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门枭臣 >

第305章

寒门枭臣-第305章

小说: 寒门枭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统兵南下,除了夺回横山旧地熙河四州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削弱西夏部落的实力,加紧皇室集权。

    西夏有三大姓,李氏,梁氏,仁多氏。

    梁氏和辽国萧氏差不多,向来是西夏皇后的人选,但自从李乾顺登基后发生政变,梁氏一系被李乾顺打压的难以翻身。

    甚至卫王李至忠还跑去辽国求亲,目的都是剔除梁氏对西夏政局的影响力。

    至于仁多氏,自从仁多保忠被闲置后,势头也被压下去,但仁多氏背后靠着一个大部落,部众多达数十万人,被李乾顺视为心腹之患。

    明目张胆的削弱仁多氏的实力,势必会引起仁多氏的不满和反弹。

    这次雪灾却是难得的良机,仁多氏部落受灾严重,不得不出力给李乾顺卖命来活命。

    萧合达和李乾顺商量的明白,仁多氏注定要被当做炮灰消耗,所以李仁礼催促大军南下夺取兰泉城,充当先锋的除了仁多氏部落没别的人选啊!

    按照西夏官制,分为两厢十二监军司,等于把西夏划为十二个军区,有着浓郁的军事化管理色彩。

    十二监军司共有兵员四五十万人,那是西夏国力鼎盛时期。

    横山战役结束后,西夏兵力缩减到三十万所有,看似不少,但分散到十二监军司就有点捉襟见肘。

    更让李乾顺忌惮的是仁多保忠做过两厢监军,仁多氏部落有四个副都统,七个监军使。

    用李乾顺的话说,不把仁多氏打下去,西夏的皇帝姓氏都有可能要变了。

    仁多部落的帐篷内,仁多保忠的侄子仁多楚青满腹怨气。

    仁多楚青年纪不大,却担任西夏的御史中丞,官职只在宰相,枢密使之下,却没有执掌兵权,几次向李乾顺请命掌兵,皆被李乾顺驳回。

    以至于偌大的仁多氏部落,执掌兵权的只有垂垂老矣的仁多保忠,还有名无实,是个被架空的监军。

    仁多保忠在梁太后专权时期就被梁氏打压,曾经想过投靠宋人,不是仁多保忠两面三刀,而是被打压的太狠了。

    等梁太后政变失败,仁多保忠以为处境会好转,可李乾顺的手段比梁太后有过之无不及,仁多氏部落的实力日渐衰落。

    “我知道你对我接替仁多氏族长心有不满,但你可知仁多氏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时?”仁多保忠一脸颓然的对侄子仁多楚青说道。

    仁多楚青官拜西夏御史中丞,岂能是草包,李乾顺对仁多氏的步步紧逼,处处削弱,几乎摆在台面上。

    “叔父,这次西夏十之七八的部落集结南下,只官军就近十万,偏偏还要仁多氏做前锋,这是摆明了把我们当炮灰,消耗仁多氏的实力啊!”

    仁多保忠叹息一声,“你现在知道我当初为何有了投宋的心思吧!我们身为党项贵族,起兵建国的三支之一,如今已经被当成了外人。”

    仁多楚青沉默不语,投宋?也不是那么好投的。

    如今西北诸多将门世家和仁多氏的仇怨太大,那是解不开的仇疙瘩。

    叔侄二人正在为仁多氏的前途忧心的时候,舒王李仁礼的命令传来。

    仁多氏部落过卓啰城而不入,统兵继续南下直抵兰泉城,限令三日之内攻下兰泉。

    仁多保忠叔侄心里的怨气刚生出来,仁多氏的斥候送来急报,在喀罗川南岸发现大队行军痕迹,斥候判断行军的方向是盖朱城。

    把李仁礼的人送走,仁多楚青骂娘爆粗口,“叔父,这哪是把我们当炮灰,分明是让我们送死啊!”

    仁多保忠没发脾气,起身在帐篷内来回踱步,等仁多楚青的气儿消的差不多了。

    他站在仁多楚青面前说道:“我在横斩之役结束后,曾经和童贯通过书信,与李茂也有过几面之缘,另外被俘虏的党项人也有断断续续的联系,如果李乾顺准备置我仁多氏于死地,那就投宋吧!”

    仁多楚青并不愿意投宋,但眼下的形势,投宋已经成了不多的选项之一,“叔父,我们有这个心思,可部落内的那几位,怕是不容易说服啊!”

    仁多保忠冷哼一声,“他们还想着做党项贵族的美梦呢!殊不知脖子上已经被李乾顺架了刀,那就让他们去做炮灰好了。”

    李仁礼的命令不好违背,萧合达更是阴险毒辣,那些不和仁多保忠叔侄一条心的仁多部落酋长,正好拎出来应付萧合达等人。

    仁多保忠把几个顽固不化的部落酋长推到前面,随后当着仁多楚青的面写了两封信。

    “这两封信分别是送给童贯,还有在信安军的党项人保利忠,保利忠如今是信安军的马军副指挥使,在李茂面前能说得上话,叫几个信得过的人,把信送过去。”

    仁多楚青没有别的办法,只当多一条退路吧!

    他心里还想着万一这次夺回河湟之地和横山,仁多氏立下如此大功,李乾顺未必敢赶尽杀绝,除掉仁多氏大夏等于丢了一条膀臂,自毁长城。

    且不提仁多氏内部的勾心斗角,与皇室李氏的龌龊,当仁多氏的前锋饶过卓啰城的时候,刘法的人马也踏过了喀罗川。

    在盖朱城休整了几个时辰,西军伺候发现了仁多氏部落的踪迹。

    刘法此时已经知道西夏主力近十万人逼近兰泉方向,当机立断下令撤出盖朱城,连兰泉城都不再理会。

    准备北上轻取统安城避开西夏主力兵锋,同时派出三路人马,紧急联系种师道,折可求,甚至姚古,通报西夏军主力大举南下的消息。

    西夏军主力兵不血刃拿下兰泉城,尽管已经是一座空城,但也大大激发了西夏军的士气。

    同时河湟之地又传来好消息,六七个西夏部落的人马,已经惊占河湟旧地。

    唯独让萧合达不爽的是仁多氏非但没有消耗,没有折损人马,反而立下先锋之功,让仁多氏在诸多部落和西夏军将中出挑,给打压仁多氏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第六一二章坏事儿的自己人() 
萧合达不愧有勇有谋,综合各方面传回的信息情报,已经琢磨出宋人那边的想法。

    西夏部落和官军尽出,兵力多达二十余万,宋人不想硬抗,收缩防线集中兵力在情理之中。

    但宋人退到秦凤路中段,已经没有再后退的余地,一场大战肯定不可避免,宋人明显是想借助地利占便宜。

    “兰泉是什么情况?真的空无一人?”李仁礼还是有些嫩,没想出其中的关窍,“可搜寻出粮草?”

    萧合达摇摇头,“刘法天生神将,岂能会给我们留下一粒粮食,但是从熙河那边逃难的宋人百姓还有不少,派兵劫掠起码可以筹措半个月粮草。”

    李仁礼打仗不行,这方面对萧合达马首是瞻,“都统,接下来怎么办?是继续进兵熙河狄道还是进兵秦凤路腹地?”

    萧合达没想过深入大宋秦凤路腹地,此次借助雪灾,以哀兵之态一路势如破竹,但雪灾终究会过去。

    没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很容易被宋人反击得手,到手的利益极有可能吐出去。

    “熙州不必去了,东进会州,西安州,拿下柔狼山,杀牛岭,先夺横山之地再说。”

    这是大的战略方向,只有夺回横山之地,西夏才不怕兴庆府腹地暴露在兵锋之下,拥有更多的腾挪回旋空间。

    萧合达计议已定,不再理会种师道等西军将领的踪迹,动向,想在宋人主动收缩的空档,打宋人一个措手不及。

    用最短的时间夺回横山之地,让宋人几十年苦功毁于一旦。

    没等萧合达统兵南下,忽然传来刘法攻克割牛城的消息,下一步肯定是统安城,这一下等于让西夏军如鲠在喉,有了后顾之忧。

    李仁礼对此不以为然,刘法只有一万多人,就算占据统安城也威胁不到兴庆府。

    而且雪灾过后,西夏腹地老鼠飞鸟都饿死了不少,刘法能坚持多久?

    萧合达则有些忧虑,刘法可是天生神将身经百战,即便有缺粮之虞,也有可能冒险北上西凉府,甚至转进西寿保泰军司,威逼兴庆府腹地。

    刘法这一下可谓神来之笔,对萧合达却不是个好消息,让他犹豫要不要继续进兵会州了。

    帮了萧合达大忙的反而是宋人,当耿南仲诋毁种师道的奏章送到京城之后,引发朝野轩然大波。

    前几年大宋开疆拓土两千里,一个月不到就被种师道给丢了,不但种师道自己得不到好,当初举荐种师道的,制定西北战略的朝臣谁也别想脱干系。

    压垮种师道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姚古。

    姚古的奏章比耿南仲晚了三天,但内容更为详实,细数种师道指挥不力,致使熙河百姓流离失所

    不用御史中丞秦桧亲自出马,以孙觌为首的御史言官们纷纷上书弹劾种师道,顺带还攀咬童贯,背后甚至还有蔡京给童贯拆台的影子。

    种师道的战略战术,至此彻底被西夏人和自己人破坏殆尽,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罢免了西军都统制之位,与兄弟种师中回京等候查办。

    处理起来痛快,但谁人接手西北战事,朝堂之上乱哄哄也没选出合适的人选。

    童贯先后提名的刘法,折可求,杨可世都被否决,而政事堂提名的姚古,刘延庆,童贯看不入眼,觉得还不如西北王渊和后起之秀王禀呢!

    赵佶被群臣吵嚷的脑瓜子疼,尤其是御史孙觌弹劾种师道兄弟是故意战败,有在西北自立之心,尽管赵佶不相信,但岂能不怀疑?

    尤其被御史们一轰轰,赵佶对西北将门世家的信任度大降,几十年辛辛苦苦,浅攻进筑夺来的疆土,被西军将门一两个月丟个干净,委实太过蹊跷。

    西军近些年实力膨胀过快过大,而且西北军将除了种家之外,祖上大多是从五代十国开始便带兵打仗,据地一方。

    已经形成了一股和大宋禁军格格不入的势力,赵佶再不喜欢处理朝政,也隐约有点觉察这不是好苗头了。

    面对艮岳美景,赵佶无心欣赏,正准备回寝宫听唐苑操琴散散心的时候,多时不见的郑皇后居然来到了艮岳。

    郑皇后是不得不来,因为后苑出了她处理不了的事情,即便她想糊弄过去,也必须赵佶点头才行。

    赵佶对郑皇后没有多少感情,而郑皇后对赵佶的那些破烂事也看不入眼,皇帝皇后真个是客客气气相敬如宾。

    听完郑皇后的述说,赵佶哑然失笑,“朱伯材的次女想要嫁给李茂?做妾吗?”

    赵佶对朱伯材的两个女儿都很欣赏,有德行,有美貌,长女嫁给了太子赵桓,次女朱凤英正准备娶来给郓王赵楷做正妃,没想到会被李茂横插一脚。

    朱伯材的长女是太子妃,次女若是给李茂做妾,那岂不是有损皇家颜面。

    赵佶内心不愿意,但郑皇后给他提了另外一个醒,西北战事糜烂,缺个收拾烂摊子的人选,李茂就是不二人选啊!

    相比于西北军将世家,赵佶对李茂更信任,一来李茂是寒门子弟出身,是他这个天子的门生。

    二来李茂是文官,符合大宋一贯以来以文御武的国策。

    “此事容后再议,来人,命李彦给蔡京,童贯传旨入宫觐见。”

    郑皇后被赵佶一个岔打过去,只好说朱凤英仰慕李茂的才学,非李茂不嫁。

    朱凤英的确只能非李茂不嫁,因为肚子有了动静,连父母都不敢说,只能求助姐姐朱琏。

    朱琏直觉认为那天晚上的人是谁,郑皇后肯定知道,以朱凤英有孕旁敲侧击,就是想印证心中的猜测。

    而朱琏最怕的是“肇事者”是赵佶,那可是天大的丑闻,要知道那天晚上不但有她们姐妹,还有几个帝姬公主呢!

    唯一知道内情的郑皇后这段时间险些愁死,对谁都不敢说实话,否则她也陷进去了。

    瞧明白太子妃朱琏的怀疑心思,更是几欲昏厥。

    且不说郑皇后忧虑交加头发都白了几根,童贯和蔡京进宫后得知赵佶要调信安军去西北,二人倒是不约而同的反对。

    因为伐辽正准备在节骨眼上,李茂的信安军是伐辽的主力,此时调信安军去西北,和女直金国的盟约怎么办?

第六一三章圣旨() 
让二人没想到的是赵佶说的斩钉截铁,这次没有问童贯和蔡京的意见,而是直接让政事堂拟旨,枢密院发调令。

    由李茂接替种师道兼任西北都统制,立刻发兵开赴西北抵御西夏兵锋,务必要夺回河湟之地,守住横山一线。

    童贯回到府中不免唉声叹气,他还没有意识到西北局面的严重性。

    认为党项人大举南下是被天气所迫,只要等到开春冰雪融化草木舒发,党项人自会退去。

    而宋金结盟伐辽,事关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