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窃国大盗 >

第52章

窃国大盗-第52章

小说: 窃国大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呀,真是青年俊彦!!”林风亲热的拍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小胡啊小胡,你的想法很好——你不知道,西泰那边原来有个商号叫‘克虏伯’,也是这种小本钱出身,最后变成全国数一数二的大人物,嘿嘿、那个扬眉吐气,什么官碰到了都得给三分面子……”

“居然有这种事?!”胡明仁瞪圆了眼睛,半信半疑,他倒还没这种野心,心只愿吧祖业发扬光大也就算谢天谢地了。

“跟你说白了,小胡,我见你是个人才,所以也不想用个什么狗屁闲职糊弄你,”林风肃容道,“这样只会让你这辈子消沉下去!”

“啊……可是……”胡明仁猝不及防,猛然听到大帅断绝了自己的仕途,感觉很有点难过。

“你就按你的办法去办,为了补偿你家为大汉的牺牲,本帅决定全力支持你!——你们家现在还有多少银子?!”

“还有……估计姐姐姐夫那边能拿出三、五万两罢……”戴、胡两家都是江南大族,这次变卖了所有的家产,积银倒也算充裕,胡明仁眯着眼睛仔细盘算,犹豫的道。

“呵呵,恐怕不止罢,算了,这样罢!”林风微笑道,“你回去跟你姐姐姐夫说,就说本帅支持你,要他们拿出五万两银子来给你做本,此外,本帅也当个好人,助你五万两银子……算四成股份吧!”

“多谢大帅……”胡明仁愣了一愣,当即欣喜若狂,拜倒在地。

“别急——不仅如此,我还会发文给遵化、大同两地,要驻守当地的汉军将军尽量给你方便,从此之后,你就是咱们大汉的工商——明白么?!”

“大帅今日之恩义,我胡家子子孙孙必将永世不忘!!……”

“好了好了,不必客套,我这不是有四成股份么?赚钱也是大家一起赚嘛!——不过这边我把话说在前头,以后你们胡家商号说生产的东西,尤其是武器一类买卖,都得与本帅商量,若是这点差池了,恐怕事情就难办了!……”见胡明仁惶恐的连连点头,林风换了副笑脸,亲热的携着他的手,朝堂外走去,“我说小胡,你姐夫可是军械天才,这一点你家可算是得天独厚,你若想发财,那还得多找他学学技术,这个军火一类生意,从古到今可都是赚头顶天的行当,你可得好好把握才好嘛。”

第十二节 

风起云涌的一六八四年在激烈的硝烟战火中悄悄遁去。这短短的十二个月所发生的事情足够让后世的历史和军事学家们研究上百年,实际上就在当时,这么激烈的政治的变化也让所有的政治家跌破眼镜。起初三藩之乱猝然骤起的时候,人们最大胆的认识也就处于“南北分治”的阶段,不过紫禁城外一声炮响,彻底葬送了“大清中兴”的宏伟蓝图——虽然谁也不知道这个劳什子“大清”什么时候兴旺过,除此之外,随后而起的大片义军更是给苟延残喘的满清势力雪上加霜,在杨起隆的四郎会牵头下,原本隐藏在各个阴暗角落的牛鬼蛇神绿林好汉纷纷跨上历史舞台,让整个山西、河南、安徽等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陷入极度混乱的漩涡之中。

这其中一直和汉军林大帅有过密谋的杨起隆日子很不好过,事实证明,以黑道帮会为纽带来整合军事集团属于错误理论,杨起隆本人也深刻的领悟了这一点。当初一伙热血沸腾的大明儿郎在太祖皇帝灵前斩鸡头烧黄纸,信誓旦旦要绞灭满虏,那是多么的庄严肃穆意气昂扬,但是仅仅几个月功夫,当这些出生入死的结义弟兄都掌握了上万人马之后,就好像突然间变了个人似的,一个个都只管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对老大阳奉阴违不说,甚至还有人暗地里与各方势力暗通款曲。

幸运的是清廷的许多地方政府也实在是虚弱之极,虽然义军内部诸多矛盾甚至互相倾轧,但好歹在反清这一立场上是一致的,在经过最初一段时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之后,大大小小的义军头领很实际的按照各自的实力划分了势力范围,并且一致推举杨起隆老大为名义上的首领——这对于清廷个个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因为义军结束分赃之后便各自对自己的目标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这里必须承认,农民起义军在起兵之初确实很缺乏军事素质,但经过这么几个月的内战外战缠战混战之后,还是锻炼出了不少能打仗的队伍,清廷地方军队原来还有机会在地主团练的配合下搞搞小伏击小反攻什么的,但当义军初步整合后就再也没有了这样的机会,经过几次推推拉拉的联合会议,义军头领联合起来在河南山西等地进行了大规模拉网围剿,那些隐蔽在农村地区的地方团练组织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也失去了生存空间,不少地主武装摇身一变成为义军,而其余的大都逃入有坚固城防的大城市。

攻城战一直是农民军的弱项,虽然此刻杨起隆一伙已经占领了不少县城和府城,但这些城市之所以被陷落,绝大部分是内应的成功,所以当清军吸取教训之后这类办法就极难得逞,这里他们碰壁碰得最多的地方应该是开封,这个大城市本来一直属于义军的重点攻击目标,可惜的是由于缺乏工程兵和炮兵等兵种,仅仅依靠血气之勇而且军事素质较低的义军发动了无数次攻城行动,在丢下几万具尸体之后俱俱一无所获,一直到最后义军的势力初步整合完毕,这座雄伟的古城依然掌握在清廷地方政府手中。于是,很自然的,当广大革命志士对反动派的顽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贯以革命同情者面目出现的汉军林大帅适时伸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四门红衣大炮以及一队炮兵顾问终于以一百八十万两白银的价格成交,而随之到来的,就是开封、郑州等城市城墙的崩塌,尽管城内的清军连同城市居民做了极其顽强的抵抗,但在成千上万义军战士面前自然是螳臂当车无济于事,巷战数日之后,除了义军上下个个抢得行囊丰盛之外,任何胆敢保留辫子的居民都已倒在血泊之中,而一直主持抵抗的河南巡抚和清军将领也极为硬气的追随康熙而去。

战争法则自然非常公正,尽管取得了胜利,但这几场血腥的战役同时也令义军大伤元气,虽然在他们从来不为兵源发愁,但这次牺牲的骨干分子以及经过考验的老兵却是一时之间无法补充的,于是在寒流冰封大地之后,义军也无可奈何的停止了攻势,进入长时间的修整状态,与清军在汝州、许州一线对峙。

除了倒霉的河南巡抚之外,第二个倒大霉的是福建耿精忠。这个人之所以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可以说完全是咎由自取,群雄争霸逐鹿天下虽然是个极刺激的游戏,但也绝对不是人人都有资格玩的,平心而论耿精忠这个人打仗确实还算是一把好手,但这也不可能遮掩他在政治方面的极度无能,其实当初清廷和硕康亲王杰书进军仙霞岭之后这小子就应该老老实实服软认输的,如果那个时候他率先趴下估计无论是哪一方势力都会给他一个很体面的台阶下,可这个人实在是有点不知进退,忽然看到林风异军突起歼灭大清朝廷之后居然以为有了新的机会,天真的立即下令重整旗鼓,当然这个恶意的军事行为落在他人眼里当然非常之令人反感。

老实说耿精忠在军事上还是做了一番详细的布置,虽然他政治不行,但好歹也是从军几十年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将军,在秋粮入仓之后他立即强行征发了六万士兵,与残余的七万多军队以福州为中心严严实实的修筑了三道防御体系,这其中横征暴敛劳民伤财更是伤透了无数福建父老的心,于是在除夕大年夜的晚上,当他兴致勃勃的召集全体将领喝酒过年的时候,他最信任的一批部下突然兵变,数名耿军重将连同他的亲兵里应外合,在一个时辰之内将耿家老少仆役数百口屠得干干净净,数十年的香火之情,就这样被台湾郑经区区一纸委任状轻轻戳破。

福州城内的混战以及抢掠强奸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二,台湾郑经的部队正式接管城市之后方才慢慢被镇压下来。事后听闻耿精忠灭亡,福建一省欢呼雀跃鞭炮齐鸣。

台湾郑经以及他的首席谋士陈近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事实上这个史实由于文字资料保留得相当详细的缘故,在二十一世纪依然成为中国各大军政院校的研究案例。而当时由于政变实在太过突然,近在咫尺的广东尚之信和清康亲王唯一的收获仅仅只是招降了数千名耿军官兵。

这场胜利,隐蔽战线的优势和威力被陈近南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天地会的威名也在金庸先生出生数百年前就已名动天下,在这场无声无息的战争中,忠诚与背叛、欺骗与诚实、金钱与美人、收买与拉拢、大义与私利,人类最高尚的一面与最卑劣的一面交替上场,在淋淋鲜血中轰轰烈烈的燃烧绽放。

与耿精忠恶贯满盈截然相反,吴三桂在公元一六八四年就已步入了人生的巅峰,这真是极具戏剧性的一年——就在年初的时候,大周的军队还在与清兵的交锋中处处落于下风,无论是川陕的马鹞子、王屏藩,还是吴三桂本人亲自坐镇指挥的湖北、江西前线,都从未有过什么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大清的三个王爷和甘陕绿营仿佛势不可挡,甚至连大周耗费无数银两、被上下倚为长城的洞庭水师都已投降变节,就在如此之艰难的时刻,大周的救星汉军林风林大帅如同救世主一般横空出世,在千里之外彻底扭转了这场战争的局势。

当康熙授首的消息传到江南的时候,数十万大周官兵欢声雷动,个个合手祈祷——真是苍天右眼,我大周真天命所归,狂喜之下的“大周天下招讨大元帅”吴三桂元帅阁下差点就此心肌梗塞,当即抓住机会修补上次战败中残破的防线,整训军队以图后举。而与他们一线对峙的大清王师士气低迷,无数将军一夜白头,刚刚投诚的洞庭水师更是哗变内讧立刻溃散,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消息,在转攻为守之后,大清的军营上下居然流传出无数小道消息,三个爱新觉罗家的王爷为这帝位一事已然闹得极不愉快。眼下外寇未灭、内贼未除,而仅存的一支大军内部,居然又有了分裂的危险。

消息传出,大清各地督抚无不心寒胆颤,除了大军驻扎之地的衙门,其他的地方的官员们几乎同时暧昧起来,对征粮支前的的差使推推拉拉。

公园一六八五年春,一个老人的身体状况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为长期征战的关系,高寿六十八的吴三桂元帅阁下身患有风湿病、神经痛、哮喘等多种重症,在之前紧张的心态压制下,这些疾病似乎并没有对他的起居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此刻大局扭转心情愉快之后,各种疾病却很不合时宜的纷纷袭来,甚至就在确认康熙恶贯满盈的当日,大喜之下的他就险些中风,虽然现在经过一番治疗修养之后已经再次回复了行动能力,但他身边的亲族和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却依然为此忧心忡忡。

吴三桂元帅阁下显然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实际上这个念头在他当初将李自成赶出紫禁城之后就已经深沉脑海,数十年魂牵梦绕、挥之不去。

鉴于元帅阁下身体虚弱,暂时不能进行长途跋涉,大周的朝廷的文武班子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把政治中心转移到长沙。之后的事情就变得非常之有趣,大周钦天监的官员们刚到长沙就立即发现了宇宙之间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在星宿运动方面的奇异活动;此后,武陵、辰州发现了巨大的果树;然后远在云南的昆明传来了一个神奇的消息,据说某天晚上,无数昆明市居民在平西王府上访发现充满香味的云雾以及金龙飞翔的景象。在接到这许多奏报后,大周统治下的其他地方官员们如同被集体甩了一巴掌般清醒过来,各种稀奇古怪又充满吉祥意味的消息纷沓而来,如此诸多不胜枚举。

之后江南数省变得群情激奋,大家都在为吴三桂元帅阁下竭力推辞皇帝位置而感到不满,甚至连大周皇帝陛下——原崇祯皇帝的太子也对吴三桂元帅的谦虚感到非常气愤,于是下令派遣御林军将吴三桂元帅阁下抓了起来,在城外的早已修筑好的禅让台上强行把帝位让给了吴三桂元帅。

于是吴三桂元帅阁下在原皇帝武力胁迫下不得不接受了禅让。

公元一六八五年春,湖南长沙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天典礼,大周天下招讨大元帅吴三桂接受皇帝禅让,正式登基为帝,为了表示对前帝的尊敬,国号依然保留为“周”,改元昭武,命湖南长沙为定天府,册原配夫人刘氏为后,立嫡孙吴世番为储。

遵照千秋百世流传下来的规矩,新朝建立之后第一件事情那就是大肆封赏有功之臣,当吴家上下老小和皇帝陛下潜邸跟随的十大总兵等都获得丰厚的回报之后,大周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