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帝国雄兵 >

第13章

帝国雄兵-第13章

小说: 帝国雄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不懂日记的,那是60年代中国青年的誓言!



你们像一朵朵燃烧的玫瑰

曾映红我的脸



我们的声道经过无数的淬炼

帝国的说教

新政的污染

已变得异常孱弱



一双手

曾密密密密书写情书

这片土地



我对你的窃窃私语

一定是原野上的暴风雨

我在你窗前的咏叹调

一定是雷鸣电闪的巨浪狂涛!



“新疆小姐妹,我要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你!”

……………………………………………………………………………………………………………………………………………………………………………………………………

注① 以下为《兵士日记》中摘抄的原段落——



莽莽沙尘啊漠漠壁野,我望穿了眼,望不穿你的底蕴!你这沙漠红狐,我真想抓住你!是你的情焰美色诱惑了我,我挣扎在无尽红尘里,狂风要吞没我,吸噬我;你却自由舞蹈,无所顾忌地狂欢奔突…………

你一定是我的理念的化身了!



我是沙漠中的朝圣者。

真正的宗教是美的,为了信念而殉死是美的。最怕的是没有宗教,或是打着田野的红旗,却没有信仰!我也有过没有宗教的时候,我崇奉男根。

异性的花朵在我梦中开放,那是你肉体的白莲花!



厌烦了伪政治生活,事物没有质的光辉,没有血肉和灵魂。醒狮下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女性主义者。他滔滔不绝大谈世界革命,认为中国最终影响世界的不是什么别的,恰是女性美。女人的美在这里成了艺术和政治的代名词。中国既不能给世界提供政治经济法律和宗教的范例,唯一剩下的只是纯静美了。而美在中国触目皆是,这就是中国的普世主义。

我是XX年代赴藏的。醒狮不过道出了女性早期启蒙诸多特点罢了…………她对我来说,远不止肉欲意义,其哲学解释令人玩味。她在最低意义上是男性之友,我的情感伴侣;在中层意义上是母亲,我看到了那深邃无言的精神力量;最高意义上——是美,崇高,我无边无垠的宇宙曙光。

我是脚印,是承载朝圣者的尘土;我是心灵,静静感受爱的辽阔,星空灿烂的沙丘,蓝色星球的神秘…………

6。 震颤如琴

6。 震颤如琴



月光小语



小贝壳说

把我拣去吧



小花蕾说

亲我一下吧



在枝头 沙砾 浪尖

月光一次吻过



在我的身旁

银光如髮丝



在广大的海上

灵光如羽毛



我心震颤如琴

胜于千言万语



1969年8月。东方的惨淡阳光悲怆地照耀着广袤荒芜的西陲,这片当年曾由无数帝国猛士高歌驰骋旌旗织染的西部天空已不复昔日神采,多样性地域芬芳自由文化之花已不再鲜艳开放,专制一律的冰河覆盖了一切,铁幕无情降下,两个同样僵化的意识形态在此对决,无边无垠的精神联系正被由南至北一道漫长悲凉的铁丝网隔开…………

现代民族国家的确立,严酷的工业化进程和热兵器发展的巨大差距,使汉人的开边、唐人的征拓,永久性地划上了句号,成为昨日幻梦。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巨人脚步在这里无尽悲鸣地止住了。由于没有处于更为开放的环境和无法具备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条件,由于对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对于世界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的缺乏基本把握和认识,一句话,没有更为先进世界观的眼光,使边境线中国的一边,不无悲悯地壮烈地棋次一流,全盘皆输。

巨大的国家冲突给这里的绵延山河带来了一条巨大裂痕;而与此同时,焦急、难耐的中国古虫正进入一段奇特历史时期。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病痛中煎熬、衰朽,卧病的巨人在急剧地换血,他的大夫是西方人,他的病症却是典型东方的,不仅更换了长征以来延安一代革命者的血液,而且尝试换去五千年肌体组织上凝滞织扭的血团,挣扎着企望获得新生…………进入西方工业革命、热兵器时代以来的200年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100多年中,她的版图一再地收缩,她四围的领土一天天被蚕食。自艰难的新式长征以来,他的自信心在增长,他对沙皇时期的侵占土地记忆犹新,尤其二战后斯大林觊觎的政策、雄猜的性格尤其敏感,耿耿于怀;而自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尽管中苏迎来关系史上最好一段时期;但终因领导人个人的性格短缺,短短数年,玫瑰花丛中响起了雷电,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迅速从蜜月期走向了不可调和的分歧。



在漫长7300多公里的中苏边境上,两国恶脸相向,兵戎相争——1960年两国交恶,8月苏联就在中国新疆博孜艾格尔山口附近地区挑起了第一起边境事件,中苏边境地区的平静安宁从此不复存。随着苏联对中国军事压力的逐渐加强,苏联开始在中苏边界不断制造事端。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由苏方挑起的边境事件达4189起,比1960年至1964年期间增加了一倍半。中苏边境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了。1962年4—5月,苏联在中国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策划和煽动了大规模骚乱,结果发生了6万多中国公民携带23万头牲畜越境逃往苏联境内事件。同时,苏联开始在国际上孤立和包围中国。1963年,苏联就开始向蒙古秘密派驻军队。在中印边界冲突中,苏联公开站在印度一边,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1963年7月,苏联同美、英 签定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目的之一是为了对付中国,束缚中国手脚。①

1966—1981年,是中苏全面对抗时期。在这期间,苏联反华论点越来越理论化、系统化。苏联在边境上不断增加军事力量,从1964年的十几个师增加到七十年代末五十多个师。1960—1975年,中苏边境事件达13000多起。1969年3月一8月,中苏在边境地区相继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七十年代后期,苏联开始在远东部署SS—20中程导弹,苏联太平洋舰队也以空前规模发展。苏联支持越南侵略束埔寨,反对中国,同时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从而在北、南、西几个方面对中国形成夹击之势,严重威胁中国和亚洲的安全。中苏边界谈判从1964年开始(中间因赫鲁晓夫下台而中断,1969年两国总理北京机场会谈后,谈判重新恢复)到70年代后期止。历史上,沙皇俄国曾多次强迫中国清朝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以后又越过条约规定边界线多占了约 3。5万平方公里。

…………………………………………………………………………………………………………………………………………………………………………………………………



注① 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实现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更换,由勃列日涅夫接替下台的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为期18年执政生涯。勃列日涅夫一上台就宣布党中央第一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职务不再由一人同时兼任,全国各级党组织要遵守集体领导和集体决策原则。经选举,柯西金当选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波德戈尔成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这一阶段苏联领导体制被形象地称为“三驾马车”——在70年代中期以前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的领导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赫鲁晓夫时代出现问题进行了调整,加强中央对地方集中统一领导,突出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肯定斯大林功绩同时引导社会对他做出公正评价。通过政治上开展“纠偏”,部分缓和了社会不满情绪,使新领导集团得以在较稳定环境中推行必要改革。从1965年开始,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主持实施“新经济体制”改革。这项改革适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价格、利润、资金、信贷等手段加强对企业经济刺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协调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此后,又相继采取改进工业组织结构和管理等措施使改革进一步完善。改革实行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管理原则,适应客观需要,又是经过局部试验再逐步推广到全国,改革初期成效显著。

新经济体制改革前后持续了10余年,“明显推动了原地打转的国民经济”,被认为是苏联历史上最重要经济改革之一。在改革过程中,苏联顺利完成了第八和第九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5年)。其间苏联社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5。3%,全国工业总产值从2294亿卢布上升到5112亿卢布,农业生产总值也从883亿卢布上升到1128亿卢布。经济的发展使苏联与美国之间差距逐步缩小。据美国务院计算,苏联195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上升到53%。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70年代中期是苏联历史上经济增长水平和综合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人民生活最好时期。苏联依然保持着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经济实力,成为与美国实力接近的超级大国。

同一时期,中国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

7。 穿越铁幕

7。 穿越铁幕



大地封冻,僵原万里。这时候,从森林里流出来一支军队——



第一层夹着浮冰的军队

从树叶腐烂的根部

像星光漂浮的地火

流出闪着霹雳的响尾蛇

——我们是没有航仪的

导弹啊——

在陆地森林浮游的筏

为了保存一种特殊的水的

形态

努力啊必须重新集结成冰层以顺利漂渡

化作水需要勇气、毅力,抵挡各种压迫、侵蚀和异化

很多时候甚至需要牺牲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

但是——但是请相信吧!我们不过是前导

在冰流后面那热烈的雪崩瀑泄才是真正的解冻



“前面就是苏联了!”峡谷密林的隘口,呼啸的林涛里,飘来了一句恶声。



北风夹裹着鹅毛雪花,迎面扑来,往陈污的老羊皮藏袄里钻了钻,胸前又缠紧了些,头紧紧捂在大翻毛狗皮帽子里——马背上的部队长,腰上挎着剑,回过头来瞥了一眼,那匹雪青马不紧不慢地跟在一旁,骑在马上的李沪生同样脸上沾满雪花,两只眼睛碌碌转,有点俏皮,用袖子唿了一下脸,露出了鼻尖。

“什么是苏联主义者?”李沪生喘着气,背上是长刀,浅浅胡髭上沾满了雪,露出一口嫩齿。

“苏联主义者就是苏维埃主义者,就是苏联艺术至上者,还有其它。”部队长把翻毛帽子又紧了紧,狠狠地砸了一句,目光凝视前方。

远方是一片茫茫戈壁。



站在这座中亚的山隘谷口,和参天的巨树比肩而立,两双眼睛警觉而困惑,远望无际的天宇,感觉世界广大而空茫,也察觉到前途莫测,凶险四伏。林中温煕煨暖,溪沟潺潺,李沪生跃下马来,饮马,整理行装,在林间空地上点燃了一堆篝火。他今年才19岁,单纯、无知、幼稚,世界观像水晶一样透明,还不像老一辈的眼球里能折射出世界各种复杂的成色…………这会,部队长套着羊皮裤,挾马羁缰,林扉中驻住马步…………这里面南缓坡上山石险峻,阴风习绕…………他凝视着一棵大树,树干向上直至苍天,四人还不能合围,古铜色树皮粗糙皴裂,饱经风霜…………像新疆所有的地域一样,这里就是当年汉唐将士,开边保土,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征死疆场的苍凉西域——参天大树齐排并站,伟岸,磅礴,粗壮的树围还留着当年的刀伤,脚下还埋着烈士的枯骨…………而喷薄向上,伸向四方的硕大枝干,那浓郁的绿叶,随风摇动中,仿佛就是当年将士们的拼死呐喊!…………恍惚中,战车倾覆、箭戟崩折、断臂割喉、怒瞪的眼睛、带血的冲锋、同归于尽的撕咬、弹洞熏烟的战旗、誓死一拼的号角…………似乎还历历在现…………而现在他们永生着,永生着…………向上、向上…………树胴里散发生气,立体的纯净水,喷泉般的氧气,从树冠伞盖般豪迈地喷向蓝天……………

“前面已经没有树了!”部队长说。刚才两人就着冰雪吃了一点饼渣子,李沪生烤好了鞋垫,也骑了马凑上来。

马蹄蹬蹬,站在大树下,隘口放开的视线里,苍茫辽阔、无边无沿的中亚原野展开了。

“紧紧地抓住大地吧!”心中升起了一种神圣感——“那是真正的爱!”



一片白雪茫茫。

…………冰棱的水草滩啊,多少次走过,在乌云压城的岁月里,走着沉重的记忆…………水草滩上碎石沙砾和流水都冻结在一片薄薄的冰层下,声音仿佛都冻结了,只有牛羊狗马睬在冰上,踏过卵石,碰撞出来的嘎吱和踢踏声——

雪雨滂沱,不时电光闪过——在冬天的胸膛里,冰的分裂已开始。虽然冻的过程仍刻在上冻的脸上,但是更生动更深刻的鸿沟,已经暗流汹涌…………



在我的童话里

太阳从来没有升起过

太阳在黑夜里飘啊飘

在海上飘浮啊飘浮

它昏昏暗暗

因而我们的生活也昏昏暗暗

它是被黑暗吞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