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吴三桂新传 >

第77章

吴三桂新传-第77章

小说: 吴三桂新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小太监领命后走出殿门,对三桂道:“吴将军请进吧!”

三桂忙低着头走了进去。

还未完全看清楚殿中的崇祯长的什么样,三桂已撩衣跪倒,口中高呼道:“标下辽东新军团练吴三桂叩见陛下,皇上万岁、万万岁!”

崇祯的声音传来道:“平身吧!”

三桂高呼:“谢万岁!”随后缓缓站了起来,并向对面的崇祯望去。

面前的崇祯大约有三十多岁,长的和他的哥哥天启有几分相像。只不过比天启显得更加的精明干练,一身黄色的九龙戏珠袍服,衬托着他出身皇族的高贵血统以及至高无上的皇权。他坐在一张案几之后,案几上堆满了厚厚的几沓奏章,此刻刚刚批阅了几份。就勤政这方面来说,他可比他的哥哥天启要强的多了。

而此时崇祯也正仔细打量着面前的三桂,本来以为他今年才年仅十六岁只是个比较出色的少年而已,但无论是从身高、面相还是气质上都看不出一丝稚嫩的样。而且站在那里身形雄伟、气度不凡,身上带着一股好似经历过多年沙场战争的味道。崇祯不禁暗暗称奇,对三桂这个人的兴趣又增加了不少。

仔细端详了一番后,崇祯终于打开龙口,“吴三桂,你可知朕为何要召你进京并亲自召见于你?”

三桂心中暗道:“还不是袁崇焕和你提的我?”但口中当然不敢说出来。低着头道:“标下不知!”

崇祯缓缓站起身,慢慢由案几后走出来,口中道:“几年前你在辽东三炮扬威,那时朕在信王府中也有所耳闻,当时对你十分好奇,非常想看一看击毙努尔哈赤的少年英雄。如今初登帝座,一时间国事纷乱,朕倒把你遗忘了。幸好前些日袁崇焕督师向朕提醒,朕才猛然醒悟。这才急急忙忙将你召入宫中,见一见你的真人是否真如袁督师夸赞的那么出色。”随后面向三桂,问道:“朕听说你这几年奉我皇兄之命组建新军很不顺利,一直受到魏阉一党的通缉追杀,是否确有此事?给朕将经过详细道来!”

三桂躬身答应,随后将受天启帝的谕旨出京南下组军练军,到受到魏忠贤、崔成秀一伙的断钱断粮,再到崔成秀之子崔铎一伙及锦衣卫副指挥使卫天都等人的不断追杀,最终逃出生天的经过详细讲述了一遍。不过这其中很多的事情三桂都必须要隐瞒,只讲了一些对自己无害的经过。而且这里面真真假假,掺杂了不少自己编造的东西,否则崇祯追问下来无法连贯。

崇祯听得非常入神,甚至都没有挪动脚步。直到三桂终于住了口这才有所反应,缓缓的迈动的步伐,边走边感叹道:“没想到魏阉一党竟如此胆大包天,为了一己之私竟敢动用全国的官府、军队,简直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说完回过头来,双目紧紧盯着三桂的面孔,冷冷的问道:“当时你既然知道各地官府已撤销了对你的通缉,为何不立即上京状告魏阉一党反而急急忙忙赶赴河南铜山重新召集新军进行操练。究竟目的何在?”

三桂知道崇祯此人疑心极重,一个回答不好不但方才给他留下的良好印象不复存在,反而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当此时刻三桂的大脑急速运转想着最佳的回答方案,如果说是一心为了完成先帝遗留下来的使命肯定不妥,以崇祯此人的心胸怎能容你还总是想着先帝?看来只有从崇祯的喜好入手才能有令他满意的结果。想到这里三桂抬起头来,以一种视死如归的语气道:“回陛下,标下当时根本就没有考虑那么多,只知道是魏忠贤一党将标下逼迫的到处逃亡。因此标下与魏忠贤可以说是不共戴天,只要是他不喜欢和害怕的事,标下都要想方设法的去做到。他千方百计的阻挠标下组建操练新军,标下就非得组建操练成功不可。说到底还是标下年纪轻易冲动,做事没有考虑后果,只想着报复魏阉一党,没有及时向陛下及朝廷请示,请陛下重重责罚!”说完三桂翻身跪倒认罪。

崇祯本来还对三桂有所怀疑,但听了他的一席话后,心里也不禁有些认同。是啊,他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少年,正是做事冲动的时候,哪里能有什么别的图谋!况且他这样和魏阉一党明刀明枪的对着干,正符合自己的心意。想当初自己身为信王之时还要对魏忠贤诚惶诚恐,恭敬有加,生怕他伺机对自己不利。那时朝中有谁敢光明正大的和魏阉对着干啊!而吴三桂当时小小年纪就敢如此,除了不畏强权外,应该还是冲动的成分居多。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嘛!

想到这里,崇祯对三桂缓缓道:“起来吧,朕何时怪罪于你了?”

三桂谢恩站起身。

第五十三章   游子归家  下

崇祯遥望着殿外,又接着道:“本来朕的意思是将你的那一万新军裁撤解散掉!”

三桂听了心中一颤,暗道这下糟了。那可是自己起家的血本啊!

崇祯一阵感叹:“我大明几朝几代连年遭遇战乱之祸,再加上各地饥荒不断,更有类似魏忠贤者大肆搜金敛银,致使国库日渐空虚。实在是养不起更多的军队啦!”

三桂的一颗心渐渐的向下沉去,如果崇祯非要坚持裁撤解散新军,除非自己立即起兵造反,否则只有乖乖顺从的份。但当此情势,立即造反无异于自寻死路,三桂几乎绝望的想死。

这时崇祯突然话锋一转,回头道:“不过经朕再三的权衡思量,决定这一万新军暂时先不裁撤,并且依旧让你继续担任新军团练。”

这一下登时令三桂惊喜交加,心中不禁一阵狂喜。但却并未在脸上显现出来任何欣喜激动之色,以免崇祯看到又起疑心。

崇祯见三桂的脸上依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暗暗放下心。继续道:“你可知朕为何忽然又改变主意?”

三桂摇头道:“标下愚钝,不敢擅自揣测圣意!”

崇祯缓缓的走到案几前,扫了扫上面的几摞奏折,随后扭头对三桂道:“朕忽然改变主意主要依据三个原因。第一,袁崇焕督师曾在朕的面前不遗余力的举荐你,朕相信他的眼光应该不会错到哪去;第二,适才朕在接见你之前,已经收到密报。据说你的新军虽然年龄都不太大,但个个气宇轩昂,精神饱满,操练的时候人人奋勇当先,凶猛强悍,已经初步具备一支虎狼之师的形态。虽说还都是新军,但身上那股悍不畏死的劲头已经可以和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兵媲美了。朕怎可一手毁掉日后可能成为一支精兵的队伍呢?还有第三点,自从你击毙努尔哈赤之后,他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此人尖狡如狐,残暴成性,其灭我大明之心更胜其父。继位以来多次亲自率军袭击辽东各镇,攻城略地,无所不为。不但使我大明失去了大片的土地,还被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与牲畜,更有甚者数十万名无辜的百姓被后金军残杀掠夺充作他们的奴隶。而辽东在丧失城池、土地的同时,阵亡将士的数目也逐年的增加。如今在辽东镇守的军队全数加起来也还不够先帝时的一半,你这一万新军正好去补充一下。”说完叹了口气,道:“综合这三点考虑,朕决定留下他们。”

三桂终于明白崇祯的用意,当下立即恭维道:“皇上圣明!”

崇祯看了几眼三桂,道:“希望你及那一万生力军到了辽东之后,能够多几分抵抗后金军的把握和决心。”

三桂立时大声保证道:“皇上放心,三桂及手下众将士定将不辱使命,誓要叫后金军难以前进一分!”

崇祯点了点头,忽然好奇的问道:“究竟是何人传授于你的练兵之法,让你年纪轻轻就能将新军调教的人人出色?”

三桂知道这个问题一定要给崇祯回答的满意,否则他定会对自己的执教能力产生怀疑。当下恭声答道:“回万岁,标下自幼熟读兵书战策,还喜好研究古人的战例。经过标下多年来的钻研渗透,总结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练兵之法,使参训之人能够将身体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并且标下无论吃、住都和新军在一起,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生出军营如家的感觉。在操练的过程中又严之又严的监督他们,实施了一套严格的奖惩制度。并经常号召他们为万岁、为我大明江山永固而不惜身死。使他们心甘情愿的为万岁、大明效死力。在这种形势和精神状态下,操练起来必然更加卖力,身体及军事素养自然要比一般的军队要好。”

崇祯听的双目放光,不住的点头,最后叹道:“难怪袁督师夸你是我大明开国以来少有的少年天才,果然名不虚传!嗯!”

崇祯对三桂练兵的见解非常欣赏,他走到三桂的面前,语重心长的道:“你果然没有令朕失望,希望你尽心尽力的带好这一万新军,如若他日成为了战场上的一支雄狮,那朕在日后还将有更多更大的责任要你承担!”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三桂将这一万新军调教的非常出色的话,那以后还会给他更多的军队。

三桂昂起头,斩钉截铁的道:“请陛下放心,标下必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崇祯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皱起眉头,喃喃自语道:“以你游击的军职身份带这一万新军似乎低了些,也与军规不符,嗯!”崇祯下了决定,抬头对三桂道:“朕念在你为了先帝宏愿不辞辛劳的南下组建新军,其间虽经历多番追杀,但却矢志不渝,并且不畏强权,精神勇气可嘉。况且这两年也吃了不少苦,念及于此,朕加封你为辽东新军团练,并升为参将一职!”

三桂见崇祯终于开了龙口,升自己为参将,并未感到太大的惊喜。但表面上当然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翻身跪倒谢主隆恩。同时心中却暗道:“崇祯做事和天启比起来的确是差了很多,自己辛辛苦苦的在外面奋斗了两年才勉强升了一级,而且还是沾了带这一万新军的光。这要是天启,说不定就给自己个总兵干干。”

三桂正趴在地上胡思乱想之际,崇祯以一副居高临下的语气道:“年仅一十六岁就已获封参将一职,在这大明朝里你吴三桂可算是第一人了。望你日后再接再厉,回到辽东后尽心尽力的辅佐袁督师。为朕、为大明尽出你的全力,不要有任何其它无关的想法。如若不然,朕既然能加封你,也能够将你打回原形!希望你好自为之!”

三桂连忙一副惶恐万分的样子向崇祯表着忠心,同时心中大骂,就这种反复无常的心态对待臣子,哪个能对你真正忠心呢!

最后崇祯又对三桂交待了几句便让他退下。

出了皇宫之后高起潜焦急的问道:“圣上是否对你有什么看法?否则你为何一进去这么久?”

三桂笑了笑,随后将面见崇祯的经过向他详述了一遍。高起潜听了虚惊一场道:“原来如此,为父还以为你出了什么岔子呢!可把我急坏了!”

回到高府后,三桂只是草草的住了一晚,第二日一早便告别高起潜,带着洪安通、韩跃天及一群亲随向河南铜山赶去。

由于崇祯命三桂尽快带着新军赶赴辽东,因此三桂一路上快马加鞭,风风火火的直奔南下。

三日后,三桂他们到达了铜山脚下,走进了军营。

郭师刚等一众级别高一些的军官闻讯连忙赶来,三桂见到郭师刚,首先简单询问了一下新军的情况,听到一切正常后,三桂便道:“赶快命下边各营、连长到大厅内集合,我有重要事情宣布。”

郭师刚连忙下去传达了,不大一会儿,各级军官都已到齐。三桂首先告诉大家将要带领新军奔赴辽东以抵抗后金军,随后对紧接下来的各种动员、准备工作进行了一番有条不紊的安排。

短短的两日,各团、营就已将各部的一切行装、器具、行李等一应物什准备完毕,这也和三桂平日里的严格训练分不开。因为此前三桂经常就部队快速行军等进行过专门的训练,这一训练成果此刻终于显现了出来。

因为此前各部的军官都已对手下的战士做过动员,因此当大军集合后,三桂只是做了一番简明扼要的动员。随后马鞭一挥,大吼一声:“开拔!”

随后队伍的一头开始缓缓的向前移动,终于渐渐的带动着全军紧跟着行动。庞大的万名队伍开始起行了。

一路之上,三桂并没有将队伍放任行进而不管,他认为这是一次锻炼急行军的好机会。因此他不断更换着号令,时而前进,时而拐弯,时而突然加速,时而突然隐蔽,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将这些新军折腾的苦不堪言,还好他们经过了长时间艰苦而有效的训练,身体素质都出奇的好,因此这次几千里的大行军倒并未让他们倒下。相反当最终到达辽东腹地的时候,这一万名新军都好似脱胎换骨般的又精神、彪悍了不少。

望着山海关那高耸的城墙以及林立在城楼上面的守兵,三桂的心激动的一阵狂跳。时隔三年,我这个奔波在外的游子终于回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