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65章

大宋权臣-第65章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也不知道此刻,王璇在想什么,他自己也模模糊糊,脸色出奇的平静,二十几个呼吸后,转身就走。

    当然,他那一睹,早就落在皇城司使臣的眼中,今天便会传到赵恒那里,这些使臣平时打探京城动静,也负责大臣的动向,只不过要小心翼翼才行。

    万一被高等文官发现,找个理由就能杖毙他们,说起来也挺可怜的。

    晚上,在王旦的府邸中,王璇出了书房后有些沮丧,他耳边回荡着王旦的话:“好好修身养性,莫要做过头之事。”

    “五哥,怎么,被大人训斥了?”冷不防王雍迎了上来,笑嘻嘻地,满脸不怀好意。

    王璇被吓了一大跳,在看清楚是王雍之后,才松了口气,埋怨道:“你就不能远远打招呼,我差点一脚踹过去了。”

    王雍很有兴致地瞪着王璇,依旧嬉皮笑脸,说道:“感情这一脚,够我躺下几天的,五哥到底是上过战场,杀过人。”

    “你小子。”王璇摇了摇头,感觉一向正经的王雍不太对,在他看来嬉笑的有点无聊。

    王雍压根不在乎王璇的冷淡,说道:“这几天,大人心情不好,你还来自讨没趣。对了,三叔要回来了,这次天子想任命三叔为开封府推官。”

    王璇无奈地笑了笑,王旦素来避嫌,这位三叔王旭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却一直在外做官。

    这次能回京城,全靠赵恒的好意,本官授予从七品殿中丞,恐怕王旦又要避嫌了!

    “那自然是好,我还有事要回去,没事你也过去玩玩。”王璇心不在焉,他想尽快回去想一想,因王旦的一席话,虽让他不悦,却很有启发。

    “这就走?”王雍已经把王璇送到了偏门。

    “不走,还在这里吃饭啊!七哥,明年可就要举贡了,你还不加紧读书。”王璇心下怪异,王雍今个怎么了,跟变了性子似的。

    王雍呵呵地笑道:“去听了五哥几次课,我倒是受益匪浅,读那些死书又有何用。”

    此言一出,王璇差点惊掉下巴壳子,历史上的王雍虽未立传,却也是一位品学尤佳的士人,要不是王旦避嫌谦让,刻意压制王家子弟和女婿的前程,王雍绝不会是国子博士。

    “那没事就去多看看,顺便给孩子们上上课。”

    “我听就可以了,有什么可以讲的。”王雍虽嘴上推脱,但却有些心动。

    “真的要回去了,麻烦事很多啊!”王璇苦笑着摇了摇头,机速司、盐铁司哪个不是千头万绪,想干事还真不容易。

    “老七,放心,我这进士不是正榜。”

    契丹南京延寿寺

    延寿寺虽在幽州城内,却占地广大,仅大殿就有九间,依次坐落着天王殿、观音阁和地藏阁等主要建筑。廊庞两侧分列,建筑群落精巧玲珑、高低有致,修饰既是穷极伟丽,又有博大宏伟、庄重稳健的气势。

    佛寺内院,一处幽静的别院,里面青竹、红梅交错期间,却又另一番风景。

    明秀坐在禅房内,正拿着一份薄纸在看,青蝉和另一名书生打扮的青年,站在他的旁边三步之外。

    当明秀看完,把纸片放在桌面上后,那青年细声道:“大师,萧观音奴的军情,不知是否准确,契丹大军正在调动,哪有实力再对威虏军征伐。”

    明秀沉稳地摇了摇头,淡淡地说道:“大战之前的试探,也是可能的,萧观音奴是奚六部大王。如今在幽州驻泊,很明显是南侵征兆,听他的口气,今年契丹会有大的动静。”

    僧人在契丹有很高地位,不仅各族贵族们崇佛,连皇室也对佛门崇敬到无比的程度。

    自景宗保宁六年,以僧人昭敏为三京诸道僧尼都总管,加兼侍中,首开为僧人加授世俗官称先例以来,佛门在契丹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潮。

    许多高僧被封了官职,地位崇高,在大宋也是罕见的。

    明秀来的时间不长,年纪也不算大,但他高深的佛学造诣,一鸣惊人,在南京声名鹊起,甚至传到了上京。

    萧达凛、萧观音奴、耶律奴瓜等契丹高层贵族,对他是礼敬有加,要不是他坚决不受官职,早成了南京道僧人最高管理者了。

    不过,他的谦让,却博得了不涉红尘的美誉。

    “师父,南京亦有凉州的传闻,不知朝廷会作何打算。”青蝉已不是在河北、开封时的小沙弥了,他已是十八九岁的年轻僧人,却一直没有受戒。

    “那是河西机速局的事,朝廷自会处置。”青年不以为然,颇为不屑地看了眼青蝉。

    青蝉也毫不客气地回瞪一眼,暗道:你不就是南京行人都事嘛!有什么了不起的,还敢在师父面前摆显。

    明秀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天下大事,千丝万缕,牵一发而动全身,想必现在子正亦是为难,如何处置西北,就看都事如何把军情传回去了。”

    青年正想说话,青蝉却抢先说道:“师傅,徒儿愿回一趟汴京,定然不负使命。”

    明秀一怔,饶有兴致地看着青蝉,微微一笑,温声道:“一切小心便是。”

第128章 改良() 
茶引法已颁布实施,又快要到新茶采摘之际,丁谓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一点过渡也没有。

    他以极端强硬手段,直接把四川交引中的茶票停用,东南茶引一律停发,由官府代购茶叶。这下捅了马蜂窝,一些大商人给逼疯了,纷纷喊冤,闹腾的鸡飞狗跳。

    此时,王璇真正领略到丁谓的果断狠辣,你想要贩卖新茶,对不起,那就请你去四川产茶州郡。

    至于东南的茶叶,你就是买了,也运不出去,放开胆量去偷运,那就更好了。一旦被抓获,不仅要处以重罚,还要没收家财,重者是要杀头地。

    更绝的是,在东南没有实行茶引之前,依然实施官卖,不得零售买卖,甚至连茶农的小批量零售业禁止了。

    这就苦逼了那些茶商,要想得到零售的权力,必须要买蜀茶,间接推动了商人们排斥交引的心理,迫切希望茶引法推广到东南各路。

    还有一个意外的好处,那就是蜀茶向西北走私量大大减少。是想,有零售的权力,又不担负风险,一面向边地转运钱粮,一面拿着茶引提取货物贩卖,除了想那份脑袋钱的回易贩子,没人愿冒掉脑袋的风险。

    靠当地驻军,笑话,虽不少将校也参与回易,但风险与利益不对等,傻子才去冒险。

    “大人好谋划,在下实在钦佩。”王璇很佩服丁谓的手段,放开一条口子,攥紧一条口子,让别人痛并快乐着。

    到了一定程度再放开,阻力减少了,麻烦自然也少了。

    丁谓似乎很享受王璇的恭维,淡淡地笑道:“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群商人无利不起早,贪好卖乖,纵然现在损害小民一些好处,将来还是会补上的。”

    商人?王璇老脸微红,尴尬地环顾盐铁司副使公厅,笑道:“茶引法有丁大人坐镇,三年之内必有大成,在下与长高兄倒是坐享其成了。”

    虞千寻亦是笑道:“一松一紧,收放自得,不到一月,新茶就下来了,那群商人肯定如热锅上的蚂蚁。”

    “不过私茶还是禁止不了!”王璇轻轻一叹,私茶的质量比官茶好上许多,东南一禁,肯定会使走私茶叶风气大盛。

    丁谓意味深长地看了眼王璇,玩味地道:“直阁所倡议,不就是官督民营嘛!若茶引法施行得当之后,稍加修改,就能够实现直阁所谋。”

    王璇心中咯噔一下,暗道还真低估丁谓了,竟一眼就看穿他的小算盘。

    放开茶叶专卖,仅是第一步,茶引法仍是建立在官府专卖之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放开。他要的是彻底改良,完全打破非命脉产业的官卖制度。

    暗自盘算丁谓心思,笑道:“丁大人所言极是,在下所谋正是增加朝廷收入,不仅是茶,连同盐、香料、酱清等等,一概先把税给纳了,再拿引子去贩卖,不过朝廷的常平法也要改一改。”

    丁谓嘴角一抽,暗道好大的胆子,按照路子走,等同于官府彻底放开物价。

    至于常平法改一改,他心中一动,饶有兴致地问道:“愿闻指教。”

    “大人,常平制度就在于丰购灾放,维系市面安定,要改良引子制度,何不加上平衡物价的法子。如茶叶,朝廷定下上下价格限度,索性给他放开,任由折腾,即便是要谋利,也不可能扰乱市场。”王璇说到这里,似乎有些犹豫,但还是说道:“平抑物价制度,仅仅作为一时的权宜之计,朝廷若是介入太深,必然。”

    没有再说下去,后面的词不好组织,轻重不能把握,但他非常清楚计划经济的破坏性,只不过也没有好办法,要是想平稳改变,官府必须进行调控。

    一开始抛开官府,结果很可能是朝廷不放心,官员们不顺心,商人们有了零售权力,大谋其利,市场很可能一片混乱,纵然能够利用常平仓平衡物价,却也不是长久之计。

    经济危机可不是闹着玩的,很可能摧毁整个国家。

    只能先从法度上出手,利用国家的强制力,给商品一个最高和最低的价格,虽有违市场经济的宗旨,却是发展中求稳的最佳途径。

    “直阁所想,是必然的!”丁谓亦是搞经济的好手,一点就透,常平之法只能用于急处,却不可能事事都用,由朝廷制定法度,平抑物价,的确能放手商品官督民营,最终的权力还把持在官府手中。

    “丁大人,茶引之法迟早要脱离转运军需,制定常平均价法的确高明。但如此一来,岂不是限定了盐茶价格,与官卖何异?”虞千寻明白王璇的意图,他对官督民营非常感兴趣,也十分认同,却认为王璇的提法有违市场。

    王璇不能不感慨万分,谁说古人没有市场经济的观念,抱着祖宗家法,小农经济不放!

    眼前这两位,绝对是搞经济的高手,不仅有着高深的经营头脑,更可贵的是不拘一格。

    他有些感慨,道:“权宜之计,利弊得失之下,先稳妥该之,待盐茶法成熟后,再慢慢割除。”

    丁谓颔首捻须道:“两害相权取其轻,直阁可要三思,出了公厅,实在过于骇人听闻。”

    王璇感受到丁谓的好意,不觉间有些迷茫,李沆对丁谓的评价,到底对不对?

    他在恍然中,还是选择了相信现在的丁谓,毕竟狼还没有利爪前,对于人而言,不具备彻底的杀伤力。

    “丁大人,如朝廷收复凉州,以现有的财力,能否支撑四万大军?”王璇转念间,对丁谓提出了问题。

    “凉州?”丁谓仅仅是盐铁副使,但并不代表他对军务外行,联想到已公开的西北乱局,仿佛察觉了某些悬疑。

    稍加沉吟后,沉声道:“朝廷若能收复凉州,即便是灵州还在党项手中,亦能支撑凉州驻泊大军。”

    王璇这才松了口气,冷不防丁谓呵呵笑道:“直阁身兼三司、枢府要职,就不要难为本官了!”

    “向长者求教,大人一言,解在下疑惑,请受在下一礼。”王璇起身,长长作揖,他这一拜的确处于真心,有丁谓这句话,他至少有了一条底线。

    丁谓面带笑容,扶起王璇,道:“你我同朝为官,不必客气。”

    王璇看着丁谓,洒洒一笑,暗道聪明人真的很好相处,道:“是在下唐突了。”

    虞千寻看着两人作态,若有所思,正当三人各有心思的时候,忽然脚下一动,台案上的器皿都在晃动。

    “地牛。”

    丁谓脸色一变,却没有惊慌失措。

    王璇心中十分惊诧,这是他第一次赶上地震。这个时代,发生山崩地震,随之而来是重大的政治变迁。

第129章 一举四得() 
京城地震,那还了得,房屋虽没有毁坏多少,但造成的惊吓是非常大的。

    若要放在咸平五年之前,可能要死不少人。盖因赵恒忍受不了开封‘违章建筑’,在御街两侧被非法占用后,终于引发龙颜大怒,一个狠人横空出世。

    右侍禁谢德权临危受命,手腕强硬,软硬不吃,顶着天大压力,甚至把有点要缩头的赵恒,重新拉了回来,把开封城规划一遍,那些不顶事的违章房屋被拆,街道也宽阔了。

    为此,王璇也曾吃瘪,他的杂货铺子,被迫缩小两层,刘掌柜忍痛拿出十几万钱,重新筑了门面。

    亏了谢德权的整治,地动之际,人们往大街上一跑,也就没事了。支撑力不强的建筑,几乎全被拆了,少死了多少人啊!

    不过,这位拆迁英雄似乎被人忘记,

    开封城内,一时间流言四起,纷纷说天下要有大事发生,矛头不是指向皇家,就是指向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