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53章

大宋权臣-第53章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局。”

    赵恒犹豫不决,去年,李继迁五万大军攻灵州不克,便转而攻取定州,又围怀远。怀远守将李赞力尽自焚,保静军也被攻占。

    面对当时的形势,朝廷在战败契丹后,又是一片惊慌混乱,有主张放弃灵州,退保环州、庆州的;也有主张坚守灵州,以待后援的。

    最终,李沆的话起了关键性作用,认为只要李继迁不死,灵州早晚要被他占领,不如及时通知灵州守将,立即将当地军民分散撤回,丢弃一个空城。

    这样,倒可以使关中百姓解除沉重的兵赋军役负担。”

    在间断的讨论中,张齐贤虽极力主战,并成功说服赵恒封潘罗支为防御使,拉过吐蕃最强悍的六谷部,但在国力取舍间,赵恒和几位宰执已形成共识,那就放弃灵州。

    王超、张凝、秦翰率军攻伐,甚至张齐贤西去主持军务,无不是能够接应多少人回来的意思。

    吕蒙正对待灵州的问题上,一直比较超然,他虽倾向于安抚李继迁,全力对付契丹,却从未想过放弃灵州。

    王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让他颇有几分赞赏,不然也不会在威虏军战后,只强调诸将违逆上意,而不说王璇。

    今天,他听出王邵胸中竟有一盘大棋局,蓟北诸州、河西诸郡,还有士人仅在梦里想的西域,禁不住叹了口气,浑浊的眼睛中,闪烁出精亮的光芒。

    冯拯却冷冷一笑,说道:“直馆说的是好,但西北连年征战,陕西各州民生疲惫,朝廷财力有所不支,倒不如安抚党项,让他们臣服大宋,与民休息。”

    王璇不否认冯拯的能力,不在其位却把三司弊病,在短时间里,处置的井井有条。

    但是,在军事上,他却看不上冯拯,竟为了一时的财政困境,民力困乏,要放弃战略要地,简直对后世不负责任。

    当下亦是冷笑道:“冯相公说的是,与民休息自然是正理,下官受教了,但下官有一事不明,还请相公指教。”

    冯拯一愣,不自然地说道:“不敢,直馆请讲。”

    王璇冷冷一笑,道:“如相公所言,让党项人占据灵州,倒是能让他们消停一阵子,好比割肉喂鹰,它饱了当然要休息一阵子。”

    “相公似乎忘了,鹰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总会再次讥饿,到时候,后人会拿什么去喂它,难不成是延州,永兴军还是洛阳?”

    冯拯大怒,几乎要出口呵斥,但王邵说的是有道理,他一时间也找不到理由,只好强词夺理道:“灵州与朝廷路途遥远,转运不便,徒增麻烦。而对于党项却是软腹之下,不可不取。”

    “这就对了,相公说的有道理,那岭南与山南、山北十三郡,岂不是更为不变,下官真不明白,请相公赐教。”王璇得理不饶人,抓住破绽,把冯拯往死里逼。

    冯拯脸色大变,暗骂王璇好毒,顺着他的话把他逼到墙角,说大了既然要放弃灵州,那就干脆放弃蓟北十三州算了。

    朝廷对岭南的控制甚至不如灵州,几乎是指鹿为马,把他给套进去,要真被赵恒误解了,哪还有自己的好。

    陈尧叟见冯拯吃瘪,当即说道:“灵州一隅之地,岂能与其它相比,让陕西数百万生民终日困顿,是非仁者所为。”

    王璇不满地瞥了陈尧叟一眼,昂然道:“为今日一时侥幸,使日后天下不得安宁,才非仁者所为。”

    一时间,垂拱殿内唇枪舌剑,剑拔弩张,王璇毫不客气地对抗两位枢臣,引的殿中侍御史侧目,开始在心中计较,盼望着他们再激烈一些,最好相互辱骂,那就能弹劾他们失礼之罪,到时,无论如何,都会有人引咎去职。

    至于是枢府的两位,还是王璇,就不干他们御史的事了。

    高高在上的赵恒,亦是眉头紧蹙,脸色不虞。

第104章 机速司() 
吕蒙正忍不住说道:“王直馆,这是君前陛见,不可妄言。”

    王璇一怔,旋即明白吕蒙正的好意,作为宰相,吕蒙正不可能在赵恒面前呵斥冯拯,只有他资浅位卑,一言之下就此打住,别往下再谈了。

    言下之意,别太过分,殿中侍御史在侧,搞不好要被处罚的。

    赵恒在吕蒙正说话后,才咳嗽一声,说道:“王卿家年前上书,统一天下用间,立意甚好,朕倒是问问怎样勾划。”

    终于轮到自己了,王璇轻轻叹了口气,平静地说道:“设置衙门,总天下用间。”

    灵州是一个关键性的分水岭,失去灵州后,大宋朝廷对党项的策略,可谓是一步错步步错,终究酿成了百年祸乱,战马来源地被彻底切断,大宋禁军无可奈何地步入黄昏。

    国策战略原本就一环扣一环,少了哪一环,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他在威虏军之战中,费尽力气留住步军主力,就是要保存马军主力,一旦失去战马来源地,努力岂不是水中捞月,毫无意义。

    却听王继英说道:“总天下用间,确能提高应变能力,臣以为应当单独成立职司,归枢府管辖。”

    吕蒙正虽看不上武人,但他还是表示同意,说道:“既然是王直馆上陈,不妨请直馆说说。”

    对于成立情报机构,王璇早就成竹在胸,这是一系列国策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赵恒的首肯下,他暂时把灵州的念头放下,朗声说道:“陛下,去年近边布阵,造成大阵过于靠前,军情却政出多门,真假难辨,致大军困顿三月。臣所提大纵深防御,虽然攻受兼得,却对准确的军情依然有所依赖。而今军情,全是各地守臣、将帅临时招募人手,无法打入对方枢要,获取朝廷真正需要的军情。”

    对于去年军情有误,甚至可能被契丹人摆了一道,在场君臣身有所触,连冯拯也认为王璇所言有理。

    若非王璇的坚持,主力一旦后撤,前阵几万骑兵前途,将不堪设想。

    “臣以为,时下最紧要的是获取党项、契丹从策略、国力到各地军情一系列情报,以供朝廷判断对方意图,要做长期打入对方内部的勾划。一个真正的间谍,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根本无法成功。”

    “卿家的意思是,招募间人打入对方,最好是在对方取得一定身份。”赵恒不是傻瓜,也听得出来,不免心动。

    王璇颔首道:“正是,用间可分为三种,深入内部,影响其决策;设立据点,收买其官民;以商人刺探军情。所以,必须要设立衙门,把用间权力统一起来,保守秘密,免除互不相统,容易被对方捕拿杀戮的后果。”

    “陛下已然设立北面房、河西房,以两房为主,担负对契丹与河西各部的军情刺探。”陈尧叟看了王璇一眼,对于具体事务上,他还是比较赞同两房设置的。

    “还是过于分散。”王璇非常坚决地否决了。

    陈尧叟一怔,他诧异地看了看王璇,想说却不知如何问。

    赵恒的兴趣被提了起来,道:“卿家说说如何设置职司。”

    “陛下,臣以为,在枢密院中设置机速司,总天下对外用间事务,在机速司内设签书判官厅、知杂、行人、训政、小吏、度支等房,外设北面、南面、河西三司,作为个方向上总领事务机构,全权对外事务。”

    王璇对机构内设还不太精通,但不妨碍他解释一个纯粹的情报机构。

    吕蒙正听着点了点头,让他担心的权势过大,没有出现,赵恒也听着上心,毕竟没有对内的职能,完全是对外间谍机构,形成不了对赵家统治的威胁,仅此一点就能让他听下去。

    “机速司、机速司。”赵恒轻轻唠叨,虽然心理上倾向于认定,机速司的职权不可能有威胁。

    但他还是犹豫,毕竟是设立一个庞大的间谍机构,不是顺便说说就能成立的,牵扯到朝廷很多衙门,尤其是都堂、枢府。

    “陛下,能把地方守臣用间之权,全部收回来,有利于朝廷节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军情,避免去年大军困顿威虏军三月的尴尬。”

    陈尧叟第一时间决定支持,毕竟他也是俊杰之士,对情报统一的好处还是知道的,而且确定赵恒十有六七会同意,抛开职事方面不说,把地方守臣的权力收回中央,这事就有操作的可能。

    不过,他还是耍了个小心思,自己反对大军就留威虏军,结果契丹人果然在三个月后进攻,让自己丢了一个不小的脸面,把责任推脱在河北官吏失察上,算是聊以**。

    冯拯用不满地目光投向陈尧叟,朗声道:“陛下,成立机速司或是大善,然兹事体大,需要慎重才是。”

    吕蒙正若有所思地看了眼冯拯,出人意料地说道:“冯大人言之有理,机速司无论从官衙设置、吏士调遣,还是分设职事上,都需要慎之又慎。”

    赵恒亦是谨慎万分,他一向秉承消减官衙,裁撤官吏,按照王璇所说的,机速司绝对是庞大的机构。他注视着王璇,温声问道:“王卿家对职事设置,有何说法?”

    王璇虽然明白赵恒君臣对收权,统一用间很热心,但成立一个庞大的情报机构,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方方面面一个不好,就会造成长时间的延迟。

    按照他的想法,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万万不能再有耽搁。他稍加沉吟,毅然说道:“陛下,如成立枢密院机速司,机速司官吏可文武并用,由枢密院管辖,但在上陈机要时,要整理要闻直接送御前,其它详尽文书,分送宰相、枢密使。”

    完全是由枢密院管辖的机构,但在呈报上略有变通,按照后现代制度稍加变通,虽然符合便捷、保密的原则,却也突出天子的重要性,至少让赵恒感到满意。

    “机速司的确不能一撅而就,应该循序渐进,先把架子搭起来是有必要的。但由于其特殊性,长官不应再设承旨,臣斗胆擅作主张,职司应称知事,品级亦不宜定的过低,至少应与都承旨并列。”

    王璇可以委婉,也可以妥协,但该坚持的原则性,决不妥协半步。

第105章 道路不同() 
“河西司。”王继英不解地看了眼王璇,说道:“如今契丹猖獗,若是用间能够首先对契丹,再说各地守臣对契丹的人最多,怎么要先设河西?”

    “太尉,契丹每年南侵已成惯例,恐怕今年还要有一场大战,朝廷在后方布阵,完全有时间迎敌,纵然契丹人不顾一切,撇开军阵南下,那他们也不得有所不顾忌。”

    王璇很耐心的解释,他用平稳的口吻说道:“如今朝廷有所为,必然要内外兼得,与契丹抗衡无外乎国力和军马,能够稳住西北局势,保证优良军马来源,才能彻底击败契丹。所以,先成立河西司是理所当然,至于北面司,也应该对现有使臣进行调整,先成立一些小的司所,把职责理顺。”

    “嗯,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朕就用卿家与两府,共同商议机速司章程。”

    既然赵恒金口玉言,再加上大家都认为专门情报机构,有成立的必要性。

    所以,机速司的成立就没有阻力,但在场各位都明白,机速司的地位绝不会太低。

    以赵恒的意思,机速司虽在人事上归枢密院,却受都事堂、枢密院双重管辖,隐隐中有直接对天子负责的势头。

    至于赵恒钦点王璇,明显别有用意,在场大臣虽各有心思,却没有人再说。

    王璇在回去后,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去了欧阳颖的府上,一点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道:“今日天子决定设立枢密院机速司,掌管四夷国策、工商、军情刺探。小弟不才,被官家责成组建官衙。以行简兄大才,虽入枢密院有些可惜,但朝廷正当多事之秋,机速司的设立,也算能大展手脚,不知道行简兄可愿一试?”

    非常直截了当,简直就是强硬的邀请,争进来奉茶的柳非烟听到后,脸色愕然,奉上香茶后,在欧阳颖身旁,轻声说道:“官人,妾虽是女流之辈,却也知道国事之重。官人亦是才华横溢,既能一展身手之所,何必计较太多。”

    王璇抚掌大笑道:“嫂夫人名大礼,知大节,不愧为女中豪杰,倒是行简兄神色犹豫,有几分小女儿状。”

    欧阳颖白了王璇一眼,暗骂王璇连激将法都用上了,他闻音而知雅意,断定机速司是王璇力促而成,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机速司与皇城司成为天子手中一内一外,两把重锤。让他犹豫的是,机速司摆明了是掌握刺探的衙门,如果说枢密都承旨还好说。

    如今,文人们甚至连三司都看不太上,又岂能看上整天和阴谋打交道的衙门,尽管他们每日也在阴谋中算计。

    换成早年的他,或许毫不犹豫的答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