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血战旗 >

第471章

血战旗-第471章

小说: 血战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关东军最不愿意看到的。
    长chūn,关东军司令部内,梅津美治郎正在听着第二课参谋主任,矶村武亮大佐的汇报,刚刚晋升为大佐,当然其日军首席生的身份很重要,还有一个就是他父亲,矶村年,日本炮兵大将的影子。不过,佩戴了大佐的肩章,矶村武亮看上去更jīng神了一些。
    这是一个小场合的汇报。
    同在的有关东军中将参谋长饭村穣、副参谋长秦彦三郎少将,关东军作战参谋主任中山源夫,政策主任参谋黑川中佐等。
    这样的汇报,已经不需要在会议室内,而是在梅津美治郎的办公室的会客厅内举行。而谈论的问题,就是南满的反日运动,说起来,关东军也非常头痛,一方面,知道铁血政策是不可能同化3000万中国沦陷区的人民;一方面,中国战场的巨大消耗,基本上就是靠着关东军供给,只能最大限度的压榨满洲的一切资源,来为前线输送补给。
    这样的统治绝对是一个恶xìng循环。
    矶村武亮的声音略微带一些沙哑:“……临江、通化以及周边的十几个县都有不同程度的冲突,奉天省,靠近安东省的几个县也有类似的冲突,不过已经被控制下来了……奉天和安东两省的宪兵都已经全部出动,皇协军第7、第19旅团,也已经布防。黑岩中将在电报中保证,他防御的区域,不会让一个反日分子出现……”
    在听完了情报主任,矶村武亮的汇报之后,饭村穣中将,扭头看了一下梅津美治郎,后者脸上带着黑气,显然是心情不佳。
    “大将阁下……”
    饭村穣中将轻轻的询问了一句,作为梅津美治郎的助手,他也对满洲的局势一筹莫展。并不是说,关东军没有这个实力,消灭曾一阳,而是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华北东北两个战场的互相牵制,让关东军一直腾不出手脚来。
    而7月,在本土新组建的6个师团,其中两个师团已经被带到了满洲。
    但是,作战司令部作训主任青木中佐去呆了几天,回来之后,给予的评价非常糟糕。
    “中山中佐,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梅津美治郎转头看向中山源夫,作为作战参谋主任,从去年底开始,一直关注抗联和苏联的关系,不过,现在他的关注目标全被抗日义勇军的主力所吸引。
    中山源夫站起身,轻轻的咳嗽了一声,走到会客室内的幕布前,拉开黑sè的幕布,顿时一副满洲十三省的地图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站在地图前,中山源夫显得非常自信,开始了他的演讲:“从前线的布局来看,第2、第25师团,在拉林河一线布防,将曾一阳部主力吸引在拉林河防线,而在松huā江北岸,据参谋二课的报告,曾一阳主力部队不足两万人。缓解了龙江省和滨江北岸后方的防御压力,绥化至哈尔滨防线的铁道部队,已经完全能应对任何出现的状况。”
    “西线,陈光兵团已经在江桥进攻失败,参谋部所担心的是,陈光部主力犹在,是否会向北和往西逃窜,进而开辟所谓的根据地。不过庆幸的是,在满洲,大兴安岭区域,人口稀少,根本就不具备供养几万大军的能力,所以,过江是其必然选择。现在我们唯一担心的就是哈东地区,拉林河防线,毕竟,曾一阳主力7成集结在该地区,给吉本将军造成很大的压力……”
    中山源夫的没有说全,给吉本贞一中将造成压力的不是对方的兵力,而是对方的主将,曾一阳。
    梅津美治郎无奈的笑一笑,开口说:“天才是被天神宠爱的孩子,但也需要时间的考验,就像是一把好刀,有一个著名的剑师铸造,但是没有在战场上树立功勋,是无法成为一把名刀的。”
    “不过,大将阁下,曾一阳可是17岁就领兵,现在算起来,也接近十年了。”作为关东军头号大敌,曾一阳的履历,自然被日本情报部mén所掌握。饭村穣中将自然不会不知道,曾一阳从军不久,就带领一个团,善于打伏击,又有谋略,非常狡猾,这些都是书面上的记录,在座的都是能背出来的。
    “17岁的佐官”梅津美治郎说着摇了摇头,想起自己,40岁还是少佐的军衔,可谓衰透了。
    言语中颇有嫉妒的成分,按理说,梅津美治郎的身份,不会出现这种心情。
    可年轻时期的坎坷经历,让他不由的有些眼热曾一阳。
    不说别的,就在二十五六的年纪,手握十万雄兵,就足以让梅津美治郎捶xiōng顿足。他也是年轻时就被冠以天才的名号,可是直到四十多岁才发迹,这无疑是天和地的差别。
    在龙江和兴安两省的jiāo界处,有很多地方可以让大军通过,关东军不可能在所有的河岸布置防御阵地。在日军jiāo战的习惯中,阵地防御,等同于jiāo通线和城镇的防御。
    但在龙江,那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在公路上,部队拐个弯就能绕过去,炮楼堡垒失去了重要的防御作用。反而是部队在平原上犬牙jiāo错。但是龙江地区,茂密的森林又给了关东军创造了大量的麻烦。
    尤其是,日军的单兵消耗,比抗日部队多的多。舍弃公路,就需要大量的骡马,驮运补给。这样一来,部队肯定行军队列拉长很容易被发现。
    虽然,有两个旅团的骑兵在这一代游弋,但陈光也有过指挥部队,全歼一个骑兵旅团的战绩,这让前线的日军指挥官不由得考虑机动兵团被歼灭的危险。
    梅津美治郎听着部下们的建议,心里在寻思着,沿着铁路线布防,然后在纵深地带,骑兵部队袭扰,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布置多少骑兵?
    关东军原来拥有4个独立的骑兵旅团,还有9个师团的骑兵联队,总的算起来,骑兵部队的编制在13个联队,加上4个独立骑兵旅团中,每个旅团都拥有一个野战炮兵联队。
    兵力上看上去很多,但是很多区域,都需要用骑兵防御。
    算起来,能够调动的骑兵部队,最多也就3个联队的部队,想要靠着3个骑兵联队,就拖住陈光的3万多大军,还是有些困难。
    而日军中配备的小型装甲部队,越野能力不足,在公路上却是非常快。豆战车的极限数度,超过60公里每小时,在装甲车中也是独领风sāo。不过这样的坦克,在欧洲是不会被承认的。
    一辆自重才3吨都不到的坦克车,连轻形坦克都算不上,更何况,豆战车的侧面装甲,连大口径重机枪都挡不住,更别说火炮了。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用重机枪就能打穿的坦克。
    从外表上看,就像是包裹了一层铁皮的吉普车,对上拥有野炮的对手,必死无疑。在实战中,豆战车的防护装甲,连重机枪的子弹都无法阻挡,更别说火炮了。早在试验阶段,这种战车就不被看好,一发75口径的高爆弹,在战车边上爆炸,甚至能够掀翻整个战车。
    即便如此,豆战车在关东军中数量也不多。而97式坦克,几乎在诺mén坎前线消耗一空,日本全年的坦克生产数量,也不超过300辆,补充到关东军的数量,更是稀少。
    梅津美治郎手中还有一份绝密文件,是曾一阳在苏联军校学习时期的成绩单。
    伏龙芝的教学,都是以培养高级军官而诞生的军事院校。
    而多兵种协同作战是其最具特sè的教学,曾一阳的毕业论文,就是以将来,陆军战场上,坦克的决定作用来撰写的。这份绝密文件,还是在格利希?留西柯夫大将害怕大清洗bō及他,叛逃苏联之后,带来关东军的。
    内容是凭借印象而写,据说,曾一阳在学校期间,对坦克战非常痴mí,而他在战略上,也对于坦克这种新兵种非常的推崇,迎合了当时斯大林的个人想法。
    在军事学院派中,就被冠名为坦克专家,可见,曾一阳对于坦克非常有研究。
    这让梅津美治郎非常担心,将坦克部队,送到曾一阳面前,作为防御兵种,是否是一种错误。

第二七零章 战役佯攻(下)
    第二七零章战役佯攻(下)
    “曾总,榆林前线来电,2师已经抵达了预定位置,全师7000余人,全部做好了战斗准备。”
    司令部,电台主任,肖龙向曾一阳报告道。
    曾一阳点了点头,拿起香烟,点了一根,眼神微微眯起,对着作战地图,他知道肖龙就在背后,在没有接到他的命令之前,这个主任参谋是不会离开的。
    “记录命令。”
    肖龙早就摊开了记事本,拿出钢笔准备在曾一阳身后。
    “今晚八点,1旅,4旅,越过拉林河,从东西两面压迫舒兰防线,迫使日军固守。以三天为限,拖住日军的进攻步伐,吸引榆林方向日军增援。”
    “1纵2旅,牡丹江、安东两个地区的游击支队,全力向长白山北麓靠拢,造成大兵压境态势,但是记住,尽量减少跟关东军作战部队jiāo锋。他们的任务是,牵制在吉林南部的关东军主力,为主力赢得时间。”
    “命令贾宽沟警备旅,拖住从敦化等地赶来的关东军援兵,依托山林节节阻击。”
    ……
    一系列的命令,从曾一阳的口中说出来,前线,1旅河防阵地上,不时有战士探出头,看一眼日军的阵地。
    bō光粼粼的拉林河上,到处都是反光的bōlàng,一层堆着一层。
    可别被这些给吓着了,这个季节,拉林河最深处,也不会超过普通人的xiōng口,根本挡不住人,唯一造成麻烦的就是两岸密密麻麻的机枪阵地上,布置的轻重机枪,1纵在白天根本就不可能过河。
    而对岸的日军第2师团的一个大队,兵力太少,根本就不会渡河。
    500多米宽的河面,加上在河水中冲锋,跑步起来,想要过河,至少需要四五分钟。别说四五分钟了,就是十秒钟,任何一方的机枪阵地上,shè出来的子弹,就能把人打成筛子。
    日军阵地上,显得很放松。
    既然进攻命令没有下达,防御不过是装装样子,野战工事挖的再好,也不能攻城略地。再说了,舒兰对面的中国部队,背靠道路崎岖的丘陵地带,进攻容易陷入日军不擅长的山地作战。
    而对面的中**队,似乎也没有进攻yù望。
    毕竟,舒兰方向,1纵的补充路线是最长的,并不适合大兵团作战。
    在关东军指挥官,吉本贞一中将看来,在舒兰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兵力。反而面对天mén岭一带,老爷岭方向的兵力需要多投入。在深山里的铁路沟通着朝鲜和满洲东线铁路的大动脉,周围山林密布,搜索起来,非常困难,加上时常发生小规模的作战,被列为重点防御区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让他想不到的是,曾一阳的作战命令已经下达到了前线的两个旅部。
    邢国栋拿着电话,正在听着王利发在电话那头传来的嘱咐声,部队要以雷霆一击的强悍表现,让关东军将视线全部投入到舒兰方向,这就给邢国栋出了个难题。
    “是,司令员,1旅保证完成任务。”
    “你们旅的侧翼,是4旅阵地,记住,你们的任务,就是拖住从长chūn而来的日军增援部队,并打断日军的铁路运输线,三天。三天之后,立刻撤退。”
    王利发在电话中嘱咐着,就在接到命令之前,他还以为,在秋收之前,南线作战部队,不可能发动大型战役。松huā江以南的部队,应该chōu调一部分,进攻绥化等地,打通和西线兵团的联系。
    虽然这样,部队的损失会大一些,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在龙江,陈光的西线兵团,人多将光。但正是因为部队编制大,不可能靠缴获来补充作战消耗,所以,拥有一个稳定的后勤补给线,是最重要的。曾一阳不会不考虑到,陈光所面临的压力。
    尤其是在冬季之前,部队如果没有棉衣,在东北的严寒下,可能全军覆没。
    放下电话,王利发还有些担心,从下达到1纵队的命令来看。
    野司的目标根本就不是舒兰,也不会是吉东地区,反而是在松huā江一北。这是一招拖刀技,是引鬼子来打的做法,会在鬼子追的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发动杀招。
    不过杀招在那里呢?
    西线兵团?王利发看着地图,想象着陈光在嫩江以东的作战,黯然摇头。事实上,西线兵团,想要过嫩江都不容易,更别说,想要突破嫩江防线,打通从齐齐哈尔到哈尔滨的道路了。
    站在他的位置,肩膀上的担子很重,已经不能像是当团长的那时候,轻松了。
    一些战略上的考虑也不能忽视,而这些对于王利发来说,并不轻松。但是他必须去想,就现在的情况来说,纵队很可能是将来野司单独的作战部队,小战场的得失,需要和大战场挂钩,不然就是单打独斗,不仅拖兄弟部队的后tuǐ,还容易被对手孤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