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35章

大宋权臣-第35章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过傻的,也见过凶的,没见过这种憨货,此时还不赶紧溜人,王璇冷笑一声,一拳照着面门打去,没等胖公子反应过来,已是满嘴流血,掉了一颗门牙,一屁股坐在地上,嗷嗷大叫起来。

    “子正兄。”冯立蹙了蹙眉头,下马来到王璇身边,心中有些担心,要说打了下人倒是没什么,他知道这胖子是何人,直接揍人家的子弟,却是难以预料后果,忍不住要出言相劝。

    此时,一阵喧哗声,几名开封府马军巡使所属,几名骑士纵马赶了过来。

    “牛节级,这厮光天化日下,在街上强行施暴,节级请看。”恶人先告状,胖公子苦着一张脸,率先跑了过去,嘴里的血还在流。

    王璇当即就有些出神,他想起了汲县的马都头,每次遇到老套路不是牛就是马,难道真有牛头马面。

第69章 寇准() 
牛节级似乎认识胖公子,显得很恭敬,下马后笑道:“周公子,今天又怎么了,我去看看。”

    当牛节级目光触及王璇的时候,神色似乎一怔,粗声粗气地说道:“怎么回事,为何当街斗殴?”

    王璇冷冷一笑,傲然说道:“你还是问我府邸小厮吧!”说完话也不停留,径直上了马。

    “大胆,开封府巡军面前,竟然如此猖狂,给我拿下送衙门。”在牛节级一声怒吼下,几名骑兵把王璇团团围住。

    冯立见状大为失色,立即喊道:“你们这些军汉好生无礼,竟然敢拦截朝廷命官,当真不知死活。”

    当众人惊讶的功夫,王璇却冷冷地看着牛节级,生硬地说道:“本官乃著作佐郎王璇,现任知遂城县事,此事我自会去开封府向寇大人解释。”

    牛节级当场就愣了,乖乖,这算哪门子事啊!搞了半天自己惹了一尊神。

    王璇的名声他也听过,当朝参知政事王旦的族侄,开封横空出世的才子,史无前例的两次钦赐出身,而今又以知县身份多次进宫陛见,哪是自己惹得起的,忍不住恨恨地瞪了胖公子一眼。

    胖公子显然也惊讶不已,但随即恢复脸色,一脸的不痒不睬,大大咧咧地说道:“不就是一个知县嘛,就是见了寇大人,本公子也要个说法。”

    见过傻的,没见过这么傻的,比当年潘楼遇到的胖子还狂。

    王璇当真很无语,冷冷一笑,正要策马离去,心中一动,忽然勒住马缰,对牛阶级道:“前年节级还在巡铺,今日已入了开封府巡军司,可惜可贺,子衡先带他们走,我去会一会寇大人。”

    牛阶级愕然,目送王璇向开封府衙门而去,却一阵子纳闷,自己何时与王璇发生过交集,当真莫名其妙。

    “牛阶级,那厮要跑,你去拿他回去,我先告辞。”胖公子眼看王璇策马驰去,脸色变了一变,想到寇准的名声,感觉自己还是躲一躲为好。

    牛阶级刹住胡思乱想,有些恼怒眼前的胖公子,这厮给自己惹的好事,还想拍拍屁股走人,不怀好意地冷笑道:“走,既然王大人去了,你还能走吗?”

    寇准——后世鼎鼎大名的名臣,更是一位悲剧性人物,被用来点缀宋朝软弱无力国策,对此,王璇还是很想认识一下这位历史名臣的。

    可惜的是,自己到了开封之后,寇准就一直在外。其就任开封府后,他又在外,一直无缘拜会。

    由于两日的郁闷,王璇心中总归有个疙瘩,生出戏谑的心理,对衙门当值公人说道:“本官著作佐郎知遂城县王璇,因当街解救路人,被一恶少告了,前来请开封府寇大人处置,还望禀报。”

    当值的几名公人吃了一惊,没有想到竟有上门投案的,还是个官身。

    王璇的名头自是听过,不然他们岂不是白在衙门混了。

    按说这些小事压根麻烦不到寇准,一个理刑参军就给办了,再往上还有推官,但这些公人不敢怠慢,急忙进去通传。

    不大一会,王璇就被请入偏厅,这里却也适合他的身份,毕竟寇准的名望和身份放在那里。

    寇准与王旦是同科进士,在太宗朝时就是参知政事了,如今冯拯、陈尧叟干的,还是当年玩剩下的。他一个小小知县,不让他去正堂算是给面子了。

    王璇心中却在想寇准虽然刻薄,却并非偏执,不然也不会荣耀一时,单单进入衙门的安排,可见其老辣。

    过了一炷香的时候,王璇见一位身穿青色长袍、相貌端正的中年人缓步进来,三缕须髯捶胸,一副尊贵庄严的气质,他知道一定是寇准,立即起身作揖道:“小侄见过寇世叔。”

    “贤侄不必客气。”寇准打量一下王璇,作为长辈的他自然很随意地坐到了上首。

    原来寇准正在看书,作为知开封府的他不需要亲躬琐事,一切都有开封府推官和诸曹参军处置。

    门子禀报王璇前来投案的消息,他一阵子诧异,一个知县竟然为了女人被恶少告了,扯淡的太玄乎了。

    原本这种事由推官出来就行了,但他稍加考虑还是决定出来相见,毕竟他对王璇很好奇,想看看这位同年族中子弟,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

    王璇对于寇准矜持的态度很理解,闪了自己一炷香时间,又随意地让座,无不向他表明长者的存在。在坐下后,他才把来此的原委简单地说了一遍。

    寇准耐心地听完后,才淡然道:“如贤侄所言,那厮的确可恶,但此事却要经过理刑堂审才行。”

    “那是应当的,小侄回去后就让家中小厮过来。”王璇见寇准办事公允,也就放下心来。

    寇准点了点头,说道:“来人,请高巡军去问牛辅带来的人众,一定要细细询问,不得有半点纰漏。”

    在门外公人退下后,寇准才淡淡一笑,说道:“贤侄,这次陛见,要何时才回遂城?”

    “过几日就回去。”王璇老老实实地回答。

    “哦,看来两府采纳贤侄方略了。”寇准并不认为王璇能过几天回去,他虽已不在中枢,但消息来源还是很确切的,光枢密院就够王璇喝一壶了。

    王璇发觉寇准耐以寻味的目光,心中咯噔一下,知道自己这点伎俩完全不放在寇准眼中,这老伙计可是比伯父的资历还老。

    心念晃动之下,决定对寇准以诚相待,毕竟寇准是朝廷中最坚决的强硬派,能够得到对方的支持,对他助力甚大。

    “世叔,想必世叔对小侄的方略知之甚详,可惜枢府二位相公却不采纳,官家也举棋不定,眼看契丹人磨刀霍霍,小侄也觉得心灰意冷。”

    寇准显然是认可了王璇的直言,他捻须笑道:“朝廷中哪有一件如意事,碌碌无为之人太多。”

    王璇听的心中乱颤,暗惊这位寇天官可真敢说,一句话把天下士人大半囊括进去,两府重臣几乎无一例外的中招,历史评价寇准刻薄,还真不冤枉。

    难怪太宗皇帝当年失望地说道:‘苏雀尚知人意,况乎人。’直接把寇准为人给定性了。

    “老叔对你的见解多有耳闻,纵深防御、守中有攻,的确不失为河北上佳之选。如今枢府已无此见识之人,贤侄为何又不坚持下去,反而提出下下之策。”

    一阵见血,毕竟当朝重臣中,能知兵者,寥寥数人而已,寇准算是一位。

第70章 站队() 
王璇心下一叹,说道:“诚如世叔所言,当今能有世叔见识者太少,眼看契丹南下在即,多争论一日就少一份回旋,等到枢府两位相公认可,仗都要打起来了,不得已采取下策。”

    寇准点了点头,正色道:“那些迂腐之人,贤侄在开封期间,要谨慎从事,断不可再惹是非。”

    “小侄明白,多谢世叔关照。”王璇起身长长作揖,明白寇准决定帮自己一把,也在告诫自己,无论今天他多么占理,总归是流官身份,御史肯定会风闻奏事,到时候就不好看了。

    “看来,我那同年太过于谨慎,避嫌太深了!”寇准对王璇的好感徒增,他本对王璇提出的大纵深防御感兴趣,朝廷如此犹犹豫豫,心中早就不满。

    王璇在告辞出来后,对寇准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虽说寇准能理解自己的方略并给予支持,但那种发自骨子里的傲气,却让他总觉得无法深谈。

    隐隐有一种感觉,自己能够托付理想的人,绝不是当朝重臣,他还需要等待。

    一连两天,日子平平静静的过去,王璇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即便是这种坚持已大大的缩减。正是有原则的退缩,才增强了他坚持的韧性。

    回京的第五天,王璇第四次进宫,赵恒在福宁殿召见。

    寝殿召见,可以说非常荣耀,且刘娥也陪在赵恒身边,没有别的大臣在一旁,算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没有两府重臣在侧,他非常坚决的坚持,要求已汇集到威虏军的大军不要撤退。

    在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后,决然说道:“陛下,契丹人虽是可能南下,此时再调整部防风险极大,臣还是认为无论如何艰难,必须坚持到底,十万步军绝不能南撤一步。”

    王璇一如既往的坚持,赵恒也有些无奈,在刘娥轻轻地笑声中,说道:“没想到卿家性子如此拽,不过也是好事。”

    刘娥在侧,亦是轻声道:“官家,王卿家如此坚持,必然有道理,如若粮草能够维持,总归是好事。”

    赵恒有些无奈地看了看刘娥,宠爱地笑道:“娘子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枢府会有说法。”

    刘娥俏脸微涩,眼睑间闪过一抹不快,不悦地说道:“原本近边布阵就是几个边帅搞出来的,进取有余稳妥不足。冯拯、陈尧叟未曾到过河北,正如王卿家所言,既然错了,那就将错就错。一旦步军撤退,契丹人趁机南下,如何是好?”

    明显在说冯拯、陈尧叟二人不知兵法,赵恒眼睛眨了眨,心中亦是举棋不定,上次王璇把利弊得失分析的很透彻,河北、河东加上京城禁军,仅有不足五万马军,这可是多年的血本家底。

    十万步军全军覆没,几年后就能够重新组建,马军受到重创,仅仅战马一项,没有几十年的时间,根本无法获得补充。

    王璇无法仔细观察赵恒脸色,但刘娥的话听的清清楚楚,心中感激刘娥的帮衬,口上说道:“陛下,如今已经接近八月,朝廷可应变时间已经不多了,还望陛下下诏,河北转运司不计代价运粮草往威虏军,一定要足够大军两月食。”

    赵恒心中迟疑不决,不计代价转运粮草,而且还要两个月的用度,这不仅仅是米麦,还要包括,干肉、干菜、豆饼等,短时间内征集大量人力、物力,其代价可能是平时的几倍,不仅河北转运司不堪重负,就是两府也不会同意。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殿内除了几名女官,没有别人,王璇心念一动,决定把自己的某些想法说出来,或许眼前这位守成之君,会有所触动。

    赵恒在御座上,看了看身边的刘娥,很温柔地一笑,淡然说道:“卿家有话但讲无妨。”

    刘娥那双星眸如流水般地晃动,在一旁说道:“官家,臣妾要不要回避一会。”

    王璇一听,还真是佩服刘娥这个女人,本来是大大方方的参与政务,却在关键时刻来个欲擒故纵,当真好手段,难怪日后能够垂帘听政,开创一代盛世。

    赵恒温和地笑道:“娘子就在这听听,管他那么多作甚。”

    “陛下,臣的不情之请是为自己求个官职。”王璇把心一横,索性豁出去了,舍不得兔子套不到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求个官职?”赵恒一愣,被王璇看是过份的请求激起强烈的兴趣,竟当着他的面直接要官。

    刘娥却是有些诧异地看了看王璇,在脸色恢复平静后,静静地等待下面的说辞。

    此时,王璇的心情稳稳当当,不起波澜,非常沉稳地说道:“这次大战,臣愿请命上阵,才敢斗胆求陛下给予军职。”

    原来如此,赵恒淡淡一笑放下心来,玩味地笑道:“卿家已经是遂城驻泊兵马监押,此战自然有你的一份。”

    王璇听的头都大了,看样子赵恒误会自己了,监押算个鸟,也就相当于当地驻军司令官,上阵打仗的都是部署、钤辖,在往下都是各军都指挥使,他要的可是能够参与决策的官职,也好在大面上引导这场战役。

    刘娥见王璇犹豫的神态,稍加琢磨顿时明白,她对着王璇诡异地一笑,轻声道:“王卿家之情,官家自然明白。”

    赵恒不经意地看了看刘娥,慢慢站起身来,说道:“卿家稍后,朕随后就来。”

    王璇立即明白赵恒是去更衣,在恭送赵恒之后,还不容易与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