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清朝当海盗 >

第414章

回到清朝当海盗-第414章

小说: 回到清朝当海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就引发了连锁的反应——银根极度吃紧、工业生产需要的资金紧缩、流通货币和储备黄金不成比例、银行挤总……等等现象几乎成了各国最为头疼的问题。这在美国表现的尤其显著。相对来说,损失惨重的是美国和西欧,这引起了德国人浓厚兴趣,现在同盟国面对的对手受到了经济打击陷入萧条状态,正是同盟国摩拳擦掌的好时机。

因此。在维也纳的奥匈帝国皇帝爽快地同意了皇储带着太子妃去塞尔维亚走一走的请求。很显然,这个时候把波黑纳入奥匈帝国并对赛尔维亚动手正是时候。不过,鉴于冬天的严寒和山路的崎岖,也因为驻波黑的奥匈军队要在5月才开始演习。担任军队总监的皇储决定在1914年四月——六月间选定时候出访塞尔维亚,鼓吹三元君主帝国的好处。

世界各国的不解目光首先投到了伦敦,却没有找出中国操纵民兴石油套取现金的证据。因为民兴石油本身似乎也是金融市场泡沫的受害者。根据资金流向的线索,欧洲国家又把目光转移到金融投资热潮的始发地纽约。

而美国本身遭受的损失最严重,工厂无法从银行里取出足够的钱来买原材料、开工资,让前段时间“涨工资”的浪潮成为泡影,社会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和动荡之中。美国政府在缺乏足够现金流通后又必然会在现金去向上找原因,很快,洛克菲勒先生就浮出了水面。

可是,就算有证据证明洛克菲勒在股市上投机,也没有任何的一条现行法律可以援引来制裁这位“以正常、合法手段谋取利益的”大亨。不过,摆在杜兰特政府面前的不仅仅是国内的乱摊子,还有国际上对各国资金流向的质询。可是这些钱大部分在金融泡沫破裂的同时变成了一张张的证券,也就是废纸。急需要大量现金流通的各国又不得不把目光投注到最近两年在欧洲和美国大量销售工业品的中国身上。希望中国能够组织一批货币来挽救各国的货币体系,缓解银根紧缩,硬通货贬值的危机。

这样一个循环下来,龙剑铭和吴良尽量地捂住自己的嘴偷笑着用赚来的钱换取大量的黄金和重要生产资料。不过,为了将来大战的稍微平衡的态势考虑,两位奸商并没有趁人之危下狠手,真正做到了友好的、公平的交易,见好就收。

世界大战还没有爆发,中国就在黄金储备上跃升了一个大台阶,整体的经济实力在硬通货的支撑下一下硬挺起来,新华元也因此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货币之一。

经过这么一番的折腾,纽约丧失了新兴金融中心的地位,而太平洋西岸的一座海滨城市则冉冉升起,在此时贬值而必然在世界金融体系正常和欧洲大战爆发后增值的黄金支撑下,俨然成为世界金融的新焦点城下。她就是上海!

当然,在这次危机中获利的不仅仅是大中华帝国,还有面临万夫指骂的约翰·洛克菲勒先生。他顶不住政府和经济界的压力把证券换来的大量现金被迫投入美国金融循环体系,连带着美联集团也象征性地投入了一些没有及时换成黄金的现金,这才避免了美国金融和财政的彻底崩溃,但是,美国的国际处境一下子就艰难起来了。国际在指责美国政府推行的自由经济理论是造成这次危机的根源,而铁的事实说明,世界的资金大部分是在美国股市的泡沫中化为灰烬的。

1914年2月2日,美国总统休·杜兰特以身体原因辞职,副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接任总统职务。

最后的垫背者不是龙剑铭和吴良意料中的洛克菲勒,这位大亨很快就因为贡献了大量的资金和没有受到影响的石油实力重新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实际上垫背者换成了杜兰特先生。

对大中华帝国而言,损失了一个一手扶植起来的美国总统换来中国金融能力长足进步和美国在国际上被隐性孤立的结果,仍然是划算之极的买卖。当然,出于个人友谊和对杜兰特之前对中国民族独立革命的帮助,龙剑铭痛快地邀请失意的杜兰特到中国“养病”。

第六章 扰攘的世界 第98节 苦命鸳鸯

1914年,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大萧条在西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政府为了尽快平息危机,不惜将世界第一位的黄金储备大量出售换取现金,以弥补国内的现金流动亏空,维持英镌在国际国内的地位,避免货币失信导致的整体经济灾难。只有大量的现金流进入,那国民的恐慌才能消除,在银行门口挤兑的长龙才会缩短直到消失,但是,金融危机对工业的打击尤其的沉重,这对一个工业相当发达的国家来说,足以影响政府在国民心里的地位。因此,英国政府不得不寻求转移国民视线,以避免在危机未消失之前爆发国内矛盾。

法国的情况比英国好不了多少!早在1901年到1905年,大量的法国资金就进入伦敦金融交易市场,避免了英国在布尔战争后发生灾难性的金融危机。可是这些资金都毫无例外地被石油泡沫所吸引,最终被无情的财务报表化为灰烬。这样一来,法国也发生了程度比英国、美国稍微轻一些的金融危机,但是,这些受损资金主要来自辛迪加,因此,法国政府不得不给国内资本一个交代。而最好的交代就是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煤铁资源从德国人手里抢回来!法国政府和民间,迅速掀起了一股反德的民族主义浪潮。

对协约国的另外一个成员来说,金融危机变相地截断了来自英国和法国的资金援助。而俄国的社会改革、经济建设和军队更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俄国马上把求救的目光投到了东方。

相对可怜的协约国和美国来说,同盟国的经济体系基本没有被触及。

此消彼长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逆转。至少在短期内,在英国没有率先复苏前,同盟国在经济能量上要高过协约国不少。而此前,情况刚好相反。

协约国陷入经济危机,正是同盟国主张自己利益的大好时机。

1914年6月28日。一列火车从奥地利向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首府萨拉热窝开去。火车上有一对在欧洲皇室里饱受非议地夫妇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爵和他的妻子霍恩贝格女伯爵索菲。

今天是夫妇俩结婚14周年的纪念日。这让在花车里的两夫妻既感觉幸福又有些激动,总是不停地相互回忆着,说着过去的事情。尽管有些事情并不那么令人愉快,但是对他们来说却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索菲并不是贵族出身,她的血统远远没有哈布斯堡家族来得高贵。1889年,美丽的索菲幸运地成为伊莎贝拉公主的侍女,也因此结识了当时还不是皇储的大公。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不可遏止地陷入了爱河。也不知道是否是爱情的发生给大公带来好运气,他的堂兄早逝了。因此,他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最佳继承人选被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看中。皇帝对侄儿与侍女的恋情很是不满。在他看来。这是有辱皇家风范的行为,必将引来其他国家皇室地嘲笑,成为奥匈帝国在国际上给人地笑柄。因此。他坚决地反对侄儿与侍女的交往。

大公没有屈服。仍然坚持他的爱情。而同情他和索菲的伊获贝拉公主也积极地给皇帝施加影响。

1890年,皇帝终于心平气和地与大公深谈了一次。这不是一次伯父与侄儿的亲情交流,而是封建贵族意识和自由恋爱精神之间的交战,是在权力和爱情之间的无奈地妥协。大公立誓答应了伯父皇帝的要求,即:他和索菲在结婚以后,皇家并不按照惯例晋升太子妃以更高的贵族头衔(因为她的出身本来就不是贵族);同时,大公和索菲的子女不能承袭大公本人以及奥匈帝国的爵位和皇位;最令人难堪的是索菲在皇宫只能享受侍女级别的待遇。也就是说,她不能和她的丈夫在宫廷里面挽手并行,出门不能与皇储同车,甚至宫廷的大门也只给皇储地妻子打开一小半……这样,大公才成为奥匈帝国的皇储。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则一直受到皇家的冷遇、白眼和欧洲皇室的嘲笑。

大公之所以借到波黑的机会带妻子出来,是想给妻子一个愉快的结婚纪念日。在这里,妻子能够和军职丈夫一样享受最高的待遇。作为奥匈帝国武装部队的总监(检察长),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网、刚结束对驻波黑两个奥匈军的检阅,此时去萨拉热窝完全是一次临时的访问。无非是想让妻子在那里感受了太子妃的光荣而已。在大公心里,一直对妻子索菲,儿子恩斯特、马克西米连和女儿索菲抱有愧疚。他希望通过这次旅行,能够向妻子在这10多年来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作出一点也许微不足道的弥补。

可以这么说,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不是一个好皇储,也不是一个好军人,但是绝对是一个好丈夫和父亲。难得的是,他一直挚爱着妻子而没有任何的绯闻发生。当然,14年的努力坚持也得到了一些回报。1909年,在帝国成功吞并波黑以后,高兴中的皇帝大发善心给了宫廷侍女一个伯爵的头衔,这样才使得索菲的处境略微改善了一些。

在维也纳遭受不公正待遇,可在萨拉热窝又会怎么样呢?

6月28日,对巴尔干的斯拉夫人来说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很久以前的1389年的这一天,斯拉夫人在科索汰战争中败给土耳其人,从此开始了长达500多年的被奴役的生活。因此,这个日子被成为“维多万。”即耻辱日。到了1912年,这个日子因为土耳其的失败从耻辱纪念日变成了狂欢的节日。

再看1914年,奥匈军队代替了土耳其人驻扎在波黑,这个日子又很快成为使民族主义者愈发仇恨奥匈的警醒日。这一天,“团结或死亡”组织发布了暗杀令,这个命令由七名外围成员来负责执行。他们。现在就潜伏在市内街道上。准备袭击来访的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

可怜的大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当然暗杀者也没有意识到这位大公并不对驻军问题负责,但是他作为奥匈帝国地皇储,却必然成为暗杀者们垂涎的目标。

车队从萨拉热窝火车站接到了大公夫妇,因为这次访问的随意性和临时性,警卫安排得很松弛,在车队经过的街道沿途,只有少量的警察在维持秩序。大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担心奥匈军队进城保护自己会激化这里的民族矛盾和反奥情绪,所以他把自己的安全。把妻子的安全交给了不称职的萨拉热窝市警察专员。

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夫妇坐在第二辆车上,他们尽量地保持着善意地微笑,还不时地向周围的群众挥手致意。也许,他们希望自己成为弗兰茨皇帝和茜茜皇后那样有魅力的人。前辈可以用个人魅力征服匈牙利人民和贵族的心,造就了二元君主国的长期稳定,那么大公也想在波黑重现这一幕。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实际上成了奥匈帝国压迫波黑斯拉夫人的象征!

车队在经过市中心楚穆尔亚桥时。两名刺杀者发动了袭击。一名刺杀者在正要掏炸弹的时候,恰好一名警察走到他面前,于是,他停止了动作。而另外一名刺杀者则向大公地绿羽毛将军头盔扔出了炸弹。

“轰隆”一声,炸弹在大公座车后方爆炸,因为敞蓬车的帆布车蓬把炸弹弹了开去。这颗炸弹只炸裂了大公后面一辆汽车的轮胎,并用弹片杀伤了几名围观者和奥匈帝国驻波黑军政长官波蒂奥雷克将军的中校副官及索菲的女官兰尤斯女伯爵。

扔出炸弹的刺杀者立即被逮捕。这个时候大公有些恼怒了。他甚至不顾安全常识地跳下座车到后面来安慰受伤者。所幸的是,附近没有出现新地杀手。

现场很快得到了处理,伤者被送去医院,访问继续进行。

市政厅里,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抓住了市长的手臂抗议道:“我来这里友好访问却遭到了炸弹的对待!市长先生,这,真是岂有此理!您,必须给我一个说法!”

可怜的市长好不容易才安抚下了暴怒的大公。当然,索菲的帮助劝慰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如果这个时候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就此待在市政厅以炸弹事件为借口招来军队的话,下面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可是。在市长和要员们向大公致以热烈的“欢迎辞”后,大公却想到了医院里面受伤的人们,他决定改变访问计划去医院探望。所以,他对市长先生说了一句:“我对你们的关心与好感并不因为小小的愉快而改变。”

车队再次出发,而司机们却意外地没有接到改变后的行程通知。在加强了警戒的车队发现走错路掉头的时候,大公的座车刚好停在了暗杀者加夫里洛·普林齐普的面前。这位年仅19岁的谋杀者是7人小组中最为坚决、最为执拗的成员。他迅速地拔出了比利时生产的勃郎宁手枪,在相隔不过的距离上五英尺开了两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