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东晋褚太后 >

第59章

东晋褚太后-第59章

小说: 东晋褚太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所言有理,桓温伐蜀,领地荆州空虚,北方胡人很容易乘虚而入,我朝自南渡以来,历经数十年几代皇帝辛苦经营方才在江左之地稳定下来,如今桓温西伐,北方胡人趁虚而入,国之危矣。”一位大臣从列班中站出来,道。

    “录尚书事怎么看?”众位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皆是不赞同桓温西伐的,褚蒜子心中有数,但还是征询了司马昱的意见。

    司马昱一直低头不语,站在群臣之首,此刻太后叫他,不得不回答,便道:“此事时关重大,需审慎行事。除了要做好西伐的安排,还要做好国内的守备,以防备赵国乘虚而入。”想了想,司马昱又道:“我们还需做两手准备,桓温伐蜀必定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如果伐蜀失利,我们需不需要派援军驰援,怎么驰援?毕竟蜀道艰难,死伤在所难免啊。”

    司马昱说的有理,褚蒜子微微点了点头,仔细想了想,道:“此事暂且搁置,等日后再做决定吧。”于是桓温的奏疏并未得到朝廷的批复。

    站在一角的刘琰一直没说话,这几日他是与公主一起回宫述职的,恰好遇到桓温这事,上朝之时,大家都在议论纷纷,也都持反对意见,但唯有刘琰认为桓温此行可以,但既然大家都反对,他也不好站出来说什么了。

    从太极殿出来,褚蒜子牵着司马耽,脑中回忆着桓温之前的种种,她知道桓温是一个有大志有能力的人,提出伐蜀必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又仔细一想终究觉得不妥,于是沧然一笑,摇了摇头带着孩子离开了。

    朝廷的旨意一直没下来,桓温期盼了许久,此刻却有些搞不清褚蒜子和司马昱到底在想些什么了?

    一个人坐在屋檐下,桓温仰望天空,天空中闪耀着无数的星星,桓温恍然想起小时候曾经跟褚蒜子一起看过的星空,多少年过去了,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也不知曾经的她是否还想得起那个与之一起仰望星空的人。

    “以后兄长便向那星星一般,守护着秀秀和母亲。”桓温还记得许多年前,他曾经向褚蒜子许下的诺言。这句诺言,他至今都记得,至今都没变,今时今日,如有需要,他依然会像那星星一般守护心中想要守护之人。

    司马岳病逝已经两年多了,看着儿子司马耽一天一天长大,晋朝也在大臣们的帮助下日渐繁荣,此刻褚蒜子再次站到列祖列宗的排位前,心中百味交陈。

    朝廷能走到今时今日不容易,她褚蒜子能撑到今时今日也不容易,她累了,她不想要在大动干戈,她尤其知道战争会导致多少人死亡,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家破人亡。因为小的时候她也经历过战争,那是多么可怕的回忆啊。

    但她同时也了解桓温,她知道桓温做这个决定肯定是有十分把握的,没有把握他不会做,想起小时候他养育了自己五年,心中就想着是不是该帮帮他,然而国之大事,身为执政太后,她又怎么能说同意就同意呢?但是就这样驳回桓温的奏疏,确定不同意他西伐吗?褚蒜子又犹豫了。

    等了十几天都没等到朝廷的回复,桓温终于坐不住了,他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战机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于是,此刻他做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件决定,那就是不管朝廷同意与否,他桓温执意伐蜀。

    “来啊。升帐议事。”桓温手中持剑,大跨着步子,朝门口的守卫喊道。

    守卫听到刺史有命便立即前去召集各位将领前来军帐议事。

    桓温骑着战马来到军帐之中,下马进入,账内早已列队等待了好几个人,分别是: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司马无忌、江夏相袁乔、参军周楚、参军孙胜、参军龚护等一干人等。

    “将军。”众位将领纷纷身着铠甲,手持利剑,朝同样身着铠甲手持宝剑的桓温齐声道。

    “都到齐了。朝廷的旨意还没下来,然战机不可失,本将决定不再等朝廷的旨意了。本将将带领你们西伐蜀地,可有异议者?”桓温右手握着腰间宝剑,一脸威严,朝众位将领道。

    众位将领听桓温一言,一片沉默,大帐里一下子寂静下来。桓温怕如有异议者,会对战事造成不利,防范于未然,便又道:“大军西出,军令如山,如有异议者,当斩。今日趁本将还未做决定,若有异议者迟疑者可立即退出,不然军令一定,便只有军令,违令者立斩不赦。”

    “谨凭将军调遣。愿跟随将军,万死不辞。”众将领几乎是异口同声朝桓温抱拳道。

    响亮浑厚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大帐,桓温大喜,但也只是在心里,并未表露出来。

    “既然如此,那就举兵西伐。现在我们讨论下军事部署。”桓温一脸威严,朝众位将领道。

    公元346年,也就是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温未等朝廷回复,决议举兵伐蜀。

第75章 、桓温灭蜀() 
成都府的汉朝皇宫并不如建康城那般巍峨; 但其富丽堂皇之处比之建康皇宫却也丝毫不逊色。值得您收藏

    大臣们此刻站在殿内,正等待汉朝的皇帝。皇帝李势贪恋美色杀人夺妻; 常常纵欲过度导致早朝延误; 大臣们似乎早已成了习惯,此刻; 除了等待似乎也别无他法。

    散骑常侍常璩朝中书监王嘏看了一眼,摇了摇头; 道:“中书监,这陛下…。。” 常璩话没说完,王嘏朝他瞥了一眼,摇了摇头; 示意他不要乱说话。常璩忽的想起李势刚刚诛杀了其弟汉王李广、太保李奕以及中心耿耿的解思明、马当等人,瞬间便不敢说话了。

    “陛下今日不上朝; 各位先散了吧。”没等来汉国皇帝李势; 却等来了司礼太监,司礼太监用他那假声假气的语调道。

    “怎么这样…。”已经等待多时的群臣此刻颇有怨气; 但又不敢明着发作,只能是小声埋怨着,退出了殿外。

    “道将兄(常璩,字道将); 你可还记得解思明临死之际的那一声叹息?”王嘏顺着台阶跟在常璩身后,小声哀叹道。

    常璩朝他看了一眼,道:“怎么会不记得,‘国之不亡; 以我数人在也,今其殆矣’,唉。”

    “晋室乃正宗,名士风流,农耕发达,军事实力亦不可小觑,若有一日晋攻我蜀汉,我蜀汉致命之危矣。”王嘏叹了口气,摇着头道。

    “蜀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即便晋不惦记,凉赵等国也会不惦记吗?陛下如此,亡国之日不远矣。不如东去江左啊……。” 常璩说着大踏步子跨出了宫外,王嘏听他此言吓的脸色惨白,四处看了看,见没人注意到他们俩,这才放下心来,跟着走出了宫外。

    大帐之内,桓温亲自点将,此刻,大家正围在沙盘旁边,推演着伐蜀的攻略,大家心里都清楚,蜀地艰难,想要跨越千山万险成功攻下成都势必要付出很大代价,因此,出发之前不得不仔细研究对策,方能保万无一失。

    “大部队想要进入蜀地而不被发现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今之计,我们只能轻装简从,以精兵一万进攻汉国,速战速决,方可全胜。否则拖延下去恐有危险。”袁乔朝桓温道。

    桓温点了点头,低头仔细看着沙盘上的位置。“此处乃嘉陵江,此处乃岷江,我军从巴枣顺大江而下,再顺着岷江朔流而上,只要能顺利到达青衣便离成都不远了。”袁乔剑鞘在沙盘上几个重点位置点了点,道。

    “然而越过巴枣便是蜀地了。蜀地崇山险峻,若是李势设有埋伏,恐对我军不利。”参军周楚忧虑道。

    “无妨,探子来报,李势刚刚杀了自己的亲兄弟和朝中几个重臣,此刻他身边能够带兵打仗的没几人。”桓温盯着沙盘上成都的位置,道。

    “李势荒淫无道、杀人夺妻、残杀忠臣、逼死亲弟,后宫里整日莺歌燕舞,听说许多大臣都对他有抱怨,就连蜀地的百姓也都声声讨逆,最近就有不少从蜀地逃出来的百姓进入我江左之地的。”袁乔抬头朝周楚看了一眼,道。

    “如此荒淫无道的暴君自是人人得而诛之。”司马无忌愤愤然,道。

    “所以,我们要趁此机会拿下蜀地,否则良机一失便再也没有了。”桓温仍旧低着头,仔细看着沙盘道。

    “彦叔(袁乔字),本将命你率两千精兵为前锋,先行探路,本将自率八千精兵与司马将军、周将军尾随其后。大军于此地,青衣汇合。”桓温一边指挥一边将手中剑鞘指到沙盘上青衣所在的位置,道。

    “诺。”众位将领一一拱手,声势洪亮,道。

    “此战事关生死,有胜无败。”众将齐心,桓温举起手中宝剑,入兄弟盟誓一般,大声道。

    “有胜无败。”众将齐声道。桓温脸上露出一丝刚毅,静静注视着在场的诸位将领,心中定下了最后的决心:桓元子,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从此不再被人称作寒门庶子,刑门之后,从此不再被人瞧不起,是生是死,就看这一次了。

    公元346年,也就是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温未等朝廷回复,亲自率领司马无忌、袁乔、周抚等一干将领西伐蜀地,进行了他人生最大一场豪赌。这一年,桓温35岁。

    桓温西伐的消息,很快就被送达了建康,他没有直接告诉褚蒜子,而是将消息送达了朝廷,司马昱在接到桓温西伐的奏疏之后,目瞪口呆,手中握着桓温呈上来的奏疏,脸上只写着“傻眼”两个字。过了一瞬,司马昱方才反应过来,朝身边几位同朝理政的大臣看了一眼,而后二话不说直接朝褚蒜子所在的显阳殿而去。

    当褚蒜子接到桓温写给朝廷的奏疏之后,除了跟司马昱一样傻眼,她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多的话可以说的了。毕竟此时此刻,桓温早已率领荆州一万精兵率军西去,再去说什么也是无济于事了,此时此刻,她能做的就只有支持。

    “召集群臣,朝会议事。”褚蒜子没有慌张,多年的政治生涯,她早已习惯。

    司马昱领诏,组织大臣们太极殿商议此事,他们要商议的不仅仅是桓温不听朝廷指令私自率军西伐之事,更多的是要考虑桓温此举会造成的后果有哪些?

    太极殿早已议论开了,就连小皇帝司马耽都觉得这群人甚是吵闹,唯有褚蒜子静静坐在白色帷幕之后,一言不发,看着群臣们争论。

    “桓元子(桓温字元子)自作主张,率我军西伐,若是不慎则有可能全军覆没,当诛九族。”廷议上也不知哪位大臣义愤填膺道。

    “现在不是讨论桓元子过错的时候,此事已成定局,现在也只能是打一仗,只是这仗该怎么打才能赢的问题。”又一位大臣跳出来道。

    “蜀地地势何其险峻,要是李势事先知晓,在大江上游设伏,那我一万晋军岂不全军覆没?”又一位大臣怒气冲冲指责桓温道。

    “蜀地自古地势险要,连走路都有可能掉进悬崖里,更不用说行军了,况且一万人入蜀,粮草辎重必须跟上,否则他们岂不要饿死在蜀地。可这粮草辎重又该如何运到蜀地,本身就路途遥远,就是崇山峻岭,还要避开李势的守军,谈何容易?”就连司马昱本人也按耐不住的责备起桓温了。

    “桓元子以一万兵力企图灭了整个汉国,简直是不自量力。”蔡漠愤恨道。

    “赵国的君臣恐怕此刻正盯着我们呢,荆州空虚要早定对策,以防赵军乘虚而入啊。”一位大臣忧心道。

    “桓元子一届兵子,受朝廷器重嫁与公主,镇守荆州,可他却不思报恩,擅自做主西伐蜀地,置我一万精兵与生死之地,弃荆州于不顾,罔顾朝廷恩惠,臣恳请太后先将桓氏家人收押,以作惩罚,若是此战败了,桓氏一族自当受刑。”一位将领从列班中站出来愤怒道。

    “惩罚之事暂且不说,还是先说说怎么打胜这一仗吧?”司马昱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那人见司马昱如此一说,也就退了下去。

    “先说说赵国,他们有没有可能趁势攻击,如果赵国率兵而来,我等该如何防卫?”在众臣一片愤愤然的声讨之中,司马昱拨开云雾,一声定音道。

    整个大殿立即安静了下来,褚蒜子一直静静听着场下的议论,未发一言,此刻她仍旧需要倾听,听清楚大臣们的对策。

    “赵国现在恐怕自顾不暇吧。那里有闲情顾得上我们。赵国石虎率军攻打凉国已经几个月了,此刻又陷在攻打大夏国的泥潭中,自身都难保,哪里管得了我们?”一位将领站出来道。

    “如此甚好,但依旧要做好荆州的守备,以防不测。”司马昱道。

    “如果赵军折返攻打我军,我军可从就近的江夏调兵驰援,桓温虽然带领一万精兵西伐,但荆州尚留有守备,赵军想要攻下荆州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