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帝国雄兵 >

第99章

帝国雄兵-第99章

小说: 帝国雄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具有更强大的世界观…………”



“这就发展到,在‘抓住’李沪生后,随后他们宣布,李沪生与当时全国的一项重大案件有关…………因为部队长一直不同意这种绝对化、简单化处理…………而这似乎是两种命运的较量——部队长再次被拘押审查…………

可是,最终发现李沪生日记不过是一片空白,没有伪造、没有暗液涂写…………一本浸染了鲜血的空白日记!

对部队长的审讯再次失去了证据!



“可惜了,部队长!”



“不!”说书人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

………………………………………………………………………………………………………………………………………………………………………………………………………………

注①:该诗句出自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

注②:这里出现的军史编辑部,就是在第六部 《兵士日记》篇首中曾出现的编辑部,在前是一次大胆的穿插,在此也是一次重要的照应。因为本文是一个大结构的作品,望读者留心注意。

4。士兵与间谍

4。 士兵与间谍



“嗯?”问话的编辑一愣。



“哈,部队长二次出山,而且这次真的是别开生面!”讲课人眼中溢出喜乐。

“噢?!”一片惊讶。



“记得1969年部队长和李沪生从哈萨克斯坦侦查回来,突厥山洞里面的对话吗?”

“山洞里除了两个匪首、湿瘩、彼得、众匪徒外,还有一个陌生人的声音…………”



“这个陌生人说的话,夹杂着浓重的北京口音…………不像中亚人的新疆普通话口音…………”

“这在很长时间都一直引起我方侦查机关的怀疑,他是不是67年叛逃我军某部副参谋长…………”

“后来经查证,我方叛逃人员已于次年在海边溺水而亡。就是说,这个陌生人是个新角色…………”



“而这个人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就一直再也没有‘露面’,他才是敌方真正的‘夜莺’!而我们故事的所有参与者也都再也没有注意过他,除了一个人!”

“谁?”

“部队长!”



“部队长在‘身陷囹圄’苦肉计时,就不断思虑这一问题,在不断破获的突厥匪徒前来暗杀的刺客中,也没有找到这个人…………他断定,这个所谓的陌生人一定隐藏很深,是个旗帜性的人物,轻易不会露面…………而当他出狱开始组建中国西部红蓝盾军团时,就为这个陌生人选好了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谁?”



“蓝盾!”



“华光1号——好啊!”



“不!可惜…………蓝盾大尉已经牺牲了!”



“啊!?这不可能!有人1975年还在土伦山口看到他的!”



“那…………李沪生呢?”一个声音怯生生地问。

“他能不能担负起这一重任,还是让历史来检验吧!”

“检验有什么用?他不是也牺牲了吗?”沮丧的声音。



“好了!不要争了!”编辑部领导发话了。

“这个陌生人到底是什么人?”主任的声音。



“他就是部队长最早在中亚古堡说过,而李沪生后来也猜测到的,那个在中国情报机构和境外间谍组织之间最高对决的一个敌人!”

“最早的一次对决发生在1968年中哈边境塔城山口,两个红五星军士,为了各自的主义和理想,搏命格斗,拳剑相击…………那时他的身份是苏联下级情报军官,从驻外使官任上渡假期间到中国边境耀武扬威,向蓝盾挑衅;而那时的蓝盾,是我军基层连队锻炼的一名普通士兵。”

…………

“现在已经查明,他是苏印混血儿,名叫尤恩,曾与蓝盾和另一位苏联女孩莎夏一起参加过1957年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世界和平”青少年夏令营,到中国北京留学一年,和蓝盾又是石景山中学同学,他们三人曾有过感情纠葛…………尤恩回到莫斯科完成大学学业,一直在列宁格勒的克格勃总部接受训练,曾作为苏联某加盟共和国驻华三等武官在北京一年,后来在哈萨克斯坦与一位中亚姑娘发生过恋爱…………就是湿瘩在沙暴古堡之夜向李沪生讲过的那个‘红夜莺’故事的男主角…………”

“啊!?古堡还真有一段浪漫故事啊?”发出了惊讶的欢笑。



“那个姑娘是巴基斯坦人,真实身份是美国情报局特工。FBI实施美人计,还是想要找到一张地图,就是部队长和李沪生在苏军坦克阵地上发现的那张…………”讲课者眉飞色舞。



“后来李沪生一直带在身上去找高虎声的大俄藏地图吗!?”

“啊——是的!”



“湿瘩也一直想找这张地图,印度国防部开了高价…………这张地图对美、印各方都有价值…………”

“目的都是觊觎西藏!”



“美苏为争夺中亚霸权都在争取的东突势力,也在找一张地图,那天夜里在沙漠古堡上演了一幕陆地版的加勒比海盗,掠走了这对‘鸳鸯’。在巴基斯坦军方努力下,东突把尤恩移交给了美军在伊斯兰堡的情报中心,后来这个‘夜莺’就消失了!”

“敌方还真有个‘夜莺’啊!”



“后来他向中央情报局投诚,在美国关岛基地接受了一年秘密训练…………成为美苏印三料间谍。”

“我方是什么知道的呢?”



“巴基斯坦军方秘密向我总参提供了情报,因为这个人现在已经到了印度。”

“他在美国秘密整了形,现在印度国防部情报一处高层供职。”



“为了逃避苏联克格勃的追杀…………呵呵。”七嘴八舌的插嘴。



“不过他有一个特征是遮掩不了的…………他的左臂瘫痪了!”

“噢?!怎么回事?”一片咂舌。



“蓝盾击中的!蓝盾和他是生死宿敌!”主讲人正色。

“啊!?”现场一片惊讶!



“记得在苦肉计‘宣判’部队长时,审判长宣读的我军塔城前线敌情通报中,曾提到彼得被击中吗……………那是一个幌子!

“‘夜莺’1969年接受训练完毕后以美国情报局高级人员潜入我国境内执行‘东方沙狐一号’计划——目的是打击中国新生军事力量。那晚部队长和李沪生潜伏在东突匪巢洞口,陌生人曾经说过一句‘中亚没有事了,湿瘩下士,你明天回喀什,夜莺在等你’。”



“这里是指另一个‘夜莺’!”解说者绘形绘色。

“谁?”

“华光1号!”

“啊!?”



“这就是李沪生说过的,在部队长、自己与彼得和湿瘩的对决背后,实际上,是这两个人的对决!”

“两个‘夜莺’的对决!”编辑部主任纠正了一句。



“对!而且这种指称,还预示了新的侦查方向!”主讲人继续口如悬河。



“‘夜莺’深入中国境内没有发现蓝盾,以为他还在喀什,所以让湿瘩回去追踪。可他没想到,蓝盾一直在跟踪他。当他潜伏前往中苏边境塔城一带时,蓝盾已秘密跟进,一直到了东突匪巢…………”

“部队长曾暗示李沪生不要过早动手,这时候蓝盾和乌玛已经悄悄潜伏在匪洞的另一端…………”

“这就是后来李沪生在扔出手雷之前,先听到的一声爆炸…………”



“蓝盾的公开身份是军区参谋,真实角色一直是我军总参特种兵。他的活动范围是西藏和新疆。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掌握的资料里,蓝盾是中国军队最有思想也是最年轻的骁将。他坚贞、忠诚,才华绝伦,代表着中国军队的未来希望。‘夜莺’1969来化装潜伏来到中国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消灭蓝盾。”



“在部队长和李沪生从匪巢离开以后,两股土匪为‘夺宝’发生枪战,解放军也正在前来围剿,蓝盾和他面对面枪战决斗…………击中了‘夜莺’右腿。”



“当时为遮人耳目,让彼得把军服脱下来套在一个打死的土匪身上,让我方误以为是另一个人,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金蝉脱壳,一石三鸟,逃离现场…………”

“实际上,他与蓝盾已经有过三次对决,是老对手了!”主讲人一声小结提高了语调。



“第三次是部队长‘囹圄’酒泉基地后,他再次潜入中国境内,亲自到基地为部队长‘收尸’,但他的行踪早已为我方掌握。在陇海线列车顶部,就是李沪生从合肥出逃爬上车顶的那次…………蓝盾再次与之对面决斗,‘夜莺’左肩中弹,自此瘫痪…………”

“‘夜莺’逃走之后,回到巴基斯坦美军总部,又到了印度国防部,痛定思痛,开始研究中国哲学和中国思想。他的疑问代表了美军高层参谋部普遍的军事哲学思考——‘为什么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

“他的结论是:中国军人有着无比的勇气和最高的国家忠诚…………但他还是不服气,养精蓄锐,准备和蓝盾进行第四次对决…………他选择了在70年代中期中国最高国家危机的时候,向西藏发动攻击,可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候,蓝盾消失了!”“卖包袱”的说书人以一句吊胃口的结语,合上了那个血火年代一段惊魂往事的神秘“故事匣子”。



“噢!?退缩了吗?!”吃惊,惋惜,遗憾!

“嘘——”都吁了一口气,无语。



“西域谍影重重啊, 听得我毛骨耸然!”一位前来帮助整理资料的地方史志工作者瞪了一眼说故事的老者,喟然长叹,手中的茶杯抖了一下。



5。 不朽铜像

5。 不朽铜像



“这就是那一段特殊历史年代我军西线情报保卫工作的写照啊!”一直主讲的老干部呷了一口新茶,接着说。



“而在另一方面,对李沪生的审查还没有完…………”

“你怎么知道这一切的?”一位年轻编辑好奇地问。

“我是当时审查小组的。”

“什么!?”军史编辑部的目光一下子都拢过来了。为了编写好这一段时期我军的战史,编委会请来了一些当年在西南一线战斗过的离退休老同志,讲史兼作讲课。

“你…………你是…………?”一个编辑似有所闻地猜测着。



“啊,忘了自我介绍了。我就是吕小诗新兵连那阵的王主任,后来的红盾首长…………”

“历史的那一页已经翻过去了,但在当时…………”王主任仿佛在自说自话。

“我们审查的目的也在于想摸清——中国军人的素质到底怎么样?”



“当时我们困惑的焦点是,他为什么那么热衷于逃亡…………”王主任又抿了一口茶。

“他为什么要舍弃家中的温饱日子,投身于常人几乎无法理解,在现在人看来毫无生活乐趣的西域大地?”

…………



编辑部里鸦雀无声,都在倾听王主任对往事的回忆。

…………



“有牺牲感吗?”审查者小心翼翼的问声。

审查室里,资料核对仍在紧张进行中。



“一个人单枪匹马,长驱十万八千里,茫茫戈壁、渺渺雪原…………为了什么?!”



“就为了破获一个所谓的…………虚无缥缈的‘案子’…………疯了吗?!”一声责难。



“他是受难来的…………”

“他拯救了达旺…………”

…………



“信念!”

“使命感!”

“他高扬着一面旗帜…………”



“那是什么…………???”

…………



所有审查的人员面面相觑。



经过从美军那里借鉴来的最新测谎仪,李沪生的忠诚度、诚实度都是最高指标…………”



“现在有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忠诚度、诚实度,总是统一的吗?”



“不!没有一个人是统一的…………”

那么他是什么人?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吗?

他只不过是日记中隐身、不见经传的、然而是重要的人物…………

这也就是红蓝盾一路追踪他的根本原因!

因为日记牵动了一件重大案件,脉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日记实际上是全部故事的主题,且线索凌乱,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出处混乱,那么,到底有没有这样一部“绵长”的日记?!

一片喑哑!



“这么说,李沪生是个虚构人物咯…………”军史编辑部打响了怀疑的第一炮。



“传说啊…………呵呵。”一位中年编辑哑然一笑。



“不!你错了!”一个声音说。



“他是从炮连出去的齐排长,齐志军,这个名字一直保留到青海基地,赵忠诚了解一切。只不过到侦察连后,改名了…………”

“他和老连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保密的原因,他从不允许在日记中透露自己的行踪…………”

“他几乎知道在西藏一线最前沿发生的一切…………”年轻编辑坚持说。



“嚄!”编辑部发出一阵叹息,“可惜他牺牲了!”有人落泪。



“不!他又到了西域…………”小编辑好像有个爸爸在西藏部队啊,什么都知道,呵呵。

“什么!?”

编辑部里惊讶声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