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161章

一个人的甲午-第161章

小说: 一个人的甲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大人兼管着兵部,眼前日本人都快打到京城来了,不知孙大人对于局势有什么高见啊?”眼见局面僵持在那里,世铎一脸无奈的转向孙汶问道。孙汶兼管兵部,世铎如此一问,也是自然而然的。

    孙毓汶微微倾了倾身子,脸色有些发青的摇了摇头说道,“眼前的局面王爷也看到了,我还能有什么高见?无非就是征调各处兵马拱卫京城,先把眼前的难关挺过去再说吧…………”

    面上孙毓汶没有带出什么来,心中对眼前这位军机领班大臣却是带着十二万分的小心。从田庄台大捷到如今皇上拒调兵马如今的电文传来,这位军机领班大臣和他那位当日幕府第一人吴绍基,可是从没有断过联络。也是到现在孙汶才慢慢品出些味道出来,难怪当初世铎竭力举荐吴绍基,原来早就存着将吴绍基放在皇上身边,打着脚踩两只船的念头了。平日里看这位世铎既不果决也没有多少处理朝务地能力,却万万没有想到还是这样一个厉害的角色。

    不只是世铎,甚至坐在世铎身旁的奕,竟也不可等闲视之。往常都闻听这位奕除了贪财没有别的本事,可如今做起事情来却是万分的让人看不明白。这次英法美三国公使去田庄台,原本就是牵连朝局的大事,可这位管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和各国打交道的王爷,不仅不从旁劝阻,还干脆把原驻日公使汪凤藻和原本在李鸿章幕府中地伍廷芳,都一块派了过去。虽说其中是皇上的意思,但是各国公使们绕开朝廷直接和皇上联络,奕就算再糊涂,不会连这其中的厉害都看不出来吧?………

    “孙大人所说确是道理,调兵已是迫在眉梢之事,只是现如今从哪里征调可用之兵抵御小鬼子啊?………”听了孙毓汶地回答,世铎皱着眉头,一脸的茫然,连声的叹着气。

    孙汶见世铎的这个样子,心中一阵冷笑。世铎滑头啊,明明知道今日太后召见众人之意并不是眼前的战事,更多的还是如何应对皇上的那封电报。可这位王爷偏偏装聋作哑,把话题往战事上引。

    正琢磨着如何回答,就听见李莲英鸭公嗓子地声音忽然响起,“太后驾到!………”

    众人赶忙匍匐在地上,便听到一阵的脚步声慢慢走近,良久,头顶上方传来太后有些憔悴的声音,“都起来吧…………”

    “世铎,眼前的局面军机处可有什么方略啊?”待众人坐定后,慈禧转头望向世铎问道,只是脸上的神情显得有些说不出来的味道。

    世铎慌忙一甩马蹄袖趋前几步,跪在地上回禀道,“回禀太后,军机处认为眼前当务之急是调集重兵稳住局势,把日军阻挡在山东境内。只是可用之

    之间恐怕难于筹措………”

    “我大清每年几千万两银子的军费,上百万的军队,没想到一打起仗来就成了废物,什么绿营、练军,连带着咱们地八旗,还当不了皇上身边两万多人的新建陆军?………”慈禧冷冷的哼了一身,声音中透出的彻骨的冰冷,让众人心中都是一跳。

    “回太后地话,奴才以为此刻也并非无兵可调,直隶境内尚有程文炳的军马步二十营和董福祥地甘军马步十八营,此外朝廷还先后从南方抽调了徐州镇总兵陈凤楼、记名提督万本华等人所率二十五营陆续驰援京师,这些兵力都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局势还没有到不可收拾地地步,请太后放宽心,微臣等必定殚精竭力,不让日本人威胁我京畿安危。”提到了兵事上面的事情,兵部尚书荣禄不敢怠慢,出列跪下奏对道。

    孙毓汶扫了一眼荣禄地神情,心却忽然有些往下沉了沉。这些日子他也隐约听到了一些风声,据说荣禄最近和刚毅、载漪等人走得很近,背地里似乎在做着什么事情。他们究竟在做什么事情,孙毓汶并不想打听,更不想沾包,只是在他看来,荣禄和刚毅也算是旗人当中的聪明人,和一个上不得席面的载漪混在一起,能干出什么事情出来?当年的丰台大营哗变就是前车之鉴,他都跟着受累不少,要不是太后刻意周全,恐怕早就革职查办了………

    正低头想着心事,孙汶忽然听到太后问道,“孙毓汶,你是军机大臣又兼管着兵部,你是怎么个说法啊?”

    “微臣没有什么说法……”孙毓汶望了望太后的神情,跪在大殿中间缓缓说道,“自古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非就是齐心协力。日本人在山东总共不过两万人,我大清现在直隶的兵力两倍于日军,兵力上并不落下风,只要三军用命,虽不敢言必胜,守还是有一点把握的………”

    他的这话说的有些勉强,在座的众人都在心中撇了撇嘴。当初的平壤、鸭绿江乃至于最近段瑞率军在山东的一战,何尝不是一触即溃,要是守得住,大清何至于今日的局面啊。

    然而众人却忽然听到太后幽幽的叹了口气,“齐心协力,齐心协力啊!孙毓汶这句话说的不错,确实是老臣谋国之言。自古攘外必先安内,我们自己的心就齐,怀里揣着各种的心思,又怎么能抵御外敌呢?………”

    这话分明就是冲着皇上的电报去的,此刻就算是傻子也能听得出其中的味道来,众人心中都是一凛,低着头不敢言语,就连原本想为皇上此举辩解几句的翁同,此时也是大气也不敢出。

    “兵事上面的事情,世铎,你们军机上回去后再商议一下,按照刚才荣禄说的尽快拿出一个方略出来。

    皇上那里抽不出兵来,难道我大清连几万人都抽调不出来吗?……”说着,慈禧从身边的匣子里拿出一份折子,扔给跪在最前面的世铎说道。

    “看看吧,这是李鸿章上的折子,他在折子上说了,要请旨前往山东主持战事,誓死不让日本人动摇我京畿安危,患难见人心啊!………平常你们背地里常说我向着李鸿章和北洋,可你们自己看看,国家到了如此危难的时刻,你们当中有谁拿出什么法子出来?又有谁挺身而出为朝廷分忧?做臣子的,才干能力差一点没有关系,可以慢慢历练,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忠心,这个忠字,才是世间最难的东西啊………”

    慈禧有些感伤的望着下面黑压压跪了一片的朝臣,长长的叹了口气。刚才那一番话不过是敲打一下,也只能如此了。眼下局面还没有到崩坏的地步,至少大局还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是对于将来的朝局,她也有些从未有过的茫然。

    “世铎,就按照这个意思拟旨吧,让李鸿章主持山东的战事,也只有靠他了………仗是一定要打的,但是和谈的事情也不能耽搁下来。奕,你回头再去恭亲王那里跑一趟,就说是我说的,他要是想看着祖宗的江山社稷毁在眼前,就继续躲起来养他的病,养到小鬼子都打进北京城来了,我倒要看看他还养得下去不……”

    眼下大清能够出面主持和谈的人选不过两人,恭亲王和李鸿章。李鸿章是不赞成在这个时候和谈的,慈禧要依靠李鸿章主持前线战事,对他也不好太过强求,此际也只能把和谈寄托在恭亲王身上了。

    而此前奕代表朝廷已经连着跑了恭亲王那里好几次,请恭亲王出面和洋人联络,把和谈的事情办下来,没有想到恭亲王却以重病在身为由,竭力推辞。此刻听到太后语气如此重的嘱咐,奕赶忙低头说道,“请太后放心,奴才即刻就去,王爷要是再不答应,奴才就一直跪在他府中。”

    “罢了,都跪安吧。”慈禧有些疲惫的扬了扬手,众人便屏息静气悄然退了下去。

    人群中,惟有孙毓汶目光一闪,似乎从太后今日这番安排想到了什么,面色有些凝重的皱紧了眉头。让李鸿章在前面主持战事,有恭亲王在后面联络和谈之事,恐怕不单单是为了让朝廷度过眼前的难关,接下来应该还有别的文章。忽然想到刚刚太后有意无意投向自己的那份目光,孙汶心中一时有些犹疑了。

    ———————————————————————————

    大病了一场,可能是长期熬夜的缘故吧,身体素质差了很多,到现在还一直咳嗽,所有的药都吃了,中药,西药,打针输液都不见效。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把码字的人叫做废材了。

    这本书最重要的**就快到了,可我的更新却是怎样,真的无颜以对。大家别给我投什么票票了,我自己好好一下,以后要少抽烟,尽量少熬夜,码字再快一点…………

    

第七十二章 沧海横流(一)() 
日的北风呼啸着刮过威海南帮炮台外光秃秃的树枝,的尘沙。沿海防线设置的各处炮台工事上,日军密集的枪炮声从昨夜开始就没有停歇过,日本联合舰队也不时用军舰上的重炮发起攻击,巨大的轰鸣声震得整个大地都像在摇晃一样。一直在威海进行试探性进攻的日军,不知道为何忽然从昨夜加强了进攻,集中了近一个半联队的主力全力猛攻威海的南帮炮台,试图一举占领这个战略要地。

    威海南帮炮台临时搭建的指挥所内,袁世凯一直紧锁着眉头,一动也不动的盯着墙上那幅标注了中日两军作战态势的地图,脸上的神情说不出是苦涩还是落寞。

    袁世凯是在三日前收到段~瑞所部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此前他还一直寄希望于段~所部一万余人能够从侧翼攻击日军,即便不能击败当前日军,至少也可以稍微缓解一下威海各部守军的压力,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已经化为泡影了。而且此刻日军第六师团和第二师团一部已经相继攻掠了登州和莱州,切断了威海守军的退路,威海一战,现在已经彻底变成了孤军作战,既没有后路也没有了援军,形势岌岌可危。

    此时的袁世凯心中比谁都清楚,眼前的这一战和不久前的田庄台血战还有所不同,田庄台三军能够用命死战到底,除了皇上亲征田庄台督阵鼓舞三军士气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各部心中都还存着一份希望,只要陈卓的新建陆军第一镇回援田庄台,大局便可挽回。而眼下威海的现状,山东半岛大部被日军攻陷后,威海就已经陷入日军的重重包围中,以朝廷目前的兵力,能够保住直隶京畿不被日军袭扰就已经是万幸了,又能够从何处调集军队驰援威海?威海已经真真正正变成了一处死地。

    所以在收到段~瑞兵败的电报后,袁世凯立即下令对威海各部封锁消息,除了身边徐世昌、杨士琦等几个亲信外,严禁电文外泄,以免动摇军心影响士气。然而这样的局面能够维持多久,袁世凯心中也没有多大的把握。

    除此之外,威海目前地防御状况,也比他此前想象的要困难的多。威海的防御工事主要分为南帮炮台和北帮炮台,分别由总兵刘超佩所率之巩军和道员戴宗所率之绥军驻防,加上开战后从各处退守的清军各部,总人数在8000多人左右,如果再加上王士珍所率新建陆军第二镇余人,从兵力上看并不弱于日军,甚至还占着一定的优势。但是除了新建陆军,其余清军各部普遍存在疏于操演、装备落后、士气低落的情况,战斗力非常一般,很难做到在劣势情况下长时间坚守阵地。

    战斗力低下是一个问题,下面几个统兵将领之间矛盾重重,也是让袁世凯大伤脑筋。在袁世凯来威海之前,戴宗骞负责统领威海陆军各部。此人本是一个书生,后弃笔从戎,因当年李鸿章平捻时曾向李鸿章上《平捻十策》,深得李鸿章的器重,故而于兵事上面一向颇为自负。戴宗骞一直主张将军队调到外线与日军作战,认为死守威海是坐以待困。单单只是这一条,便与水师提督丁汝昌闹出了不少意气,威海干系北洋水师生死存亡,丁汝昌又怎么会同意放弃威海地防御?要不是此前李鸿章一直弹压着,威海的水陆两军早就闹翻天了。

    除了与丁汝昌不和,戴宗与总兵刘超佩也颇有些罅隙,向来都是各行其事。这次对李中堂委派袁世凯来主持威海战事,戴宗底下更是颇有些不以为然,并不怎么把袁世凯放在眼里,军务安排上面,也是摆出一副听宣不听调的架势,有些自行其事的味道。

    大敌当前,袁世凯又是初来乍到,刚刚接手威海的防务,不想也不能在这些方面与戴宗计较什么,但是这样地局面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弄的不好便很容易失控,况且以袁世凯的性情,对于戴宗此又怎么会不存着百般地戒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袁世凯将戴宗放在了北帮炮台驻防,又令王士珍率新建陆军200协防,名为协防,其实多少也有监视督促的意思在里面。而袁世凯自己,则亲自督守在位置至关重要的南帮炮台,南帮炮台一旦失陷,日军只要将炮台上的大炮对准刘公岛地北洋水师,被日军联合舰队封锁在港口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