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412章

唯一战胜国-第412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于是用补贴来维持这些行业。

——————

第一更到

第403章:全面经济萧条,饥饿总统与拖拉机内阁

第403章:全面经济萧条,饥饿总统与拖拉机内阁

像什么电器下乡,汽车下乡,电话下乡活动……

不过农村人口现在已经不多了,此时中华帝国的大部分人口主要都变成了城镇人口,刺激城镇人口消费更简单,因为离商品销售点更近,而且城镇生活需要也比农村的标准要高出一些。

什么电器打折促销,七七八八的都出来了。

车贷利率更是在1929年被一撸到底,竟然比储蓄利率还要低出一些了,这大大刺激了家庭汽车的销量。

之前的汽车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了,全国有21的家庭都拥有了家庭汽车,不过分布结构不是很平衡,较早发展的沿海地区在泡沫经济下的发展层次更高,因为沿海地区之前在住房问题上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因此直接就上了车贷,因此在沿海地区,家庭汽车的普及程度高达50以上。

主要的市场还是内陆地区,而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是不如沿海完善,把家庭汽车普及到内陆去,有助于建设内陆的基础设施。

在公路方面,由于中华帝国的土地是私人的,因此私人也可以建设公路。

大量的家庭汽车的出现,使得公路也成为了继铁路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点,因为汽车上公路要收费的。

只要继续保持这样的经济繁荣程度,这些公路收回成本的时间很快,而且还能持续产生盈利,是很诱人的项目。

而华东银行的那些**子银行,也开始大量放出私人公路建设的贷款,利息也都很低。

航空业更是大量获得贷款,各个城镇的机场都在陆续的开辟,各航空公司还在不断的采购飞机。

在车贷利率直降的情况下,内陆地区的汽车销量猛增,沿海地区的汽车销量同样也在猛增。

这算是最后的疯狂了吧

由于汽车销量猛增,汽车制造业吸纳了大量的工人,实际上产品积压严重的,也就是那些轻工业。

重工业产品方面,由于很大程度上属于华东集团以及中盛、华盛集团这三大集团的垄断生产,所以是比较有序的,生产规模是不会无休止的膨胀下去的。

轻工业由于也涉及到比较多的就业岗位,加上垄断程度较低,因此经济崩溃主要靠这些轻工业的积压商品。

这就像是蓄洪一样,突然把大坝炸了,一大片人都淹死了,从而使重工业也陷入半停滞状态,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生产秩序。

这些重工业生产企业,主要以华东集团为主,华东集团就像是古代的大地主一样,由于财力雄厚,加上政府首先救助政策都是关照这些大企业,因此就算是生产陷入半停滞状态,也能挨过去。

而且现在华东集团属于国有资产,首先受救助政策的关照,相信没有人会有意见。

说白了,那些中小型企业贷款难,呼吁银行怎么样怎么样,永远只是口号而已,喊一喊就是了,千万别当真了。特别是在经济恢复阶段,银行就是要中小型企业破产,以接收他们建设起来的产业。

在大政策确定下来的情况下,1930年中华帝国的经济发展依旧迅猛。

而在1930年,银行的放贷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大部分的贷款都是短期贷款,也就是两年的居多,三年的都很少。

为什么?

很简单,如果放出了五年的贷款,那么中华帝国不好等五年,不太可能让经济萧条五年,最多只能是三年。

也就是说如果贷出了五年的贷款,那么三年后经济开始恢复,那么一些企业还是可以利用剩下的两年的时间恢复过来,那么就无法让这些企业破产,以接收他们的资产。

所以子啊1930年,放出的贷款都是两年的短期贷款,很多企业依旧幻想着,两年后借一笔钱来把政府的钱还上,再从银行拿到一笔贷款。

1930年,这是繁荣的绝唱的一年。

在疯狂的建设和生产下,中华帝国于1930年,总产值突破了7500亿亚元,而此时美国已经陷入了经济萧条之中,总产值在1930年下跌到了1206亿美元,生产下降了1/3。中华帝国的7500亿亚元的产值,达到了美国的3。1倍,本身中华帝国的国民年总产值就大大超越美国,加上1930年一增一减之间,差距也就更大了。

而在1930年,海军军备竞赛方面,美国在投入的财力方面,却依旧不减,可见美国保持海上霸权的决心。

中华帝国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陆权国家,陆上霸权是其擅长的地方,美国要向防止中华帝国把手伸到北美去,必须有海军充当保险。

中华帝国由于在1930年的产值已经高到了一定的程度,再次计划增造两艘猛将级战列舰。

分别是卫青号,以及岳飞号。

这次是真的造,加上戚继光号,真正的猛将级战列舰达到三艘,而猛将级空壳舰达到了五艘。

1930年,中华帝国中央财政收入高达850亿亚元,这么多钱的情况下,投入一点钱造两艘战列舰算什么。

实际上,夏钧手上的积分已经非常多了。

已经不在乎是几艘猛将级战列舰的问题了。

一艘先进的猛将级战列舰,貌似起不到什么太大的效果,因此夏钧还是决定再造两艘。

英美日这次在是否跟进的问题上却产生了很严重的分歧,美国政府在经济萧条下,没有钱再造更多的战列舰了。

日本坚决要求要造,但日本经济也受到了打击,是仅次于德国的国家,日本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被中华帝国在军事上连续重创之后,加上出口业遭到中华帝国的打压,也十分依赖美国经济。

中华帝国再次增加了两艘猛将级战列舰,英美日的分歧较大,最终选了个折中的办法,也选择增造两艘,至于增造四艘就算了。

在战列舰竞赛上,各国都下足了本事。

……

在军备竞赛激烈的情况下,中华帝国的经济在繁荣之下走过了1930年,进入了1931年。

夏钧还是决定让国民好好的过一下春节,等元宵结束了,再开宰。

1931年的春节,是无比热闹的。

除夕那天,是中华帝国建军20周年,建党20周年等等的农历最后一天,都赶上20这个整数。

那热闹程度,难以形容了。

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欢庆的海洋之中,国民在这一刻前所未有的幸福着。

夏钧带着些凝重的神色,按照往年的惯例,走完了春节的各种流程,同时还增加了登坛祭天等新活动。

正月二十日,元宵节过去了五天。

整个国家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生产。

当天,华东集团开始抛售手中的许多股票。

华东集团手上有大量的股票,特别是华东银行手上最多,并且华东集团在泡沫经济政策开始前,买了不少有潜力的股票,此时这些股票都平均上涨了七倍,个别甚至上涨了二十倍。增长水平高于股市平均增长,因为选的都是有价值的股票,什么行业有价值,这很清楚的,泡沫经济能带动什么行业发展,就买什么行业的上市股票。

这些股票一出手,马上就被投资者们吃下了。

因为当天银行还未断掉贷款,资金链不是问题。

华东集团持续抛售了近一个星期的股票,股市股价未出现多大的波动。

华东集团当初在股市里投入了不少钱,此时完全收了回来,平均下来,当初投入的钱,获得了700的收益,只是短短的五年时间而已。而投入股市的钱,又是从银行借的。

华东集团是股市最大的庄家。

庄家拥有信息优势,特别是到了华东集团这样的级别,玩股票闭着眼睛都不会输钱。

资金开始抽逃了,而银行又开始大量放出两年的短期贷款,以补充股市资金。

大庄家开始抽逃资金,自然会有一些影响的,银行贷款,只是为了鼓动更多人把钱投入股市。

宰杀之前,越肥越好。

华东集团连续抽逃了五天,基本上把纯粹投机性的股票全卖了。

接着,华东银行开始卖一些无关紧要的股票,这些股票主要是以银行融资方式获得,或者是用设备换到的。

这些股票有些是长期持有的,但又不是太重要的,反正现在卖出去,等故事崩盘到一定程度了,又能低价买回来,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有人捡漏。

毕竟股市冷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人出来抄底捡漏了,抄底失败也没什么太大的损失,反正那些被捡漏的股票未来肯定能够上涨。

所以为了防止损失,那些重要的长期持有的股票,并为出售,出售的都是一些可以长期持有,但并不是很重要的股票。

一连七天之后,华东集团的那些银行集体收缩了放贷数量,当天前去申请贷款的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大多都没有拿到贷款,拿到贷款的只有一部分。

资金链顿时出了问题

很多企业还贷款,还是去担保公司借的钱。

结果从担保公司那里拿了钱还到银行,银行却不出钱了,这些公司直接没钱还给担保公司。

担保公司也就是私人集资,这种集资利率较高。

这些担保公司的最大客户就是那些公司,那些公司一般只借几天的钱来应付一下银行,让自己的公司不倒闭。

银行不出钱,顿时坑死了一大片。

担保公司顿时大量亏损,很多担保公司甚至直接倒闭,至于那些把钱放到担保公司的个人,显然是拿不到钱了。

担保公司都破产了,还问谁要去?

官方虽然承认担保公司的地位,但却没有规定担保公司倒闭后钱问谁要。

除了没收担保公司的一切财产,把担保公司的老板家产都查抄掉,然后把这些财产变现为资金,再还给个人。

有多少就给多少,平均的给,至于亏掉的钱,还是那句话,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当天,杭州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大部分开始下跌,但跌幅不是太大,然而到了第二天,跌幅更大了。

第三天,许多股票都跌停了。

第四天……政府终于出来救市了,在一番姿态表演之后,官方宣告救市失败。

第五天,一路跌停。

随着股市的狂跌,以及银行紧缩政策的施行,大量企业破产,仅仅五天时间,就破产了三千多家大小不等的企业。

银行是最忙碌的,到处接收破产公司的资产。

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企业,因为企业贷款,政府是严格把关的,不是谁都贷。

就如同企业贷款的抵押问题,必须拿有用的资产抵押,像什么汽车是抵押不了的,就算是再贵的汽车都是没用的。

银行根本就不承认这些东西的价值,只有用土地、工厂等不动产来抵押,银行才会干脆的放款。

同时银行在贷款时,对企业本身核查力度很大。

因此能够申请企业贷款的,大部分都是真材实料的公司,不是那种骗钱的。后世不少人搞骗钱的空壳公司,先注册个七八个公司,然后去贷款,贷款下来跑去买豪车、手表,然后把车抵押再贷款,七八个公司都贷款之后,钱就不断的转来转去的,没钱了就去找担保公司借高利贷。

此时中华帝国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这种现象,但不是太多,审核力度这么大,不可能出现太多。

至于出现了,也无关紧要了。

经济崩溃一来,银行紧缩政策一搞,股市开始崩盘,上市企业拿不到资金,顿时也出现了破产。

而那些投资者,则被套牢了。

人们疯狂的将股票甩出。

不少人也开始跳楼。

这些跳楼者,一般都是借钱炒股的。

如果是用自己手上的钱去炒股,绝对不会弄到要去跳楼的地步。

用自己的钱买股票的话,去银行申请个人贷款,最多也就申请个一千元的贷款下来,这大概是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半的收入。

只是欠下这些钱,还是欠银行的,银行不可能催得那么紧,一般是搞不出人命的。

只有那些借了钱买股票的投资者,才会跳楼。

对于这些跳楼者,帝国政府出动了不少警力去劝阻。

经济阵痛是必然需要承受的,这些人只能说是看不太清楚,最惨的就是群人,不过把他们逼得走投无路,这也并非是帝国的本意。

这些人借钱一般都是从担保公司借的,因此经济一崩溃,担保公司几乎是全线阵亡。

很多人之前是从银行贷款,然后把这些钱放到担保公司去吃利息,结果担保公司一死,这些人的钱莫名其妙的也就没有了,还欠银行一笔个人贷款。

就担保公司的问题,中华帝国这时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将各担保公司的所有财产一律接受。

就那些担保公司贷出去的钱,帝国采取了一种不催收的态度,这让很多想跳楼的投资者打消了心思。

面对那些负债累累的投资者,中华帝国出台了《个人破产法案》,欠债到一定程度的个人,可以根据该法案申请破产。

个人破产和企业破产有区别,企业破产了把资产一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