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75章

大宋权臣-第75章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岁后,儿子能否把握证券而努力。

    如果萧无笙能沉下心来,自己便可取另一条途径,直接把南北议和事情包揽下来。

    不然,通过战争一样可以争取主动,为汉家天下争取足够的时间,他有时间去等候,萧绰却没有时间,随着强者的不断凋零,契丹国力无可奈何的衰败。

    去跟王旦说说?不行,他肯定自伯父是一位守成宰相,绝不是勇于开拓的强者,对战胜契丹没有信心,满朝宰执中,只有寇准才有一战的豪情。

    此时,倒是有些犹豫,事情看是有清晰地解决办法,但实施起来却又千难万难,不足以让人相信。

    “大叔,大叔。。”

    外面响起了青蝉的的声音,王璇心中一动,说道:“是青蝉吗?进来吧。”

    青蝉笑嘻嘻地进来,一颗光秃秃的脑袋闪着青光,显然是刚刚剃过,到了王璇身边,笑道:“大叔,明天我想上街玩玩去,还有六子他们也一起去。”

    这些孩子们很少出门,倒不是他约束,只因他们年纪还小,市面上人多,万一走丢了可就麻烦了。王璇想了想,说道:“要出去人别多,彼此间好生照料。”

    “知道了。”青蝉非常高兴,连强调也变了不少。

第147章 把握() 
王璇无奈地笑了笑,目光停在那青幽幽的光头上,眉头微蹙,又说道:“青蝉,不是让你蓄发嘛,一个和尚领着一群小子,太不像话了。”

    青蝉的神色明显很迟疑,但还是挤出几滴笑容,说道:“既然大叔让我蓄发,我就蓄发。”

    王璇听出有几分不愿,他却笑道:“你这个小子,不要存有不甘心,你师父有让你华还俗的心思,还不明白?单单从学术上说,佛门不过是三千大道外的八百左道,终究会返璞归元,要学也进入道门修行道法。再说,你小子挺机灵的,是块好材料,如果能进入机速司,前程不可限量。”

    “八百左道倒是真的,不过,我还真不愿意干探子一行。”青蝉撇了撇嘴,有些不以为然。

    “你小子好不知足,机速司的俸禄,比其他衙门高上许多,别人想进还进不来,你倒不在乎。”王璇有些不悦。

    青蝉却说道:“俸禄高风险更高,一个不小心就要掉了吃饭家伙,我也不喜欢被条条框框约束。”

    小青蝉长大了!王璇对青蝉的话有些愕然,佛道修为到很高层次,才能出现不受约束,逍遥快活的意愿。

    青蝉小小年纪竟然有此想法,完全不顾功名利禄,实在出乎他意料。在稍加沉吟后,决定考验一下青蝉,道:“你随明秀在契丹那边不短,如果契丹有意和解,你认为可信度有多少?”

    青蝉低头想了想,然后一本正经地道:“应该很高,在幽州时常听师父说契丹内斗很厉害,如今萧太后年事已高,也应该为契丹国主打算了,能稳住大宋是最好的法子。”

    此子果然是个人才啊!王璇由衷地赞赏一句,以前竟然没有看出来,看来自己一直关注前进方向,对身边人才忽视了。又问道:“如果你得到消息,契丹想要和解,你会怎样做,是上奏朝廷还是直接密奏天子?”

    青蝉有些错愕地看了看王璇,垂首沉吟半响,才细声问道:“大叔,莫不是有事吧?”

    王璇一笑,没有正面回答,反而似笑非笑地说道:“不要问那么多,你只需要说出自己所想的最好办法。”

    “哪有好办法啊!这种事自是秘密向天子奏请,请几位相公参与决策,这样的话,阻力会小,让人相信程度会大些。”青蝉没有犹豫,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王璇沉默不语,他承认青蝉和他想的一样,准确的说正常情况下,稍有头脑的官员,都会采取密奏的方式,毕竟兹事体大,不可能被拿到台面上。

    “大叔,你好好休息吧!我先下去了。”青蝉很乖巧,眼看王璇陷入沉思,马上借故出来,反正明天能出去玩一玩。

    决断之后,王璇虽无心睡觉,却努力使自己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尽可能不去想。

    王璇的密奏对赵恒来说相当震撼,他无法判断真伪,也无法做出论断,不得已宣召毕士安、寇准、王旦三位宰执商议,王钦若和枢府三位一个未到。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其中玄机,王璇不愿去多想,他要的是按自己所想,进行谋划。

    在王璇的建议下,采取秘密进行的方式,内侍仅留周怀政一人在场,宰执们也知道此事重要性,一个个面面相觑,就是寇准也难以下定论。

    “果真是北面机速局的官塘?”王旦见众人不语,明白兹事体大,无人敢贸然说话,不得已他只能率先质问。

    王璇并没有刻意说明契丹和解之意来历,但大家都下意识的认为是机速司官塘,这也是间接保护萧无笙。他不知道自己如此做对不对,对于萧无笙,他不想痛下杀手。

    再说还牵连到洞元观,昨天事情一旦传开,恐怕要牵连一干女道人。王旦的问话出于好意,没有出处必然不会让人信服,他没有任何犹豫地说道:“机速司在契丹最高使臣的探报。”

    最高使臣仅是机速司在奏折中的用语,代表那些负责与王璇、郦秋等机速司高等官员直接联系,并潜伏很深的使臣称呼,身份忌讳之深,甚至连执政亦不能过问。

    在场的哪个不是人精,从机速司呈送的官塘中亦可判断,王璇口中的最高使臣,绝不超过十个人,这些人都是深入契丹高层,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

    其中三人,等级最高,即便是宰相,也仅看到过呈送情报,却不知这些人是谁。

    赵恒对王璇回答的口气,显然已习以为常,他没有进一步的追问,脸色凝重地道:“消息是否千真万确?”

    天子发问非同小可,尤其在非常时期,王璇心中也生起一阵的无力感。

    这可是一场豪赌啊!历史的进程已充满了不确定性,此时的环境和当年不同,他有把握布阵威虏军,却没有太大把握对契丹动向做百分百的博弈。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成败系于一线,这时候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敢断言,消息千真万确。”在顿了顿后,他感到意犹未尽,既然赌上了,索性再加大筹码,反正虱子多了不怕咬。

    决定之后,决然说道:“陛下,正如臣先前所判断,契丹今年十月前必然南下。如今在看,契丹王太后萧氏所谋,却是令人叹为观止。几年前历次侵犯,不过是为了今年一战,望陛下明鉴。”

    不仅是赵恒,毕士安、寇准、王旦三人也有些震撼,他们无一例外的听出王璇的意思。

    几年来,契丹不断南下,无非是给大宋朝廷显示实力,为的正是迫使大宋接受议和。

    赵恒不免心中一阵波澜,连年的战争让他明白,大宋的国力很难收复失地,更难压制契丹,与其不断地战争,消耗国力,南北罢兵从此专注内政,也不失为上策。

    “持重对待,未尝不好。”寇准蹙了蹙眉头,毕竟他所想的不是议和,而是进取,即便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消息,他也不能任由议和的思潮蔓延。

    王璇缄默不语,反正他要说的已经说完,剩下的事情由赵恒和各位大臣们去做了。

    昨天在静禅出去后,他就做出了一个决定,要尽最大努力去把握。

第148章 山雨欲来() 
不破不立,他隐瞒出处说出来,仅限于几个高层明白,至于信不信,反正不久就会见真章。

    做成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没有战争的洗礼,契丹也不会做出重大让步,他已经谋划各种可能,做了最坏打算,一切的一切都等到几个月之后再说。

    退出东华门后,他想了很多,认定此时赵恒他们不可能全然相信,毕竟太玄乎了。

    有时候大宋朝廷的议论,简直就是扯牛皮,搞的他一点兴趣也没有,暗想要是有时间的话,还不如想一想两个月后的大战,把珍贵的时间浪费在朝堂上,简直得不偿失。

    可惜的是,连续几天来,都没有萧无笙的消息,看来真的误会自己要杀她了!

    王璇能够理解干间谍的心理,即便是云浮道人解释,萧无笙也不会再露面,人家的任务已经完成,却没有必要再涉足风险。

    他也没有缉捕萧无笙的心思,不知为什么,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许是有缘吧!把璇玑子藏在心中,就如藏哪个她,让她们慢慢地淡化去。

    令人心惊胆战的是,接下来几日,边地风云突变,已不是北面机速局,发回契丹可能进攻的官塘了。

    河北、河东缘边驻军斥候探报,契丹各路大军正缓缓向边境移动。

    易州、涿州一线已出现六七名大帅的旗帜,各种军号的契丹部队近百个,甚至有回鹘高昌王庭旗帜,看来契丹要玩大的了。

    缘边几名负责机动防御的将帅,开始命令所部将士备战,马军纷纷向进攻阵地集结。

    现在已不是讨论契丹有没有和解诚意的时候了,大宋君臣面对的是,契丹大军一次规模庞大的进攻。六七名统军使,至少有十万大军,还是在南京道山南地区,按契丹出兵规律,山北必然有两倍之上的主力,正在集结中。

    王璇所属的机速司开始全负荷运作,开封城的气氛也为之紧张起来。

    当天,寇准奏请为抵抗契丹的入侵,要求罢北面赍御剑内臣,以剑属主将,这可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建策。

    朝廷自太宗皇帝以来,每每派内侍在边军中做为监军,甚至直接指挥禁军作战,秦翰等人就是例子。

    虽然,很大一部分内侍智勇双全,为国之栋梁,但也有一些内侍带有皇帝御赐的节剑,气势凌驾于将帅之上。

    剑属主将,就是要全面罢黜内侍干预军事指挥的权力,把指挥权切切实实地交给诸位将帅。

    当时,王璇正在保和殿偏阁给赵恒上奏官塘,当他看到寇准的奏折之后大吃一惊,立即暗赞这个老西还行,当真是触动了大宋军制两弊中的一个,却不知赵恒会怎么做。

    “爱卿看罢北面赍御剑内臣,是否妥当?”

    王璇一怔,他下意识地左右看看,发觉殿内除了天子和他之外都是些内侍、女官,这句话分明是在问他。

    赵恒见王璇没有反应过来的模样,笑了笑道:“这个寇准给朕出了道大难题,太宗立下的规矩岂能随意变动,寇准却说世事变迁、不可拘泥的话,着实让人为难。”

    王璇明白赵恒的意思,太宗皇帝为能后驾驭那些开国的大将,在他兄长赵匡胤文武二柄并重手段上,施行了轻武重文,甚至是鄙夷武人的政策。

    凡是将帅驻泊、作战无不按照皇帝所赐阵图和行军图,令行禁止,而且禁军上下分割,没有皇帝旨意,各部之间并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更谈不上谁指挥谁了。京军尚好,由军号所在都指挥使、都虞候层层管辖,各地驻泊禁军,也就是都监、监押直接统率辖区禁军指挥,部署、钤辖并无统属,各有所掌,也就是战时临时编组。

    再者,就是贻害无穷的内侍监军体系,这也是他最厌恶的一种体制。纵然,秦翰等人是一代名将,但军中号令由那些尖着嗓音、男不男、女不女的阉寺把持,的确非上国气象。

    他在细细思量之后,才道:“陛下,臣资历浅薄,岂敢对太宗皇帝大策说三道四,有感寇相公此番建策,的确是老成谋国。内侍专边军之弊始于前唐,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微杜渐,契丹在山南、山北集结大军数十万,此战若是开打必然非同小可,臣也历经大战,深知将帅临阵专断的必要。”

    赵恒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道:“爱卿不无道理,内侍干预军务事,朕亦是深有体会,契丹连年入侵河北,禁军屡屡不能制止,看来与内侍赍御剑是有不小干系!”

    “陛下圣明,虽说秦都知等诸位大官,在战场上骁勇善战,但要形成制度,必会遗祸后世。”

    王璇虽口上说圣明的奉承话,心中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大宋的军制不是不先进、制度不是不优越,几乎不需要进行变革。

    不过,先进的军事体制中,关键接口上,却有两个死结,如能解开这两个结,那可就了不得了。

    不过,他也明白,现在不是动军制的时候,这是绝对禁区。

    王璇不知是自己的话起了作用,还是寇准执着缘故。几天后,赵恒下诏罢北面赍御剑内臣,以剑属主将。

    此时,来自河北的各处塘报,不断上奏辽军已完成集结,令赵恒不胜其烦。

    他明白赵恒仍在矛盾中挣扎,既希望继承先祖光辉,又不能不对现实妥协。

    对党项的屡屡妥协就是一个例子,自李德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