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战友我的妻 >

第135章

我的战友我的妻-第135章

小说: 我的战友我的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窥见。

    林茂德笑盈盈对众人说道:“各位请暂时停下来,好戏上场了!”“夫人呢,夫人快来,大菜上来咯!”邓眼镜摘下眼镜,两眼通红,冲着茅厕方向大喊。“吼啥?又没死人!”茶花骂骂咧咧走来,装作刚洗完手样子,掏出手绢搽试。

    “来喽!请让一下,不要烫着了!”大伙儿顺着喊声望去,只见林茂才高举大铁锅,从厨房疾步冲出来,脚底下带着风,像踩在风火轮上的哪吒。

    铁锅冒着咕咕热气,十几斤重的大铁坨在林茂才手上像一根鸡毛,轻飘飘没有重量。不到两分钟,林茂才已经来到饭桌前,揭开锅盖,瞅准那盘肉片,猛然掀动铁锅。锅身随之倾斜,“哗”得一声,半锅热气腾腾的佐料纵身扑向肉片,与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滚烫的油料与肉片、蒜苗混合后发生剧烈反应,肉和菜瞬间被高温烫熟,一股麻辣鲜香的热气窜进人们鼻孔、口腔,茶花禁不住打了个喷嚏。

    “好香呐!这是啥菜呀?”孙眼镜等人啧啧连声,争着发问,“这道菜并不少见,就是川菜中的‘水煮肉片’,只不过我哥经过改良提高,味道大不一样,你们尝尝!”林茂德不无得意炫耀道。

    林茂才谦虚一笑,对众人说:“请赶快下筷,菜冷了就不好吃了!”孙眼镜首先夹起一块肉片放入口中,麻辣嫩滑的感觉立刻弥漫喉间;茶花不喜欢肉食,挑了一小根蒜苗,嚼动那一刻,蒜苗香味塞满整个牙缝,混杂着花椒、干辣椒、豆瓣、芝麻等佐料的气味,把茶花的大脑冲得晕晕乎乎。

第四百六十五章() 
此后林家兄弟又陆续做了几样拿手好菜,如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李庄白肉等,都是一等一的上品,把邓眼镜等人吃得大呼过瘾。

    川菜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每道菜都独具特色,都能勾起人的食欲。这些精品川菜里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庄白肉,正式名称是“李庄刀口蒜泥白肉”,源自宜宾历史文化名镇李庄。选用皮薄肉嫩、肥廋比例恰当的“长白山”或“约克”或“巴克夏”猪肉,加以多种酱料制成,清香爽口,肥而不腻,咀嚼化渣。

    李庄白肉之所以出名,不仅在于厨师刀工了得,每一片猪肉都薄如纸巾,在阳光照射下动物皮肉纹理清晰可见;而且佐料别具特色,不同于其它地方菜品,吃起来格外爽口,酱香味十足。

    这李庄白肉还有一段历史掌故:抗战爆发后,北方许多大学毁于战火,不得不向西南迁移,云贵川渝成为安置之地,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以昆明和川南最为集中。

    大学历来崇尚美食,教授讲师如此,学生们也不例外,尽管置身于战火之中,但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只要有好吃的,一定会趋之若鹜,再远的地方都会去品尝。

    宜宾李庄镇是一处古镇,历史悠久,犹如世外桃源,外界知之甚少。随着大批师生南迁来到这里,李庄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文化的前沿阵地,热闹喧嚣,小小的李庄像一锅沸腾的开水。

    那个年代无论教授还是学生都很贫寒,裤包里空空如也,学校食堂的饭菜不见半点油荤,师生们痨肠寡肚,只得到校外去寻找美食解馋。刀口蒜泥白肉因其价廉物美、油料充足受到师生广泛欢迎,很快风靡一时,在各大高校传为佳话。学校教职工宴请宾客、学生“打拼伙”(AA制)几乎都会点这道菜,无肉不欢。

    李庄白肉是林茂德的保留节目,曾专门向李庄红案师傅学习过,得到真传,刀工一流,配方秘而不宣。

    民以食为天,抓到了胃就抓到了心,林家兄弟俘获了邓眼镜等人好吃之心,同时也得到他们信任。为了加深这种好感,单西蜀还趁帮厨之机,让林家兄弟捎带些好酒好茶送给邓家。自古以来四川不乏名酒佳茗,比西凤酒更接地气,颇受邓眼镜等人欢迎。

    持续投入自然会得到持续回报,有关看守所疑犯的消息源源不断从邓家餐桌上流传出来,经过林家兄弟,进入单西蜀耳中。这些信息不是全部有用,需要甄别确认,有利用价值的再次筛选,然后传递给陕西省委或西安市委;更重要的情报通过秘密渠道直接送达中央特委,由上级党组织处理。

    时间一天天过去,邓眼镜逐渐适应了新的岗位,审讯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老所长躲在幕后悄悄观察,见邓眼镜游刃有余,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邓眼镜上任之时正是易之初受尽酷刑之后,死活不肯招认,没有留下只字片语,老所长无可奈何,只得把他单独关押起来,顺便疗伤。

    由于伤情太重,易之初身体十分衰弱,看守所不准家属给疑犯送餐,尤其是政治犯,每月只允许探监一次,滞留五分钟,送一些洗漱用品。然而易之初太虚弱,眼看快撑不过严寒的冬季,老所长有些着急,易之初是省党部点名抓捕的共产党嫌犯分子,如果死在大牢里就麻烦了。

    老所长把邓眼镜叫到办公室,带着焦虑语气说道:“小邓啊,你是明白人,晓得我为啥把你调到所里来,说说看,为啥?”邓眼镜习惯性扶扶眼镜框,眨眨眼,答道:“所长看得起卑职嘛,给卑职机会,为您效劳!”

    老所长满意的笑笑,继续说道:“晓得就好!替我分忧解劳,帮助我完成一些事情,是你的分内事,要记住!”“是的,是的,为您老人家尽犬马之劳是我邓某人的荣幸!”邓眼镜点头哈腰,唯恐说错一句话。

第四百六十六章() 
老所长把双腿翘在办公桌上,点燃一支香烟,猛抽几口,缓缓吐出烟雾,心满意足后问邓眼镜:“那个叫易之初的案犯比较麻烦,成了烫手山芋,不好办呐!小学校已经有人供认了,证明他不是共党,你看该怎么处理好一点?”

    这个问题邓眼镜也在思考,早先把宝押到易之初身上,本来就有孤注一掷的危险,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冒失,好在老所长没有收钱,否则很可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邓眼镜初来乍到还没有摸清看守所门道,不敢贸然发表意见,最好的办法就是装糊涂,等老所长发话,他说咋做就咋做。

    果然老所长在试探邓眼镜,其实早有打算。片刻后深思熟虑说道:“既然无凭无据,关着还占了位子,不如敲一笔放了,你觉得怎样?”“嗯,也好,卑职还想多说一句,请所长考虑。”邓眼镜也成竹在胸,边说边窥视老所长脸色。

    老所长略显诧异:在看守所都是他说了算,迄今为止还不曾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刚才不是说过嘛,有啥想法都可以提,年轻人有思想是好事。”老所长脸上波澜不惊,声音平静。邓眼镜坐直身体,微微向前倾斜,镜片后闪出亮光,小声说道:“不妨再试一回,放个假消息出去,就说易之初已经反正,归顺党国,同意为政府工作,放开探监限制,引共党上钩。”

    老所长放下双腿,身体也往前倾斜,盯着邓眼镜,问道:“你的意思是?守株待兔?他们会来锄奸?”邓眼镜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反问道:“您觉得不会吗?共产党最恨叛徒,对付叛徒不惜一切手段,等着瞧吧,有好戏看了。”

    单西蜀从林家兄弟那里得到消息:西安警察局看守所近期要处决一批案犯,以重案犯和政治犯为主;同时要释放一批案犯,主要因为证据不足或者罪责轻微;还有一些案犯继续关押着,其中包括前段时间被捕的地下党同志。

    单西蜀立即把这个信息向陕西省委做了通报,省委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做出批示:希望单西蜀给予协助,尽可能释放更多被捕同志,特别是某些身负身负重要使命的领导干部。单西蜀随后得到一份名单,共有五个地下党员,其中就包括易之初。

    易之初在党内职务并不高,但岗位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同一条纽带,连接着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委、西安市委,把最高指示源源不断输送到基层各级党组织。

    对于敌人而言,易之初还是一块敲门砖,可以打开中共地下党在西北乃至全国情报系统之门。因为他掌握着密匙,这把密匙由共产国际委托苏联克格勃专家为中共量身打造,集当今国际谍报界之大成,级别堪比欧美5A或者日本“风”级密码,是各国情报人员梦寐以求的攻克目标。

    谁能想到,这么一个文质彬彬弱不禁风的小学教师竟然掌握着惊天秘密,其军事价值不亚于成千上万正规部队。如果老所长和邓眼镜知道真相,还不知要后悔到什么程度!

    单西蜀深知这五个人的重要性,尤其易之初,千万不能暴露真实身份,名单上只有他的名字用红笔圈起来,由此可见一斑。

    在中央特委工作时,单西蜀也遇到过类似情形。当时赣南边区有几个地下党员不幸被捕,其中有一位是报务员,小女孩还不到二十岁,以家佣身份作掩护。主人家都是党员,身份已经暴露,被打入死牢,必死无疑。

    在被捕党员里面最重要的人其实是报务员,脑海里装着边区最新密码,随身携带密码本,那是一本菜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报务员虽然没有暴露,但关押在看守所,时刻有危险发生。赣南边区特委向中共中央发出急电,请求派出胆大心细的特工前去营救,中央特委立即组织精兵强将,一共去了三个人,单西蜀是营救小组组长。

第四百六十七章() 
单西蜀到达赣南时正逢雨季,大雨小雨下个不停,时而倾盆而下,时而淅淅沥沥,仿佛天空被捅了个大窟窿,永远补不上。

    报务员名叫秋霞,是个苦命孩子,如果不是红军打仗路过村子,她早不在人世了。秋霞生下来就没见过爹娘,家里一贫如洗,还有几个饿着肚子的姐姐。望着嗷嗷待哺的秋霞,爹娘一咬牙,狠心把她卖给人贩子。

    经过辗转几道买卖,秋霞最终在一户大地主家找到归宿,成为干杂事的小丫鬟,当时她只有五岁。

    洗衣、挑水、拾柴、做饭、清扫、给佃农送饭、帮主人带崽娃,秋霞什么都要做,生活却猪狗不如。每天睡在柴房里,唯一可以取暖的是一床破棉絮;吃得是残羹剩饭,有时连这些都吃不上,只好啃发霉变硬的冷馒头。

    红军进村那年,赣南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灾,田地干涸,庄稼颗粒无收。大地主损失惨重,一怒之下断了全部佃农粮食供给,对家里佣人丫鬟也变本加厉,吃了上顿没下顿。下人但凡有亲友的都走了,去投亲靠友,最后只剩下秋霞和两个老妈子,孤苦伶仃,无处可去。

    红军在赣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府,拯救了千千万万穷苦大众,也救了三个女佣性命。当奄奄一息的秋霞喝下红军女战士为她熬好的热粥时,热泪纵横,脱口而出:“我要参加红军,生是红军人,死是红军鬼!”

    在革命熔炉锤炼下,秋霞迅速成长,不仅学到许多文化知识,还加入通讯培训班,成为一名报务员。后来苏区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秋霞跟随部队转战各地,坚强勇敢,出色完成上级下达的收发报任务,获得一致好评,被总部首长赞誉为“红军之花”。

    由于革命斗争需要,红军大部队被迫转移,离开了赣南边区,秋霞随留守人员转入地下,在隐蔽战线上继续开展报务工作。

    此次意外被捕,秋霞在危急关头没有恐惧慌乱,把密码本藏在厨房墙缝里,敌人翻遍整座宅院都一无所获。营救小组赶到之前,原本安然无恙的秋霞突然被提审,通过问话,秋霞感觉到异样,返回牢房后才知道出现了叛徒,这个叛徒是一起工作的同志,清楚她的身份,危险即将降临。

    单西蜀等人抵达目的地后迅速制定了营救计划,只针对秋霞一人,其他人并非不想救,如果动静太大到时候一个都救不了。

    看守所内线把消息传递给秋霞,秋霞没有想到党中央竟会专程派人来营救,喜出望外,冷静下来后却决定放弃,因为看守所十分重视这批案犯,特地申请调来两个排白狗子,把看守所围得跟铁桶似的。

    秋霞趁放风时仔细观察过周围环境,看守所地域狭小,空间有限,即使硬冲进去也很难全身而退。敌人一旦把前后门关闭,在四周架上机枪,别说人,就连苍蝇都飞不出去。

    秋霞明白党中央需要什么,她的生命不重要,只要密码本不落入敌人手中,牺牲自己又何妨?

    月黑风高之夜,单西蜀穿着狱警制服,与内线一道潜入看守所,见到了秋霞。秋霞已经抱定必死决心,紧紧握住单西蜀的手,噙着热泪,轻声说道:“感谢党中央!感谢毛主席!如果有来生我还会跟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