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帝国雄兵 >

第63章

帝国雄兵-第63章

小说: 帝国雄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注① 1971年全兵团共有10个师、149个农牧业团和181个独立工矿企业单位。农一师位于南疆西北部阿克苏境内;二师位于天山南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三师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流域;四师位于伊犁河谷;五师地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六师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部,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市境内;七师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天山北麓山前平原;八师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九师地处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的塔额盆地一带;十师位于新疆最北部,横跨阿勒泰、塔城两地区。



注② 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在其边疆贝尔加湖地区,生活着属蒙古人种的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和图瓦人,都信奉藏传佛教。卡尔梅人(前土尔扈特人)17世纪迁居伏尔加河下游,保持了自己的信仰,并将一些藏文佛经译成了卡尔梅文。18世纪上半叶,外贝加尔山地出现了西藏和蒙古的喇嘛,多数住在外贝加尔的布里亚特人很快信奉了藏传佛教。18世纪时俄国政府已把藏传佛教纳入管辖之下,修建了桑格里寺,委任住持,使该寺成为俄国境内第一大藏寺,贝尔加湖以东的藏传佛教中心。沙皇一世彼得大帝亲自下令收集藏、梵、中亚等各国文字的佛经抄本,还利用公开外交途径或“考察队”到中国各地搜集资料。

1771年卡尔梅克人逃亡中国的原因主要来自俄国政府压力不断增大,以及中国皇帝、使节和喇嘛们的活动。据俄罗斯文献,有些喇嘛“死而复生”,他们对去中国的普通卡尔梅克人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集体迁徙之后,俄国当局试图阻止卡尔梅人与西藏之间关系,但没取得成果,伏尔加河流域的卡尔梅克人继续与伊犁和塔尔巴哈台(塔城)的卡尔梅克人(即土尔扈人)来往,后二者对喇嘛非常忠诚。很多僧人借口去新疆探亲去了西藏并在那里学习。俄国政府试图切断西藏对卡尔梅克人的影响。为此,1834年11月签署新法律,喇嘛们被从政府中驱逐出来。对于西藏和俄国来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并不太平。英国干预西藏,十三世达赖喇嘛试图在俄国沙皇那里寻求支持,然而当时的俄国正面临着革命自顾不暇。俄国对卡尔梅克人宗教的政策实际上取决于西藏高层喇嘛,首先是达赖喇嘛对卡尔梅克人的影响。圣彼得堡也许能阻断达赖喇嘛为卡尔梅克诸汗授封加爵的传统方式(最后一位汗王乌布什去了新疆),但对精神关系无可奈何。以喇嘛宗教会议和卡尔梅克大喇嘛取代达赖喇嘛的企图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十三世达赖创办并自己控制着1907年在卡尔梅克地区设立的首批佛教学校,以及1915年在俄国首都建成的大时轮金刚寺。沙俄企图改变土尔扈特人的宗教信仰,强迫他们改奉东正教,并对土尔扈特部大量征兵…………

7。 灵魂不灭

7。 灵魂不灭



“香巴拉是怎幺回事呢?”问题又来了!

…………

厢房里添了柴,火光熊熊,一位专家正瞅亮翻念一本资料《拉萨和卫藏旅行记》:“俄罗斯是北部的‘香巴拉王国’…………”①



李沪生又凑近了墙板。



“噢,这个…………是穿凿附会吧。”俄语教师的话。



“我看哪——证明基督宗教中的“God”就是中国经书中的“上帝”,力图从中找出“God”创造世界、灵魂不灭、天堂和地狱的存在并非虚构的依据,这些可能是东正教和其它一些西方思想家研究香巴拉的原因吧…………”一个穿军大衣的专家笑呵呵地说。

“藏传佛教高僧是对的,‘香巴拉’并不是一个真实地方,而是每个人心中潜在的智慧和觉悟安家落户之所 ②。西方人将‘香巴拉’称为‘和平的绿洲’”——在黑暗行星闪耀的一座灯塔。在西方国家,‘香巴拉’以其神秘而广为人知,但是几乎没有人相信那是一个真实的地方。”另一个专家饶有兴味地争辩说。



“噢…………?”李沪生听得来了劲,“名堂不少啊!”



“‘Shambhala’不过语言学中所说的‘声义转换’的另一个典型例子罢了。”俄语教师发言了:“香—巴—拉—Shambhala,都运用了元音a,而我们知道a 是基础元音,是声带震动第一自然发音,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字母表首元字母都是a,也因为她是最美丽的声音。我认为Sham—bha—la所构成的辅音 + am的鼻音 + 辅音bha + la,这样的开口音,所造成的美感,足以使其在传播中催发人类思维产生其声音以外,或者说字外的意义。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西藏藏传佛教喇嘛的六字真诀,‘唵、嘛、呢、叭、咪、吽’…………”俄语老师语出惊人。



真是一言耸听,骇世惊俗!



果然不愧语言教师啊!



“噢?!” 始料不及!

“啊,呵呵,哈哈哈哈…………!”两个专家发出了惊叹,会心的大笑,然后是沉默。



保罗的地图与“香巴拉”有关系吗?



长生不老?朝拜进香?



一片沉默!

…………………………………………………………………………………………………………………………………………………………………………………………………



注①《拉萨和卫藏旅行记》(Jorney to Lhada and Central Tibet),1902年美国外交官和藏学先驱柔克义(W。W。Rockhill)编辑出版印度藏学家达斯(Sarat Chandra Das)的著作。其中讲到,布里亚特蒙古人德尔智(Agvan Dorjiev,1854-1938)在劝说十三世达赖喇嘛转向俄罗斯寻求保护时,对达赖喇嘛说俄罗斯是北部的‘香巴拉王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保护着‘时轮’教义,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宗喀巴的转世。1915年将六世班禅喇嘛的名著《通往香巴拉之路》译成德文(Der Weg nach Shambhala)的德国中亚探险家格伦维德尔也说,曾充当十三世达赖喇嘛侍讲(参宁堪布)的俄国布里亚特蒙古人德尔智将罗曼洛夫王朝视为‘香巴拉’统治者的后裔…………



注② 藏民族信仰中的“香巴拉”概念源于佛教经典《时轮经》。公元前7世纪“香巴拉”就伴随着佛教经典在印度诞生,直到11世纪,藏文经典《大藏经》的《丹珠尔》中才第一次正式记录和描述了香巴拉国。直到17世纪20年代,“香巴拉”诞生2400多年后,西方人才从西藏等地知道了“香巴拉”神话和传说中神秘的“香巴拉”王国。尽管现实中的“香巴拉”从来都没有被发现,它的存在也没有得到过真实的证明,但是“香巴拉”却仍被世界八大宗教认同和尊崇。

20世纪以前,西藏几乎是西方人的禁地,只有一些传教士和探险家进入西藏,因此,西方“香巴拉”的迷恋是基于“时轮”传统的一些支离破碎的记载,或者完全是捏造。最初传到西方文明中的关于“香巴拉”的信息来自葡萄牙的天主教传教士卡布莱尔(Cabrel)和卡瑟拉(Estêvo Cacella),他们听说了“香巴拉”(Shambala,转写成Xembala),并认为这是中国(Cathay or China)的别称。1627年,他们前往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后,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回到印度。卡布莱尔来自日喀则的简要的地理记录和卡瑟拉来自不丹的报告都提到“香巴拉”,并将Shambhala拼写成Xembala,这是欧洲语言第一次提及“香巴拉”。美国学者安德烈。托马斯写道:“天主教传教士卡瑟拉(Stephen Cacella)和卡布莱尔(Joho Cabral)是现代史上在大约350年前就记录‘香巴拉’的第一批欧洲人”。“卡瑟拉神父。。。。。。记录了这个‘着名的国家’的存在,他在日喀则住了23年,并于1650年在那里去世。这位喇嘛赢得人们的尊敬,甚至将他带到了这个神秘的地方——北方的‘香巴拉’(Shambhala)”。

19世纪开始,以“通神论者”为首的一批西方人积极接受“香巴拉”的观念,继而对之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和描述,并开展了多次探险式的寻找。“通神论”启发了西方人描述和想象“香巴拉”的灵感,燃起了西方人寻找“香巴拉”的热情和勇气。1888年,“通神论协会”(Theosophical Society)的创立者布拉瓦斯基(HP Blavatsky)在其代表作《神秘的教义》(The Secret Doctrine)一书说中提到了“香巴拉”神话,她声称自己与喜马拉雅山(Adepts)的一个“伟大的白人兄弟会”(Great White Lodge)建立了联系。在布拉瓦斯基看来,“香巴拉”就像“伟大的白人兄弟会”的总部,是地球上一个有形的地方,但是只有世间有抱负的人才能看到。她说,印度和西藏的“圣人”(Mahatmas),是来自“香巴拉”的超自然的人类,“香巴拉”是西藏的一个神秘的王国,那里保存着柏拉图所说的沉入海底的神秘岛“亚特兰蒂斯”(Atlantis)的秘密教义。“香巴拉”的居民是“亚特兰蒂斯”人民的后裔。“香巴拉”在佛教的地位犹如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咯的耶路撒冷。

法国女藏学家大卫。妮尔(Alexandra David…Neel)深入西藏考察、旅行,并从事研究很多年,1934年,她发表了《超人林(岭)格萨尔的生平》(The Superhuman Life of Gesar of Ling)。她写道:先知是大力士们,他们不在乎重量,并以超人的速度奔跑。她将西藏幻想成为神秘魔幻的力量急剧增长之地。美国唯灵论者多瑞尔(Morris Doreal, 1902…1963)在《弥勒佛地——世界之亚》(In Maitreya, Lord of the World)中写道,“香巴拉”是西藏的“伟大的白人寺院”(Great White Temple of Tibet),坐落在喜马拉雅山下75英里的地方。他将“香巴拉”描述为南北两半部分,南半部是先知和大师居住的地方;北半部是“阿凡达”(avatar)或世界之师弥勒(Maitreya)居住的地方。美国人伯恩包姆所着《通往香巴拉之路》中所选用的香巴拉唐卡插图。中坐者为香巴拉未来王鲁扎查津,上面左起第三位为时轻神,最后一位为六世班禅喇嘛。香巴拉王国唐卡周围雪山环绕。

8。 长空雷电

8。 长空雷电



“我们明天到托尔木峰吧。”那两个考古队员商量着,“这个人明天还要看一看,到底是干什幺的。”两个人小声嘀咕着。



李沪生已经准备好了,墙那边火光渐渐暗淡下去了。他等那三个人睡定,悄悄起身,拿好刀枪,开门,庙外已轻现晨光,牵上马,出门,向一座山林走去。



李沪生不知道,这两个专家就是红蓝盾装扮的。昨天,他们在天山神庙前看到风雪中一个人影,后来看到俄语教师把一个人搀进庙门…………觉得很可疑,认定两个人可能有某种牵连…………他们正在侦查发生在西域的一项重大事件,只不过并不知道李沪生其实就是这个事件的主角,也忽略了对李沪生的甄别;而那个所谓的兵团战士,正是隐藏在我方内部极深的高级间谍——夜莺!

就是这个高级间谍——利用他在中国的苏侨特殊身份,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一直到1971年10月,5年中,根据对所处其中的中国社会状况的认识和大量素材的分析,得出下列结论:从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没有任何进步。中国社会始终没有脱离特定历史宿命中的皇权本位魔影,因而中国的社会状态还处在中世纪野蛮阶段;民众并没有真正的解放,也没有培育出真正的现代民族的公民意识及相应的民众权利与义务观念,没有现代公民观念,因而也没有现代法制的社会观念基础;中国式灵性玄谈无法发育出现代理性思维,因而中国没有科技创新因子,也没有真正积极的教育因素;中国没有广泛的进步产业和有文化的工人阶级,因而也不可能产生真正进步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很难想像在西方工业社会中会容忍像在中国出现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文明自我摧毁现象…………中国生产力低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作业,并没有脱出古代农业社会模式特点局限性,并且在所谓“自力更生”的幌子下,历史轮回地重复明清两代的“闭关锁国”,继续保持原地不动,同时也阻碍了自身的突破…………中国维持其社会运转的动力主要还是依靠“人海战术”,即所谓的“运动”…………

中国军队的战斗方式也基本上不能超出“人多力量大”的陈旧概念,没有战略智慧,还停留在解放战争和朝鲜战场“大兵团作战”思维模式,基本上不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铁列克提战役说明,中国与苏联军队的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是毫无意义的…………

中国共产党接管中国政权时,中国两千年社会几乎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