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蜀汉的复兴 >

第16章

蜀汉的复兴-第16章

小说: 蜀汉的复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会是避祸呢。为夫的理想有三。一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涪陵郡在本官任内必然大治。二曰国难当头力挽狂澜,若是大汉真有那么一天,挽救国家危亡的,舍我其谁!三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我大汉立国以来整整三代人的理想。我大汉至今没有退化成又一个刘璋,不就是靠着这个理想坚持着么?这个理想,终究会在为夫的有生之年实现!”

    ——————分割线————————

    1、20年前李伯清先生有个段子,生动而形象的展示了CD妹子和重庆妹子的不同。

    丈夫在外应酬,大醉,凌晨零点,归家,敲门。

    重庆妹子:打开门,哎呀!狗日背时的,啷个喝楞个多嘛!你是哈滴唛!快点躺倒,我切给你弄点热水敷一下。龟儿子不自觉,老娘给你说了好多回,喊你莫楞个。你不听!哎呀!要吐忍到,我切找个垃圾兜!看你这个样子哦,老娘好想铲你几耳屎!老娘给你说哈,再像这样,老娘坚决不得让你进这个门。快点!伸手,把衣服换了。

    最多凌晨一点,安然睡下了。

    CD妹子:听见敲门声,对着猫眼看了下。哎哟,你还晓得回来呀。今天喝了好多嘛?喝高兴了没有?没喝高兴继续去喝嘛。我这个人大度的很,绝对不会为这点事情生气。你是男人嘛,要撑起这个家赛,要在外面应酬赛。我理解、支持。切嘛,切继续喝。我是相当讲道理的……你错了呀?你哪里错了哟?

    结果凌晨五六点都没进到门。

第二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一)() 
虽然昨晚和自己的媳妇大战多次,还聊了很久的天。但关仪还是在辰时初始时准时醒了过来。

    洗漱,在太守府后院狭小的院子里练了一阵关刀。这时候谯蔷也起来了。夫妻二人用过朝食。然后谯蔷去看她的小老虎,关仪则是叫上关小七等十几个一起长大的家仆,一起往太守府后面的山腰上走去。

    “吾十来天没有回家,地里没什么问题吧?”

    “家主放心,这些天兄弟们都轮流值守。半夜都有人蹲伏。除了天上的飞鸟,没有任何人能够靠近。”

    “嗯,这块土里埋着的东西,足以改变大汉千年来的粮食困局。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两人正在聊着天,山腰上却急匆匆的跑来一个身影,待得走近了,关仪认了出来,这是他关家的又一个家生子,关大头。

    谁都看都出来关大头那硕大的脑袋上满脑门儿的汗,面上的表情也极为惶恐。关仪和关小七不由得心里一紧:“怎么回事?”

    “七管家,哦,家主也来了。家主,您的试验田里那些绿草……今天早上我们起来后发现开了好多白花……”

    “好啊!开花了!哈哈哈哈哈,大头,不必紧张。这是好事啊!”

    来到试验田里,看着满地的白花,关仪那个心情别提多舒爽了。他一株一株的数了过去,嗯,一百二十五株土豆苗,株株长势良好。其中有七十多株都开了花。

    “好!好!最多再有一个月,就可以收获了!今年如果能搞快一点,估计还能播种一季!”

    土豆在地上植株开花后就会进入快速结薯期。一般能持续30天。但前提是土壤温度不能超过25度。否则地下薯块就会停止发育。得益于涪陵郡遍地高山,多处海拔都在一千米以上的优势。这里种植的土豆一般都能持续生长很长时间。因此这里出产的土豆,块茎都很肥大。事实上,即便在后世,虽然中国最著名的土豆出产在甘肃,但整个云贵川渝西南地区的山区里,都是广泛的土豆种植区。

    “甚善!大头,你们把这些土豆苗照顾得很好!小七,给他们每人加发一百钱!”

    “多谢家主!”

    “嗯,接下来的一个月是关键!还得辛苦大家继续劳作。每五日施一次农家肥,时刻保持土壤湿润透气……一个月之后若是能够丰收,吾绝不吝啬赏赐!”

    “谨遵家主之命!”

    又非常留恋而满足的抚摸了每一株土豆苗,关仪对关小七道:“去油坊。”

    油菜花这种植物原产于西欧,现在的蜀汉是没有这种植物的。关仪说的油坊,里面出产的不是用于食用的菜籽油。而是用于工业生产的桐油。

    说起来,后世的华夏最大桐油出产地域就是重庆市的秀山县。恰好就在现在的涪陵郡境内。实际上关仪到了涪陵郡后不久就发现这里的桐油树极多。

    可惜,限于时代限制。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充分认识桐油树的作用——对于没有解决温饱的人来说,一个东西价值大不大,首先就问这东西能不能吃?桐油树虽然要结果,但果实的毒性却很大,根本不能吃。所以,虽然涪陵郡漫山遍野的桐油树,但本地人根本就没有将其有效利用起来:拿回去当柴火烧都嫌烟大!

    来到油坊,闻到桐油独有的气味,关仪满眼金光:这都是钱啊!

    “现在一个月大约能出产多少?”新设的涪陵郡油坊的主事,也是关家的家仆,唤做关小基。

    “回禀家主。生产此油,采摘油果、压榨、过滤都极耗人手。目前油坊内只有二十来人,因此产量不多。一月也就十石上下。若是能有充足的人手,奴婢保证,每月出产至少百石以上。”

    “汝预计要达到这样的产量,大概需要多少人手?”

    “呃,家主,采摘、运输大概需要两百人。压榨制油安排两班人,每班需要五十人。过滤需要五十人。所以至少需要三百五十人。”

    “汝计算有误。须知,如果规模搞大了,附近的油桐树根本就供应不过来。那就需要到更远的地方去搜集油果。运输的距离、时间都会变长。人手又会不足。”

    “家主见教得是。奴婢欠考虑了。”

    “嗯,人手的问题我迟早会给你们解决的。生产出来的成品怎么样?须知我得卖的出去才能有钱给你们增加人手啊。”

    “家主,说到这个奴婢可就要好好说道说道了。”关小基换上了一副兴奋的神情:“此物端的神奇得很。刷在木板上,很快就会风干。干了之后,这木板居然一点都不透水,而且还反光。气味什么的也很快就没有了。就这一点,就比漆不知道好了多少。若是此物能打开销路,我大汉的漆料迟早会被此物挤得没有销路的!”

    “除了防水性,还有家主说的兵器保养。两月前我们做出第一批桐油后就拿来刷了一批枪头。然后和同样数量的没有刷油的枪头一起埋进土里。前几天取出来一看,没刷油的枪头已经锈迹斑斑,刷过油的枪头却一点锈迹都没有!”

    桐油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其应用的范围其实很广泛。可惜,关仪只是个农学生:他只知道怎么种植、生产,但桐油生产出来后具体怎么加工、运用就不是很清楚了。即便如此,光是替代漆料刷家具和替代动物油脂做润滑油防腐剂两块,就已经足够产生相当大的利润了。

    最后一站,是猪舍。

    在这样一个人都吃不饱的时代,除了北方草原地区以外,华夏大部分地区,畜牧业并不太被人看好——放养牲畜吧,这里可不是一望无垠的草原,而是山高林密的武陵山脉,要照看放养的牲畜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不然放养的牲畜要么是被猛兽给吃掉,要么自己跑掉。你说不放养,实行圈养吧,还是那句话,人都吃不饱,天天都忙着给自己找吃的。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给牲畜找吃的。

    实际上,华夏圈养野猪开始得很早。至少在甲骨文资料里就明确的有圈养猪崽必先阉之的记载。所以关仪来到涪陵郡之后看到满山奔跑的野猪群非常纳闷:你们为啥不去捉猪崽,阉了之后实行圈养呢。

    结果关仪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马过和一众太守府属员就愣了:为啥要阉了之后再圈养?

    好吧,马过虽然出身显赫,但因为马谡的原因,他的日子其实过得很苦。这样满身人间烟火气的落魄公子哥都不屑于去学习了解农学知识了。你能指望完全遗传了庞统一身傲气的庞宏知道这些“末学小道”?

    等到关仪捕获了许多小猪崽,除了留下几只看起来比较健壮的做种猪之外,其余的小公猪全部阉掉实行圈养的时候。马过居然表示了反对:人都吃不饱,还要养猪?

    所以说这就是观念的问题啊。猪可是一身都是宝啊。猪肉和内脏可以吃。可以比稻米小麦什么的给人提供更多的能量。

    猪鬃是一切刷子的主要原料。在火药时代,猪鬃是战略物资。

    猪骨可以有效改善这个时代的人群普遍骨骼钙化不足的症状,使小孩子长得更高更结实。

    至于猪油,那是所有稍微懂点化学知识的穿越者的大杀器:肥皂、蜡烛、甘油,全都要从猪油上面想办法!

    看到被阉掉的小猪们在猪圈里或大吃、或猛睡。关仪只觉得这些阉猪前所未有的可爱。肥肥的猪肉,由肥皂、蜡烛换来的大把钱粮……

    “家主,山下的兄弟来报,说是糜家的家主到了。”

    “嗯,把桐油、猪鬃什么的给我带上一些,下山!”

第二十四章 深耕涪陵郡(二)() 
“呵呵呵呵呵,伯耀兄远道而来,弟未曾迎接。恕罪恕罪。兄长一行,一路都还顺利吧?”

    “无妨无妨,兄接到贤弟的书信就准备立即乘船过来,不过因为CD那边有批货物迟迟没有交货,所以晚了许久。讨饶的应该是愚兄才是。不过,这乌江水道啊。”

    “嗯?怎么了?”

    “贤弟,这涪陵郡以前产出稀少,愚兄从前是没有来过的。这是第一次走乌江水道。这江面嘛,虽然比起长江是要狭窄不少,不过比岷江、嘉陵江什么的也差不多。可是这水里的暗礁啊,稍微多了一点。”

    “哦,原来是这样啊。怎么?兄长这次来有船触礁了?”

    “然也,不过还好,只有一艘五百石的大船。愚兄已经让五百石以上的大船全部退出乌江水道,到枳县码头投靠等待了。”

    “嗯,这点倒是弟思虑不周了。那百石船应该无妨吧?”

    “听我家老船工的意见,只要靠近航道中央行驶,百石船完全无妨。算啦,这些事情不说哪。贤弟在信里不是说有好东西给愚兄看么?快点拿出来给愚兄长长眼。”

    “都是俺们山里人瞎鼓捣出来的一些土货,兄长请。”

    “请。”

    首先给糜照看的,是最近这两个多月捕猎队的劳动成果。虎皮、熊皮、狼皮、鹿皮等各种皮货。虎骨、熊胆、鹿茸等各种药材。还有熊掌这样的高级食材,以及各种动物鞭等。

    “这些东西品质都不错,价钱也好商量。不过量实在太少,最多三船就可以装完。”

    兄弟,你耍我呢,大哥我一分钟几十万上下,你把我叫到这么偏僻的地方就是为了卖这些东西?我糜氏商业集团一个小部门经理就可以处理了啊。

    “岂敢用这些东西浪费兄长的时间。这些只是添头。兄长请看这个。”

    待得关仪详细的给糜照展示了桐油的各种功效后,糜照不能淡定了:“此物成本几何,一月能够出货多少?”

    关仪眼睛一转:“敢问兄长,现在大汉上好的漆料一石值钱几何?”

    漆树和油桐树,都是古代中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不同的是,古人对漆树认识、应用得较早。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别,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漆树的种子可以食用。是油菜花传入中国以前,一种重要的食用植物油。而油桐树的种子(果实)则是不能食用的。现代研究普遍认为,桐油的广泛使用,起码要到宋代才开始。

    但是漆树取漆如同橡胶树割胶一般,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树木成材较油桐慢不说,单颗树的出漆量比起单颗油桐的出油量要少很多。

    所以,漆的价格非常昂贵。从来都是贵族专用的东西,无法大规模普及。而木材制作的家具、锅碗瓢盆什么的,不刷上一层漆,那是用不了多久的。因此,至少在这个时代,关仪看到的蜀汉老百姓家里,木质家具极少,炊具什么的也以陶器居多。

    “嗯,贤弟啊,漆这样贵重的东西,从来都不是以‘石’为计量单位的啊。我大汉和东吴都有为数不少的漆树种植,价钱相对便宜,目前CD的市价是三千钱一斗。伪魏那边可以种植漆树的地方比较少,但用量又比我大汉和东吴大,所以价格昂贵。一般是五千钱一斗。”

    听完糜照的介绍,关仪全身都在发抖!汉制,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斛通石。也就是说,如果桐油也按这个价钱来卖的话,现在那个简陋的油坊一个月的产出就值30~50万钱!光是这个就碾压涪陵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