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国家制造 >

第103章

国家制造-第103章

小说: 国家制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椽突然被宋冀宁重新压回床上。

    “抱歉,缘缘,你可以咬我……”宋冀宁的道歉是为了自己的食言,他还想做。

    “谁要咬你……骗人……你明明说……啊……不要……”

    最后,季椽真的在宋冀宁肩上咬了好几道牙印。因为除了牙齿之外,他全身上下都没力气了,还是宋冀宁自己把肩膀送到季椽嘴边,让被做哭的他咬的。

    理工大学的报名时间是两天,后天才正式开学,所以宋冀宁做起来毫无顾忌,害季椽第二天累到爬不起来。

    宋冀宁身强体壮,做了一晚完全没让他疲惫,抱着季椽睡了个懒觉,到十点多时才慢吞吞爬起来,洗了个澡,神清气爽的走到床头问:“缘缘,中午想吃什么。”

    季椽勉强睁开眼,就看到一张精神奕奕的脸,明晚的事加上严重睡眠不足,让他起床气很大,抬手啪的就打向宋冀宁:“走开,讨厌你。”

    “没有讨厌你这道菜。”宋冀宁脸皮厚比城墙,昨晚的事对季椽而言是过份的,在他看来却是两人都舒服的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反而凑过来吧唧一声在季椽嫩嫩的脸上亲了一下:“乖,给你炖猪脚吧,你身体太弱了,需要多补补。”

    季椽不满的哼哼几声,他太困了,埋在枕头上很快睡着。

    到中午的时候,季椽终于睡饱了,醒来就闻到浓浓的香味。季椽起床走进厨房,就看到穿着t恤短裤,围着围裙在熬汤的小宋哥。

    “小宋哥?”当宋冀宁转身的时候,季椽忍不住笑起来:“噗,这是什么啊……”

    围裙是黄燕买的棕色塑料围裙,耐脏,样式也没什么奇怪的,但宋冀宁太高大了,围裙套在他身上跟穿小孩衣服似的。

    宋冀宁无奈的耸耸肩:“没办法,我妈让我下厨时一定要穿,不然衣服沾了油洗不掉,我也觉得比起穿这个,洗衣服更麻烦。”

    他习惯性想摸摸季椽头发,醒悟到自己手上沾了油,于是凑过去蹭蹭他的额:“缘缘不生气啦?”

    季椽睡饱了就很难对小宋哥生气了,只是哼了一声,严肃的说:“以后我说不要,就不准再做了,否则我就搬回学校宿舍。”

    宋冀宁迟疑了一会,见季椽瞪起眼,点头:“好吧……”

    以后让缘缘没机会说不要就是了。

第141章() 
第141章工程绘图(本文晋…江文学城独发)

    季椽见小宋哥答应,也就完全消了气:“要我帮忙吗?”

    “已经做好了,缘缘帮我把碗筷摆好就行。”

    季椽把碗筷摆上餐桌时,宋冀宁也提了一锅猪脚汤出来。他现在下厨的手艺已经很不错,而且非常了解季椽对咸淡的口味,让季椽满意的连喝三碗,对小宋哥眉开眼笑,昨晚的气一点都没了。

    宋冀宁也很满意,他最喜欢养缘缘的感觉了。给钱也好,穿衣服也好,做饭也好,都特别有成就感。

    看着季椽喝完一碗汤,宋冀宁问:“厨房里还有米饭和小菜,要吗?”

    季椽摸摸肚子,摇头:“快饱了,不吃那么多,会犯困,我下午想看一下新课本。”

    他本来的计划是早上就开始看书的,因为小宋哥昨晚太过份,害得他大白天在床上睡了一上午,下午他要补回来。

    季椽和宋冀宁的专业是机械工程,如果要用后世的百科来解释这项专业的话,那么简单的说,它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并承担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维修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季椽前世大学读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老师在军校考研究生的时候,读的是机械工程硕士,因此这世选择的时候,季椽就直接选择了机械工程。

    既然小宋哥没有从军,那么只好把基础给他补牢了。

    大一的课程和后世有些相似,比如《毛概》《思想品德修养》都是必有的课程,不同的是,大一的专业课程并不多,反而是其他副课多。

    季椽翻了翻新课本,囧囧的看到《健康教育》这本书。

    后世的《健康教育》是中学就开始学的,这时候却是大学才开始学——尽管小宋哥早就自学过了。

    除此之外,还有《法制安全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公益劳动》《体育》《大学英语》等课程。与专业相关的,只有《高等数学》《工业基础导论》《工程图学》《设计表现基础》《工业设计思想基础》五门课。

    季椽翻看之后,抱着这五本进书房。宋冀宁闲来无事,也抱起自己的课本跟在季椽身后。

    季椽坐在书桌前,先翻看《工业基础导论》这本书。

    尽管他对各类电子机械工程都非常了解,但时代不同,技术水平和思路不同,他需要从头开始学习。

    季椽很快沉浸入书中的世界,宋冀宁坐在他身边,同样拿出《工业基础导论》来看。但随意翻了翻,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很浅显,大概是考虑到大一新生可能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的情况,因此基本上是按照“什么都不懂”的基础来介绍的。

    宋冀宁随手翻了几页,发现全都看得懂,就扔到一边了,又拿起《工程图学》来看。

    《工程图学》不是书店里随便摆卖的那种基础工程书,宋冀宁翻开第一章,发现它的介绍词很有意思:这是一门以图形为研究对象,用图形来表达设计思维的学科。

    听起来很有趣,宋冀宁神色认真了一些,慢慢翻看起来。

    季椽看完了一本书,揉揉眼睛,才发现周围居然昏暗一片,不知不觉已经看到傍晚。

    小宋哥怎么不提醒他?

    “小宋哥……”正欲叫小宋哥,转头就看到他本人。

    宋冀宁正捧着书看得认真,听到季椽的声音,过了一会他才转头:“什么事……什么情况?”

    他也是抬头才发现天突然变暗,愣了一下,赶紧起身开灯。

    “哇,都快七点了,我感觉才看了一会!”

    季椽看着他,微微笑起来:“好看吗?”

    “啊?嗯,还行。”宋冀宁点头:“虽然有些看不懂,不过感觉挺新颖的,什么投影面的重影点,曲面的切平面之类的,总觉得了解的话,很多设计都会变得简单呢……”

    确实如此,《工程图学》本身就是通过系统性、规律性、逻辑性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科,是属于地基似的学科。

    季椽用一种欣慰的眼神看着宋冀宁。

    虽然小宋哥在某些事情上仍旧显然很不成熟和急躁(特指床上),然而其他方面,越来越优秀的小宋哥,不只渐渐有了前世老师的影子,甚至已经超越他了。

    “那我也陪小宋哥看好了。”

    “好,不过要先吃晚饭才行。”宋冀宁摸摸肚子:“居然一下看了那么久,我都饿了,缘缘晚饭想吃什么。”

    “都可以,我来帮小宋哥做吧!”

    “行啊,你帮我洗菜好了。”

    季椽原本觉得自己手艺还不错的,原想着两人长期一起住在外边的话,还是他做饭比较好。谁知道小宋哥居然已经学会做蛋炒饭以外的菜了,而且手艺比他还好一点。加上小宋哥不肯让他下厨,怕他被油溅到,季椽干脆不争了,主动承担饭后洗碗的工作。

    两人一起吃过饭后,又一起回到书房看书。

    仍旧是《工程图学》那本书。季椽能一下午看完一本书,是因为他有足够基础,看过即能理解,宋冀宁不懂《工程图学》,自然看得很慢,一个下午囫囵吞枣也只看了不到整本书的三分之一。

    两人把椅子合在一起,肩并肩坐着,共看同一本书。季椽问:“小宋哥看到呢了?”

    宋冀宁翻了翻,兴致勃勃的说:“这里,徒手绘图的方法。”不等季椽说话,他已经自顾念起来:“平面图形是由若干直线线段和曲线线段按一定规则连接略过……绘图前,应明确各线段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及性质……好啰嗦啊……”抱怨了一句,因为是重要的内容,宋冀宁还是继续往下看。只是看的时候,他把季椽抱坐到他的膝盖上。

    季椽:“……小宋哥?”

    “别动,让我靠一靠。”宋冀宁把季椽揽在怀里,下巴靠在他头顶上:“我脖子累,这样能舒服点。”

    好吧,如果小宋哥觉得这样看书会比较舒服的话。

    季椽乖乖的靠进宋冀宁怀里。

    宋冀宁一边抱着季椽,一边看完了章节,然后对季椽说:“读起来感觉不是很难呢,缘缘,不如我们试着画一下工程图?”

    当然没问题,于是两人找出画图所需的图板,三角板,丁字尺,圆规等工具——因为经常画图,这些是他们的必备工具。不过,用来画工程图还是第一次,以前都是画线路图的。

    图板准备好了,工具准备好了,bh、2b、2h等各型号铅笔也准备好了,准备画图的时候,宋冀宁又把季椽抱到他腿上。

    “……小宋哥?”

    “又不用设计什么,一起画。”宋冀宁靠在季椽肩上,将铅笔塞到他手中,然后握住他的手一起画图。

    “……”季椽感觉有点怪,像小孩子被抱在大人怀里学画画一样,虽然他们画的是工程图。

    “错了。”他一个分神,不小心将线画长了,宋冀宁擦掉,重新放好丁字尺:“没关系缘缘,再来。”

    “好。”季椽收敛心神,和宋冀宁一起照着书上的说明,画出了第一张工程图。

    尽管只是简单的一张图,但宋冀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仍旧很满意:“果然光看书不行,亲自动手画就明白了,缘缘呢,有哪里不懂吗?”

    季椽哪里会不懂,工程绘图他再熟悉不过,但在小宋哥面前,他只能假装自己也是刚刚学会:“没有,我也明白了。”

    说完后,就见宋冀宁露出郁闷的神色。

    “怎么了?”

    “没什么……”

    宋冀宁才不想说,他原以为自己看了一下午书,《工程图学》肯定比季椽懂得多,还想在他面前秀一把智商,教教他呢!谁知道季椽完全不需要他教,从中间看居然也看得懂。

    第二天正式开学,因为理工大学校园宽广,季建国还给他们买了辆自行车。于是上学时,宋冀宁便骑自行车载着季椽到学校。

    学校里骑自行车的学生很多,因此有好几个自行车停车棚。宋冀宁骑到离教学楼最近的停车棚,让季椽先下车,他便将车锁好。

    他身边有一名同样在停车的学生看他一眼,又看看一旁的季椽,说:“同学,你还带家属来上学啊?”

    “啊?”

    那人指指季椽:“虽然学校允许旁听生,但这样带家属不好哦,会影响上课秩序的。”

    季椽皱了皱眉,严肃认真的强调:“不好意思这位同学,我是理工大学的在校新生,不是什么家属。”

    那人有些惊讶,但还是有礼的向季椽道歉,季椽也不好再生气。

    等进了教室,季椽才明白为什么会被如此误会。

    拿宋冀宁来说,他上学稍晚,但基本也算正常年龄段,读到大一时已经二十岁了。理工大学录取分数虽然不比最高的那几所,但仍旧很高,有复读生一点不奇怪,复读个三四年的也一点不奇怪。

    因此,在班上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看着都超过二十岁了,比季椽大了将近十岁。

    在后世十四五岁考上大学的学生,也可以称一声天才少年了,何况高考录取率极低的现在,也难怪他被当成家属。

    季椽刚进教室,立即被班上同学蜂涌而上围住了,一个个稀罕的打量他。

    “我早听说我们班有个未成年小孩,没想到那么小啊!小同学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有人问。

    “季椽,15岁。”

    “真小,这脑袋是怎么长的,才15就考上大学了。”旁边有人感叹。

    “是啊,如果我儿子长大也能这么聪明就好了。”另一人点头,拉着季椽问:“季椽你是怎么学的?给我们说说经验,我回去好教儿子。”

    “不好意思,准备上课了。”宋冀宁揽住季椽,将他带出包围圈:“大家还是快回座位上吧!”

    他刚说完,铃声就响起,于是大家不再闲聊,纷纷返回座位上。前几排位置已经全部坐满人,季椽和宋冀宁来得有些晚了,只能坐到第五后,季椽趁机观察整个教室,发现女同学居然挺多的,有十几人。他前世读大学的时候,全班只有5名女生。

    第一堂课是《形势与政策教育》,铃声响起后不久,一名三十多岁的儒雅男人走进来。他放下书,就在黑板上写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