷。

    自认了主公,他自然对这出生家奴却得主公信任的鲜卑人很感兴趣,但是口舌都说干了,这人也没透出一句话来,让曹霖有些怀疑自己的口才。

    距离城阳郡还有数里地,曹霖便十分严肃的看着周围情况。

    比起处于丰收之中,商贾来往不断的高密,这城阳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一路上还是不断的有流民往这边赶路,人数要比寻常多很多。地里的粮食似乎早就收拾干净了,也对,若是不曾收拾干净,怕是早被流民抢来吃了。那些流民面黄肌瘦,蓬头垢面,长远的路程似乎耗尽了他们最后一丝力气。

    而渐渐地,就看见流民充满期待的冲向城阳,却被兵士拦了下来,然后一脸欢喜的被领到专门划分出来安置他们的地方。

    曹霖看了看那块聚集地,里面都是些大大小小的窝棚,高度只够一人弯腰进去,且那窝棚还四处漏风,一个窝棚里可能睡着三四个人。

    而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的流民都显得有些呆滞,目光一动不动,甚至比那些刚来的流民还更瘦。

    曹霖仔细听城阳那些流民交谈,似乎每天,官府之人都会来这里施麦粥,就一顿,并且那麦粥还稀得一把麦子煮一桶粥,根本吃不饱。

    他想起了高密主公治下流民的状况。

    流民因与本土居民不同,安置之时暂时不可混居一起,故而主公也是划一地而予以流民居住。但是流民安置之地位置选择的很好,与本地良田不重合,附近荒地较多,可供流民开垦。

    只是土地一时半会儿种不出粮食,流民的口粮是个难题,不过主公并未选择直接救济,而是安排流民劳力到主公名下作坊做工等等,以劳力换取粮食。

    只这一举,便比他人高明许多。劳力换取粮食,同时也制造货物,这些能通过商贾贩卖赚来粮食。如此循环,只要流民撑过半年,熬到荒地有了收成,便可养活自己。

    而在去城中的路上,曹霖却听到两个小吏抱怨,那些流民越来越多,消耗的钱粮越来越多。

    曹霖心中有了数。

    一直沉默不语的胡归突然开口:“此人好名而无能,比之主公差远矣。”

    胡归想起自己的过去,他本是并州九原人士,因为有鲜卑血脉,便与鲜卑某个部落聚居在一起,只是他们没有了牛羊和草原,只能学习汉人开垦农田,种植粮食。可辛苦一年,连自己的肚子都混不饱,若非他祖传弓技,留下一张弓,自己能偶尔入林猎些猎物,怕是早就饿死了。

    原本这样的日子过下去就过下去了,懵懵懂懂的活一辈子。但是并州王抽壮丁,他成了浩浩然然的军中一员,拿着木质的棍子,被裹挟着冲向敌人。

    然后兵败被俘,成了奴隶。

    磕磕碰碰被贩卖至广陵,然后遇上了一生的救赎,还是个少年的主公。

    如今主公个子蹿高,又故意摆出老成之态,怕是至今无人得知,一郡之首乃一位十七岁的少年郎。

    只是遗憾再也看不见曾经十四岁的少年,面带微笑,充当老师教授文武的样子了呢。

    “此间郡守乃一靠衣带而上的盲流,怕是字都认不全,哪里能将主公与他摆在一处相比。”曹霖不屑道:“你且看我如何为主公要得人并且要得钱粮。”

    曹霖以为城阳分担压力为由,挑走了许多有一技之长的流民不说,还以安置的名头,带走了百石粮食。偏那个城阳郡守早已不耐安置流民之事,只是身边幕僚一直劝他以此为政绩可做邀功请赏之举,他才勉力为之,但是邀功请赏的文书已经到了刺史案头,这些流民便成了鸡肋,偏生无法处理,他一直很头大。

    而如今有人出手分担部分,并且承诺后续也可叮嘱流民前往高密,不由得大喜,花费百石粮食也都不心痛了。

    达到自己目的,被城阳郡守拉着手称赞的曹霖谦虚的告辞,带着自己此次出使的成果浩浩荡荡的回到高密郡。

    然后曹霖匆匆拜见了主公,和范无涯先生见了次面,稍稍做了些交流,便又带着护卫踏上其他青州其他郡。

    只是临走之前,曹霖写了封信给他的从兄,并且劳请太守府的仆从送信至东莱。

    “弟新随主公洛阳郭氏从越,实乃治世能臣,心志远大,善爱众民。其胸襟广,善纳谏,倚信下臣,谋略超群,善陶朱公之事。如今起于微末,麾下将才奇缺,弟想及兄长长于战事,故而已向主公荐兄长之勇武,邀兄高密一见。”

    曹霖从兄曹嶷天生武力强大,在乡间颇有名气,且交游广阔,就连东莱县丞刘伯根也是其好友。因断文识字,心怀异志,很有建功立业之渴望。

第187章 名士风流(十四)() 
高密流民居住地之一。

    如今大雪封路;原本应该是躲在屋中休憩;但是如今躲战乱而出的流民,哪里有这样的资格。这流民区中少见男丁;多是老弱妇孺躲在家中。

    此处虽是暂居,但是屋子建的却不差;不同于南方泥土和着稻草碎糊起来的房子,而是石头搭配着木材然后使用‘水泥’糊起来的;等闲大雪绝对压不垮;还不透风;暖和的紧。

    再加上太守以户为单位,租借了‘炭炉’,只要前往不远的黑石山挖些煤炭;干个三四天;便可以换些‘蜂窝煤’,若是卖力多挖些;换来的煤足够用小半个月的;如今这种天气,哪怕是进山也打不到柴火,他们这些流民也没有秋收存留下的秸秆可烧。

    这煤不仅不熏人,而且煮饭烧水方便的很,还能保持火种不灭;省着点用;一块煤可以烧一天;家中一天的饭食就解决了。

    唯一可惜的便是家中关门的时候不能将这炭炉放在屋中;否则炉中的‘煤气’便散不出去,会把人熏晕。这样大家只能把炭炉放在门口,用的时候拎进屋子,把门半开,然后一家老小围着炉火,舒舒服服的烤一烤,就着炉上陶锅的热汤暖暖喝一碗,尽管会有冷风进来,却是大半个身子都暖着。

    妇人一家本是带着不少家什逃出来,但是一路逃亡下来,那些东西早已丢弃典卖干净,也就剩下一副祖传的矛头小心存放。

    这矛头不知经何等巧匠所铸,传世许久依旧锋利如新,一路上靠着着矛头,家中男人或是护人,或是充作利刀,很是得用,故而家中老小再困难也不曾将它拿出去交换。

    她看了看所在炉火旁眼巴巴看着锅中翻滚豆羹的两个孩儿,心中感念高密太守。

    她家男人出门做工了,比较苦,就是挖煤的那处。这煤挖出来虽然好烧,却有太多煤气在里头,需要将这些煤要经过加工才能变成‘蜂窝煤’。这活儿苦,可是干五天就能领一份口粮回来,一家老小便是靠这份工养活。

    但是妇人一丝抱怨都没有,如今雪天有一屋可住,不用经霜冻严寒,自家在这里造名册盖房的时候,便已经领到了一块荒地,只是错过了播种季节,需要开春再种。

    虽是荒地,必然比不过熟地,但是原本最为费力的翻土工作在太守大人租借的新式耕犁下,要比过往省力不知道多少,并且早早得了太守大人手下农官传授冬灌和烧肥沤肥之法,那荒地来年收成就算是比不上熟地,也必然不会差到哪里去,养活一家老小必然可行。

    有了土地就有了盼头,就算如今这种兵荒马乱的时刻,也能靠着做工养活一家老小。

    不管怎么说,这个冬天一家老小算是挨过来了。

    天色渐暗,上工的男人回来了,进门便说:“你这婆娘,还没等我回来呢,就开始开炉了。这煤可不是大风刮来的。”

    妇人上前,替他理了理身上残雪,道:“今日怎的回来的这么早。”

    “港口那里又来大船了,专门收我们煤炭坊的蜂窝煤,今日早早装完货,便早放了片刻。”

    “阿弥陀佛,又换来了粮食,这下就不担心太守养不活我们了。”妇人还是有些见识的,高密郡太守是个善心好人,待他们这下普通平民十分宽和,但是这么多人,妇人也担心粮食不够吃,故而一直盼望着港口那些货船能多贩卖些货物过来。

    “妇人之见。”这男人虽是做工,但是流亡了这么久,自问尚有几分见识:“那港口是秋收之后,太守匆匆征徭役,赶工赶了三个月建起来的,虽然是集一郡之力,时间却不太够,到了冬灌停止劳役,也只是建了个大概,等来年开春慢慢着人修建,港口也只会越来越好。我们高密郡的彩瓷、蜂窝煤、盐等等货物,都走俏的很,怎么可能换不来粮食。”

    妇人一想也是,遂喜笑颜开的掀开了火炉上的陶锅,准备一家人开饭。

    他们一家恰巧是秋收之后来到此地,之前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来到青州,觉得大家应该是有了活路,青州地方偏僻,至今尚未起战乱。但是到了富庶的城阳,的确蒙城阳太守着人收留,可是,一天一碗冷水中飘着十几粒麦粒的粥,实在是活不了命,更不用说那四处漏风没处伸脚的窝棚,这样的日子过了半个月,还被官吏又打又骂,实在是生不如死。

    抱着最后一股信念,他们一家继续走,来到了同样安置流民的高密。

    一来,一家便被征招去服劳役,原本一家抱头痛哭,觉得算是交代了。但谁知道,这劳役并不苦。妇人和其他老人女子一起负责煮饭送水浆洗这些活计,也能领到些口粮,而男子则被征召去修建码头,虽是苦了些,却并无兵士打骂,每日也能混个肚饱。

    如此,最艰难的日子便渡过了。

    “我想去行伍。”男人喝完粥,突然说道。

    妇人却一把扯住:“怎么可以?当初我们不就是为了逃避兵祸才逃出来的吗?”

    男人说:“那些个官爷一层层刮地皮,收这个税那个税,种一年反倒要贴粮进去。逃出来也只是因为被人抓壮丁,怕是只能做战场上的杂军,连武器都没有,自然就是送死,谁愿意被人抓走送命啊。”说到此处他突然升起一股豪气,说:“如今这郡卫就不一样,不仅伙食好,还会配备武器,日常操练教授真本事,可不是抓人去送死,再说,兵丁家中田地还可以免赋税。”男人最后补了一句;“高密虽然暂时安全,但是万一某一天也有战祸起呢,我不想好不容易存下的基业,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儿,又来一次家破人亡。”

    最后,妇人含泪道:“听你的。”

    太守府。

    游鸿吟正在批改公文。

    虽然他将高密郡当做自己的地盘在经营,但是私产和公产他还是分的很清楚的,比如新修建的码头,便是属于高密郡的,花费也是高密郡的税收。至于交给朝廷的粮食税收之类的,被他刻意忘记了。

    也正是因为这,他如今需要处理两条线的事务,难免工作量多了些。

    当然,等到自己地盘再大点,两套班子就要重新拉起来,详细分工了,如今还没有这个必要,主要是人不太够,几乎每个人都身兼数职。

    “主公,将两位先生已经送回去了。”元夕所说的两位先生,是范无涯和曹霖。

    范无涯是本地人,自然有自己的家,谈好事情后,还是要回去的。至于曹霖,他与他从兄在城中合住一府,曹嶷比曹霖大了几岁,长得又人高马大,却偏生有个婆妈性子,待曹霖这个二十多的弟弟好比奶娃子,居然规定了门禁。因为这事,范无涯嘲笑了曹霖许久。

    刚才留两人吃了饭,雪天路滑,天色又晚了,游鸿吟自然是要派人送回去的。

    “如今各坊运营情况如何?”游鸿吟边迅速批改公文,边问元夕。

    元夕长于内务不假,但是同时还掌管着游鸿吟名下的几座私人工坊,有点类似于私人管家。工坊的工头基本上都是直接向元夕汇报的,建立起来的几只商队,也基本上是元夕处理相关事务。

    游鸿吟培养的出来的徒弟,自然不可能就是帮他管理内院,训斥丫头什么的,虽然元夕这丫头忙得昏头的时候,还不忘出来两个奴婢管理太守府。

    “都还不错,基本上都按照主公期望在运营,并没有出现大问题。而曹先生带回来不少有一技之长的流民以及更多的丁壮,如今人力暂时够用。不过,”元夕顿了顿:“只是如今外头粮食价格越来越贵了,我们商队还坚持换粮食的话有点吃亏。”

    “吃点亏就吃点亏,我夜观天象,未来几年可能有大灾降世。”游鸿吟皱眉:“虽然暂时我分不清是灾祸,但是左右脱不了旱涝两样。”

    元夕对自家主公那是万分信服,听闻此语,立即羞愧的说:“是元夕短视了,若是有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