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郑王天下 >

第4章

郑王天下-第4章

小说: 郑王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忽虽然尚未与齐结亲,但双方就结亲之事,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只待郑忽离去,齐国便会遣使告知郑国,再后面的一系列事情会有专门的人进行操办,郑忽坐等成亲就行了。

    而公子伋已经和宣姜订亲,就等着来年成亲了。在别人看来,郑忽和公子伋即将成为连襟,也就只有郑忽知道,和他即将成为连襟的是公子伋的坑儿子的老爹。

    期间,郑忽还曾悄悄地派人到临淄去寻访管仲和鲍叔牙这两位大能。

    若是能把管鲍收入麾下,那么,郑忽在这乱世之中也算是有了立身之本,两人的才能说是胜于雄兵百万有些夸张,但是要是没管鲍的辅佐,齐小白估计也只能是个小白,成不了威震天下的齐桓公。

    更别说管仲还对尚处在萌芽时期中华文明作出了极大贡献。就连孔子都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郑忽也不知道是否能寻到两人,但是若能寻到两人,郑忽的命令是绑也得绑回郑国来。

    虽然现在郑、齐两国关系不错,郑忽的老爹和老齐侯更是一对好基友。但是,这以后的事谁又能说的准呢?所以,郑忽觉得在关系好的时候,不挥起锄头挖墙角,等到以后说不准就没机会了。

    收起纷乱的思绪,郑忽回过头来看着渐行渐远的老齐侯,直到彻底消失不见,这才转过头,心中也有些不舍。

    作为穿越者,郑忽知道,老齐侯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一直都对原主极为优待的人。

    事实上,郑忽通过这么多天的观察,也证实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就像刚才老齐侯送自己归国,送到历下城郊三十里,这在当时来说应算是极大的礼遇了。

    一般而言,郊迎之礼,三十里是待上宾之礼。像燕昭王迎乐毅,苏秦发达之后,家人迎接他,都是郊迎三十里。

    而相送之礼虽然记载不多,仅有的便是《聘礼》中的“宾将行”和《周礼》中“诸侯相送不出境”,典型的例子就是燕庄公为感谢齐桓公帮助燕国击退山戎,一直将齐桓公送到齐国,齐桓公只得把燕庄公所经过的齐国土地划给燕国。

    按理来说,郑忽不过是世子,老齐侯本不应该出城相送,遣一上大夫相送已是待上宾之礼。但是,老齐侯依旧执意相送,这让郑忽感激万分。

    看着缓缓前进的郑、卫两国军队,郑忽定了定神,暂时甩掉心中的不舍,用余光打量了一下与自己同乘一辆战车的公子伋。

    看着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副得体君子模样的公子伋,郑忽心中突然想到了延陵季子在卫国观风后所发出的感慨“卫多君子,其国无患!”

    “伋子真古之遗爱也!”压下心头的胡思乱想,郑忽开口道。

    突然听到郑忽夸赞自己,公子伋有些疑惑:“子忽何出此言?”

    “吾尝闻卫地多君子,今见伋子,可知此言不虚!”

    郑忽本意是想客套一番,和公子伋说说话,排遣一下行军途中的无聊,没想公子伋会这么问,便随便应了一句。

    公子伋听到郑忽对自己如此推崇,面有喜色,道:“子忽谬赞!伋愧不敢当!”

    看着面带笑容的公子伋,郑忽心中开始对“每个人都是有弱点的”这句话更为信同。

    像公子伋这样的守礼君子都不可避免的因名声和别人的夸奖而喜形于色,更何况其他人呢?

    在郑忽的有意称赞下,公子伋的话也多了起来,两人开始天南地北的胡侃,郑忽作为一个曾经生活在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写手,自然比公子伋的见识更广,常常一句话就让公子伋惊为天人。

    看着每每因自己的奇谈怪论搞的惊叹不已的公子伋,郑忽第一次发现,原来君子也有这么人性化的一面。

    想想在齐国与公子伋相处的这段时间,公子伋给郑忽的印象是话不多但对每个人都极为有礼,对礼的偏执程度近似于子路的“君子死而冠不免!”

    加上历史上公子伋的愚孝行象。于是,在郑忽的脑海中,公子伋便成了守礼、刻板、不知变通,类似于后世电视剧中的腐儒形象,谁让电视剧中腐儒都被冠以君子的称号呢?

    “电视剧害死人!”

    这也难怪郑忽在心中吐槽,实在是春秋时期的君子和后世儒家文化下的君子,标准是不同的。

    在春秋时期,君子一般来说指的是那些有文化,接受过良好教育,能够在待人接物上符合礼的规范的人,当然这些人,一般都是统治阶级。

    因为当时文化的传承是靠家传或者国家指定的官办机构,而这些能够接受文化传承的人无一不是贵族。泥腿子连学习识字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有文化,与之相对的是很多贵族家学源远流长,甚至很多都能追溯到上古。这就造成了君子一词仅能用来称呼贵族。

    后来,随着孔子开坛讲学,百家争鸣,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很多草根通过学习,有了文化之后,开始在各个国家出仕,君子的概念便不再仅限于贵族。

    再之后,儒学成为正统之后,拼命排挤打压其他学派,君子就成了儒者的代名词,此时,君子的道德内涵开始逐渐取代社会地位内涵。

    又随者儒学的僵化,君子最终成了郑忽前世在电视剧所看到的要么是固执呆板、没什么能耐而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死鸭子嘴硬形象,要么是道貌岸然却心怀不轨的伪君子形象。

    总之,君子一词算是彻底被儒家玩坏了。

第8章 郑庄公() 
虽然拒绝了公子伋让郑忽随他前去朝歌的邀请,但是,途径卫地,却也免不了要向卫国借道。

    毕竟这么一支大军,未经允许就踏入别国的领土,这在无论什么时候都会被视为侵略行为。所以,郑忽只得遣高渠弥带着礼物和公子伋一道前往朝歌,向卫侯借道。

    终于在四天之后,高渠弥引着卫国的一下大夫来见郑忽。

    在卫国人的引路之下,又经过了四天的跋涉,郑忽才算是踏上了郑国的土地。

    说起来,原来的郑国其实并不在中原地区,而在华山以西,渭水以南。

    至于现在的郑国为什么会跑到中原地区,这还得从郑国立国说起。

    郑国的祖先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在周宣王二十二年的时候被封于郑。

    后来又在周幽王的时侯,被任命为司徒,周幽王宠爱褒姒,惹的很多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

    于是郑桓公感觉周王室这条大船可能要沉了,就跑去问当时的史官,说周王室这条船要是沉了,我怎么才能不给他陪葬。

    史官就推荐他把国家迁到现在的郑国所在的地区,由于当时这个地区是虢国和郐国的领土,于是郑桓公就利用自己司徒的权利迫使虢国和郐国献出了十个邑的土地,最终立国成功。

    想着郑国的发家史,郑忽心中对自家的便宜老祖宗的远见也是极为佩服。

    这简直就是投资学的经典案例嘛,这要是在后世,妥妥的一投资界的大拿。

    不过,或许郑国的老祖宗也没想到,搞了块地理位置这么好的土地,奈何子孙不给力,偏偏守不住。

    由此可见,祸福是相依的!

    在郑忽看来,其实一直到他的便宜老爹在位的时候都还好,郑国算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强国,但是等到他的便宜老爹一死,郑国的国际地位开始直线下降,到最后只能在整个诸侯争霸时期沦为二流国家。

    这大致与后世的日不落帝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尴尬地位差不多。

    能不尴尬吗?老祖宗打下了这么好的底子,最后竟然是高开低走,这事别管搁在谁身上,谁都难能受了。

    反正郑忽是受不了。

    “既然重生在你身上,我一定会弥补你的遗憾,带领郑国再度崛起!”郑忽在心中暗暗说道。这既像是对原主的承诺,又像是为自己定了个目标。

    收起心中所想,郑忽遣高渠弥先众人一步前去向郑忽的老爹报信。

    说起来,齐国一行,高渠弥算是赚的盆满钵满,不但助齐有功而且促成了齐国和郑国之间的联姻,夹带着还收到了老齐侯赠送的感谢“贿赂”

    看着高渠弥远去的身影,郑忽心中不知道该对这个历史上干掉原主的乱臣是恨呢,还是感谢呢?

    又行了三日,感受到军中越来越浓烈的喜悦氛围,郑忽知道应是即将到达郑国国都新郑了。

    越是靠近新郑,郑忽越是心中打鼓。原因很简单,郑忽终究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公子忽。

    假的即便装的再像,那也还是假的,和真的总是有些差别的。也许别人注意不到,但是却很难瞒过那些和原主朝夕相处的人。

    所以,郑忽现在心底还是比较忐忑的。再加上原主还有一位在历史上鼎鼎大名枭雄老爹。

    郑忽可是记得,他的这位枭雄老爹可是干过杀弟囚母的事情的。

    历史上,郑忽的这位枭雄老爹为了坑死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也就是郑忽的便宜叔叔共叔段,可是费了不少功夫的。

    先是遵循郑忽祖母的意思,把郑忽的这个倒霉叔叔的封地从共地移封到京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荥阳。

    接着对共叔段的招兵买马睁一眼闭一只眼,祭仲劝他说“要早做打算,如果发展成燎原的形势,再想铲除可就难了”。他却回了一句在后世极有名的“多行不义必自毙”。看着自己的亲弟弟花样作死。

    直到他弟弟发动叛乱的时候,才一举将之击破。

    而他绕了这么大一圈子的目的,竟然只是为了让郑忽的祖母对他干掉自己的亲弟弟的事无话可说。

    由此可见郑忽这位便宜老爹的心思是如何的深沉。

    更别说,郑忽的这位老爹后来还把自己的母亲给软禁起来了,搞了句“不到黄泉不再相见!”。虽然后来和解了,但是,从中也能看出他的凉薄心性。

    这绝对是个翻起脸来六亲不认的狠角色。

    作为即将要见到这位历史上有名枭雄的郑忽,自然是不敢有丝毫大意,一旦露出破绽,郑忽可不敢保证,他的这位便宜老爹不会大义灭亲。

    看着近在咫尺的新郑城墙,郑忽紧攥着的手已经出汗,额头上也隐隐有汗珠闪现。

    这萧萧的秋风似乎并不能给郑忽带来一丝的凉爽,反而使的他心头更加燥热了起来。

    “既来之则安之吧,反正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大不了被这一刀砍了。”郑忽心中胡思乱想着。

    就在郑忽胡思乱想之际,只见得新郑城门缓缓打开,还未见得其人,却先听得一句“世子英雄不凡,此郑之福也!”

    听着来人声音,通过原主的记忆,郑忽知道这应该是郑国上大夫祭仲,也就是高渠弥的老爹,郑庄公时期的重臣,五朝元老,标准的老狐狸一只。

    历史上,原主继位后被驱逐和这个老家伙不无关系,虽说这老家伙驱逐原主是有被宋庄公胁迫的原因在内的,但也能看出这老家伙见风使舵的性子。

    接着,这老货又接连扶立原主的三个弟弟上位,而他却历仕五朝而不倒,算是郑国权臣级别的人物。

    可以说,郑国在郑忽的便宜老爹死后的内乱,就是这老货一手造成的局面。

    就连司马迁在《史记》中都说“祭仲要盟,郑久不昌。”

    可见,这位祭大夫实际上是郑国霸业的掘墓人。奈何这老货特别聪明,每次都能巧妙的避过危险,最后竟然得了善终。

    看着随城门打开,出现在自己眼前的这位郑国权臣,郑忽不敢怠慢,忙道:“上大夫过誉了!”

第9章 国人() 
公元前710年深秋,一阵冷冽的西风,吹得郊外光秃秃的树丫呼呼作响,忽而卷起的尘土也打个弯似的向远处飘去。

    这使得即使是远在百米之外的新郑也感受到了这股天地之间的“不平之气”,不但城中的行人在加快了脚步的同时紧了紧略显单薄的衣裳,就是城头上站岗的士卒也无不跺着脚痛骂这该死的鬼天气。

    而此时换岗下来的士卒却在城楼里悠闲的围坐在火盆旁边,三三两两的讨论着郑忽得胜归来的“大新闻”。

    只听得一人道:“方才见世子帅吾国伐戎之师大胜而还,真是扬吾国赫赫威仪啊!”

    “可不是吗?”另一人附和道:“某听说,世子在阵前将戎帅大良斩于马下。”

    听闻此言,众人都来了兴致。

    “哦!那世子可谓是英雄了得啊!”旁边有一人道。

    那人见众人都向他围坐而去,颇有些洋洋得意,又接着道:“某还听说,齐侯犒军之时,世子还当面驳斥鲁国执政卿呢”。

    说到这,那人突然停顿了一下,而此时围坐的士卒的好奇心顿时被勾了起来,又见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