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新马超 >

第252章

三国新马超-第252章

小说: 三国新马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好生无趣,不知姐姐可愿一起打会儿马吊?”古代说实话,真没啥娱乐活动,而貂蝉也不如蔡琰那般沉静性子,干脆就将蔡琰、端木若愚拉来,可韩英还在照顾韩遂,由此,蔡琰便想到了刘玥。

    事实上,貂蝉首先想找的,也是伏寿——不要问为什么,女人对同类的直觉,很是敏锐——但伏寿正跟刘姨娘和马云璐作伴,貂蝉只能来找刘玥。不过,当她看到刘玥开门时的第一眼之时,眉头便轻微地皱了一下:刘玥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妹妹真是好兴致,我正好从后院回来,赢了不少。现在便借着这财气,再去赢几把。”刘玥欣然应允,举步便向外走去,借此挡住貂蝉的视线。

    而貂蝉也是微微一笑,却在回首之时,看到了唐姬未曾遮挡好的玉簪断枝。心中不禁冷笑一声后,才将刘玥引入自己的房内。随后,清脆的麻将声和莺啼燕啭的打牌声便响成了一片。

    刘玥今天的牌气果然很盛,简直可以说是大杀八方。不过,其间还出现一个不愉快的小插曲,就是唐小米再给貂蝉送果汁的不小心溅了貂蝉身上一些,惹得输钱急眼的大骂唐小米还不如马云璐灵活懂事,唐小米委屈抹泪而去。而蔡琰、刘玥、端木若愚自然宽言相劝。

    打至午时,刘玥便起身回房,临走之前,还将赢来的钱,尽数还给了三人。而她走后,貂蝉的脸色猛然就严肃起来。开口向端木若愚说道:“若愚,明日你就回长安。”

    端木若愚未曾出声,蔡琰便开口问道:“姐姐,为何要如此?”

    “因为,打牌期间,刘玥看了我和小姐腰间的香囊七眼。更何况,我沦落风尘已久,纵然再掩饰,也与诸位姐姐素雅的气质不同,想必这小姐好友的身份也快瞒不住她了。留在这里,日后只能让我暴露,还不如尽快离去,免得小姐和蔡大家再担心我勾引了主公”端木若愚之前说得还比较严肃,可后来想到自己曾给马超这罗绮香囊之事,不禁调笑起貂蝉和蔡琰来。

    蔡琰脸色不禁就红了,而貂蝉却是仍旧沉静不变,开口说道:“非止这一层,那伏寿和唐姬也在扶风逗留有段日子了。你此时离去,我正好看看她们的反应。若是她们仍旧不走,恐怕就不仅仅要担心你勾引超儿了”

    蔡琰、端木听后,不禁也是点头认可。这个时候,门外又想起了马云璐脆生生的声音:“嫂子!我呜呜。”

    众人回头,看到是唐小米捂着马云璐的嘴巴进来。入得房中之后,唐小米才松了捂着马云璐的手,反身将房门关上后对马云璐说道:“小姐,你这么嚷嚷,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你还怎么当暗影第一号美女间谍?”

    “哦,你说的对。”马云璐本来还有些生气,但听了唐小米的解释之后,声音不禁放低对貂蝉说道:“嫂子,我让伏寿带我去了那个女人房间,发现那个唐姬将那断裂的玉簪扔进了水池当中”

    “嗯”貂蝉看马云璐那么可爱的样子,不禁受她的感染,也将声音放低说道:“云璐真厉害,这事儿我先给你记上一功,以后攒多了功劳,让超儿好好奖赏你好不好?”

    “好”马云璐大喜,随后却感觉肚子饿了,转身离去了,跑跳之时还不忘告辞:“琰儿嫂子再见,蝉儿嫂子再见,端木姐姐再见,小米姐姐再”话音听不清时,她人已经跑远了。

    而这个时候,貂蝉才将目光放在唐小米身上。而唐小米未待貂蝉询问,便伸手拿出那支玉簪,开口说道:“中间是空的”

    貂蝉接过,看了一眼之后,递给了端木若愚说道:“你知道该怎么做的。”端木若愚点头,随即起身便准备回房收拾行李。而貂蝉随后又补充了一句:“对了,到长安之后,有个慕远峰的人会主动找你,超儿让你将他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回”

第457章 科举细则() 
在郡守府大办公室的马超,根本不知道他家的后院已有烽火狼烟将起、暗潮阴谋涌动的情况。此时的他,正在咬着鹅毛笔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着步骘所写的科举细则。

    科举大事,涉及颇多,而影响更是重大,由不得一点马虎。但任凭马超怎么想,也想不到,步骘居然能弄出这么一沓厚厚的扶风纸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步骘这两个月弄出的科举细则,在这个时代几乎可以称之为恢弘巨著了——除扶风之外,大汉各州大多还是有竹片作为书写的载体。而所谓的学富五车,其实也大概相当于前世小学生的所有课本——这部科举细则洋洋洒洒,共八万字,囊括了科举考试的流程、科目、制度以及涉及到科举的为官选才等等方面。

    可以说,步骘这本科举细则,凝聚了他两个月废寝忘食的报恩之情,和前半生的所感所念。自然,这其中还包含了整个马家所有寒士文人的心血。因为步骘在下笔之前,一一询问过了马家所有寒士文人的意见,而那些人也总是在百忙当中,与步骘反复商権论证并关注这本科举细则的进程,

    马超开眼入目的,不是关于科举的制度流程。而是对整个雍州、甚至是整个大汉教育的一种改革建议。

    步骘在开篇就对大汉的教育做出了明确犀利的论断:士族大阀占有绝对的资源优势,而寒士却几乎没有活路。即便穷尽一生贫困潦倒,也很难搏出一个名望,一个晋身门路,最终沦为笑柄。由此,步骘在此篇当中,重点对汉朝的教学,做了详细的叙述。

    汉朝官办的学堂,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洛阳的太学。虽然在鼎盛时期,太学士曾达到了三万余众,但相对于整个人数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因为,入太学的条件,便是推举察查,而推荐和察查这两项,又完全被士族大阀和皇亲国戚所垄断。导致寒门学子,根本无出头之路。

    而剩下的民办学堂,倒是蔚然成风。武帝时期,全国学校如林,庠序盈门,有的学院校学生多者上千,少则十几人。可惜,朝纲腐败之后,百姓在再无力供少年入学。而在遭黄巾大乱之后,全国私学甚至只留下颍川学院这一精舍。

    而且,汉朝的教学还毫无年级和品序之论。唯有在入学多年后,继续深造的,可进入‘精舍’或‘精庐’学习,相当于前世的大学;而启蒙教育识字的小学堂,便称‘蒙馆’或‘书馆’。但值得说明的一点是,这些私学是朝廷根本不认可的。而在郡县当中,除了那些著名的‘精舍’当中名气甚大的学子之外,其他人根本若是没有士族背景,根本难以入仕。

    针对这点,步骘在结尾处高度肯定了马家官办学堂的做法。并将马家的学堂论定成了两级,既县学和郡学。其中,县学教授启蒙识字、知礼明智的初级课程。而郡学教授实务,例如格物、策论、君子六艺、专业算术等等。

    由此,马家郡学出来的学子,未必文采飞扬,未必智谋出众。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至少都有一技之长或身负所用之才能。只要给他们一个框架,他们就能够在这个框架中,非常完满的执行各种条令。

    而如此下去,当马家治下的郡学学子充斥于马家各个部门的时候,马超就可以骄傲予以还击。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即便天下士子都对马家进行全面的抵触。但马家只要政策不变,他手下已经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员,来维持各职能部门正常运转。

    当然,这个过程,也许会有点长,但对目前而言,最为妥善。

    以无声无息中,悄然转变格局,才是‘上善若水’的至高境界。同时,这也是步骘和马家寒门学子的集体智慧闪光点。

    而这一论述篇的后一篇,便是学子入仕制,也就是马家此次兴举的科举制。

    马家的科举范围,步骘恰到好处选取了郡学这一等级。并且说明通过科举之后,可入马家为官或由马家推荐至太学深造或入朝廷任职,以符合孔子‘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和武帝课业太学士入仕的典故。

    因为在一段时间里,马家还不能和世族发生正面的冲突,必须要以‘太学’这个名号来安抚,使得士族那些学子认为他们要比州郡的寒门学子优越。

    只不过,如今天下大乱,汉室倾颓,谁又会傻不啦叽放着好好的官儿不做,反而跑到朝廷太学深造,或去那阴谋如海、前途无光的朝堂当中混日子?君不见,如今朝廷征召人才,那些有学之士不是托病不出就是坚决辞退的?当然,这其中不乏那些沽名钓誉的家伙在刷名望,但由此也可见,朝廷已经不是那些读书人向往的圣地了。否则,田丰、荀彧、戏志才、刘晔、程昱等这些牛人,为何宁在诸侯手下为幕僚,也不愿入朝为官?

    他们傻?他们没名望?

    天大的笑话!

    更何况,还有一点使得那些通过马家科举而效力马家的原因,是马超对这些科举出身的学子均有指点晋身之恩,他们又岂会忘恩负义?当然,真有那些脑子不开窍的家伙,马家也不会要。而且,马超还会怀疑这家伙的策论一科是如何考过去的

    马超基本上看到此处就不细观了,因为剩下的篇章,就是详细的科举考试科目、规定、流程、制度等等方面的记载。对于这些条目细则,马超基本上就是观其大略:由杨阜把关的东西,不可能出现重大的失误。

    可即便如此,即便马超还有在前世练就一眼扫百行看的牛叉技能,也足足看了一下午。而杨阜和步骘两人,就一直在马超身旁,遇到马超提问或讨论的时候,就上前答言解惑。直至马超拿出最后一页之后,天色已经黑了。

    说实话,马超看完之后,眼睛都有些湿润——这篇科举细则共有三篇九册,分门别类地详细将汉朝教育、入仕以及马家的科举改革等等方面,进行了最详细的论证和规定。由此可见这两个月当中,步骘究竟如何殚精竭虑,又是如何冥思苦想!

    而直至这个时候,马超才发现步骘虽然衣着比来时稍微好了些,但两个多月的操劳使得他更加形销骨立、面容枯槁——能得步骘这样一敬业知恩的手下,实在是他马孟起的福分啊!

    “子山,如此呕心沥血,所为何故?”马超此时已经走到步骘的身前,拍着他的肩膀,用一种努力抑制的哽咽声音问道。

    “一报恩师知遇之恩,二来,是学生想为天下寒士谋个希望!”步骘躬身跪地,情真意切说道。

    马超此时却真的被感动了,这句话,让他想起了那个年过半百还身陷群狼环饲的贾狐狸;想起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用自己青春的身体为马家换来情报的姐妹;更想起了手下那些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谋士文官以及沙场上奋勇杀敌、以命相报的武将勇士。

    那些活着的,死去的,他们来到自己身边,他们所要追求的,不正是一个听上去很缥缈,很虚无的‘希望’吗?

    “马家得诸位,实乃三生有幸啊!”马超最终感恩长叹,最后更是握拳铭誓:“超在此立誓,定要以这微末之身,以全力以赴之行,创出那天下清朗、百姓乐业之世!”

第458章 任命() 
对于步骘的任职,马超心中很是纠结。

    步骘之才之能,已经在这科举细则当中展露尽致。由此可知,他在制定策略和详实完备策略发面都是出类拔萃的。由此,中书省和门下省,他尽可胜任。

    说实话,马超是很想调步骘入中书省的。贾诩和法正二人智谋无双,但都属于那种出谋划策、圈论大策的高人,对于那些繁琐细致的文件制定,两人虽然也能胜任,但总有些瑕疵疏落。自然,这不是他们能力不足的原因,而是因为他们性格上就是思虑深远的性子,在细致处便不可能做得尽善尽美。

    而步骘虽然还未看出他在谋略方面的特长,但在政略方面,却是详尽完备,细致入微,若是将他调入中书省,与贾诩、法正这两人一深一细,自然是相得益彰,从而也间接减轻了门下省的工作量。

    马超对用人的看法是,每个人都有他合适的位置,小才大用固然不妥,大才小用同样是一种浪费。步骘的才能,目前看来,用在中书省,是最为合适的。但看着步骘这两个月的操劳,马超不禁有些心疼。

    因为中书省这里,是制定和规划马家发展大略的重要部门。许多马家新鲜跨时代的想法,均要出自中书省。而那些想法经过贾诩和法正详实填充后,工作量就变得十分庞大。再加上步骘这种苛求尽善尽美的性子。马超觉得,步骘在中书省干上几年,恐怕就被自己给玩儿死了

    “子山,今日起,你便是中书省的东曹掾,七品级,秩季二万文,汝可愿否?”思来想去,马超还是狠心将步骘调入了中书省。因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