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22章

大宋权臣-第22章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实在不甘心婚姻由别人做主,上次是提议,这次来真格的,连那女子的面都没见到,就要拜天地进洞房,生活一辈子,实在太可笑了,受过高等教育的他实在受不了。

    但是,受不了又能怎样,总不能公然说自己要打一辈子光棍,不要说别的,王旦那一关都过不去,所以他又想到了逃跑,时下只有这一条路了!他出来也是投石问路,要想个万全之策躲一躲。

    “子衡,我倒是想去河北看一看,不知你愿不愿去?”王璇暗暗盘算,如果能拉着冯立出去,他的理由就更充足了,至少是去外面做生意,不是逃婚。

    “河北?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嘛!刚刚回来几天,别没事找事了。”

    冯立摇了摇头,暗想这厮还真是能折腾,差点被抓到契丹做了奴隶,还没消停几天,又要去河北,那可是年年打仗啊!谁知道契丹人什么时候打过来。

第43章 婚姻() 
“你不明白,水泥制造最好用山石,我想去看看哪里的石头最适合,说不定能把钢铁、水泥混用。另外,还想去看看河北各州郡的商机。”王璇前半句完全是胡诌,后面说的倒是实话。

    这玩意说白了只要水泥、钢铁工艺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制造出钢筋混凝土,关键在于技术掌握。

    其它的好处不说,但对于建筑尤其是城池防御,具有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旦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梭型城池出现,对于契丹人而言,除非是围困到守军粮尽,还真不容易攻破。

    冯立是聪明人,眼珠子一转,马上想到王璇要北上的原因,点头坏笑道:“看来子正兄是要避开,拉上小弟不过是个理由而已。”

    还真不是一般的聪明,竟然被这小子看透了,王璇在瞒不住的情况下,只好承认道:“子衡不去考进士,可惜了。”

    “封公非我意,自作富家翁。”冯立笑呵呵的,他对出仕无所谓,自由自在多好,商人的地位并不低。

    “好志向,我这个忙,子衡愿不愿意帮,或许还有莫大的商机。”王璇对冯立的为人很了解,抛去个性不谈,商人逐利的性情决不会变,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冯立果然有些心动,但他还是笑道:“景家的小娘子可是一等一的美人,若是天子选秀,绝对被召进宫中,子正兄,机不可失,订了婚期再去不迟。”

    王璇没见过景家的女儿,却听说过这位小娘子是美人,这年头理学还没有兴起,三从四德并没有蔓延,在某种程度上女子还是相当开放的。

    街市上的女人比比皆是,打扮的颇为时尚,却很少有人见过景家六姐出门。

    还是那句话,他不想太早结婚,尽管以当代标准,已是大龄剩男。放在去年,或许勉强忍了,但心中那道惊鸿般地靓影,却让他无法割舍。

    冯立见王璇默然不语,认为心动了,禁不住笑道:“子正兄能娶到景家六姐,也是一番缘分,你们可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别扯远了,随我去河北,时机不失不再来。”王璇风轻云淡地笑了,却没有上次去齐州的那份坚决。

    冯立有点惊讶,没想到王璇竟真要逃婚,不明白那么一个大美人,王璇竟然不要,暗付这小子是否有病啊?

    张了张嘴想要说,却又不知如何说是好,禁不住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又暗骂王璇打一辈子光棍算了。

    王璇忽然想到了秦臻,不知道秦臻回到本军没有,江云也很不错,不知能不能见到。他想要去河北,也有打听一下秦臻的意思,毕竟他和秦臻曾经生死与共过。

    “岳台这里还没搞好,不妨慢慢来,去河北也不急于一时。”冯立找到的不算借口,严格的说他们在岳台办的冶铁场还没有建成,又要研究‘水泥’这一利润巨大的行当。

    纵然如王璇所言,最上品的水泥需要选择上等石料,但在他看来水泥是个新鲜物事,既然没有就好办,干嘛要选上等石料。先把钱大赚一笔,等到别人开始按部就班之后,再选择更好的配料,一直赶在别人之前。

    如果王璇知道冯立真实想法,定会佩服冯立的思维,绝对是占据产业链高端上游的商业战略,放在他来的那个时代,也是屡试不爽的商业金律。

    但他的心思完全不在上面,再三考虑之后,还是说道:“能够把钢的质量提升上去,才是当务之急。”

    提到钢的质量,冯立的目光明显一亮,商人的天性让他瞬间把握关键,他说道:“如今怎样才能提高钢的质量?”

    王璇迟疑一下,才说道:“如今锻钢已到了百炼,只能慢慢提升品质,我的想法是先大规模生产铸钢。”

    大规模,冯立明白其中的意义,他点了点头,提高钢产量的唯一途径就是扩大规模。

    但他抓住了一个关键,却丢失了另外一个关键——精铸钢,如果他明白王璇真正的意思,一定会惊的合不上嘴。

    “那个石磊这些天嘀咕蒸汽器械,是不是与规模生产铸钢有关?”

    “很难,但也不是没可能。”王璇沉吟片刻,还是摇了摇头。

    虽说办铁场为了钱,赚取更多的钱,但他更多的是把岳台铁场当做一个实验基地,一颗提前播下去的种子。

    至于蒸汽设备,太难了!留个方向让别人慢慢折腾去吧。

    “子正兄,你想逃也逃不掉,相公是给你定亲,并不是娶妻,要去小弟陪你就是。”冯立斜眼瞟着王璇,他很明白王璇十分关心岳台的事务。

    王璇心里咯噔一下,情不自禁摸了摸鼻子,他还真的没想到这一层,订婚是不需要他出面的,只需要双方的长辈通过媒妁之言,合上生辰八字,订上了日子,那就算有夫妻之约了。

    想想自己的命运和一个陌生女人联系在一起,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冯立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继续嬉笑道:“子正兄,不是小弟说你,你也好大不小了,正应该娶一房过安稳日子,再不济也该立几房侍妾。”

    王璇含笑摇头,他心中自有方寸,对于冯立的好意,他只能一笑了之。

    岂料冯立得寸进尺,笑道:“看来这趟齐州没有白去,几乎横贯河北路,又带回两个丫头,那个大的长秀色可餐,年龄正合适,那小的更是个狐媚胚子。前段时间子正兄足不出户,是不是。”

    “狗嘴吐不出象牙。”王璇嘴角微抽,白了冯立一眼,不满地道:“知道子衡好这口,却拿自己比我,你有这份闲心,不如办一所义学,收容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

    王璇转首瞥了眼冯立,忽然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

    冯立打了个冷战,仿佛自己扛了一大袋子钱,在路上被强盗盯住一样,小心脏扑通扑通地跳。

    “子衡,集我们兄弟之力,开办一所义学,如何?”王璇目光炙热,中气十足。

    “义学?”冯立猜不透王璇的意图,但他对于义学却心知肚明,就是他老爹冯远山,每年也得拿出百十贯捐赠一些宗族义学,博取好名声。

    冯立眼色一晃,表情迟疑,没有接王璇的话。犹豫半响后,才缓缓说道:“子正兄要办,小弟事无不可。”

    王璇淡淡地笑了,轻轻颔首道:“子衡,不会后悔今日的决定。”

第44章 上官秋() 
王璇在岳台整整十三天,才回到开封城,他先是回到自家宅院,拿了一本小册子,到了王旦的府邸。

    恰巧王旦在枢密院当值,他只好对赵氏道:“大娘,侄儿有一篇对契丹的策论,给伯父送来过目。”

    出了王旦府邸后,他并没有回家,反而去了欧阳颖的宅子。如今欧阳颖成为新科进士,授予监寺丞,虽尚未实授差遣,但身份改变,自家租赁了一处小宅院。

    柳非烟全然不顾议论,决然离开潘楼,与欧阳颖腻在一起,倒是在士林中引起不小的震动,各种传言、各种版本层出不穷,甚至对柳非烟进行人身攻击,无论如何说,都无法掩饰艳羡的心态。

    虽然仅有两面之缘,王璇来此也属于庆贺。

    来访还有一位身材消瘦,相貌平凡,嘴角挂着讥笑的青年上官秋。

    “子暮兄乃礼部魁首,却未参加殿试,实在可惜。”欧阳颖在介绍后,发出感慨。

    王璇一怔,眼有些直了,却不想上官秋竟是礼部试第一的会元,竟放弃了殿试,成全了陈尧咨这厮。

    上官秋却淡然一笑,道:“明日就要离京,有幸见到王子正,不虚此行。”

    “哪里、哪里。”

    一番客气后,王晔开门见山,在纸上画了大致的河北缘边图,当着上官秋的面,问道:“行简兄,认为来年契丹人从何处南下?”

    很直接,没有半点委婉,欧阳颖一怔,没有想到王璇回来后会关心军国大事,他盯着简易的地图沉吟一下,指着羊山一线道:“这里。”

    王璇不想欧阳颖竟然能指出明年契丹人入侵路线,这也是他这段时间努力回忆猜得出的记忆,如果不是巧合,他必然会高看欧阳颖一眼,当下问道:“何以见得?”

    “契丹历次南下,无外乎威虏军、霸州一线,但霸州仅是缘边东面侧翼,契丹若由此南下,对朝廷震撼不大,如果契丹由霸州南下,那河东大军便可倾巢东进。

    威虏军是河东、河北防御要地,占据关城后可东、西随意进军,进退自如,使两路不敢轻易倾力支援,如此便利之地,值得重兵突破。”

    王璇不能不承认欧阳颖具有战略眼光,契丹之所以主要从威虏军突破,关键在于战场主动权的争夺,一旦契丹大军占据威虏军,可以根据战略需要,进攻河东、河北,宋军将不能不分兵防御,无法及时遏制契丹马队的深入。

    “我观历次大战,朝廷无不是在契丹人深入之后,才判断主要方向,被牵着鼻子走,即便是契丹人退去,留下的还是一片狼藉。”欧阳颖痛心疾首,愤愤的指指点点。

    “行简兄,如何才能根除契丹祸乱?”王璇问到了最根本上,他要看看这个时代俊杰之士的见识。

    “子正,今天你这是怎么了?”欧阳颖对王璇的举动有些诧异,不仅问他契丹可能的入侵路线,还问解决契丹的根本办法,隐隐带有考问的意思,不能不让他心中犯嘀咕。

    王璇脸色沉重,他与欧阳颖之间,尚无托付心思的关系,平淡地道:“行简兄,我想听听当今士子对契丹的看法,别无他意。”

    话说的很无礼,甚至把自己摆到了居高临下的位置。

    欧阳颖却没有在意,他对王璇的才华一直很在意,随着王璇不断展露才华,他由关注逐渐转变成了惊叹。

    上官秋却目光飞掠,抹过一丝诧异。

    欧阳颖在片刻沉吟后,说道:“既然子正问起,那在下就献拙了。契丹强盛非一朝可灭,当年太宗皇帝两次北伐无不铩羽而归,以在下浅见,并非将帅无能,而在于庙算。”

    “如今,最佳解决时机已经错过,但并非完全不能。若在二十年内朝廷稳定灵夏,赋予大将专征大权,十三州却不难收复,或许契丹能够俯首称臣。”

    王璇一阵没来由的兴奋,欧阳颖的话如同一剂强心剂,让他看到了希望。

    庙算、稳定灵夏、大将专征,几乎是后世对北宋遗憾的三大要点,朝廷以文制武,武人阶层地位不断下降,导致血性的丧失,为了明哲保身,名将不惜把智商降到与皇帝等同。

    曹彬在艺祖朝的睿智、在太宗朝的平庸,犀利的注释了无可奈何地悲哀。

    党项拓跋氏的叛乱,造成西北局势不定,最终使大宋丧失最后的优良战马来源,更使北宋自仁宗后陷入两面作战的尴尬境地,不是没有深层次原因的。

    将领在前方作战,受到皇帝的约束,没有临机处置权利,太宗皇帝时代,甚至连军阵都要按照皇帝的阵图部署,造成战术呆板,丧失机动,屡战屡败。

    欧阳颖的见解让王璇深有感触,能看透时局的并非只有后来人,当代的才俊之事的眼光并不弱于后世的专家教授,要么人才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要么郁郁不得志,无法一展身手。他不愿再想每个时代都无法避免遗憾,深深叹了口气,道:“行简兄高论,在下受教了!”

    “子正说笑了,我这浅显见解,岂能入子正法眼。”欧阳颖一笑,坦诚地注视王璇。

    王璇凝望自己画的简易地图,沉吟道:“契丹短期内不可图,如今朝廷能在十年内收灵夏、复河西,那是再好不过了。”

    “十年?是不是太匆忙了?”欧阳颖不想王璇竟敢提出十年收灵夏、复河西,太不现实了。

    上官秋却眼前一亮,投向王璇的目光郑重许多。

    “一点也不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