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40章

大宋权臣-第40章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又有三路前阵都监,属行营兵马都监,地位在战时超越了路兵马都监,负责监控全军,即便是杨延昭、田敏这些从五品的大将,也不得不受他监控。

    这些还好说,他坚持步军不动,人家要急匆匆南撤,这个恶人是坐实在了,见了面都是挺尴尬的。

    正是没话之际,巧遇广锐军的段守辙来访。

    时下,段守辙已成为广锐第一军的都虞候,平定州兵马都监。当年自己蒙难时,还是由段守辙多加关照,两人一阵问候之后,他们一同进了帐中。

    王璇说道:“前年,蒙都虞候大恩,下官感激不尽。”

    段守辙对王璇的谦让有些惶恐,毕竟人家是进士,又是三路前阵都监军务,他不敢托大,急忙道:“些许小事,大人何必挂牵。”

    乔清不太明白王璇与段守辙的关系,心情倒是一片大好,军中忍受许久,他几乎弹压不住军卒们的情绪。

    可好南撤的帅令下来,军卒们无不雀跃,一场几乎是肯定的哗变瞬间化解。

    他是大大松了口气。脑袋一懵,兴奋地说道:“大人,我等正加紧收拾行装,后天就可以拔寨南归。”

    顿时,王璇脸色沉下来,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这些日子让诸君操劳了。”

    段守辙很清醒,他的部队是不可能撤离的,在乔清不合时宜的话后,急忙使了个眼色。

    乔清懵然明白过来,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王璇可是最坚持步军主力留守的人,在人家面前提南撤,不是得罪人嘛!

    不过转念一想,这段时间王璇已成军中骂名最多的人,有人甚至要聚众去县衙杀人,恐怕撤军完成后,也是王璇罢官议罪之时。

    想到这一层,心中坦然了,仅仅一笑,又说道:“今日天色不早,末将请大人留在军中,吃上一杯。”

    汴京大内,垂拱殿内。

    冯拯脸色通红,嗓门高昂地说道:“陛下,现五万大军正在收拾行装,不日就可南下,其余诸军也能安下心来等待,陛下大可宽心,绝不会再现蜀川乱事。”

    赵恒脸色很不好看,连李沆、吕蒙正、王化基、陈尧咨四人的脸色亦是不好看,纷纷暗付哪壶不开提哪壶。

    四川路成都驻泊禁军哗变,是开国以来未曾有过,给赵恒的刺激相当大,冯拯竟然再提旧事,当真撩老虎须子。

    不过,他们都能看出来,冯拯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吕蒙正看了一眼李沆,淡淡地说道:“陛下,臣以为王显南撤五万大军,无需过急,需缓缓退去,以免军卒归心太重,在路上发生意外。”

    表面上看,吕蒙正是持平而论,但冯拯和陈尧叟明显听出其中味道,实在婉转的支持王璇。

    冯拯有点不可思议,平日里吕蒙正从未公开对王璇方略评论过,今日怎么会在王璇方略即将失败之际,逆风而行,相当奇怪。

    但他并未多想,只是心下对吕蒙正多鄙夷了几分,暗道吕蒙正言过其实。

    赵恒轻轻颔首,此时他也很乱,心下对王璇也很恼火。

    如今,朝野上下呼声一片,引论王璇以一人臆断,置河北饥荒于不顾,把放赈京东水灾区的钱粮拿走不少,十几万大军劳师久顿。

    御史台的弹劾几乎天天都是,印银台司上来的弹劾折子,都能放一箱子了。甚至连三衙、三路都部署司也破天荒地弹劾起文官,一时间群魔乱舞,各显文笔口才。

    “大军南归之心甚急,岂能磨磨蹭蹭?”冯拯不满地瞪了吕蒙正一眼。

    “陛下,如今朝野已形成燎原之势,大军虽然开始撤退,但京东、河北灾情已无力补救,臣请陛下严处。”陈尧叟不失时机的递上一句,语气中充满浓浓的煞气。

    吕蒙正甚至李沆的眉头微蹙,暗道都这个时候了,还想着怎样去整人,端不为人子。

    吕蒙正正要说话时,李沆却说道:“陛下,此时要务是徐徐而退,各军便宜到附近州郡就粮,立即把钱粮挪到河北、京东救灾。”

    王化基沉吟一下,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李沆,缓缓地说道:“陛下,李大人的有理,凡事以民生为重。”

    此时都堂三位宰相认识上基本一致,让冯拯、陈尧咨一阵气闷,但他们又没有办法对抗。

    两府虽然并重,枢府却执掌兵柄,粗人之首,地位自不比中书门下。朝堂班列中宰相居左、枢密使居右,宰相地位在枢密使之上,三位宰相在观点上一致,枢府只能退而求其次。

    赵恒心中烦闷,有些不满地说道:“好了,就按宰相说的,大军徐徐后撤,马军留在威虏军待命,拟旨罢王璇三路前阵都监,都堂加紧河北、京东生民救灾事宜。”

    大家都松了口气,毕竟还算是符合各方意愿的结局,步军主力退了下来,朝廷关注重心转到了民生上。

    虽然,赵恒对王璇处置的第一步并不严重,但撤去三路都监,可以说发出了罢免王璇的信号,以后的事当然要等待以后清算。

    冯拯淡淡一笑,看了陈尧叟一眼,暗道总算让那黄口小子吃了一次大亏。

    李沆也没有做声,对于赵恒的处置,他没有话说,王璇坚持的的确很过份,应该让这个年轻人吃些苦头才是。

    至于赵恒留下马军部队,大家都没有反对,契丹在炭山的主力大军还没有散去,一块阴影还是压在大宋君臣的心头,这也是王璇的坚持,为何能勉强延续今日的重要原因。

    瑞仙宫内,刘娥脸色不虞,心事重重,她万万没有想到王璇断言失败,当初是看好了王璇,也是为自己的将来,赌上一把。

    却不曾想到契丹大军还在炭山游乐,朝廷中已经闹翻了天,甚至有禁军哗变的危险。

    想想后果,一阵寒意袭来,心下有些后悔,后悔自己为何独独看好王璇,下了大力气谋取都监,又搭上许多好话,事情已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后果——她已开始盘算了。但赵恒疲惫地来到她这里,一时不知该如何说,当赵恒犹豫良久,说出罢免王璇三路都监之事。

    刘娥一颗心忽然放了下来,她对赵恒是相当了解的,朝野怨恨,自然要有替罪羊。

    不把王璇一拿到底,说明赵恒还要给她留下几分面子,当下模棱两可地说道:“陛下明断,无论契丹去留,陛下都给天下一个交代。”

第80章 风起() 
王璇并不知朝廷内发生的事,自己的三路前阵都监,尚未坐热乎,就被撤去。

    更严重的是,如果契丹未如期而来,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后果,任何人都做好抛弃他的准备,或许王旦不会落井下石,却可以肯定,绝不会说话。。

    乔清请的这场酒没有吃成,倒不是王璇矫情,人家段守辙对他还是挺客气的,不吃上一场太不像话。

    就在他强压不悦,刚刚答应之际,一名急脚子撞开卫士阻拦,摔摔撞撞地闯了进来。

    急脚子从辕门直接闯入大帐,乔清并没话说,军制上有规定,急脚子传递军情,可纵马自辕门一路驰到中军大帐前,换了别人那可是死罪。

    “大人,紧急军情,契丹前锋已经南下,现已穿过涿州,抵达边境。”

    契丹人终于进攻了!王璇一惊,眼角顿时猛抽,浑身上下如同虚脱一样,几乎是软绵绵的。

    乔清、段守辙两人如同雷击,在片刻的混乱之后,他们意识到王璇坚持不退的道理,就是在等待着一天,看来南撤要中断了。

    不过,他们都是军人,从尸山血海中走过来的,还能怕打仗。有仗可打,意味着功勋,功勋等同于转迁。

    王璇厉声问道:“可曾传讯诸位太尉?”

    急脚子急忙道:“已分路通传各路大帅。”

    “立即备书,着快马向神京发金子牌铺递。”

    王璇点了点头,看了眼气喘吁吁的急脚子,又道:“还要烦劳乔都监打点些赏钱,在下出来未曾带。”

    乔清大囧,几乎无法面对王璇。

    急脚子下去后,段守辙一笑,道:“大人,既然契丹人来了,末将赶紧回去备战。”

    王璇点了点头,沉声道:“二位马上转入临战状态,想必各位大帅已有行动。”

    威虏军附近驻泊的秦翰、杨嗣、杨延昭等人,一天内相继收到十万火急的官塘,他们都不敢相信,契丹人果然进攻了,耳边无不响起王璇的话:“契丹大军十月中必定沿长城口进军,一旦有讯,还请各位按照约定进兵。”

    最遗憾的当属张凝,就在昨天他被调走,担任邠、宁、环、庆诸州副都部署,留下的前锋钤辖职位由侍卫马步军都军头、领涿州刺史田敏接任,错过了一场大战。

    他对王璇不慎相信,后来得知,悔恨的拔剑劈石,早知道磨蹭一天,亦会赶上大战。

    还有一点时间准备,虽然不多,却非常珍贵。

    一时间,秦翰、杨延昭、杨嗣、田敏、李继宣、魏能、张斌等各路大将,纷纷前往威虏军军城遂城县。

    王显在得到军情后,也在第一时间启程,却失去了头筹。

    在王璇的所知的历史上,由于步军主力后撤,战争爆发后,王显仓促集结大军北上,还没有到达战场,战争就结束了,所以威虏军之战存有很多争议。

    他未雨绸缪,终于坚持到契丹南下,步军主力并没有撤离,小部分率先开拔的部队很容易掉头。

    都校一级的大将,无不对王璇准确算计吃惊。用杨延昭的话说,契丹人简直服从王璇调遣一样,在预计的时间,从预计的路线,按部就班的南下。玩笑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深深地内疚,很多人或上书、或抱怨,无一不是指责王璇擅留大军,空糜军饷,连他也迟疑不决。

    现在看来,王璇坚持到了最后,无论这场战役的胜败,最终的赢家都会是王璇。

    下面的事情很简单了,大家对王璇作战预案信心十足,纷纷表示按照计划进行调兵,王显的到来也没有改变任何。

    “两万马步军前置,改变朝廷布阵,似乎不妥。”王显顾虑的地方很多,底气不足。

    他原先并不看好王璇的预测,对策划是否忤逆朝廷方略,也没有在意,在他意识里,王璇的作战计划几乎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当众将无不支持王璇计划之后,他怕朝廷日后问罪下来,毕竟对军阵进行了大的变动,甚至完全抛弃太宗所赐阵图,把前后大阵变成六个独立军阵,无论胜败,他都吃罪不起。

    更何况,他没有意识到自己非有魄力的大帅,仅满足于击溃契丹,截杀其一部,对于大包抄的歼灭战心中没有底气。

    王璇知在座众位大将,都是当世俊杰,但要说到如汉唐名将一般,进行几千里大迂回歼灭战,还没有几个人。

    用后世的一句话说:高粱河一战,宋军傲气不再。

    他要重新鼓起大宋禁军的傲气,让太祖时代的军风回归。

    他毫不理会王显之言,瞪目厉声喝道:“契丹人延迟进军,本就是拖垮朝廷,在主力南撤后,再雷霆一击。”

    “如今他们忽然南下,必是看我军后撤、粮草不足,如果大军列成正阵与他们搏斗,旷长日久,最后鹿死谁手还不好说。”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军情紧急,各位用最有利的打法,把他们的前军一举歼灭,必可一战定乾坤。”

    好大的手笔,直接要吞下契丹大军的前锋,在场众将常年与契丹作战,对契丹军进攻也有很深了解。

    虽契丹前锋并非最精锐的部队,但数万大军中精锐不少,不要说皮室军,光是幽州一万八千汉军部队,战斗力就非常强悍。

    秦翰当先摇了摇头道:“王大人说的不错,但还是要谨慎为好。”

    王璇得到秦翰的提醒,意识到王显是主帅,自己过于强势反而会自得其反,换上笑脸,道:“在下不过以事论事,一切都需仰仗各位大帅,单单粮食,就要抓紧转运。”

    话中有话,王显又岂能不明白,他在下令南撤之事,又停止了转运粮草,王璇之言等于给他一记耳光,自己还得伸出脸,陪着笑。

    心中再恨也无可奈何,王璇的威望和坚韧,随着契丹人南下的步伐,在军中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再加上秦翰等人在场,恐怕他这个主帅也不可能有作为。

    “太尉,时不我待,大军驻防便是按照王大人策略布置,来回调遣,恐怕。。”杨延昭没有说下去,意思很明白,上来你怎么不问啊!别人算计准确之后,你到跑过来。

    “那就先按照王大人所言,把兵马铺开,再向朝廷请旨,请天子许我便宜行事。”王显无可奈何,赵恒的阵图完全老阵法,几乎没有机动性,连他看后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