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悠闲嫡女 >

第93章

悠闲嫡女-第93章

小说: 悠闲嫡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嘴。”简宝华嗔道,对着赵菡曦说道,“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昏昏沉沉,就把你的及笄礼睡过去了。”

    赵菡曦看着简宝华慈爱的表情,眼眶发红,右手的手心捏了拳,指甲在手心里掐出了五个月牙状的痕迹。“皇祖母最疼我了。”她仰着脸,孺慕之情从她的眼中溢出。

    简宝华只是笑笑,少女的发丝黑黝黝又顺滑,如云鬓发挽成飞仙髻,这发髻她待字闺中时,也曾梳过,“也不知道,看不看得到你成亲。”她叹道。

    “皇祖母定然能长命百岁。”赵菡曦听着简宝华说起自己的婚事,没有害羞反而是急急祝她身子安康,握住了简宝华的手,语气诚恳,“皇祖母要看着小曦出嫁,那时候一定热闹极了。”

    简宝华恍惚也见到了喜气洋洋的婚礼,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迎娶她疼爱的孙女,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而不会像她当初那样,一顶青衣小轿就抬入到了府里。

    “皇祖母。”赵菡曦的头搁在简宝华的膝头,她看得出来太后如今很不好,她心中想着,回去以后一定要多抄两卷佛经祈求太后身子康健。

    “吱呀”一声,房门打开,两人望了过去,是雀儿。

    “请九公主安。”雀儿蹲了福礼,又对简宝华禀道:“圣上和五皇子前来请安。”

    隆钦帝带着幼子就进入到了殿中。

    简宝华与先帝一共生了两子,长子赵思明钟灵毓秀,可惜早夭于八岁那年,先帝怜惜她丧子,复又宠幸她,这让她又生下次子赵思文。因为长子的早夭,次子她并没有教养,而是养在先太后的身边,故而赵思文和她并不亲近。先帝在赵思文十岁那年,突发恶疾去世,因朝堂文臣地位超然,就有武将抬了她做垂帘听政的太后。先帝去的太过于匆匆,新帝年幼,她只能够扛起大梁,但她的付出,却让隆钦帝觉得,她是有私心的,面上是唯唯,私底下大小动作不断,这一切简宝华都看在眼底。隆钦帝及冠后,因际重掌朝政,让她这个太后去了五台山吃斋念佛,念了七年的佛,才重新把她接回来。也就是那时候,简宝华遇到了九公主赵菡曦。赵菡曦的生母是个宫女,生得也并不漂亮,只等着年龄大了放出宫去,谁知道遇上了醉酒的隆钦帝,一夜颠龙倒风,有了赵菡曦。赵菡曦的生母是不得宠的,连带赵菡曦也是命途多舛,简宝华偶见赵菡曦,心中怜惜,于是把她接到了身边。

    简宝华拨弄腕子上的佛珠,一粒粒的佛珠被人摸的粒粒分明。就算是去了五台山,简宝华也是不信佛的,只是在见到隆钦帝的时候,就下意识地捻动佛珠。

    “母后。”

    听到隆钦帝的称呼,简宝华的手上一顿,她的眼皮子也微动,垂帘听政的时候,隆钦帝是叫她母后的,重新掌权了之后,一直是叫她太后,只有有事求她,才会用上母后两字。

    “什么事?”

    “是孙儿有事要求。”五皇子赵宇澈说道,“孙儿听说皇祖母这里有一本伤寒杂论集,上面有着上古的药方,特地腆着脸来求。”

    这书是生母留下的,简宝华在五台山清修的时候抄过不止一次,当即就让莺儿去捡了一本手抄本给五皇子。

    五皇子得了抄本,却没有离开,而是行了一礼,接着说道:“孙儿想要皇祖母手中的原本。”

第134章 窃听() 
购买比例不够50%的;订阅后满50%即可见简宝华的怀里揣着锦囊,锦囊里装着的是爹爹留给她的银票,不顾染春欲言又止的神情,她把所有的银钱都放在了身上。

    “怎么没让柒夏跟着?”舅母见着简宝华的身边跟着的是染春;便问道。

    柒夏是个爱热闹的,过往时候,若是只带一个丫鬟;简宝华素来带着的是柒夏,而不是染春。

    “佛门净地;柒夏家是信道的。还是让染春去好些。”简宝华说道。前世的时候;柒夏相当于她的半个玩伴;性子开朗活泼;柒夏留给简宝华的都是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她这皮囊内里是苍老的灵魂,再见柒夏;便觉得吵闹的有些受不住了。这一次不让柒夏去礼佛;柒夏便生了气;跑了回去。幸而简宝华还记得柒夏的娘老子是信道的;现在编排出这个理由。

    何氏原本没有想到;仔细一想果真是如此;“染春去也好,她性子沉稳;在外也能够护你周全。”

    染春的性子沉稳简宝华是这段时日一来最深的感触;她吩咐什么事情;染春做得又快又好,对她的决定,就算是不赞同,也不会多嘴。简宝华便点点头。

    何氏一笑,“你这一病,性子倒是比先前稳重了许多。”

    “我长大了。”简宝华说道。

    何氏瞧着觉得好笑,摸了摸简宝华的发旋,“好,我们宝丫头也是大姑娘了。很快就可以进学了。”

    说了一会儿话,简宝华就撩开了马车的帷幕,看着热闹的街景,这景她百看不厌。她今个儿梳着的是双丫髻,用水粉色的发带系着,被风吹的微微扬起,发带的末端绣的是玉兔捣药的绣案,原本还坠着两粒银铃,走路时候叮咚作响,简宝华让染春剪去了。

    浩然寺位于东郊,出了东直门,先要经过弯弯曲曲的护城河,继而是一大片的湖水,才能见着湖水边的孟然寺。浩然寺的塔楼顶漆成红色,红色的小尖在绿意之中若隐若现,如同是绿意里簇拥出的棣棠之花,灼灼其华绽放着。

    出了城门之后,便是步行而去,城门口有揽客卖香的,若是见着空手出东直门的,便要上前问问要不要带些香。

    东郊的护城河修筑的秀丽,垂柳被水面的风抚着害羞地扬起,远远见着有一群穿着儒生衣裳的学子伫立在湖边,若是天气好的时候,书院的师长有带着出来采风的。毕竟亲近自然,以天地之浩然气涤荡,方得好文章。

    简宝华有心想要瞧一瞧两位表兄是不是在其中,只是同色的衣裳实在是瞧不出。又想到了今日里想要找的大理寺卿仝仲书庶长子仝宸舟应当在此中,频频望去。

    “你可是在看庭儿和轩儿?”何氏说道,“书院带他们出来也不是来玩的。”

    简宝华有些窘迫,“我知道他们是来修习的。”

    “我们去进香。”何氏拉着简宝华的手,往浩然寺的方向行着。

    简宝华只得放弃,两个表兄她都辨不出,仝宸舟她更难认出了。她今日里要寻的仝宸舟是大理寺卿仝仲书的庶长子,仝仲书此人颇为传奇,他少时父母双亡,被叔父养大,叔父只有一子,两人是堂兄弟,有血脉的联系不说,感情也是很好。他的这位堂兄在赶考的时候惹上了人命官司,当时是谁都说他杀了人,所有的证据也都指向了他,偏生那一日堂兄也喝了酒,事情记得不大清楚,仝仲书不相信堂兄会杀人,在叔父都放弃的时候,不肯放弃追查。最后于秋毫之中发现真相,替堂兄洗冤。仝仲书观察细致,心思缜密,为官之后阴差阳错得了一本剖尸的奇书,于是变成了难得可验尸可断案的衙令。仝仲书断案断的好,加上叔父曾为六卿之列,当日里堪堪中举,从候补的县令一步步高升,如今坐到了大理寺卿。

    仝宸舟是他的庶长子,前世在简宝华把持朝政的时候,仝仲书已经告老还乡,仝宸舟挑起了担子。他刚正不阿,断案与追查的本事,简宝华是看得到的。如今既然要追查吴生,她最好见一见仝宸舟,想法子让他帮她。

    简宝华捏了捏眉心,她年纪太小,别的门路没有,不如先找一找仝宸舟,如果和前世的轨迹一样,淫僧案就发在今日,她能帮得了仝宸舟,就能够换得他的帮助。

    简宝华想到这里,目光坚定起来,拾阶而上入了浩然寺的门,充斥在鼻尖的是燃起的香,耳畔萦绕不断的是木鱼与梵音。

    简宝华跟着何氏到了大雄宝殿,屈膝跪下,双手合十,给双目慈悲的佛祖叩首。她求得是让佛祖助外祖父度过这一劫难,深深叩首,拿了一枚小金猪投入到了箱子里。简宝华前世被迫吃斋念佛,对佛法精通,却一直都不信佛。而当今莫名回到幼时,不信佛却也敬佛。她又在佛祖这里求亲人的平安,出手也自然阔绰。

    简宝华的一枚小金猪惹得念佛的僧人多了看了一眼,很快也就认出了何氏。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只要在京都里头,风雨无阻她都是要来礼佛的,何氏时长来但不是此次都带简宝华的。何氏常来浩然寺的,捐的香油钱也不少,很快就有小沙弥到了何氏的面前,念了一声佛号,道是慈舟大师与何氏有些缘法,请何氏一叙。

    何氏是又惊又喜,“慈舟大师云游回来?”

    “是。”小和尚见着何氏要带简宝华一起,连忙说道,“小施主就不必入内了。”

    何氏的面上露出了犹豫的神色,“能不能宽裕些?宝丫头的性子沉稳,不会吵闹的。”

    “阿弥陀佛。”小和尚摇着头念着佛号。

    “慈舟大师多大年纪了?”简宝华既然知道要发生淫僧案,自然要问个清楚。

    “已过知天命之年。”何氏说道。

    那便不是他,简宝华正好想要在浩然寺里走一遭,她知道今日许是会发生淫僧案,得找一找厢房。“染春带我去后院走走。”简宝华说道,“总归不会出寺,若是我要出寺庙想要去护城河边,也会让人捎个口信。”

    简宝华说完之后,染春对着何氏点点头。

    何氏的面上仍是有些犹豫,简宝华就说道:“这是慈舟大师与您的缘法,误了就不好了,我就在寺庙里,舅母不需要担心。”

    “好。”何氏最终应下,吩咐染春一定要照看好简宝华,就带着青杏跟着小和尚去了。

    赵淮之先前听过清歌的曲,听着她的曲,想起了她的事来。

    清歌手抚琵琶,轻音曼曲,随着曲的内容,眼也露出诸多的情绪。她唱的是曲,唱的也是她的一生。原本清歌面上只是眼角有胎记,六年前怀了孩子,胎记忽的扩散开来,原本清歌是唱班里的台柱,也有情郎与其厮守,两人过小日子也是顺遂,而一切因为她的胎记扩散,风雨骤变,她孤身离开了姑苏,腹中怀着胎儿辗转到了京都里。

    先开始清歌还有些积蓄,她因为面上的胎记避而不出,清歌日子过得节省,也架不住日积月累的小号。直到实在没法子,鼓起勇气想要重操旧业,又没人敢用他,一直到遇上了赵淮之。赵淮之对她的怜惜也不是凭空生出,纯粹因为偶遇,见她如此境地不忘照顾女儿,心中触动,便让凌云阁暂且留她,让她赚些小钱,可以养活女儿。

    赵淮之的双手环胸,斜靠着屋内柱,打量起屋内诸人,他的目光落在了简宝华的身上。

    她听得懂清歌的曲,她的哀伤是那样的明显。

    如果是其他的孩童,露出这般如同成人一般的表情,许是说不出的怪异。而简宝华不大一样,她身上原本就夹杂天真与成熟,这流露出的罕见的脆弱,让人只想要把她捧在手心之中,让她不受风雨的侵袭。小小年纪便这般,以后长成又会如何?

    想到了周若苒说过,简宝华是没有娘的,爹爹被外放,她留在京都的外祖家中。没娘的孩子啊,赵淮之的眼中一黯,目光转向了小表妹,周若苒的眼瞪得极大,面上痴痴,为曲音所震,她听不懂曲中的爱恨情仇。这才是孩子应有表现。

    他原本也是天真懵懂,娘亲病中那一年迅速成长。赵淮之想到过去的事情,对简宝华有了怜惜,曲音将落,他拿出袖笼之中的手帕,弯腰替她擦去泪水。

    简宝华原本沉浸在曲的世界之中,忽的面前投射阴影,忍不住往后退了两步,一只大手就托住了她的背,“别动。”

第135章 内人() 
购买比例不够50%的;订阅后满50%即可见“叫雪球的太多了!”周若苒不肯地摇头;“珍妃养的哈巴狗,就叫做雪球。”

    “不如叫做元宵!”周若苒灵光一闪;忽然有了名字,得意洋洋地说道:“圆滚滚的;就像是元宵一样。”

    简宝华低头看着窝在膝上的猫儿,白乎乎的一团,像雪团像雪球,也和元宵有几分相似,笑了笑;“那我的就叫做汤圆。”

    汤圆?一瞬间周若苒的眼里有些迷茫。简宝华便解释说道:“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都是上元节吃的。”

    “那就是一个意思。这个好。”周若苒笑道。

    元宵和汤圆;食物的名字用在宠物上,确实独特又朗朗上口。赵淮之看着对面挨着坐的两个小姑娘;周若苒叽叽喳喳说着;简宝华认真凝听;手一下又一下抚着窝在膝上的汤圆。

    有了猫儿之后;不仅有那消散了抑郁之气的一笑;也给小姑娘多了些亲人的气息。

    很快就到了长公主的府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