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血染大秦 >

第2章

血染大秦-第2章

小说: 血染大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守备森严,他急令士兵攻城,但都被击退。原来这杭州是清军的重要粮草基地,

    城内守军也有一万余人。他们只坚守城池,并不出城反攻。李秀成见三天三夜未能

    攻下抗州,心中焦急。

    突然天降大雨,城内守军见太平军久攻不下,都很疲惫,天又降雨,就都躲进

    城堡休息,因为几天几夜没好生睡觉,倒在地上,就呼呼入睡。李秀成乘着雨夜,

    派一千多名勇士,用云梯偷偷爬上城墙,等守城兵士惊醒,城门己经大开,李秀成

    率部冲入城内,攻了杭州。

    为了吸引围困天京的清军,李秀成下令焚烧清军的粮仓。和春闻讯,知道杭州

    已失,断了后勤供应,急今副将张玉良率十万人马,火速回救杭州。洪秀全见清军

    已分兵解救杭州,敌军正在调动,于是下令全线出击。李秀成攻下抗州,放火烧了

    粮仓之后,火速回兵天京。石达开也率部回撒天京。两路兵马汇合一处,机智地绕

    道而行,回避了张玉良回救抗州的部队,终于顺利地赶回天京。

    此时城内城外的太平军对清军形成夹击之势,清兵始料不及,左冲右突,阵势

    大乱,死伤六万余人,一败涂地。清军惨败,天京之围已解。短时期内,清军已无

    力再打天京了。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1,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2推演。

    1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

    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

    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2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孚,信用。元大。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

    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卦有:象损:损:

    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

    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古人按语说:故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

    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

    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

    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韩非子,内储说下)。

    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

    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

    曹从之,羽遂见擒。(长知经卷九格形)。

    古按语举了几则战例:春秋时期,郑桓公袭击郐国之前,先打听了郐国有哪些

    有本领的文臣武将,开列名单,宣布打下郐国,将分别给他们封官爵,把郐国的土

    地送给他们。并煞有介事地在城处设祭坛,把名单埋于坛下,对天盟誓。郐国国君

    一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责怪臣于叛变,把名单上的贤臣良将全部杀了。结果

    当然是郑国轻而易举灭了郐国。三国时诸葛亮献计刘备,联络孙权,用吴国兵力在

    赤壁大破曹兵。还有,蜀将关羽围困魏地樊城、襄阳,曹操惊慌,想迁都避开关羽

    的威胁。司马懿和蒋济力劝曹操说刘备,孙权表面上是亲戚,骨子里是疏远的。关

    羽得意,孙权肯定不愿意。可以派人劝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并答应把江南地方分

    给孙权。曹操用了他们的计谋,关羽终于兵败麦城。

    此计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用在军事上,主

    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或者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

    胜的目的。学会识别这一计谋,可以防止上大当,吃大亏。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

    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暖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

    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曰:损下益上,其通上行。”

    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此计谓借

    人之力攻击我方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得利。

    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

    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

    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

    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

    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

    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

    田常高兴地同意了。

    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

    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

    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

    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

    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愉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伏鲁成功,

    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

    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

    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

    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

    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

    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数万满兵,声势浩大,锐不可挡,进犯明朝,志在必得。

    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部攻打宁远,以十三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人。

    十三比一,力量悬殊。

    宁远守将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抗敌,击退满兵三次大规模进攻。明军的奋

    勇抵抗,力挫骄横的满兵。袁崇焕乘满军气馁之时,开城反攻,追杀数十里,击伤

    努尔哈赤,满军惨败。怒尔哈赤遭此败绩,身体负伤,攻占明朝的壮志难酬,羞愧

    愤懑而死。皇太极继位,第二年,又率师攻打辽定。袁崇焕早有准备,皇太极又兵

    败而回。

    又经过几年的准备,皇太极再次攻打明朝。崇祯三年,他为避开袁崇焕守地,

    由内蒙越长城,攻山海关的后方,气势汹汹,长驱而入。袁崇焕闻报,立即率部入

    京勤王,日夜兼程,比满兵早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作好迎敌准备。满兵刚到,

    即遭迎头痛击,满兵先锋巴添狼狈而逃。皇太极视袁崇焕为从未有过的劲敌,又忌

    又恨又害怕,袁成了他的心病。

    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帝猜忌心

    特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

    和满州订下密约,故此满兵才有可能深入内地。崇祯勃然大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

    并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斩首。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从此

    肆无忌惮,再也没有遇到哀崇焕这样的劲敌了。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1,不以战;损刚益柔2。

    1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2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

    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

    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

    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

    “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

    “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

    法,同样可以制胜。

    古人按语说: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

    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虚实篇)兵书论敌,此

    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

    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史记

    卷六二管晏列传);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

    传;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史记卷八—廉颇

    蔺相如列传)。

    古按语举了管仲治国备战,孙膑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的事实,来证

    明调敌就范,以逸待劳,是“无有不胜”,法。强调用中心枢纽,即关键性的条件,

    来对付无穷无尽、变化多端的“环”,即广大四周的情况。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是本

    计关键。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蠢人则其势汹汹,

    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

    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结果却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

    翻了洪教头。

    以逸待劳,语出于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

    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

    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又,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

    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原意是说,凡是先到战场面等待敌人的,就

    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

    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秦军连克数城,

    锐不可挡。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

    万。后来,秦王又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

    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坚壁

    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楚军急于击退秦军,相持年余。王翦在军

    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

    已无斗志,认为秦军的确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

    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

    势不可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此计强调:放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

    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

    已,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

    动的等待。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