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九路军战记 >

第192章

十九路军战记-第192章

小说: 十九路军战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百里看着面前一张张熟悉、关切的面容,心里不由荡起一股暖流,连忙和大家热烈握手。

第二百九十三章 恩来先生

次日上午,向文彬、张宣武和林翼如三位师长暂别众人,返乡省亲;参政员们利用参政会议召开前的这几天时间到重庆市区寻访故旧亲友,顺便欣赏陪都风情;杨英杰和刘汉忠马不停蹄地在办事处四周的山坡上面加派岗哨,扩大境界范围,并把携带的几挺两挺高射机枪架了起来,切实保证办事处的安全;孙百里与杜周南和罗思柴尔德三个人则躲在房间里面,分析参政会议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利用电台遥控福建的军政事务。

重庆的地形是一个半岛,处于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处,从每年十月份开始,到第二年三四月份为止,几乎天天大雾,能见度极低,即使在晴朗的天气里,早上的能见度也不足五十米,在午后阳光最强烈的时候,也只能露出一个模糊的影子,故而又被称为雾都。孙百里等人抵达重庆的时候,正是二月上旬,雾气还相当的强烈,虽然日军轰炸机连续出动,但是,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最后只好暂停轰炸,等夏天到来再继续,于是重庆市民过上了一段没有飞机骚扰的生活。

午饭过后,孙百里和杜周南在李黎洲的陪同下沿着果树之间的小径散步,便走便聊,慢慢走到山坡的另外一面。这时候,前面几百米远的地方出现一座三层的小楼,门口不断有人进进出出,显得非常热闹,杜周南好奇地问道:“黎洲,那里是什么地方?”

李黎洲回答道:“那里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也是中共南方局的所在地。”

孙百里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对面的建筑,说道:“杜先生,是不是该往回走了?咱们的处境和中共一样,都非常微妙,就算是不小心走到一起也会引起别人的猜测!”

杜周南连连点头,然后向前面望了一眼,转身准备往回走。

“是黎洲先生吗?请留步!”两个男子突然从旁边的一条小径里面走了出来,把跟随着孙百里后面的刘汉忠吓了一跳,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就拔枪在手,死死盯着逐渐接近的两个人。

李黎洲急忙向刘汉忠摆手,示意来人没有恶意,接着高声答应道:“我是黎洲,恩来先生,好久不见了!”然后他低声对孙百里说道:“左边这个是周恩来,右边那个长须老者是董必武。”

孙百里和杜周南没想到居然会在这里与共产党的二号人物不期而遇,急忙凝神打量起这位在国共两党内部都有巨大影响力的领袖人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道粗黑的眉毛,下面是一双深邃的眼睛,不时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刮得光光的脸颊上面满是细密的皱纹,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给人亲切的感觉;上身穿黑色的毛呢中山装,在袖口处打着几个补丁,腿上一条洗得发白的黑色西裤,脚上穿一双黑漆皮鞋。

董必武带着副眼镜,满脸都是皱纹,下巴上留着十几厘米长的花白胡须;身上穿这一件棉布长袍,脚上是一双黑色的布鞋,鞋面上还带着红色的泥巴。

和李黎洲打过招呼之后,周恩来马上紧走几步,来到孙百里面前,问道:“这位应该是孙百里将军吧!?”说罢主动伸出右手,把孙百里的手抓住,用力握住,激动地说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啊!”他转过头来问董必武:“老董,要不是亲眼所见,你能相信孙将军这么年轻吗!?”

董必武手捋长须,笑着说道:“后生可畏呀!”

孙百里急忙说道:“周先生过奖了,百里一介武夫,如何担得起这样的夸奖。”

周恩来把他的手用力摇晃几下,说道:“你不过三十几岁,就已经是独当一面的战区司令官,无论怎么夸奖都不为过!”然后又低声说道:“你送给新四军那么多新式武器,又掩护了他们好几年,我们共产党人还没有谢谢你呢!”

孙百里笑着说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我只是不想看到中国人自相残杀而已!”

周恩来点了点头,说道:“这也是我们期望的!”说完之后他走到杜周南面前:“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位应该是杜周南先生吧!”说罢和杜周南热烈地握手,然后把董必武作了介绍。

寒暄已毕,周恩来直截了当地说道:“我和老董正准备去拜会你们,没想到在这里碰上了,咱们就边走边聊,怎么样?”

孙百里和杜周南当即点头表示同意,于是一行人沿着小路在山坡上面漫无目的地走了起来。

孙百里和周恩来并排走在前面,周恩来不时抬头,把目光投向隐没在薄雾之中山峦,轻声问道:“孙将军,你们第四战区目前的情况怎么样?”

孙百里回答道:“自从日军的新型战斗机投入使用之后,我军就完全丧失了制空权,只能被动防御,形势不容乐观。”

周恩来说道:“敌后战场的压力也相当大!日军在去年年底集中了五个师团的兵力,对八路军太行山根据地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连续扫荡,使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都急剧减少;现在日军开始在根据地外围建立隔离带,构筑碉堡、封锁沟,要把我们彻底困死;汪精卫的伪军又在日军的支援下,对新四军的苏中和苏北根据地进行清乡,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这些情况孙百里也都知道个大概,所以没有任何吃惊的表示,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说:“宜昌失守之后,陪都的门户大开,正面战场的压力也是空前的大。”

周恩来愤慨地说道:“抗战形势如此严峻,可是国民党还要和我们搞摩擦,实在令人气愤!”然后他说道:“这次召开第二届参政会议第一次会议,我党决定联合各阶层各党派的力量,要求国民政府做出不再破坏抗战的承诺,并承认一切抗日武装和政权的合法性!”

孙百里问道:“国民政府会答应吗?”

周恩来回答道:“如果它不答应的话,就是破坏统一战线和抗战的罪人!我们就要求召开国民大会,改组政府。”

孙百里说道:“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极端措施,不太合适吧!”

周恩来说道:“就是因为大敌当前,才必须这样做——只有国民党改变其一党专政的政策,放下老子党的架子,给民众以民主自由,这样一来,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区域,才可能带来各方面的民意,带来各方面对抗战建国的主张、建议和意见,自由地提出自己对于当时当局的看法、观点、意见以及施政措施,从而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团结全国力量的目的,共商救国大计。”接着他毫不隐讳地问道:“日军攻击南宁的时候,贵军第12集团军曾经切断日军退路,如果国民党真的以抗战大局为重的话,怎么会不好好利用这个机会痛击日寇?你是第四战区的司令长官,可是指挥得动广西的军队吗?如此条块分割,怎么抵挡得住日军的进攻!”

孙百里笑着说道:“蒋委员长正准备在全国实现军令和政令的统一,这样就不会出现各自为战的问题了。”

周恩来看了看孙百里,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孙将军,你就不要装糊涂了!国民党现在连其它党派都不愿意承认,怎么可能实现军令和政令的统一?我们共产党有自己的军队、有政府,可是在国民政府这里居然只是个文化团体,你说可笑不可笑?(由于国民党不肯公开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地位,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不是以党派的身份、是以文化团体或经济团体的身份参加的第一届参政会议的)”

孙百里反问道:“假设国民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地位,贵党真的愿意接受政府和蒋委员长的指挥吗?”

“当然可以!”周恩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既然承认了我们的平等地位,国民党自然就要放弃一党专政,组成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阶层,各党派参加的联合政府。到时候,国民党的军队也好,我们的军队也好,你们福建政府的军队也好,都要脱离自己的政党,成为国家的军队,再没有党派之分,这样一来,政府就是真正代表人民的政府,蒋介石如果能够当选为政府首脑的话,我们自然和全体国民一样听他的指挥。”

孙百里总结道:“周先生的意思是:首先进行政治民主化,然后再进行军队国家化。”

周恩来说道:“这是当然的,如果连基本的民主都没有保障,我们把军队交了出去,岂不是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

看到孙百里沉吟不语,周恩来说道:“我党真诚地希望福建政府能够和我们站在同一个立场上,与其他中间力量一起,要求国民党做出民主的改革!”

孙百里说道:“这个问题事关重大,百里一时之间无法决断,需要回去商讨一下。”

周恩来停住脚步,语重心长地说道:“哪一条路对民族、对国家有利,应该不难分辨出来,请孙将军三思!”然后和董必武告辞离开。

望着他们逐渐消失在林木之中的身影,杜周南苦笑着说道:“我有预感:还会有人来找我们!”

孙百里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不表态是不行了!”

第二百九十四章 川中参政

孙百里和杜周南刚刚回到办事处,屁股还没有坐稳,四川参政员李伯申、邵从恩就登门拜访,搞得他们有应接不暇的感觉。

李伯申五十岁上下,是个富态的中年人,胖胖的圆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的感觉;,邵从恩的年龄比李伯申略小一些,面孔黝黑,中等身材,显得非常健康。李伯申是参加过同盟会的四川国民党元老,目前在重庆市政府担任一个闲职,邵从恩则是著名的无党派人士,这两个人联袂来访,使孙百里和杜周南一下子猜不出他们的来意。

寒暄已毕,孙百里开门见山地问道:“两位先生大驾光临,有何贵干?”

邵从恩看了看李伯申,见他微微点头,就清清嗓子,回答道:“我们此来是希望能够得到孙将军和福建参政员的支持,使四川参政员的提案能够顺利通过。”接着他解释道:“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四川的田赋已经连续征收了三次,而地方政府又乘机附加了很多捐税在上面,多的地方甚至达到田赋的三倍、五倍,川民已经不堪其苦,故而想陈情参政会议,要求政府酌情减免。”

杜周南问道:“既然是省政府的预算,应该直接递交省政府才对呀!参政会议虽然也会讨论地方问题,但是重点放在全国的大政方针上面,其他地方的参政员未必会对四川的事情过多关注的。”

李伯申解释道:“我们不但联名致电省政府,甚至连国防最高委员会、行政院、财政部、行政院都逐一去电申诉过,但是却如同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孙百里恍然大悟:“我都忘了,现在的四川省主席是委员长亲自兼任的,你们的电报和抗议都是针对省府的预算而来,不是等于去问阎王你为什么死一样吗!”

邵从恩把大腿一拍,高声说道:“是啊,所以我们才想通过参政会议来迫使他做出让步。”

杜周南摇了摇头,说道:“这样做也未必有效。”

“为什么?”李邵两人不约而同把目光汇集到杜周南身上,迫切地想知道他的理由。

杜周南说道:“根据1938年通过的《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的规定,参政会议只是作为最高‘民意’机关存在的,其宗旨是: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与识见,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故而,参政会议所做出的决议对国民政府只有建议、参考的作用,并没有实际的约束力,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议会相去甚远,顶多只能算一个咨询机关而已!这样一来,即使参政会议通过了你们的提案,省政府照样可以拒绝执行。”

李伯申说道:“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过——国民政府如果想建立牢固的抗战后方基地的话,怎么也要顾及四川的民意,我不相信他们敢一意孤行下去!”

孙百里和杜周南因为听过罗思柴尔德的分析,知道国统区的经济实际上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边缘,采取横征暴敛的办法也确实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所以对他们的提案不抱乐观的态度。

孙百里劝说道:“如果放在和平时期,蒋委员长可能真的不敢这么做,但是现在他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还有什么不敢做的!?”接着他详细解释道:“我在福建的时候就听说后方的粮食非常紧张,入川之后,发现情况比传说的还要严重,并且听到成都发生了抢米事件,可见缺粮已经缺到什么地步了。如果军粮都没有保证,如何去抵御日军的疯狂进攻?”

邵从恩的脸上显出不高兴的神情,反问道:“孙将军,你是不是认为省政府是对的,我们全川五千万民众都错了?”

李伯申用眼神示意邵从恩不要鲁莽,然后心平气和地说道:“自抗战爆发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