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59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59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张海诺还是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那段快乐的日子虽然短暂,对他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就在一周之前,他从安塔利亚港寄出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目的地是芬克庄园,信中向哈斯汀报了平安,并叮嘱他要是安娜一家来了一定好好照顾他们,并附上了那些家中贫困的艇员的家庭住址,要求他按月给这些地址寄去最基本的生活费用。

由于战争刚刚结束,张海诺知道德国还处于相对混乱的阶段,这封信最终能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他心里其实也没底。可现在还不是回去的时候,他只能盘算着过段时间再寄一封信,如果有机会到伊斯坦布尔去的话,他还可以试着从那里打电报回德国——像安塔利亚这样的南部港口虽然有个小小的电报局,但是电报还只能拍往土耳其国内的主要城市!

圣诞节过后,天气仍在一天天变冷,但U21和U148的艇员们并没有停止沉船搜寻和打捞工作,他们不仅要小心的避过那些从海面上经过的土耳其船只和英国军舰,还要和海上的糟糕天气做斗争,一阵狂风、一场雷雨都有可能中断他们的打捞和搜索。好在这里的海水较北海和北大西洋暖和一些,经过40多天的努力,赫森记录的那些沉船已经有近三分之一被划掉,他们最远已经航行到距离赫森岛800海里的海域,几乎覆盖大半个爱琴海。

零星的金银币和花瓶、陶罐,这些就是艇员们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收获,价值虽然无法和那个保险柜里的珠宝相提并论,但不断的发现还是让大家对前景充满信心。再说先后将30多颗钻石和一些古代金币卖给索拉克之后,他们手里已经有了大量的土耳其纸钞、金银币和金块,除了用来购买补给和柴油的之外,这些都被保存在两艘潜艇的艇长室里。

张海诺初步的估计了一下,加上后来打捞起来的那些古代金银币,这里每个人至少能分到5、6万美元,在20世纪初这可是一大笔钱!

“接下来是去克里特岛碰碰运气,还是去搜寻更远的沉船点?”

在又一次补充好可供两艘潜艇远航的燃料、淡水和食品之后,张海诺在军官会议上提出了这个决定他们下一步动向的问题。与会的包括两艘潜艇的艇长、大副、鱼雷长、枪炮长、轮机长、航海官以及作战参谋一共十四人,经过这几个月的相处,大家相互之间已经非常熟悉了。

“我建议去克里特岛!”U21的航海官塞弗特少尉最先表态,他随后摆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果再去更远的沉船点进行搜寻,不仅容易遭遇英法舰船,油料消耗也是非常大的!这一来一去40吨柴油是少不了的!”

塞弗特所说的,也是最近赫森和张海诺担心的问题:随着航行距离的加大,两艘潜艇一次出航所消耗的燃料也越来越多,而艾尔加和他的快速号每周在赫森岛与安塔利亚港之间往来一到两次,每次运送40桶柴油。虽然油库那边暂时还没有什么问题,但花在购买燃油上的资金已经相当可观了!

战争就是烧钱,张海诺从前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切身的体会过这个道理:折算下来1吨柴油要花到1。2万镑,而40吨就是48万镑,在索拉克那里得5颗上好的钻石才能卖到这个价钱,张海诺他们从圣诞节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两次这样的远航!

在塞弗特发言刚结束,U21的大副沃尔夫就说话了: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在7号和9号沉船点搜索时的发现吧!我不是很懂历史,但从我们的发现来看,克里特岛东南方的海底确实有不少古代沉船!就算不能发现土耳其人的克里特宝藏,我想我们也完全有可能从另外一些古代沉船上找到有价值的东西!”

紧跟着出来表态的有U21的轮机长普罗尔和张海诺的航海官雷克·李曼,他们也赞同到克里特岛附近去“碰碰运气”。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所记录的那些沉船点几乎每个都有详细的坐标,但是那些古代沉船的方位我们却完全没有线索。只是靠碰运气的话,盲目性似乎有些大啊!”

总算有了一个不同的声音,发言者是老辣的赫森,这话虽然有些泼凉水的意味,可大家还是得承认,这话说的确有他的道理。

张海诺是支持去克里特岛寻找土耳其宝藏的,但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反驳语句。众人沉默了一会儿,最后由一个年轻但不乏沉稳的声音打破了这种沉寂。

“不管是哪种选择,这样的打捞本来就存在很大的运气成份,不是么?”

在这些艇员中,贵族出身的仅有三人,而这三人中年纪最小的当属奥托·冯·格伦布考。刚开始许多人都觉得他过于清高,但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之后,大家发现这位年轻尉官的“清高”只是他过于冷静的一种表现。除了极少数时候,这位从军时间还不长的年轻人都会非常全面的考虑问题,这点在张海诺看来尤为可贵。

人们的目光大都集中在了这位英气勃发的年轻军官身上,等着听听还有什么更加精彩的下文。

“如果土耳其人的传说属实的话,那些宝船沉没的地点应该距离开罗至伊斯坦布尔的航线不远,考虑到苏丹塞里姆一世率军进入开罗是在1517年的1月底,历史记载他为了巩固战果又在埃及驻扎了一个夏天,直到秋天时才返回伊斯坦布尔,那么这些宝船要么是在春天返回伊斯坦布尔,要么就是秋天随塞里姆一世的大军一同返回的!如果塞里姆一世碰到这场风暴又安然无恙,一定会大肆宣扬一番,但历史上却并没有相关的记载,所以宝船沉没的时间在春天可能性比较大!以地中海在春季的风向,我们还是可以计算出一个大致的沉船范围的!”

奥托这话说得大家一愣一愣的,这里虽然不乏从正规军事院校毕业出来的军官,但大多数人对于历史尤其是奥斯曼帝国的历史知之甚少,至于这地中海的风向,赫森那组人倒是懂一些,却没想到还可以这样进行分析。

“圈定可能的沉船范围之后,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若干个目标点,一个一个展开搜索!不过如果要将它们全部搜索一遍,恐怕会是个耗时巨大的工程!”

该说的都说完了,奥托将最终的决定权又交回给了大家。

众人原本为这个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计划而感到信心大增,但一听到“耗时巨大”,心里便又忐忑起来。一个月、两个月?还是一年、两年?

很快,大家又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张海诺这里。从之前经历的那些大事件来看,毫无疑问,这个团队中唯一能够做到“未卜先知”的,非他莫属了。

“以德国目前的局势,U21和U148最近两年是没办法回去了!油料和物资的话,如果只是在克里特岛附近活动,呆半年不是问题!我最担心的是大家的士气,如果长期在海上活动又没有收获的话,对士气的影响不容忽略!”

张海诺看看众人,边想边说道:

“如果我们真的选择这个方案,就应该和艇员们说清楚,让他们做好一个长期在这里进行打捞的心理准备!为了安全起见,这段时间我们还不能派人回德国!”

“大家还有其他意见吗?”

见大家都不说话了,赫森照例来了这么一句结尾,“如果没有的话,那我们就按照海诺上尉的意思办吧!”

论资历,赫森在这里是绝对的第一人,但要说“审时度势”的话,张海诺的影响力贯穿整个计划,赫森这话看似平淡,却从侧面反应出这些军官在谁是领导者这一问题上的共同认知。

第20章 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宣布下一阶段克里特寻宝计划之后,张海诺和赫森分别对自己的艇员进行了动员,随后进行了他们来到爱琴海之后的第一次“分红”:

普通艇员每人获得价值5000土耳其镑的金币和2000镑的银币,各级士官每人获得约5500镑的金币和2500镑的银币,尉官则每人获得大约6000镑的金币和3000镑的银币。

金和银,这是人们最熟悉的两种代表财富的贵金属,俗话说有钱在手心里不慌,这一个个用从安塔利亚港买来的布料并经由艾尔加婆娘之手缝制出来的袋子虽只比成年人的拳头略大一点,可里面沉甸甸的份量却让大家感到非常的实在。

同时,为了防止艇上出现一些破坏团结的不良事件,张海诺和赫森联合发布了两条新的规定:其一,艇员之间可以在牌局上押钱,但每局不得超过10土耳其镑;其二,一旦发现偷窃行为,第一次将没收偷窃者一半的财富,第二次将剥夺其今后分红的权力。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西蒙、布拉茨、艾尔加一家以及小向导阿尔萨兰乘快速号前往安踏利亚港购进下一批物资,而两艘潜艇则启程前往克里特岛附近的目标海域。

自从发下了第一批分红之后,“有了钱该干些什么”成了艇员们最近的热门话题。

有钱之后该干些什么,这也是张海诺一直以来都在思索的问题。要想谋取暴利,发国难财是一条捷径,但他无论如何也不会选择这一条的,这倒不是说他有么多的正义和“爱国”,只是他很清楚这样的行为一旦被民众知晓,自己的名誉将会受到多么大的影响,以后再要想在军界混就难了!

不发国难财的话,前往美国经商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毕竟在这个年代,有许多后来鼎鼎有名的商业企业和商业名人还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可口可乐现在的影响力还只限于美国的部分地区,而百事可乐则要到1年后才会诞生,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后来影响力遍及全球的品牌则还要等上几十年才会出现,此外还有一些极有潜力的品牌产品没有被研发出来,像尼龙、太阳镜和吉普车等等。

在商业上,预知便意味着大笔的机会和财富。出于自己的经济学本行,张海诺还清楚的知道2年之后也就是1920年,美国将爆发战后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这过后的9年时间里,美国经济将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当时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那被称为“投机者的时代”。1929年,另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会将整个金融市场席卷一空,股价、房价暴跌,但这也是另一些投机者大发其财的机会!

每当脑袋中浮现出这些资料的时候,张海诺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带着安娜一起到美国去过富足而平静的生活,但这个美好而单纯的想法却敌不过他内心深处的那个最大目标——二战!

这段时间,张海诺一直在考虑如何返回德国——直接回海军部报到暂时是不现实的,那次“狼群试验”已经让他深刻体会到了那些海军大员们保守而刻板的思想,现在带着两艘潜艇回去非但不会成为英雄,反而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可能被送上军事法庭扣上逃兵的帽子,然后是漫长的监禁生涯!

至于这两艘潜艇,现在的德国海军敢于保留下来的可能性很小!

不能带潜艇回德国,那难道要大家在这荒凉的赫森岛上住上一两年吗?

张海诺觉得这也不是办法,一来长期的漂泊会消耗艇员们的激情和士气,二来时间一长被土耳其官方或是英国人发现的几率也将大大增加。按照他最初的设想,加勒比海是个比爱琴海更好的藏身之地——那里不仅岛屿众多,大大小小的国家之间权力交错和权力真空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海盗已经不像当初那样盛行,但加勒比海仍不失为一个藏身的好去处。

一群拥有先进潜艇的海盗,张海诺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设想。试想一下,在加勒比海诸国中,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海上力量强到足以绞杀这两艘潜艇。当然了,这仅仅是一个不现实的设想,因为这两艘潜艇一旦出现在公众面前,不仅会引来英国和美国的调查,还会遭到协约国海军不遗余力的打击!

两艘潜艇再强,也无法和一整支舰队抗衡!

“上尉,看,U21似乎遇到麻烦了!”

听到奥托这句话,原本正在观察前方海面情况的张海诺连忙将目光转向原本在自己右舷500码处同速行驶的U21,它现在正离自己越来越远——航速明显减慢了!

“又出故障了吗?”

张海诺之所以会说“又”,是因为赫森告诉他在之前那几次单独搜索沉船的航行过程中,U21就已经出现了好几次机械故障,经过艇员们的抢修才得以继续航行。

U21号上的艇员很快用信号旗打出一串旗语:

“我艇出现故障,正在抢修!”

刚启航就碰到这样的麻烦,张海诺除了无奈还是无奈,毕竟U21是一艘已经服役超过4年的潜艇,在一战中跟随赫森长途跋涉来到地中海,前后经历了大小战斗数十次,艇身和内部系统曾经多次受损,光大修就进行了两次。更加要命的是,赫森岛上根本没有完备的修理设备,潜艇每次出航归来,艇员们就只能自己动手进行维护和检修。虽说U21和U148各自携带了一些备用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