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样读资治通鉴 >

第16章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16章

小说: 这样读资治通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闵收到短信,知道石遵在研究讨论自己的问题。先下手为强,扯闲话遭殃,石闵决定让梦想照进现实,不就发动一次军事政变吗?在那个时代这都是家常便饭,石闵于是打着石鉴的旗号对中央领导班子进行“拨『乱』反正”。

    石遵正与美女下棋,石闵派出的甲士已经冲了进来。石遵不慌不忙,问带队的:“带头反的是谁呀?”回答说:“义阳王石鉴当立。”石遵呵呵笑道:“我尚如是,鉴能几时!”

第37章 石羯崩灭(下)() 
孝宗穆皇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

    赵主鉴使乐平王苞、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夜攻石闵、李农于琨华殿,不克,禁中扰『乱』。鉴惧,伪若不知者,夜斩松、才于西中华门,并杀苞。

    石鉴即位,对石闵倒是没有放松革命警惕,采取的策略也不算错,先抚后剿,先麻痹后下手,先封石闵为大将军,武德王,比原来的“武兴公”高了一个档次,而且把“兴”改成“德”,这些事都似乎考虑得很细致。

    石闵和大司空李农在混『乱』中结成一派,是不是因为他们都是汉人这就不敢肯定了。当时石闵、李农集结在石遵的琨华殿,想来当时邺城一片混『乱』,石鉴决定浑水『摸』鱼,派石苞、李松等不打旗号,不亮牌照,夜攻琨华殿,结果没戏。石鉴也好玩,假装不知道这回事,把干脏活无果的石苞、李松等全部杀掉,准备来个死无对证。

    在襄国,有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祗联络姚弋仲、蒲洪等,誓师共诛石闵、李农。在邺城之内,石苞、李松失手以后,“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诛闵、农”,紧接着,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帅羯士三千,亦欲诛闵、农。

    石闵联合石鉴杀死石遵,这是标准的军事政变。此后,事态很显然地向民族对立的方向发展了,导因也可能是石闵的部队民族特『性』太明显,不管拥护石遵的还是拥护石鉴的,他们对这支杀入宫禁的汉人武装突然感觉到是一种种族威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羯人可能没有这样的说法,但一定有这样的共同心理。

    『毛』『主席』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但是一旦以种族划界,这个首要问题就不是问题了。石闵和他的敌人很快就意识到,原来以族划界是这么简单明了,对于对立双方的领袖来说,这种族群对立的好处是战争动员极易进行,不利之处就是没有战略意义上的“朋友”,谁都没有朋友,只有一个对立的敌人。

    面对众多的敌人,石闵作出了一个可能是必需的选择,那就是动员汉族民众参与战争来扭转自己势单力薄的不利局面。石闵下达《杀胡令》,解除汉人不能自由进出邺城的禁令,宣布“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

    民族压迫积累的仇恨,恶劣政治积累的民怨,由《杀胡令》激发起来了。此令一出,“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亲帅赵人以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其屯戍四方者,闵皆以书命赵人为将帅者诛之,或高鼻多须滥死者半”。

    由仓促自卫迅速演变成了种族灭绝的大屠杀,事起猝然,但结果却是事在必然。石闵动员汉族民众对胡羯进行了空前的报复『性』屠杀,石虎十几个儿子,几十个孙子,除了他自己杀的,兄弟们相互杀的,剩下的最后全让石闵杀了。仅在邺城,被屠杀的胡人就有二十万人。在此后一两年间,石闵和胡羯联军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战争,通过战争石闵几乎把原汉人居住区的匈奴人和羯人杀害殆尽。羯人本是小族,人口并不多,遭此一劫,就此灭族。

    石闵后来建国号为魏,恢复汉姓冉,我们得改叫他冉闵。冉闵的历史地位,也和好多历史人物一样,因为当下价值观和政治需要的变化,他们的地位也在变化,再次证明“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冉闵现在被称为民族英雄,起码在一些论坛上是这样认为的,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如果没有冉闵,汉民族就可能被胡羯灭绝了,中华民族也就没有今天了。纵观世界历史,确实有不少先进的文明被中断了,他们几乎都是被野蛮的民族灭绝的,个人与个人之间,存在有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问题,民族之间也一样,文明遇见野蛮,也是有理说不清。不过“如果”和“假如”不能作为证据,如果没冉闵,胡羯是不是一定能灭杀江北江南的全部汉人,这个大可存疑。

    一些人对冉闵的敬仰和崇拜,产生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他们对当下复杂的国际问题有些不耐烦,希望能有一种痛快的解决方式,冉闵的方式当然是一种痛快的方式。我不认为冉闵是什么民族英雄,他在做石虎的干儿子的时候,民族意识民族自觉在哪里?他想取石氏而代之,也完全是“『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思想,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与民族解放没有关系。他最后是在胡羯的包围之中,突然意识到“民族主义”可以救自己,非要说冉闵是长期潜伏在胡人内部,就等着机会解放汉人,证据似嫌不足。

    阶级觉悟和民族觉悟都是在被剥削和被压迫过程中产生的,被《杀胡令》动员起来的广大汉人民众有这个觉悟,冉闵本是“民族异己分子”,他是在利用他们。我们不能以今天的价值标准来谴责这场民族大屠杀,但是这次种族灭绝的大屠杀的历史定位不能再拔高了,虽然汉人是为了反抗胡人的奴役而对胡人进行杀戮,但不能作为“正当理由”延续到今天。

    冉闵作为民族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不具备穿越历史的价值,不具备现代价值,那些成天叫喊“中美总有一战”、“中日总有一战”的人,最好再找另外一个榜样。

第38章 冉闵灭胡() 
孝宗穆皇帝永和六年(公元350年)

    司徒申钟等上尊号于闵,闵以让李农,农固辞。闵曰:“吾属故晋人也,今晋室犹存,请与诸君分割州郡,各称牧、守、公、侯,奉表迎晋天子还都洛阳,何如?”尚书胡睦进曰:“陛下圣德应天,宜登在位,晋氏衰微,远窜江表,岂能总驭英雄、混壹四海乎!”闵曰:“胡尚书之言,可谓识机知命矣。”乃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兴,国号大魏。

    冉闵杀完胡人,下一步就是自己创品牌了。冉闵要把皇帝的位子让给李农,或许是因为李农资格比较老,但是这个时候资格得让位给实力。李农坚决不干,但是你既然具备了让人主让位的资格,哪怕你辞让的态度再坚决,篡权者出于强烈的疑虑和恐惧,会伤害任何他认为可以接近自己权柄的人。李农末了还是被冉闵杀了。

    冉闵说要不咱们还是奉表迎晋天子?尚书胡睦的话很给力:“晋氏衰微,远窜江表,岂能总驭英雄、混壹四海乎!”他的正统观和司马光非常一致。石闵于是决定自己做皇帝,国号是“大魏”,自己也恢复汉姓,姓冉名闵。

    冉闵的新生政权被包围在多方势力之下,北方最强的是鲜卑人,此时慕容皝已经死了,儿子慕容继位,慕容庳、慕容皝、慕容都算英主。羌族首领姚弋仲、氐族首领蒲洪(后改为苻洪)以及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祗,都在觊觎冉闵的邺城,一直在江东龟缩的东晋朝廷这时也“复谋进取”。从民族主义的角度讲,江东和冉闵可以互为“我们的朋友”,但冉闵一称帝,在皇权正统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民族主义就不是考虑的要素了。冉闵称帝过了一把皇帝瘾,却断绝了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鲜卑人率先南下,他们有战略后方,往前推进就有实地实利。

    姚弋仲和苻洪都知道自己块头小,不宜和大块头在一起搅和,所以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退据关中,等待机会。老姚先下手为强,派儿子姚襄攻击苻洪,结果失利。

    后来苻洪被毒死,临终前嘱咐儿子苻健:“中州非汝兄弟所能办,我死,汝急入关!”

    为了拉拢羌、氐势力,后赵和东晋都对他们加官爵,苻家、姚家都有两三套名片,看情况临时确认自己的归属身份。先有苻健“称晋官爵”,后来姚弋仲的儿子姚襄也率众归晋,冉闵迫于压力,也向东晋朝廷求救,但朝廷不应。且不说他们是真心还是假意,总之是形势比人强,晋朝廷面临着一次整合力量北进中原的机会,但内部的钩心斗角让他们没有作为。朝廷不敢用桓温,怕这小子在战争中发展壮大,于是任命政治上可靠的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

    苻健很聪明,他迅速脱离中原战场,经过一番争夺,占据关中。姚弋仲父子还继续绑在石祗的战车上,和冉闵开仗。史书称冉闵“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

    冉闵将石祗的大将刘显『逼』到死角,刘显密使请降,答应先做卧底然后再把石祗的人头送上。刘显后来果然得手,石祗及十多位大臣被杀,传首邺城,冉闵焚石祗首级于通衢,证明姓石的game确实over了。

    书中方数页,当时几十年。从刘渊到刘曜,从石勒到石虎,匈奴族、羯族在中原横行了半个多世纪。按照阶级斗争学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们造反有理,但是没有文化的造反派上台,后果更糟糕,他们对老百姓的压迫更残暴更血腥,他们的最后结局也是更惨烈更血腥。

    冉闵屠灭石氏,鲜卑人趁『乱』南下,冉闵试图遣使请和未果,南方又不予支援,冉闵只好再战。冉闵自做了皇帝没消停几天,鲜卑人则是以逸待劳。

    冉闵与燕兵十战,“燕兵皆不胜”——当然也不会败。冉闵带的尽是步兵,更是疲兵,而鲜卑这些年政通人和,实力强盛,用铁锁连环马和五千弓箭手组成铁壁合围阵,最后和冉闵决一死战。冉闵甚勇,左手惯使双刃矛,右手执钩戟,胯下一匹朱龙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好生了得。话说冉闵直冲敌阵,一人一马就解决了对方三百余人,最后杀得是人困马乏,一匹神驹,最后居然累到过劳死,暴毙阵前。

    冉闵被俘,被押到蓟州见燕王慕容。

    慕容喝问:“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

    冉闵回答:“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

    “燕人斩冉闵于龙城。会大旱,蝗,燕王谓闵为祟,遣使祀之,谥曰悼武天王。”

    ——传说是因为有人愿意传说,英雄传说是孱弱心理的需要,现实失败了,精神要胜利。

第39章 人老成精的老姚() 
孝宗穆皇帝永和八年(公元352年)

    姚弋仲有子四十二人,及病,谓诸子曰:“石氏待吾厚,吾本欲为之尽力。今石氏已灭,中原无主;我死,汝亟自归于晋,当固执臣节,无为不义也!”弋仲卒,子襄秘不发丧……

    姚弋仲和苻洪都有像样的儿子。老姚和老苻也都知道关中地位重要,这个重要『性』和鲜卑一比就更清楚了,有大后方进退自如。苻家占了先机据有关中,姚家在石祗被屠灭后,难以自存,所以老姚临死嘱咐小姚,也就是姚襄,到晋室朝廷那里去,这就是出路。

    在《晋书·姚弋仲载记》里,老姚的临终讲话有一句很肉麻:“中原无主,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汝便归晋,当竭尽臣节,无为不义之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把“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删了。

    老姚是绝对的老江湖,极善雌伏,羌族势力较弱,作为部族酋长,老姚一直沽直卖忠,史书称他“『性』清俭鲠直,不修威仪,屡献谠(dǎng)言,无所回避”。只要“直『性』子”打造成品牌,相当有好处,我直就是忠、忠就是直,和谁都可以直来直去,特别对领导尽可以知无不言,不管说什么,反正我的忠诚是不受怀疑的。在香港黑帮电影里,常有这一类人物,也是不修威仪,不摆架子,和谁都天然熟,见谁都拍肩膀,别人怕犯忌讳的话,在他嘴里可以畅行无阻,表面上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实际上心思缜密,说话从来没有真正得罪过谁,做事更是依足了江湖规矩。这种人生存能力特强,久经风雨,牌子不倒。

    老姚也可以说是三朝元老,最早侍候刘曜,后来在石勒手下称臣,和他关系最密切的则是石虎,这三位主子,都不是白给的,但老姚在他们面前都混得开。祖逖的弟弟祖约叛逃过来,老姚对石勒说,“祖约残贼晋朝,『逼』杀太后,不忠于主,而陛下宠之,臣恐『奸』『乱』之萌,此其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