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始皇带我去战斗 >

第33章

始皇带我去战斗-第33章

小说: 始皇带我去战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咸阳城中百姓,尚有余粮充饥,城外百姓已有人卖儿鬻女。姚木兰曾带着卫士出城察看过灾情,着实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甘罗回来了,带回了从赵国带来的粮草,同时也到了秦赵建交的好消息。

    赵国为表诚心,主动献出五座城池给秦国,壮大其河间等地,甘罗出使超过归来,将五座城池的地域图也拿了回来。

    秦国不费一兵一卒拿到了五座城市,同时又得到赵国送来的粮草,楚国当即表明了态度,愿意借粮给秦国。

    甘罗本次出使大获全胜,秦王大悦,破格封甘罗为上卿,同时将其祖父甘茂的田地房宅赐还给他。

    官拜上卿之后,甘罗也算出师了,不用再跟姚木兰等人一起做伴读,开始正式在朝中辅佐秦王。

    秦赵两国达成协定的同时,秦燕联盟宣告破裂,秦王派人护送燕丹回燕国,同时出使燕国为相的张唐带回秦国。

    对于秦国撕毁协约之事,燕国非常愤怒,但除了谴责之外,也不敢对秦国动武。

    只因赵国在与秦国签订了盟书,确保秦国不会出兵援助燕国之后,有恃无恐的派兵攻打燕国,一连打下了上谷等地三十座城池。

    这场战役,一直持续到秦王政四年,赵国在大获全胜之后,瓜分了十一座城池给秦国。

    燕国经过此役元气大伤,对秦赵两国敢怒不敢言,燕丹恨透了秦国,更恨半点少年情谊都不认的嬴政。

    他原以为秦燕结盟之后,燕国能免除被赵国铁骑践踏,求得几年安稳,让百姓休养生息壮大国力。

    然而秦国撕毁盟书,赵国猖狂进犯,让燕国连失几十城不说,燕王与他也在其它六国面前沦为笑柄。

    最让燕丹痛恨的,便是他恨不得与秦王刀剑相向一决雌雄,却连向他挑战的资格都没有。

    燕、赵、秦这三国之间的烂账,姚木兰除了叹息之外,也不知该做什么评价。

    战国末年礼崩乐坏,撕毁盟约这种事儿几乎是家常便饭了。各国之间勾心斗角,背后抽冷捅刀子的事儿都没少干。

    相比起盟约而言,利益胜过一切,倘若秦国不是遇到了大旱。对其来说,联合燕国打击赵国自然是上上策。

    毕竟如今能与秦国争天下,也就赵国和楚国有一战之力,能趁机削弱赵国,对秦国百里无一害。

    但秦国遭遇了饥荒,燕楚又有趁火打劫的趋势。秦国原本就派蒙骜伐魏,若在兴战事,不但粮草匮乏,民力也难以支持。

    所以为了长远发展,秦国只能放弃燕秦联盟,转而与赵国达成协定。

    如此一来,秦国不必耗费一兵一卒,便能得到十几座城池,同时还能从赵燕两国得到粮食。

    姚木兰不懂谋略,但她恍惚记得史书上是这样评价六国行为的。面对强秦,六国不是拼死抵抗,而是采取绥靖政策以身饲狼。

    最后秦国不断壮大,其它国家愈发弱小,面对秦军扫『荡』毫无抵抗之力。

    当初学历史时,姚木兰还觉得六国的举动纯属犯傻,稍微有些脑子的人也该知道到底该如何做。

    但当她这半年来,深读了各国史书和兵书之后,终于明白战国之所以被称为战国,绝对是有道理的。

    这个时代,不是姚木兰熟悉的现代,更不是她一知半解的明清朝代。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到了战国时,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各国之间已经战红了眼。阴谋阳谋层出不穷,秦国杀神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赵国四十万人,早就令其他诸侯国胆寒。

    这种情形下,诸侯国对秦国有着天然畏惧,自然极力避免与其交锋。

    从姚木兰的角度看,其它六国纯粹是被打怕了,秦国将士悍勇无双,绝非一句虚言。

    秋末冬初时,几乎与甘罗回秦国差不多的时间,造纸坊终于造出了可以书写的纸张,一把年纪的公输秋按捺不住激动之情,将此事禀报秦王时涕泪横流。

    姚木兰在知晓此事时十分高兴,她除了随嬴政前往造纸坊那一次,后来又去了好几次,与公输秋一起探讨了各种造纸的可行『性』方面。

    可以说,造纸术能发明成功,其中有她一半的功劳,嬴政给予姚木兰和公输般丰厚的封赏,不但赏赐千金还赐予二人爵位。

    姚木兰终于从白身伴读,晋阶为四等爵“不更”,这个爵位名称听起来有些奇怪,因为它其实就是字面意思——此爵位者除免充更卒外,其他之役仍须照服。

    无论如何,从白身一跃成为四等爵,姚木兰还是很激动的,要回到在秦国,爵位晋升最快的渠道就是从军。

    若无军功,连公子成蟜这样身份尊贵的人,都只能顶着白身,无法封侯封君。

    造纸术成功发明方一周,马鞍、马镫及马蹄铁等锻造技术也臻于成熟,而已投入到了军事生产之中。

    有了这三样东西之后,秦军骑兵如虎添翼,战斗力更胜过往昔。

    由于此事尚属军事机密,所以秦王没有当即册封姚木兰爵位,只是暂名史官将此事记下,待秦国骑兵扬威之时再升姚木兰爵位。

    嬴政知道姚木兰对封爵之事非常感兴趣,虽未下诏书,但提前告诉了她从“不更”升到第六级爵位“官大夫”的好消息。

    要不是亲眼见到秦国封爵有多难,姚木兰简直以为秦国爵位是大白菜,她什么都没干,就刷刷刷升到了第六级爵位。

    除此之外,嬴政将造纸坊扩建之事也交给了姚木兰,造纸坊日后所获收益她能得到三成。

    千万不要小看这三成,这个时代除了秦国之外,其它国家尚未掌握相对成熟的造纸技术。

    即使在秦国,也只有如今由姚木兰主持、公输秋协助扩建的造纸坊有这个成产能力。

    有秦王做靠山,有卫士负责守卫,纸张按照质量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绝对能在这个时代大卖。

    换一个通俗一点的形容,嬴政这是将一只会下蛋的金凤凰给了姚木兰。

    待造纸生意壮大之后,姚木兰单靠着这三成收益,日进斗金不成问题,想存个小金库实在太容易了。

    先是爵位,又是造纸坊的收益,嬴政为姚木兰考虑的十分周到,让她感动的不知该如何表达。

    到秦国也快一年了,两人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许多次姚木兰都担心嬴政会为了大局暂时割舍两人之间的感情。

    但他没有,一次都没有,即使要因此花费更多心思筹谋,嬴政甘之如饴。

第47章 蝗灾爆发() 
秦王政四年; 姚木兰终于彻底摆脱了文盲的身份,兵书一堆堆的读下来,为了加强记忆; 还咬着牙亲手抄了好几卷。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书让姚木兰获益良多,除此之外她还向王翦、蒙兴以及因伤或者年迈退下来的将军们,请教各种有关打仗的策略以及经验。

    她越是如此; 嬴政就愈发不知该拿她怎么办。

    他愿意为她铺出一条坦『荡』的封侯之路,也愿给她数不尽的财富; 但她的执念却是从军做一个战功赫赫的大将军。

    现在姚木兰自知水平和资质不够; 还没提出从军的请求,但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 这是早晚的事。

    原本靠着从各国收购的粮食; 秦国能够勉强挨过饥荒之年,但是新一轮天灾再次降临到秦国大地上。

    春末夏初之时,秦国爆发了蝗虫灾害,蝗灾刚开始时; 只是集中于少部分地区; 蝗虫数量也没那么可怕。

    但等蝗灾发展到后期之后,铺天盖地的蝗虫所到之处; 几乎连一棵青苗都难见。

    它们啃噬一切能够啃噬的东西,从田地到树木再到草木; 让还没从饥荒之苦中熬过来的百姓,遭遇到了新一轮绝望。

    去年旱灾; 地里收成原本就不好,如今眼看着作物快到了成熟季节,谁知竟爆发了蝗灾。

    蝗虫所到之处遮天蔽日声如风雨,百姓绝望嚎哭,眼睁睁的看着庄稼被糟蹋,却不知如何应对。

    这个时代,对于应付蝗灾还没无有效的办法,众卿大夫对此同样束手无策。

    先是饥荒又是蝗灾,民间已有流言传出,将秦国频频发生天灾,归结于秦王无道连年征伐,故而上天降下警示。

    秦国对于民众舆论管控非常严格,然而流言蜚语如暗夜星光,法律再严格也无法堵住悠悠众口。

    区别只在于,百姓明着说还是暗里说罢了。

    若只是传言秦王无道便也罢了,毕竟秦国近百年来,几乎都没停过对外征讨的步伐,嬴政之前的诸位先王,哪个没有大举战事,不断拓展秦国疆域。

    然而,有人将百姓舆论,引到了另一个方向,怀疑当今秦王血脉不纯,认为嬴政乃是宰相吕不韦之子。

    至于证据,则是太后当年在赵国邯郸时曾是吕不韦的姬妾,两人如今依然暧昧不清。

    相比不仁暴君之类的流言,怀疑秦王血脉,对嬴政更具有杀伤力。

    然而这个消息传的更加隐晦,碍于王室尊严,又无法大规模排查,究竟是谁散播出的不敬之言。

    嬴政没在姚木兰面前提过此事,但她能感觉出,他对这个流言是十分不满的。

    莫说他是秦王,就算是普通人,被人说不是自己爹的孩子,就差被指着鼻子骂是野种也会不高兴的。

    若让蝗灾继续下去,不但百姓会落入深渊之中,秦国国力也会受损,秦王声望更会降低。

    为了能最大程度的缓解蝗灾带来的影响,秦国颁布了“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的法令。

    此法令一出,那些拥有庞大私产但无地位的封建农田主们,纷纷将私存的粮食献给朝廷,换得爵位。

    对此,姚木兰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儿,按照她的大致估算,秦国一千石粟,换成现代单位足有二十吨重。

    也就是说,先要得一个爵位要捐出二十吨的粮食来。

    这可是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的战国末年,又是连年灾荒的年景,那些能拿出这么多粮食换爵位的,绝非寻常富户。

    不过姚木兰读了这么多史书,也不是白读的。随着各国不断变法,战国末年其实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出现的必要特征,就是地主阶级和佃农的不断分化。

    有钱人地越来越多,十指不沾阳春水就能过上奢侈的生活。穷苦佃农从年初忙到年末,连卖身契都抵给了地主,每年分到的粮食不足裹腹。

    富者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两个阶级不断分化。

    但在当今秦国,穷人也不是完全没有上升途径的,入伍立军功,就是他们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

    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当年素有杀神之称的武安君白起从最末等的兵卒做起,最后从末等爵位公士一路升到第十六级,晋升为秦国威风赫赫的大良造。

    大良造虽然只排在爵位的第十六,但它已经是秦国囊括军政实权的实际爵位的最高一级,再往上的爵位只是虚衔。

    姚木兰在穿越战国之前,对白起只知道一个名字,知道他曾在长平之战中坑杀战国四十万人。

    但在学习秦国史书,深入了解了武安君白起这个人时,姚木兰几乎要怀疑史书记载的真实『性』了。

    伊阙之战斩敌二十四万人,伐魏之战斩敌十三万人,陉城之战斩敌五万人……

    一个个数字叠加起来,让姚木兰清晰的意识到了,这个年代的战争究竟有多残酷。

    斩敌这么多万,难道只是因为白起嗜杀么?其实秦国一贯战略方针便是如此,姚木兰翻过史书,之前秦国在交战中斩杀敌人数目已经非常令人震惊了。

    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师,不仅因为兵卒悍勇,更因为他们嗜杀成『性』。

    她曾就此请教嬴政,从他口中也得知了一些原因。秦军之所以在每次战役结束之后大肆屠杀交战军队,不仅是为了削弱敌国,还是因为秦国的“军功爵位”制度。

    战争中杀人的避免不了的,秦国在杀,齐、楚、燕、赵、魏、韩等国也再杀。

    姚木兰能理解死亡,却无法接受这样毫无差别的滥杀。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避免各国之间互相屠杀?除了尽早统一六国之外,姚木兰发现,她竟找不到更合适的办法。

    战争之事,姚木兰暂时还不能『插』手,但蝗灾眼看着就要在秦国境内泛滥,她不能坐视百姓辛苦劳累了一年的收成,尽数被蝗虫毁去。

    这个年代生产力十分落后,通讯也不发达,对于天灾人祸还不曾有有效防御或者治理措施。

    蝗灾发生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古语有云“旱极而蝗”,通常发生蝗灾的地方都曾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