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振大唐 >

第23章

重振大唐-第23章

小说: 重振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浪人轩想了一想,皱眉问道:“对方有二十万大军,我们现在只能调用六万余人,兵力如此悬殊,恐怕是此战艰难不易,要不要再调些人马前来?”我问道:“现在姚州三万人马,是否都是长备军?”阁罗凤闻言答道:“长备军两万,罗苴子一万,此外还有皇戚重臣的负排五千人。”我笑了笑说道:“如果战术运用得当,以我们的军队完全可以以一挡十,何况现在的兵力对比是以一抵三而已,根本不需要再调兵马。”

浪人轩问道:“那么兵力如何调配?”我进一步地解说道:“听闻南诏的罗苴子奔行山峦如赴平地,临战时经常做为军锋前驱。所以,以这支军兵迎接吐蕃大军并为其引路,可使吐蕃方面更没有疑虑的前进。我们在两边山上及城楼上预行设置投石车、床弩等,待吐蕃大军完全进入夹道以后,罗苴子立即攀山走壁而退,投石车立即投射浸有松油的燃烧物和石块,弓驽手、床驽也随之齐射。吐蕃军队必然大乱,而且伤亡也会非常惨重。这样,吐蕃军队的统帅纵有通天的能耐,也难以约束大军的溃乱败退。而在敌后负责断路的部队先以弓驽伤敌,再以陌刀手如墙森立、尽力搏杀,同时出动马军冲击吐蕃军!如此我们就伤亡极低地战胜了这二十万大军!并且本王相信,逃脱者也不会过千人!”

第四十六章 分职布责

阁罗凤沉吟道:“如此说来,前往结盟的使者责任异常重大!”我点头道:“只有具备三个条件才能作为出使吐蕃的使者。一,要有相当的名位,否则显得不够重视隆重;二,要机智勇敢,因为身处敌营情形难测,必须胆大心细,能够随机应变地化解敌方的疑惑,才能使吐蕃完全没有疑虑;三,个人必须具有相当高的武学造诣,否则,恐怕战前很难脱身。”

大家一阵默然沉思,兵曹长蒙哲昆挺身上前道:“兵曹长愿往!”据南诏礼仪,在国主面前,自称官位而不名。

阁罗凤摇头道:“旭总掌南诏兵马,岂可前往吐蕃,元自有人选”说罢,目视凤伽异,开口道:“信苴长居大唐学习,才返南诏,与南诏无寸功可言。此次,就由信苴前往吧!”凤伽异恭声称是。

浪人轩却出言道:“国主,恕内算直言,信苴忠勇有余,机变稍嫌不足,内算愿陪同前住,一则,王储重臣同往,吐蕃更会相信南诏同盟之心;二则,相互照应,更利于临场机变。”

我深以为然,便出言问道:“不知贤卿武力如何?”不待浪人轩出言,凤伽异接道:“世人都知道浪剑威名,却不知浪人诏有密传的浪云剑宗,也是我南诏唯一的武学宗派,内算官正是此剑宗的当代宗主,武功在南诏可是位列前三呀!”浪人轩毫无自得地微笑点头。

我讶然,没有想到南诏竟也有江湖门派,真是无处没有江湖啊!只不知剑南乃及整个大唐都有什么大门派,是不是有如前世武侠小说所言,什么五大、八大门派的?唉,也不怪我不知道,我十年苦修之后,立即就忙于姚州事务了,连军队整顿都没有完全进行完,何况这等次要之事?不过,我还真有点有目如盲的感觉。不知道柳泳的谍组怎么样了,希望这个谍组今后能抹去我有目如盲的感觉。

撇开这些一闪而过的感慨,我对阁罗凤道:“此二人正是出使吐蕃的最佳人选。”阁罗凤尚自沉吟地对浪人轩说道:“内算官犹如元的手臂,内算官此去,元如临不决,更与何人商议?”这个老丈人倒会利用每个机会来收买人心,看来,有些方面我得好好向他学习学习。

浪人轩感动地说:“国主如此相重内算,内算感激万分。此行关系重大而又紧迫,内算这就陪信苴收拾前往。如遇不决,可咨清平官坦绰、布燮以及兵曹长。”阁罗凤点头无语。

明知凤伽异、浪人轩不是糊涂人,因为事关重大,我却不得不殷殷叮嘱一遍:“此去一定把姚州事变和斩孙败唐的经过详尽叙述,要着重强调南诏已不见容于大唐,只得寻求吐蕃的庇护,愿为吐蕃的附庸。要知道,取得吐蕃的信任是整个计划的关健,如果没有吐蕃的信任,这个计划就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浪人轩剑眉一轩道:“外臣省得,一定不负殿下及国主和厚望!”凤伽异却来到我身前,紧紧地握往我的双手,真诚地说:“兄弟,姚州之战全靠你了,有你坐镇姚州我非常放心,也请你相信,大哥我一定会让吐蕃大军按照我们的计划出战!”靠!看他的神情,刚开始我还以为他要‘热烈’地来个拥抱呢!但我也被他诚挚地话语所感动,我无语地拍了拍他坚实的肩膀,凤枷异和浪人轩对我和阁罗凤再一躬身,转身而去。

书房的气氛由此稍感沉闷。我打破了沉闷,对阁罗凤说道:“王爷,现在我们把各项布置落实一下吧?”

阁罗凤一抚虬髯,微微笑道:“本王对贤侄的智计十分钦服,何况整个作战计划都是贤侄定制,本王就不越俎代庖了,包括南诏军队在内,全权由贤侄调度!”

其实,我也正等这句话呢,所谓帅定令明、言出令行,如果主帅不定,将士就不知所从,即使再高明的军略战术,也难以正确施行了。当下我不再谦让地沉声言道:“首先责令所有军兵,在印山、台山及城楼上尽快设置投石车,床弩、滚石擂木等,计有大唐三万边兵,李白所部七千,南诏常备军二万,罗苴子一万,共六万七千人。南诏王戚重臣负排全部集结起来共五千人,警戒防卫工作暂由负排负责!务必在二天之内完成所有设施工作,于第三天黎明前各遵令隐潜起来。到位埋伏后,不得喧哗走动,违令者斩!”、

众人凛然静听,我略顿话锋,简法地分派起来:“罗苴子接引吐蕃大军,二万常备军分布印、台两山,李白所部及负排坚守城池;三万边兵截吐蕃大军的后路,请四路统领再自行介绍一下,并报明所负责的位置。”

李白闻言,便起身潇洒一礼道:“大唐剑南节度使府行军司马李白,统所部七千协守城池。”陈仲奇抱拳一礼道:“大唐剑南节度使府原刀卫右副将陈仲奇见过诸位,原刀卫左副将陈步通领边兵三万随后即到,负责阻敌后路。”

“南诏大军将逻利,统领一万罗苴子接引吐蕃大军!”一位面色有些蜡黄的彪形大汉瓮声报道。一位外貌儒雅的南诏将官躬身一礼道:“南诏负排总领施文青,领五千负排协守城池”  一满面风霜之色,年约四旬的黑脸将官长身一礼道:“南诏大军将罗戈纳统二万常备军,分布印、台二山,”

看着轮番报号的一时俊杰,我心中暗暗掂量,然后我决定道:“姚州城防卫主将由李白担当,施文青统一万常备军负责台山,原所部负排归李白调派,罗戈纳统一万常备军负责印山,至于三万大唐边兵由本王亲自统领,阻敌后路!”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李白首先急声言道:“战场瞬息万变,有道是兵凶战危,殿下千金之躯,身担万千百姓之祸福,怎可轻身涉险?”

阁罗凤也劝道:“吐蕃兵悍马壮,精于骑射,他们临危反噬,恐有万一,望贤侄不可少年意气。”

南诏众臣纷纷拜倒道:“凡略通战略的人都知道,最艰苦、最凶险的战斗就是阻断敌人后退之战,为死中求存,人人必全力而战,凶险异常,殿下岂可如此轻涉险地,这置外臣于何地呀!”

第四十七章 临战前夕

陈仲奇双膝跪地再拜而言:“小将虽则无惊世之才,不堪大用,但是愿遵殿下号令,舍生而战,宁死不退,万望殿下不要轻临战阵,若有丝毫闪失,小将百死难安呀!”

蒙哲昆也随声道:“殿下,外臣总管南诏兵马,虽知不配与殿下等论,却愿代殿下做阻敌一战!”

我感受着大家的关心爱戴,心中暖暖的,觉得充实已极,强稳定波动的心绪,整容言道:“感谢诸位对本王的关爱,但是,请问诸位,你们想要一位文治富民、武略强国的王者,还是想要一位只会吟诗作赋、纸上谈兵,甚至畏刀避剑的酸懦之主?!吐蕃觊觎我大唐绵绣,且时常侵掠四周邻国,本王身为大唐宗室、南诏盟友,为御外侮何惜一战!本王若确是身负天命的话,又岂惧乎这区区一域之战!”言及最后,语渐激烈,慨然陈词,豪气渐涌,众人气为之服。

豪情涌动之下,前世的歌曲《精忠报国》在胸中闪现流唱!然而,所处的环境使我不能高歌,而且有南诏君臣在场,词意也略有不妥。心念略转间,依着歌意,即赋诗一首,豪声吟出:“马嘶狼烟剑如霜,霍然横刀恨欲狂。何惜百死报家国,捭阖纵横谁匹挡!”

众人只觉心为之狂,意为之动,血为之涌,气为之荡,豪情翻滚,南诏众人不禁‘嗬嗬’长啸,大唐诸将却热泪奔流,痴狂地望着我,完全没有了顾忌,不再避讳地大声喊道:“福王万岁!福王万岁!————”

姚州地连诸多所谓的蛮僚部落,不只挨连南诏。并且还是通往真腊、骠国的必经之路,印、台两山的夹道,更构成了姚州城的险峻,使得它成为兵家要地,也造成了更为闷热的气候特点。我们的伏兵已经到位隐蔽了二天,燥闷的天气,虽然叫人很是难以忍受,但无论是南诏军队,还是大唐的军兵却都严守着禁声禁行的军令,这反映了将士们良好的军事素质,为此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今天,我出城来到印山边的树林里,大唐三万边兵就隐于树林的西北边,与二山夹道的路口,仅隔这一片树林而已。

自从完成山上城上的布置以后,我就试着让百名边兵不停地拆装床弩。床弩是一种威力奇大的武器,也称为车弩,北朝时就有了多人才能绞轴张弦的床弩,主要用于守城和防御骑兵的冲击。床弩不是双手能擘张开的,需以轮轴张拉。根据床弩的大小,操作人数配备也不一样,最小的床弩需要五人,最大的床弩配备人数可达百人以上!它是利用轮铀、绞索绞动张弓装箭,以锤击勾挂支点(牙发)来发射。为增加发射的力道,都是以木、骨镶拼而成的M型复合弓来提供足够的弹力,一次可发射数十箭,对于敌人的密集攻击具有很大的伤害力。如果在地面平行使用的话,其威力将更惊人。所以我期望能在这次围歼战中使用,以减轻我大唐边兵的压力。

现在,大慨需要不到一刻时间,床弩就能安装完毕,可以正常使用了,也就是说,床弩已经可以用在吐蕃军队退路口!但我依然命百名边兵继续练习安装,以期进一步缩短安装时间。当我看着边兵们把勾挂胶筋的“牙发”固定时,旗牌官罗伯驰飞马来报,吐蕃赞普赤德祖赞任命神川都督府大都督粘西力为统帅,领步骑二十万入侵大唐。并且依然采用“闪战”战术,行军异常快速,现在已距此六十余里路!

得知这个讯息,我欣喜非常,此人系吐蕃宗亲,颇具才略,智计非常。他野心勃勃,眼看着别路兵府克定临近的小国,自己紧挨着大唐西南边陲,却了无进展,闷郁非常,时常练兵演战,以假想攻战大唐为戏,其心着实可诛!我可以断言,此战胜则可平息五年西南边争,但若斩毙此獠,大唐西南则可安平十年!

我急忙传令各方将领严阵以待,令一万罗苴子列队前往迎接。众将士得知吐蕃大军已将开至,没有感到一丝惊惶胆怯,反而磨拳擦掌,跃跃欲试。因为我是初次真正临战,有些禁不住的紧张,为了缓和内心的紧张忐忑,我在心中默默滤量着与吐蕃军队军略装备的对比:吐蕃人秉承着游牧民族剽悍的作风,也拥有严格的军事制度,每战,前队皆死,后队方进,终不肯无令而退;他们的防护装备有盔甲和铁护臂。铁盔一般是一体铸,铁盔下的护耳可外翻束到盔面上,盔顶有管空用于插装饰物,盔底有棉布或者麻布的软垫衬。甲一般是由皮绳串铁片而成,腰部由皮带或者护腰甲(细皮绳串长铁片而成)束紧,脖子上还会挂护心镜(铜铁质);他们的兵器包括刀、长矛、弓箭等。刀是吐蕃人人都必拥用的,没有战斗的时候,亦负刀而行。我认为,这可能是以后的藏刀。吐蕃的长矛则与西南民族之长枪迥异,矛头和矛鐏都是尖锐的杀伤性武器,还分成马战矛和步战矛,更有一种在攻城和阵前拒敌时使用的总长超过3m的超长矛!马战需要左突右刺,要求灵活轻便,因此吐蕃的马战矛体型纤细。步战矛注重小范围的突刺和拼杀,体型较为短粗结实。

而我方军队一部分是大唐的精锐部队——边兵,一部分是南诏的精锐——长备军,及南诏军中的精中之锐——罗且子,战力当是犹胜于吐蕃;我方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并且完全是以逸待劳、严阵以待;我方针对吐蕃的严密盔甲保护,所使用的箭支,大部分是专用的破甲箭,也就是射甲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