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郑王天下 >

第18章

郑王天下-第18章

小说: 郑王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是郑忽想多了。

    “主上既有决断,那卑下就告退了。”

    说完躬身一礼,神色中稍显落寞,他虽明白自己此时的处境,但是,建议不被采纳,心中总归有些不太舒服。

    “吾一定要将主上所托之事办好!”

    片刻之后,邓方就调整好情绪,踏着坚定的步伐走出书房。

    看着前一刻还有些失落,后一刻却容光焕发的邓方,郑忽在心中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什么情况这是?

    来不及将此事想个透彻,郑忽又埋头于繁芜的竹简之中,这偌大的新世界还等着他去开创呢。

    ……

    三日后,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打的前来赴宴的人措手不及,同时也使得前往长葛的土路更加泥泞,惹得同行的年轻人抱怨不已。

    “阿爹,世子也真是的,非得选这个雨天设宴。”陈戎嘴一撅,向他老爹陈仲抱怨道。

    “闭嘴!这天之晴雨又岂是人定,你这逆子是想气死老夫吗?”

    陈仲听陈戎这么一说,顿时怒目圆瞪,死死的盯着陈戎,几十年修炼出来的威严可不是盖的,吓的陈戎赶忙赔罪!

    “是儿失言了,请阿爹暂息雷霆之怒!”

    陈戎在他家最怕的就是他老爹陈仲,从小到大,他老爹在他心里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在为他们兄弟几人遮风挡雨的同时,也不乏以疾风暴雨的手段来惩治几人所犯下的错误。

    比如昨天,郑忽前去陈乡向陈仲赔罪,这让陈仲有些摸不着头脑,连忙避席,口称不敢,直到郑忽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他才明白过来,原来他这俩逆子犯了这么大事。

    陈仲可不是傻子,经历了几十年的大风大浪,什么样的事情没见过,他知道他两个儿子之所以现在还能安然无恙的站在他身边,全凭郑忽对他过往为国征伐的尊重,要不然,像这种私自聚集兵壮之事,足够将他全家送上刑场的了。

    而且,郑忽此来未尝没有想让他严加约束家人的意思,只不过出于对他的尊重,没有明说罢了!

    这就让陈仲更加气愤,他年纪大了,一直在家里饴弄儿孙,对外界的事极少关注,陈戎不在的时候,他曾经问过陈奚,陈奚只说是会朋友去了,他也就没多想。过了两个月之后,见陈戎还没回来,他又问了一次,陈奚告诉他路远,可能有事耽误了,肯定不会出事,请他放心,他这才打消了心中的疑惑,小儿子贪玩他是知道的。

    直到三天前,陈戎回来之后便被陈奚拎走,他也没当回事,回来就好,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年纪大了,也不知道哪天就去见先君郑武公去了,管太多徒增烦恼。

    后来,两人回来便告诉他郑忽过两天要前来做客,这让他欣喜万分,也顾不得年纪大了,忙前忙后,像个小孩子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

    却没想到郑忽来之后的一番话让他愣在了原地,清醒之后提着拐杖便要敲打两个不孝子,要不是郑忽拦着,少不了一阵鸡飞狗跳。

    即便是这样,陈氏兄弟也在自家的宗祠之中跪了一夜。

    陈仲本来想舍着老脸为陈戎求个职事,他有子五人,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小儿子,游侠使气,不事生产,可偏偏又跟他年轻的时候极像,他死后,上士的爵位只能传给他大儿子陈奚,所以他迫切的想给陈戎找条出路。

    可没想到出了这么个幺蛾子,这让他怎么都开不了口,直到郑忽临走时,将把陈戎编进亲卫的事情告诉他,这让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

    郑忽见状,连声安慰,生怕老爷子激动过度一蹬腿,到时候就真是瓜田李下,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好说歹说才让老爷子平静下来,郑忽不敢多做停留,告辞而去。

    而陈仲送走郑忽之后,在宗祠之中给两个儿子上了一整夜的思想教育课,当然主角肯定是陈戎,被絮絮叨叨一大段“谨事世子”的话,陈戎心中怎么可能会没有怨言。

    陈戎本来对这事就挺不以为然的,后来大致了解了事情的严重性,他也不傻,对郑忽在这件事的处理上也心存感激,但是,谁也架不住被连续唠叨一整夜。

    陈仲见陈戎认错,面色稍缓,接着开口道:“吾儿既已入世子亲卫,当谨言慎行,且世子自就封以来未尝薄待我家,吾儿当常存感恩之心,切不可行那悖逆之事!”

    陈戎无奈,心道“又来!”

    但是,面色上却不敢有丝毫表露,恭敬的回道“唯,谨遵阿爹教诲!”

    陈仲看着陈戎一副恭谨的模样,满意的点点头,捋着发白的胡须道:“吾儿不是看上了隔壁成乡成季家的小娘子么,吾儿若能砥砺奋进,勤劳任事,为父必为吾儿求此佳偶,不使有后顾之忧!”

    陈仲抛出的这一优厚条件让陈戎眼前一亮。

    天可怜见,他在陈仲面前求了好几次,撒泼打滚都用上了,奈何陈仲每次都是死活不同意,说什么“吾儿既不事生产,又不能建功立业,游手好闲,何以养家?”

    搞得陈戎垂头丧气,无言以对。

    其实陈仲心里未尝不为陈戎着急,但是看到陈戎这么不争气,也实在拉不下脸去托人提亲,毕竟成季家的闺女可是三乡五里有名的大美人,提亲的人都踏破门槛了,就他儿子这个条件,陈仲有自知之明。

    现在陈戎成为世子亲卫,这在整个长葛来说也是响当当的头一份,借此机会将陈戎的婚事定下来,在了结了陈戎心愿的同时,他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

    “阿爹可不能欺骗孩儿”

    陈戎高兴劲过后紧接着极为认真的说道,同时也不断地观察着陈仲的表情,只要陈仲有一丝迟钝或者是犹豫,他就立马准备撂挑子。

    “你这逆子,为父什么时候说过空话!”

    陈仲又好气又好笑的指着陈戎的脑门喝骂道。

    陈戎这才放下心来,笑嘻嘻的道:“诺,谨遵大人之命!”

第34章 宴饮(2)() 
郑忽此时并未现身在官寺之中,负责接待各乡来客的是陈奚。

    郑忽作为一国世子,可以摆出亲民的姿态,也可以实行利民的政策,但是他终究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像这种恭迎宾客的事情,他不敢做,也不能做。

    无论怎么说阶级地位摆在这里,就像领导请下属吃饭,有领导站在门口迎接下属的吗?除非有要事相求,不然真的是事出反常即有妖,搞得前来做客的人心有揣揣,紧张不安,这样并不是真正的待客之道。

    而邓方同样不适合这么做,让长葛令去迎接各乡乡宰,这会坐实了在长葛存在严重的以下凌上的事实。

    传出去,这必将会成为郑忽虐待家臣,倒行逆施的证据,到时候,郑忽可就真成咸鱼了,再想翻身就难了。

    所以,令丞陈奚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令丞一职作为副官,实际上与各乡乡宰的级别相差不大。

    故而由陈奚前来迎接,一来可以显示出郑忽对于各乡乡宰的重视,二来可以表现出郑忽的尊老爱老之心。

    没办法,在中国,从古至今,老人群体从来都是不可忽视的。最早的养老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周朝在继承夏商两代养老制度的基础上,臻于完善。

    《礼记·王制》中有言“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

    这不但规定了按年龄大小由地方或国家分别承担养老责任,而且在政策上,中央要负责养老,地方也要负责养老。

    凡年满五十的则养于乡遂之学,年满六十的则养于国学中的小学,年满七十的则养于国学中的大学。这种养老制度,自天子以达诸侯,都是相同的。

    不过一国的长老,由诸侯致养,若是天下的长老,则由天子致养。

    西周养老不仅是为了借鉴老年人积累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更出于维护宗法的等级社会的需要。

    正如《王制》所说:“养耆老以致孝。”

    《礼记·乡饮酒义》也说:“民知尊长养老而后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

    序长幼,定尊卑是西周重视养老制度的根本原因所在。

    像后来子产在郑国执政,留有不毁乡校的美名,韩愈在其《子产不毁乡校颂》中称赞道:“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维是子产,执政之式。”

    不但点出了周朝的兴盛是因为能够养老并且听从老人的意见,而且用周厉王监视民意做反面例子,褒扬子产不禁老人议论国政的执政方式难得。

    后来汉朝则是更进一步,将“以孝治天下”当成国策来推行,和匈奴打嘴炮的时候,更是不断地嘲笑匈奴人“贱养老”。

    由此可见,老人不单是一个群体,更是一股政治力量,诸夏民族从来都是以孝道作为立身根基,家庭中老人的政治取向在基本上决定了一家人的政治取向。同样地,施政者笼络住了老人在一定意义上就笼络住老人的家庭成员,这也是郑忽尊重老人的原因所在。

    ……

    和官寺之中人来人往的喧嚣不同,此时郑忽的书房之中,郑忽站在上首,看着眼前让邓方命人打造的简易犁具,郑忽满意的点点头。

    除犁头外,其余皆是用木制材料制成,若是用牛来拉,可能多有不便,但是,无所谓了,比起用耒掘土,已经进步了许多,至少翻土的效率提升不少,在这个耒和纯木制犁具横行的时代,能用上青铜犁具绝对可以用奢侈二字形容。

    邓方对此都有些心疼。

    “主上,此物真的要分给各乡里?”

    郑忽闻言,既没承认也没否认,而是反问了一句。

    “以卿之见?”

    “卑下以为,此物颇耗物料,尤以吉金为甚,吉金,国宝也,岂可蒙垢于乡土?”

    郑忽拧着眉毛没有说话,陷入到沉思之中。

    他知道邓方口中的吉金就是青铜,而且是精纯的青铜,此时青铜大多用于铸造祭祀用的大鼎、打造兵器以及铸钱。

    用青铜打造农具不是没有,只有极少数壕无人性的土豪才会这么做。

    长葛本来是有些青铜库存,但那都些都是兵器,若是要打造农具,就需要将这些兵器熔掉。

    不然的话,就需要郑忽自掏腰包将自己的钱熔掉,郑忽从新郑来的时候,所带来的资产包括受赠的六百金和立功后赏赐的一百金在内,加起来也不过千金左右,刨去给予管仲的三百斤和两次在长葛各乡撒的小钱钱,还剩下六百金出头。

    若是再将钱熔掉制造犁具,够不够用先不说。单是郑忽的资产,必定会大幅缩水。

    这就让郑忽非常犹豫,熔吧,这马上就得去喝西北风,不熔吧,这没有犁具,在种植小麦之后,地力消耗殆尽,如何向长葛民众交待?况且已经令管仲去收购麦种,总不能全用来酿酒吧?

    郑忽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自己的钱肯定是不能动,那就将长葛的兵器熔了吧!”郑忽想到。

    一念及此,郑忽的眉头稍稍舒缓,开口向邓方询问道。

    “长葛吉金可造此物几何?”

    “啊?”

    邓方没有料到郑忽会这么问,他看到郑忽先是神色变换不定,后来眉毛渐渐展开,似是被他的言语打动,却没想到郑忽会这么问,看意思还是想打造此物,这让邓方有些愣神。

    有心再劝,但是看到郑忽严肃的表情,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

    邓方无奈,只得期期艾艾的回答道:“大约可造五百具,可主上……”

    没等邓方说完,郑忽便打断了他的话。

    “此事,卿毋需多言,吾心中有数。”

    邓方闻言,长叹一声。

    郑忽何尝不知道邓方心中的担忧,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做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况且百工之人都是工奴,不需要“劳务费”,他只须将长葛的青铜都用上,至于五百具,已经不少了,知足才能常乐,三四家用一具是足够了,而他不需要出一毛钱,不拔一毛而利天下,何乐而不为?

    至于他的这种“败家行为”会不会遭到他老爹的斥骂和朝野的物议,不在郑忽的考虑范围之内。

    因为郑忽知道,无论这一年中他作出怎样惊天骇俗的事情,他都会纹丝不动,因为有年入五千金在那吊着,他老爹肯定会保他。

    既然一不需要出钱,二不需要担心后果,郑忽还有什么好怕的。

    ps:犹豫了将近一个月,枕中最终还是决定签约了,枕中保证本书肯定不会太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