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339章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339章

小说: 闯王李自成新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光帝只好有气无力地挥了挥手:“就依众卿之意便是。”

田成此时才醒悟过来,拼命向弘光帝磕头:“皇上救命,皇上救命。”

弘光帝动了却嘴皮子,想免去田成的死罪,众臣再次道:“请万岁速下决断,处死田成。”

弘光帝只能哑口无言,几名锦衣卫走了上来,不顾田成的苦苦哀求,将他拖了下来,田成在短短半年时间,依靠皇帝的宠信,打着皇命的牌子,不知让应天府多少百姓家破人亡,总算是遭了报应,只是他苦苦思索出来的自认为对朝庭有利地换地计划,却成了杀他的导火索,田成死后有知,恐怕也会死不瞑目。

众臣杀了田成,大涨威势,何腾蛟极力主张与唐军一战,收回福建,也得到了众多大臣的支持,弘光帝虽然不同意与唐军交战,但田成一死,他在众臣面前也失了威信,逼迫同意了收回福建的计划。

何腾蛟是兵部右侍郎、武英殿大学士,弘光帝委任他督师整个浙江的二十万人马,准备对福建大举进攻。

不过,弘光帝实在不愿和唐军打仗,他一方面下令何腾蛟督师浙江所有人马,准备对福建作战,一方面又严禁没有他地旨意,何腾蛟不得私自开战。

弘光帝幻想能将福建从唐军手中和平收回,就是花再大的代价也比交战要好,重新提出了换地的计划,弘光朝的重臣对和唐军作战也是心虚,只要不拿应天府和唐军交换,至于南直隶的其它地方,换了也不打紧,杀了田成,众臣已是大获全胜,重新审视这份换地的计划时,也觉得不是不可接受。

最后弘光朝地重臣们竟然达成协议,可以将高邮以北的宿迁,淮安,盐城等地用来交换福建,如果唐军不同意,甚至还可以加上云南一个省,用来和唐军交换。

弘光朝大张其鼓,派出以王铎为首的使团向福建进发,准备参见大唐皇帝后,正式提出这个换地计划,如果行不通,再动武不迟。

拿下了福建,唐军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先取广东,一是干脆将弘光。朝先灭亡,两边各有利弊,唐军上下都磨利了爪牙,等待皇帝的命令。

福州投降后,李鸿基地皇帝行辕跟着移到了福州,他却没有再下作战命令,而是让全军开始休整。委任李万成为福建总督,开始清剿那些还不服唐军之地。

福建地区复杂,道路不通,民族众多,许多地方都自成一系,郑芝龙虽然投降了,但他最主要的力量是海上,虽然主政了福建数年,但并没有将福建全部撑握,许多地方依然和唐军为敌,李鸿基才在福建设了总督一职,李万成成了唐军地第三个总督。李鸿基要借着大军在时,以强力手段将福建各方的势力拨除,余下的再留给李万成来处理。

王铎的使团还没有进入福建,唐军的情报部门已经得到了消息,包括弘光朝堂上的这场争斗以及王铎的来意,贺景都清清楚楚。此事非同小可,他得到消息后亲自来向李鸿基禀报。

“换地,这真是一个天才加白痴的计划。”听完贺景的情报,李鸿基对弘光朝的这次出使作出了评价。

第八卷 一统中原 第八十章 优厚条件

对于皇帝对弘光朝换地计划的评价,贺景保持了沉默,田淑英却忍不住娇声插话:“皇上说得好奇怪,怎么又是天才又是白痴。”

田淑英到底是十六七岁的少女,入宫后一直得到皇帝的宠爱,李鸿基又不对她禁予各种规矩,已将入宫前父亲对她的教导抛到了脑后,才敢在皇帝面前插话。

李鸿基笑道:“说天才,这个换地计划当然可以解决弘光朝目前的困境,说白痴吗,他们却只是一厢情愿,认为多给土地就能换回,却不知朕怎再容忍弘光朝继续存在下去。”

田淑英张着小嘴,大为惊讶:“皇上若要灭弘光朝,为何又让大军不动。”

李鸿基微微一笑,却不答话,田淑英在旁边摇了摇皇帝的手臂几下,娇嗔不依,李鸿基对旁边的陈贞慧道:“你来回答朕爱妃的问题。”

陈贞慧应了一声:“是。”对田淑英拱了拱手才道:“回娘娘,我军与弘光朝订有互不侵犯的协议,若是对方不来进攻我们,我们不能背信弃义。”

田淑英却不相信会如此简单,若是弘光朝一直不动手,难道唐军就会一直忍着不成,只是此时田淑英已不便再问。

李过请示道:“万岁,那个王铎来到后,可不可以不让微臣接待?”

李过已被上次的郑兴缠怕了,这次听到了王铎的来意,恐怕皇帝也不会轻易见他。还是推掉的好。

李鸿基笑骂:“没出息,也罢。你这个粗鄙也不好用来接待王铎,这次就由陈爱卿接手吧。”

陈贞慧连忙应命,李过松了一口气,一点也不以皇帝骂他粗鄙为嘻。

王铎是天启二年地进士。算是三朝老臣,他幼时贫寒,过着一日不能两粥的生活,却博学好古,工诗文。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中进士时,正值魏忠贤刚刚伸手把持朝政,王铎虽然只是一个新进进士,却敢于同魏忠贤作对。若不是魏忠贤没把他放在眼中,他说不定早已被贬或被杀,崇祯即位后,王铎得烈重用,官至礼部尚书,弘光朝又成为东阁大学士。

只是王铎做官几十年下来,青年时期地傲骨早已全部没了。才会为皇帝写下那幅玩物丧志的对联,让众臣对他圬病,这次一时冲动,参与到逼死皇帝的宠信太临田成中,事后王铎怕皇帝记仇,也是非常懊恼。才抢着出使唐军,以期立下功劳,让皇帝打消对他的怨言。

只是此番出使,也让王铎吃了不少苦头。唐军已将海道全都封锁,从应天府到福建。路途遥远,在浙江时,还可以乘坐马车,到了福建,却尽是山路,王铎等人只得弃车乘马,他地随从更是得挑着重担。

为了此次换地计划能够顺利,弘光帝咬牙从宫中选出许多重宝,作为送给唐皇的礼物,这些东西都是以前福王府累积下的珍藏,当初老福王就番时,可是把万历的皇宫内库搬空了一大半,虽然在逃出洛阳时,东西丢失了不少,但精品却都带了出来,王铎陀次足足带了十数箱宝物,每一箱价值都不下十万两白银,弘光帝算是出了血本。

王铎年已过四旬,他是进士出身,虽然自幼家贫,吃过不少苦头,此番为官十几年,早不是原先的穷家小子,身娇肉贵,骑了二天马,已是双股生疼,他却不敢稍加担搁,急忙向福州赶去。

此时浙闽边境已调聚了弘光朝十万大军,何腾蛟还在源源不断的调兵,浙江的动静唐军当然知晓,自然也不甘示弱,王铎已遇到了数拨唐军正往阂浙边境赶去,他更是心急如焚,万一双方打起来,他这次出使不但前功尽弃,可能还有性命之忧。

唐军看到这队逆流而上的队伍也是感到奇怪,他们打着为皇帝送礼的名义,唐军倒是不为难,只是心里不免嘀咕,双方眼看就要打起来,弘光朝还送什么礼?

等到王铎赶到福州时,他的双股由于骑马已磨得鲜血淋淋了,走路都差点不稳,不过,此时年轻时地吃苦精神好象又回到了他身上,不顾疲劳,向接待他的陈贞慧呈上礼物马上就提出要拜见唐皇。

陈贞慧的父亲陈于廷官至左都御史,和王铎早有交往,论起辈分来,陈贞慧还是王铎的世侄,因此王铎见到是陈贞慧接待,不由大喜过望,凭着与陈贞慧父亲的关系,就是换地不成至少也无性命之忧。

陈贞慧对王铎的要求满口答应,将王铎所送的礼物全部照单收下,并表示他马上就会获得皇帝地接见。王铎所带来地礼物全部送到了皇帝的临时行辕福州府衙,李鸿基吩咐将一个个箱子打开,一件件精美的宝物展现出来,名家字画,青铜宝物,金缕玉衣,应有尽有。

这些东西陈贞慧不敢先看,也是第一次见到,不由看直了眼,这里面最为贵重的是有一件战国时期的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方案通高一尺,上框长一尺五,环座径九寸六,重近四十斤。

此案周身饰错金银花纹。难得地连漆制案面都保存完全。下部有两牡两牝四只侧卧的梅花鹿环列,四肢蜷曲,驮一圆环形底座。中间部分于环座的弧面上,立有四条神龙,分向四方。四龙独首双尾。龙身蟠环纠结之间四面各有一凤,引颈长鸣,展翅欲飞。上部龙顶斗拱承一方形案框,斗拱和案框饰勾连云纹。此案动静结合,疏密得当,一幅特殊的龙飞凤舞图跃然眼前。

这种东西只有皇室才能收葳,陈贞慧虽然看得眼谗,却不敢向皇帝讨要,只得抓紧机会细细观摩。李鸿基却对这些东西毫无兴趣,只扫了一眼就示意侍卫收起来。

陈贞慧只得恋恋不舍地收起目光,田淑英看上了那件金缕玉衣,却是舍不得放手,李鸿基淡淡的道:“既然你喜欢,那就收起来吧。”

田淑英欣喜地嗯了一声,却还是把金缕玉衣放进了箱中,李鸿基大感兴奇怪:“怎么,你不喜欢么?”

田淑英咬了咬牙:“皇后和几位淑妃娘娘尚且没选,臣妾若是选了,于礼不合。”

李鸿基一愣,想到留在西安的邢秀娘,田玉珠等人,确实不宜引起纠纷:“难得你识大体,也好,以后朕再找机会赐予你就是。”

“谢皇上。”听到皇帝如此说,田淑英刚才的那点不舍也丢开,顿时笑面如花。

陈贞慧见那些东西都被皇帝的侍卫收了起来,回过神来,道:“皇上,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召见王铎。”

李鸿基沉吟了一下才道:“先等几天吧,等广东传来确切消息再说。”

李过在后听得吐了一下舌头,暗道果然又要让人等,幸好不是自己来接待,否则还不烦死,陈贞慧应了一声,却没有一丝怕麻烦的神色。

唐军攻福建时,广东的周若军本想率军来援,其军队都已到了闽粤边境,无奈两家根本不能信任,郑芝龙对周家防的比唐军还严,命令粤阂边境的郑军对周家的军队严防死守,不能周家一兵一卒进福建。

周若军无奈,为了不让唐军沾便宜,只得将闽粤边境的军队尽数撤离,郑芝龙投降唐军后,广东的军队才重新回到了阂鲁边境布防,只是郑芝龙开头守得旗鼓相当,一垮起来却是不可收拾,导致广东军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唐军攻领了不少要地,如今广东等于是留下了任由唐军进出的门户。

唐军虽然没有对广东进攻,但时时刻刻保持可以突击的姿态,给周若军很大的压力,李鸿基并不想象福建一样对广东进行硬攻。

对于郑芝龙,李鸿基还是有把握他不会弃地逃到海上,而对周若军这个人,李鸿基却是一点把握也没有,广东让周若军治理的水泼不进,唐军的情报部门得不到多少有用信息,只是知道广东的军队很强,在陆地上远强于福建,就是海上实力也不比福建稍弱。

唐军就是花大力气攻下广东,若是周若军逃到海上,难道还要和周家在海上决战,那即使胜了,也非得赔上刚到手的水师不可,若是失败,更是不可收恰。

因此李鸿基一攻下福建,一方面派人抢占了闽粤前线的要地,摆出一幅马上进攻的态势,另一方面却派出李岩为使者,向周若军召降,许诺的条件远比福建优厚,周若军不但可以做广东总督,周家的水师也可以仍然归周若军统领,只要宣誓效忠大唐,每年向朝廷交纳赋税就可以。

李鸿基相信这样优厚的条件周若军不可能不动心,现在唐军需要的是时间,只要快速统一全国,随着唐军水师强大起来,也不用怕区区一个广东的水师,至于陆上,更是翻不了身,以后再慢慢收回广东的权力。

李鸿基本来估计广东易帜的消息还要快于王铎的到来,到时自然可以满口答应弘光朝的条件,等到得到弘光朝的地盘后,再宣布广东投降唐军,到时弘光朝君臣上下脸色肯定会很难看。只是广东的消息迟迟不到,让李鸿基不由心急。

第八卷 一统中原 八十一章 两全其美

周家此时也正在进退两难中,眼下的形势很明显,广东不可能独自抗拒得了唐军,若是硬要和唐军交战,最好的下场就是陆上被唐军占领,周家的水师大胜,只能到海外占据孤岛。

唐军的条件不可谓不厚,可是条件太厚也不能不让人疑虑,周若军倒不是怕现在的唐军不守信用,相反,唐军对于明朝投降的官吏一直守信的很,连郑芝龙已是兵败如山倒,还捞到了一个巡抚当,他若举军投降,做个总督应当没有问题。

只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等以后唐军腾出手来,这个地位又岂能再保,唐军现在虽然有三个总督,可是这三个总督都是皇帝的亲信,而且权力远没有他大,皇帝又岂会对他真得安心,理智告诉周若军,如果真要投降则要自削权力才行,但心中又实在是万分不舍。

偏偏他的几个儿子也是意见不同,老大周龙和唐军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