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24章

帝国风云-第124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没有发生根本xìng转变,也就是没有认识到〖民〗主的重要xìng,没有把前清留下的奴xìng抹去,那么任何〖民〗主政治都不可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因此在国家还不够稳定的情况下搞大选,不可能有任何好的结果。
    事实上,这就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不可否认,在推翻清朝的〖革〗命中、以及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志之士,而且这些人都知道〖民〗主的重要xìng,更加清楚〖中〗国必须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摆脱积贫积弱的帽子。
    问题是,这些人有多少?
    即便把在校学生算上,愿意搞〖民〗主、而且表现积极的〖中〗国人,所占比例也不会超过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一。
    这就意味着,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人,也许压根就不知道“〖民〗主”是个什么东西。
    显然,仅仅是教育,根本无法改变这个列,实。
    推广〖民〗主观念,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时间,二是经济。
    事实上,西方施行〖民〗主政治的国家,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拿英国来说,在工业化时代之前,依然是王国,国王就是法律、国王就是一切。大〖革〗命之后,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也正是因为不具备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即便到大战结束之后,在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也仅占总人口的一成左右。按照英国的法律,只有资产达到一定程度的成年男xìng公民,才拥有选举资格。也就是说,英国推行的〖民〗主政治,实际上并非完全的〖民〗主政治,而是有产者的〖民〗主政治。
    这种显现,不但在英国有,在法国、意大利、德意志第二帝国,乃至以〖民〗主国家诞生的美国也同样存在。比如,在美国就只有白人成年男xìng拥有选举权,有sè人种根本没有参与选举的资格。
    更重要的是,西方〖民〗主国家的〖民〗主政治,实际上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而逐渐确立下来的。原因很简单,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分散在农村的劳动力被吸引到城市,由自主的农民转化为工人,并且由此接受教育、接受新的思想观念,也更加便于国家进行更有效的管理。
    也就是说,只有当城市人口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有可能推行〖民〗主政治。
    显然,〖中〗国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
    要知道,〖中〗国的城市人口还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
    问题是,如果不定下〖民〗主政治基调,那么〖中〗国今后不是走向独裁,就是走向帝制,最终将再次引发动乱。
    正是如此,一九一九年底,冯承乾正式提出,应该尽快把〖民〗主体制确定下来。
    对此,吴铁生没有表示反对,只是认为〖中〗国应该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学习,即确立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
    当然,不一定是帝王。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冯承乾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他觉得应该学习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
    冯承乾在说服吴铁生的时候,只提到了一个重点,即〖中〗国的国情与美国较为相似。
    最相似的,就是〖中〗国与美国的国土面积都非常大,而且人口比美国多得多,〖中〗央政府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需要加强地方政府的功能。如此一来,就得在政治体制上学习美国的集权与分权体系。
    当然,前提条件是,〖中〗央政府必须在军事、外交等领域掌握绝对权威。
    说得简单一些,地方政府拥有的,仅仅是处理内部事务、比如经济发展的权力,而且必须录夺地方政府反抗〖中〗央政府的能力。
    事实上,吴铁生反对加强地方政府,就是担心地方政府的权力过大,威胁到〖中〗央政府。
    在冯承乾提出,军队必须由〖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只能组建治安部队、也就是辜察部队之后,吴铁生才做出让步。
    两人达成一致后,政治体制的问题也就确定了下来。
    只是,冯承乾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搞选举,也不是筹建国民议会,而是着手制订〖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准确的说,是第一部临时宪法。
    按照冯承乾的想法,这部由统治集团制订的宪法,只有临时效力,在国民议会成立之后还将制订正式宪法。
    严格说来,宪法的诞生,才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诞生。
    在法律意义上,宪法是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威,不管是执政者、还是国民,都得遵守宪法。
    立宪、或者说制订临时宪法,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在一九二零年的重头戏。!。

第五章 八国侵俄
    宪法,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
    最初,冯承乾打算扩大讨论范围,即让民众也加入进来。只是,具体实施的时候,冯承乾意识到,这么做根本行不通。
    原因很简单,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中〗国人都不知道“宪法”是个什么东西。
    要知道,清朝灭亡还不到十年,虽然老百姓已经剪掉了被满清强加到头上的辫子,fù女也不再裹脚,但是两百多年来,深入老百姓骨髓的奴xìng还没有消除掉。在前清时期,皇帝的言辞就是宪法。
    别的不说,在冯承乾放出要立宪的消息之后,一些遗老遗少就来向〖中〗央政府请愿,认为这么做有失体统,〖中〗国根本不需要什么宪法,总统、大元帅的话就是宪法,甚至有人提议应该让吴铁生登基称帝。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反对立宪。
    在立宪问题上表现得最为积极的,是那些从海外归来的留学生,特别是那些到美国与欧洲〖民〗主国家呆过几年的留学生。在美欧的所见所闻,特别是美欧等国的富裕与强大,给这些留学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们非常直观的认识到,〖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也就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这些人,成为冯承乾推动立宪工作的主要助手。
    只是,冯承乾没有闭门造车。
    他在一九二零年才提出立宪,而不是在一九一八年、也就是回国的时候就提出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在一九一八年的时候,〖中〗国的民族企业还不够强大,而经过两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民族资本家,而且这些人都是变革的获益者,自然会全力拥护变革。
    正是如此,立宪成为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盛宴。
    显然,冯承乾不想走俄国那条路,因为在他的时代,看似强大的红sè俄国在存在了七十多年后就分崩离析了,而那些被布尔什维克看成邪恶帝国的国家,不但存在了下去,还变得更加强大。
    这其中,绝对不是没有原因的。
    也许,在二十世纪初,西方的〖民〗主政治还不够健全,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民〗主政治带来的好处。可是有一点不可否认,这就是,历史已经证明,〖民〗主政治的适应力与生命力都更加强大,而且〖民〗主政治本身也在随着经济发展而进步,最终达到为所有人服务的程度。
    〖中〗国要想强大,就得走〖民〗主这条道路。
    只是,在最初阶段,绝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民〗主。说得直接一些,在所有人都明白“〖民〗主”的含义之前,〖民〗主只存在于一个较小
    的范围之内,只有恰当的利用〖民〗主,〖中〗国才能发展壮大。
    此时,〖中〗国的〖民〗主就只限于民族资本家的范畴之内。
    不管资本家是不是在录削工人,必须承认的是,正是这些民族资本家,在不遗余力的推动〖中〗国实现工业化。
    也就是说,在短期内,民族资本家是〖中〗国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是如此,在制定临时宪法的时候,冯承乾才向全国的民族资本家发出邀请,让他们进言进策,共同制订〖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到一九二零年六月,已有一千多名民族资本家参与进来。
    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的精华、也是〖中〗国的脊粱。〖中〗国能否建立起〖民〗主制度,能否在短期内发展壮大,就得看他们了。
    当然,冯承乾此举也引来了不小的非议。
    别忘了,在几年前,商人还在社会的最低层。在老百姓看来,只有其他路都走不通的时候才会去经商。现在,商人一下成为了国家的骨干力量,而且参与到了关系到国家根本的立宪工作中来,自然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前清的遗老遗少满大街的是,社会变革夺走了这些人的既得利益,他们自然会对新生事物产生抵触情绪。
    在冯承乾集中力量搞立宪工作的时候,北伐战争开始了。
    一九二零年五月,〖中〗央军首先进军西北。
    当时,吴铁生还在紫禁城外的〖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誓师仪式,引来数十万有志青年报名参军。
    只是,〖中〗央军不需要那么多官兵。
    一直以来,吴铁生都秉承德式制军理念,即在精不在多。
    打到现在,〖中〗国陆军的总兵力也不到一百万,但是战斗力非常强悍,不比老师、也就是德国陆军差多少。
    在兰州会战中,〖中〗央军的六个师就击败了西北军的二十个师。
    吴铁生拿西北开刀,与年初发生的一计事情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德美意英法西荷等七国联合干涉俄国内战。
    两年前。冯承乾离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时候,还认为不会出现这一幕。
    原因很简单,德意志第二帝国打赢了欧战,而且与布尔什维克俄国的关系不算差,加上德意志第二帝国需要进行战后重建、也需要来自俄国的资源,所以没有任何理由去干预红俄与白俄的内战。
    两年间,冯承乾的预测基本上准确。
    只是,到了一九一九年底,德俄关系急转直下。
    关键就是,里海北岸发现了一座规模巨大的油田,即有名的巴库油田。
    这下问题来了。
    最初,德意志第二帝国向布尔什维克政府提出,按照德俄协议,帝国企业有资格获得油田的开采权,至少应该参与开采工作,而且帝国有权力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获得巴库油田产出的石油。
    问题是,布尔什维克政府决绝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要求。
    理由是,巴库油田是在德俄和约生效之后发现的,因此不受和约内容限制,俄国可以向德国提供石油,但是必须按照市场价格采购。至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参与开采,则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这下,德俄关系急转直下。
    要知道,在几种战略资源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最缺的就是石油。
    大战期间,如果不是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阵营,加上战前建立的战略储备机制,恐怕在一九一六年底之前,帝国就将因为缺乏燃油,让所有战舰停在港口里面。
    更重要的是,内燃机的大发展,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能。
    任何人都能想到,下一场战争,将是内燃机的战争。
    这样一来,石油就是无可替代的战略资源。
    布尔什维克政府不肯在巴库油田的开采上做出让步,德意志第二帝国别无他法,只能想办法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
    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出面,纠集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与荷兰等西方国家,共同出兵干预俄国内战。说得再直接一些,就是暗中支持鼻俄,帮助白俄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
    随后,〖日〗本也加了进来。
    最初的时候,冯承乾并不认为参与进去能得到什么好处。在他熟知的历史中,得到西方国家支持的白俄最终还是败下阵来。更重要的是,在那段历史中,布尔什维克政权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正是如此,冯承乾才断定,这次联合干俄行动不会有好的结果。
    问题是,〖中〗国的处境与其他国家不一样。在bō兰独立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与俄国的边境线缩短到了不足两百公里。其他七个国家,
    除了〖日〗本控制着南库叶岛之外,另外六个国家都不是俄国的邻国。
    说白了,不管干俄行动的结果如何,这些国家都不会受到直接威胁。
    相反,〖中〗国的处境就不一样了。
    中俄边境线长达数千公里,如果〖中〗国加入干俄行动,最终又以失败告终,那么俄国就将成为〖中〗国的头号敌国。
    显然,冯承乾不想树立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
    要知道,现在的〖中〗国连〖日〗本都打不过,再加上一个俄国,那么今后的地缘生存环境将变得极为恶劣。
    问题是,〖中〗国能够置身事外吗?
    布尔什维克政权已经控制了俄国的欧洲地区,白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