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庶女的日常 >

第17章

庶女的日常-第17章

小说: 庶女的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城再捎些回来就是了,我平日忙,你要什么东西,就派人到前院说一声。”

    曼春笑着点头,带着点小兴奋,说道,“我院子里的人要做新一季的衣裳,屋里还缺个屉柜,就跟守信家的说要找裁缝和木匠,今儿她都给找来了,事情也已经办妥了……谢谢父亲关心!”

    唐辎轻咳一声,“我是你父亲,谢什么?”

    他暗暗思量,这孩子明明是个有礼的,是了,王氏这个嫡母做的不好,她自然就惦记自己的生母,爱屋及乌,想跟生母的娘家亲近亲近也没什么。

    “父亲忙吧,我回去了。”

    不等唐辎细想,见女儿这就要走,他赶紧又叫住了她,“等等!”

    “父亲还有什么事?”

    唐辎一时语塞,左右瞥了两眼,看到书架,他清清嗓子,“我有东西要给你。”走到书架旁翻了一会儿,找出一本字帖来。

    曼春接过来,看看封皮——《四体千字文》。

    唐辎道,“先练楷书,等练出筋骨来再写别的。”他顿了一下,“每日认真写一百个字,我要查的。”

    于是曼春领了一堆纸笔和字帖回去了。

    童嬷嬷直到回了院子才小松了一口气,要是让老爷觉得她在背后挑唆姑娘,有多少功劳也不够抵的。

    姑娘今天的表现真是出乎她的意料。

    曼春洗了脸,童嬷嬷帮她把袖子放下来,“姑娘以后常常像这般跟老爷多说说话才好,做父母的没有不喜欢儿女孝顺的。”

    曼春勉强笑了笑,打了个哈欠,“知道了。我有些冷,要躺一会儿,等晚饭好了嬷嬷再叫我。”

    曼春躺在床上闭着眼睛,觉得浑身累得很,心里也好像压了块大石,如今父亲是她的依靠,可她和父亲情分浅,说话做事总得小心再小心,尤其像今天这种非分的要求……虽然在父亲那里只待了一小会儿,可是离开书房后她却感觉好像打了一场仗似的精神不济。

    若是有一天,她能自在的过自己的日子,不需动辄看别人的脸色,该有多好!

    二姑娘的疲惫童嬷嬷看得明白,虽心疼她却也是没办法,悄悄抬步去了厨房,告诉宋大家的今日姑娘晚半个时辰用饭。

    宋大家的小声问,“姑娘又不舒服了?”

    童嬷嬷道,“那倒不至于,就是还没养好,容易疲乏,说是要睡会儿。”

    童嬷嬷怕二姑娘晚上走了困,不敢让她多睡,到了时辰就把她喊起来了,也不要她下床,在床上放了个炕桌,一碗喷喷香热乎乎的上汤火腿冬笋面,配上几道清爽小菜,吃的曼春出了一层薄汗。

    曼春休息了一会儿,不打算睡得太早,就叫小屏,“咱们搬家的时候收拾的那一大包络子呢?”

    小屏想了想,“好像……放柜子里了?”

    之前搬家的时候收拾东西,翻到了一包袱已打成的络子和些许配好了色的绦子,这些东西倒叫曼春想起了她这场病的由来:年前腊月的时候,太太叫人给她们送来了一大包丝线和绦子,叫她和童氏打出二百条络子,说是年节时要赏人,只是给的时间太紧了,太太要的络子数量多又花样百出,还不许有重复的,一天下来也打不了几条,只好熬夜通宵干活,有时困倦已极,便靠着床栏歪一会儿,泉州的冬天虽不下雪,却湿冷得很,疲累交加,一来二去便冻病了,童嬷嬷帮她熬了几服药都不管事,想请个大夫,报到太太那里也是不轻不重的推回来,直到后来她病得人事不省……

    童嬷嬷见二姑娘又把这些遭瘟的东西拿出来看,连忙道,“我的姑娘,还看这个做甚,快好好歇着!”

    曼春道,“这些本是太太打算过年时赏人的,索性到现在也没人再提这回事,不如把它卖了,换些银子来。”

    童嬷嬷知道她不是要继续打络子,放下心来,“那也等你养好了身子再说,”看看包袱,童嬷嬷有些迟疑,“万一太太再叫人来要……”

    “年都过去了,总不能明年再拿出来用吧?没得晦气。”曼春笑笑,“她不会提的,她要敢提,我就去找老爷告状,除非她想挨老爷的骂,如今她恐怕也只当没这回事儿呢。何况……”曼春摇了摇头,“不管了,只管卖了就是,真有人问起,就说我看到那些络子就头疼,已然让人扔了。谁还要让我赔银子不成?”

    这话说得童嬷嬷也松快了几分,嘱咐小屏,“听到没有?要是有人来问起这些东西,你就说姑娘年前打络子打得头疼,早让人扔了。”

    当初小屏也跟着打络子打了好些天,时常跟着熬到半夜,对这些东西也是满腹怨气,当即应下,“嬷嬷放心,谁来问我都这么说。”

    童嬷嬷拿起一个缀了缨络的福字方胜,叹道,“可惜年已经过了,多半卖不到好价钱了。”

    这些都是她们辛苦做出来的,要是贱卖了,总觉得不甘心。

    小屏忽然道,“不如去番人多的铺子问问看?”见二姑娘和童嬷嬷都看她,她有些不好意思的踢踢鞋尖,“跟嬷嬷去店里买纸的时候我听那里的伙计跟人说,那些番人买的东西虽然咱们看着寻常,却是他们那里没有的,就图一个稀罕。我想……那些番人的女子未必会编咱们这里的络子,咱们的络子又好看……”

    曼春和童嬷嬷对视了一眼:这倒是可以试试!

    当下商议定了,挑了三十个花样不同、编得精巧的,用布包了,童嬷嬷道,“明后天没什么事,我去试试。”

    曼春抿着嘴笑,“嬷嬷到时候别忘了跟人讲价。”

    童嬷嬷嗔了她一眼,笑叹道,“但愿能顺利些,要是能卖个好价钱就更好了,也不枉咱们费的那些工夫。”

第23章 无题() 
童嬷嬷一早就起来收拾好了,她看着二姑娘梳洗了,坐到了饭桌旁,才出门。

    她沿着花园墙走到东北角的后角门,跟守门的婆子聊了几句,悄悄儿塞给那婆子一把钱。

    那婆子攥着钱塞进袖子里,“如今管得严,歇晌午觉之前一定得回来,中午换班,下午可不是我。”

    “知道,你受累,”童嬷嬷拍拍她手背,“我早去早回,决不让你为难。”

    童嬷嬷这些年在唐家照顾二姑娘,拿的月钱不算低,却没存下多少钱来,毕竟她不像别的在主子身边伺候的人那样有底下人孝敬,还时不时的能拿到赏钱。

    幸亏小王姨娘给二姑娘留了银子,老爷也偶尔贴补些,要不然,她的钱就是全贴给姑娘也不够用的。

    像很多不得势的仆妇那样,她也不得不时常做些针线拿出去卖,一开始手艺差,也卖不上钱,勉强能保本儿罢了,后来练出来了,也知道绣铺里喜欢收什么样的,这才渐渐攒下了钱。

    所以童嬷嬷对街市上收针线的铺子还是心里有底的,她跑了两家经常去的铺子,问了问价,都不太满意。

    没办法,这都快三月了,谁还买这些东西呢?店里收了,也不过是压着本钱。

    她在街口站了片刻,便往南街走去。

    曼春用过早饭,在屋里来回走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疲倦就停下来。

    拿出昨天父亲给她的字帖和纸笔,她想着,既然让她练字,那她就练,练好了也是自己的益处。

    牙黄色的宣纸质地精良,摸在手里又柔又韧,曼春裁了几张一尺见方的准备练字,其余的纸重新卷好放回架子上。

    耐心地研出一池墨,对着字帖认真而缓慢的写了个“天”字,第一笔下去,她就知道这个字写坏了。

    无他,手上没有力气。

    她前世初进水月庵的时候,也差不多是如今这个情形,大病初愈,拿笔时间长了手都会抖,可老庵主不许她停——那时候每日清早起来她要绕着庵堂走,走到浑身出汗,然后回去练字,要认认真真写满十张经文,上午做针线,下午跟着老庵主学画,日日不缀,一直坚持了两年。

    既然那时候她能坚持下来,如今她也可以。

    想到这里,曼春重新坐直了,凝神静气。

    守信家的领着人来的时候是小五去开的门,她问明了来意,跑到上房门前悄悄朝小屏摆了摆手,待小屏出来,她小声道,“守信家的领了几个人来,说是安排在咱们院子里干活儿的,要请姑娘看看,见不见?”

    小屏点点头,指了指屋里,也小声道,“姑娘写字呢,我去问问,你给守信家的搬个凳子让她等会儿。”

    二姑娘正低头写字,小屏掀了帘子进来在门边站着不敢出声打扰。

    曼春眼角余光瞄到小屏出去又进来,知道是有事,写完了一行,她抬起头来,“什么事?”

    小屏道,“是守信家的,她带了几个要安排到咱们院子里干活儿的,想请姑娘先看看,姑娘要不要见见?”

    见是自然要见的,曼春洗了手,照了照镜子,见没有什么不妥的,就出来坐在正堂上,“叫她们进来吧。”

    守信家的就领着三个人进来一起向曼春见礼,这三人一大两小,都垂着眼睛不敢抬头,曼春见那站在中间靠后的妇人也就二十六七岁的模样,头上挽了个纂儿,什么首饰都没戴,形容消瘦,神色却很镇定,两个小的,有一个七八岁的相貌与那个妇人有几分相像,另一个个子却高,一双浓眉英气勃勃,面容稚气,像是十二三岁的样子。

    守信家的道,“这三个是新入府的,都打理干净教了规矩,老爷让她们过来伺候姑娘。”

    曼春问她,“她们是一家子?”

    守信家的道,“不全是。”她指着那妇人和年纪小的女孩,“这是姚氏和她的女儿春雁,原是湖州人,来泉州寻亲落了难,就自卖自身带着女儿进了府,会针线,会织作,也能干浆洗的活儿。”

    她又一指那个子高的,“这关二妹是本地人,家里过不下去了,就把她卖进府里了,有一把子力气。”

    关二妹?关二哥……噗——曼春一时没忍住笑了出来,见关二妹耷拉下了脑袋,她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这个倒是英气勃勃。”

    守信家的低头掩唇,忍着笑意,“暂时就这三个,姑娘看看是不是都留下?”

    曼春点点头,“行,那就留下吧。等童嬷嬷回来再安排她们。”又问她们,“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姚氏摇摇头,“但凭姑娘吩咐。”

    倒是关二妹,她脸上有些红,局促道,“姑娘能不能给我改个名字?”

    曼春就问她,“你想改个什么名儿?”

    “我……奴婢原来在家里行二,爹娘懒得费心思起名,就叫奴婢二妹,这也不算正经名字,还请姑娘给起个好听的,不叫人笑话就行。”

    她说话的时候,大着胆子抬头看了一眼,曼春见她一双杏眸干净明亮,便先生出了几分好感,“山眉水眼,现在正是二月,你就叫春波如何?”

    春波听二姑娘文绉绉的念了几句,觉得挺好听,就赶紧道,“那我以后就叫春波了!”

    一下子又来了三个人,好在倒座房还有空屋子,曼春对守信家的说,“等裁缝来送衣裳,你让她再带些衣料来,给这三个一人做一身衣裳。”

    说到衣裳,曼春又想到了被褥、帐子这些东西,她这里可没有多余的,就对守信家的说道,“我这里也没有多余的被褥和帐子,得去外头现买了。”

    守信家的赶紧道,“不用姑娘操心,这些东西到前院批个条子去库房领来就是了,要是姑娘没什么别的吩咐,我这就带她们去办,再叫了裁缝来量尺寸,准保今天给置办齐了。”

    等守信家的领着这三人出了院子,小五跟小屏凑在一起偷笑,曼春看看她们,小屏戳了小五一下,让她别笑了,小五忍着笑,道,“姑娘,我们就是觉得叫二妹的人也不少,偏偏她姓了关,也不知道她还有没有个二哥?姑娘说她是山眉,依我看倒像是一对黑笤帚。”

    曼春笑着嗔了她一眼,“促狭鬼,人家的眉毛多英气,再说名字都是父母给的,她有什么办法?别人都放心里,怎么就你忍不住要说出来?让人听了该难过了。”

    曼春这么半说笑半教训的,小五赶紧道,“姑娘教训的对,是我错了,等她来了我就不说了,姑娘,我去干活儿了。”说罢,溜回厨房去了。

    刚进了厨房,脑袋后头就挨了她娘一掌,宋大家的小声骂道,“嬉皮笑脸的,去!好好跟姑娘说话。”

    曼春见她溜掉,心里有些不喜,也有点无奈,可转眼间又见她垂头丧气的回来给自己福身赔不是,“姑娘,是我错了,姑娘说话的时候,我不该嬉皮笑脸的,请姑娘责罚。”

    曼春心里略爽,“那就罚你把厨房的水缸添满吧。”每天一早粗使婆子都会把厨房的水缸挑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