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404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404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好!”张海诺低声对自己说,如果那些芬兰人能够放弃他们所谓的“原则”,这场仗还会更加好打一些。在这个问题上,希特勒时期的德国政府和外交官员们就已经使尽了浑身解数,然而芬兰人坚决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在收回被苏俄占领土地后便不愿意踏过边境一步。经过多次协商之后,他们至少答应为德军登陆部队提供了良好的集结港口和在边境地区的策应掩护,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海军从法国调回了大部分主力舰艇——包括战列舰“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三艘由商船改造而来的大型航母也被投入这次波罗的海作战行动,登陆部队则由先前在北方举行过联合行动的山地步兵和海军战斗部队共同组成。经验老到的迪特尔将军出任登陆联合部队总指挥官,并决意率领他的指挥部作为第一批登陆部队上岸。

隆隆的炮声不绝于耳,有些来自于前方的炮击舰队,有些可能是从更远的陆地传来的。按照整个作战计划,由陆军元帅里特尔·冯·勒布指挥的北方战斗集群也将在同一时间从东、南两个方向进攻列宁格勒。虽然所辖各部缺乏装甲突击力量,勒布元帅这次却可以充分利用从德国本土调来的重炮部队——包括用于海岸防御的铁道炮和专门为攻坚战设计的臼炮,总共达到了二十九门!这其中,口径最大的当属阿道夫·希特勒相当看重的臼炮“卡尔”,这些口径达到600毫米的超级火炮,原本是被设计用来对付法军的马奇诺防线。从1940年11月至1941年8月,莱茵金属公司一共建造了六门“卡尔”,即一号炮“亚当”、二号炮“夏娃”、三号炮“多尔”、四号炮“奥丁”、五号炮“洛奇”、六号炮“迪沃”。由于拥有自行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公路运输,德军将领们决定将六门中的四门部署到遥远的列宁格勒前线。此外,口径达到420毫米的固定臼炮“伽马”和另外一些口径超过300毫米的列车炮也被运来,光这些重炮就组成了一个极为强大的超级炮群!不仅如此,数以百计的大口径榴弹炮也被部署到各主要突破口,空军还在靠近列宁格勒的各战地机场集结了800多架斯图卡,再加上大批经验丰富的步兵,德军将领们这次决意用一场硬碰硬的硬仗给苏联人沉重一击!

陆军将领们的决心让张海诺看到了新的希望,正因如此,他才会冒险率领主力舰队绕过丹麦海峡返回本土海域——在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他的舰队几乎被巡逻的英国舰艇发现,第二天上午,舰队在行驶至挪威水域时,又遭到了英国远程轰炸机的骚扰,好在沿线空军都做好了充分准备,舰队得以顺利返回阔别已久的本土港口——可笑的是,英国人在发现德国主力舰队回到本土后,竟认为德国政府决定提前结束这场战争而加以大肆宣传,他们的外交人员甚至还主动通过中立国家与德国政府进行接触,提出了他们的所谓和平条件,即德国军队无条件退出法国,通过外交协商的方式解决原属英国的非洲殖民地问题,并缔结长期有效的中立协定。

德国政府顺水推舟的和西方盟军进行了初步的接触,从雷德尔、洛梅斯特到三军将领们,虽然都有意结束战争,但都不打算就这样放弃那些已经占领的土地,尤其是世敌法国和资源丰富的非洲殖民地。他们同样试探了苏联政府的和平条件,克里姆林宫的态度十分坚决:德军后退至双方1941年6月22日以前的边界,并就战争损坏和苏俄军民的伤亡进行相应的赔偿。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德国不战而结束战争的希望基本破灭,将领们经过短暂的商讨之后,决定首先在东线展开“诸神黄昏”行动。

“报告总司令,炮击舰队将在十分钟后完成第一轮炮击行动,登陆船队已经按计划展开!目前尚未受到来自苏俄方面的阻击!”

参谋官勤快的出现在张海诺面前,但这位新任的海军总司令终于有点不耐烦的皱起眉头,说道:“好了,少校,如果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只说报告而不加上总司令的头衔,我会非常感谢你的!”

“是的,总司令阁下!”参谋官非常认真的回答说。

张海诺摇了摇头,撩起袖子看了自己的表,不知不觉炮击已经进行了一个半小时,这段时间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强大的15英寸主炮应该已经用重磅炮弹将近岸的苏军防御工事都梳理过一遍了。他先前仔细研究过空军的侦察照片,苏军在这一带的防御工事看起来层层叠叠、十分严密,其实并不是一条真正系统而坚固的防线,和荷兰的哥雷比…皮尔防线、比利时的艾伯特运河防线以及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自然相去甚远,战列舰持续的攻击完全能够撕开薄弱处,而苏俄军队在这个方向上之所以有恃无恐,更多的是仗着芬兰湾内数量可观的水雷和行踪不定的潜艇。数以前计的水雷由苏联、芬兰和德国共同布设,因而没有人能够找出一条足够安全的航线,加上昼伏夜出的苏俄潜艇,德国海军的大型舰艇自从战争开始后就很少冒险进入芬兰湾,实力不济的芬兰舰队更是对靠近俄国领土的海域望而却步。

早在1941年末,德国海军在决定与山地步兵展开联合行动之后,就进一步加快了清理芬兰湾水雷的行动,在芬兰海军的协助下,除了芬兰湾封冻季节,清理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开展当中,“提尔皮茨”号服役后进入芬兰湾炮击苏军港口亦是清理行动获得成效的一种展示。尽管在那之后苏俄波罗的海舰队并没有放弃防御,但由于列宁格勒受到围困,库存水雷的消耗远远超过了补充,最终水雷布设行动趋于中止,而部署在芬兰湾的苏军潜艇,也在持续的作战行动中损失惨重,能够正常出海作战的已经越来越少了。

十分钟之后,震耳的轰隆声果然减弱了,但仔细辨听,仍有不少中小口径的火炮在射击。又过了一会儿,参谋官忐忑的出现在张海诺面前,相比于在炮击舰队统筹大局的舒伯特,这名年轻的军官显然还需要更多的历练。

“报告……登陆船队已经靠近海岸,他们遭到了一些阻击,但舰队的后续压制非常有效!”

“很好!”张海诺满意的点点头,虽然先前的航母大战吃了亏,可经验就是这样总结出来的,如今德国军队的联合登陆能力不敢自夸天下第一,正规化和现代化的程度却足以让很多国家羡慕不已!

第十二卷 海权时代

第1章 穷则变,变则通

1942年8月,法国,土伦。

在来自地中海的海风吹拂下,即便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季节,法国南部沿海地区也是休闲避暑的胜地。随着苏德停战协定的签署,战争的阴霾似乎正在远离欧洲大陆。在土伦港口,随处可见法兰西的三色旗帜在迎风招展,根据德、意、法三国在1941年签署的协定,德意军队逐渐削弱了对法国舰队的控管,而且随着三国之间签署了新的自由贸易协议,来自德国和意大利的扫雷艇已经利用半年的时间把港外敷设的大半水雷清理干净。这一切,都使得昔日死气沉沉的土伦又恢复了生机,灿烂的阳光下,一艘艘驳船和货轮欢快的往来于水道之间,有的来自于意大利,有的从西班牙或是非洲的某个港口开来,甚至还有远绕苏伊士运河从欧洲另一边驶来的德国船!

在这个防守严密且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军港靠北一侧,是法国军民最后的骄傲——法国公海舰队,这支耗费十数年时间用巨资打造起来的强大舰队,曾是法兰西御敌于国土之外的重要保障。在1939年8月之前,它还排在世界第四,可接下来的三年,它却在盟友的背叛和无止尽的内耗令人惋惜的走向了没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直到南欧和北非都控制在轴心国手中,地中海形势趋于稳定,法国海军才看到了解禁复苏的希望。

阳光下,威武雄壮的两艘大型战舰——“斯特拉斯堡”号和“敦刻尔克”号,鹤立鸡群般停泊在诸多巡洋舰和驱逐舰中间。在悬挂舰队司令旗的“斯特拉斯堡”号,穿着白色军服的水兵们正兴致勃勃的洗刷着甲板,而在舰舷两侧,还有二三十名水兵坐着吊篮里给舰体重新刷油漆。

“战争快要结束了,我们的战舰却才开始准备新的航程,心里总觉得很别扭!将军,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慨呢?”

线条刻板甚至有些丑陋的舰桥上,两个穿着高级将官制服的人一边看着官兵们忙碌,一边神情坦然的聊着天。就面貌和身形而言,两人一看就是临近或是已经步入迟暮之年的,个子稍矮一些的,肩章上有五颗银白色的五角星,也即是法国海军的最高军衔——海军上将。不过此人并非鼎鼎大名的弗朗索瓦·达尔朗,那位备受争议的传奇人物自从法国投降后却平步青云,海军部长、外交部长直至内阁副总理、国防部长,并且获任法军最高军衔、法兰西元帅,被看作是贝当元帅的最佳继任者。尽管身兼法国海军总司令的职务,达尔朗如今却不直接指挥舰队,位于土伦港中的法国舰队所受的节制来自三个方面:公海舰队司令德·拉波尔德上将、土伦海事长官安德烈·马修斯中将以及1941年薪签署的《德意法和平协定》。

这位着法国海军上将军服的便是如今的法国公害舰队司令拉波尔德,他温吞却不陷于软弱的说:

“是的,这让人感到难堪,但凡事总要往好处想。德国人制服了北极熊——虽未致其于死地,但短时间内俄国人是不可能恢复元气了。接下来,德国人该重新调转枪口对付英国和美国。英国已经不足为惧,美国人还在太平洋方面和日本人决战,战争很可能像我们在1940年夏天猜测的那样,以英国的妥协而告终。我们输掉了战争,却挽救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接下来,我们将会像上个世纪普法战争结束后那样,迎来一段漫长而坚强的蛰伏期,法兰西终将重新崛起,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另一名将领,肩膀上的银星只有三颗,但也已经是身份相当不俗的人物了,他很有同感的说:“是的,纵观历史,法兰西总是在挫折中向前发展!之前的战斗经历固然让人沮丧,可我们也应该乐观的看到,我们至少为法兰西保存了这样一支舰队!”

两人凭高而望,偌大的港湾中,除了这两艘身躯庞大的战列舰——在英国被称为战列巡洋舰,德国人则把它们列入快速战列舰的范畴,还有将近五十艘各型战舰,包括法国人引以为傲的福煦级重巡洋舰和空想级驱逐舰。在这些最近才被获准重新武装的舰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三十年代军备竞赛的产物,可以说汇集了当时世界领先的造舰思想和技术,也是用大量资金堆积出来的战争利器。

“是啊,这是一支大有可为的舰队!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还将用它们来收复那些失去控制的殖民地,也许……还能赶在战争前跟英国人干上一仗!”拉波尔德上将憧憬着有朝一日挽回法国海军在米尔斯克比尔之战中丢失的尊严,按照德国和法国维希政府近期签署的秘密协议,法国舰队获准重新武装的一个条件就是协助德国和意大利进攻英军盘踞的直布罗陀——由于西班牙独裁者选择继续在轴心国与盟军之间摇摆,德国人似乎终于失去了耐性,而只要直布罗陀海峡归由轴心国占领,整个地中海都将成为他们的内海!

“是啊!英国人会为他们卑劣的行为付出代价的!”

虽然上了年纪却不乏雄心壮志的海军少将,也在一旁作摩拳擦掌状。在这个时代,大部分法国海军将领都有着在历史学家们看来古怪而病态的想法——憎恶德国人,更憎恶英国人,一方面不愿意与德国人或者意大利人为伍,另一方面就算死也不肯和英国人展开合作,而如果只能在两者之中选择其一的话,他们往往更想要置英国人于死地而不是占领了他们大片领土的德国人!

两人聊了好一会儿,看时间正准备回船舱里去喝一杯下午茶,他们的上尉通讯官急匆匆赶来,递交给拉波尔德上将一份加急电报。

“噢,达尔朗说德军在法国的部队这几天调动频繁,我们的人注意到有两个精锐的德军装甲师直接从俄国调到了里昂北部地区,对外宣称只是在大后方休整!好吧,现在法国成了德国的大后方,笑话了!”

看过电报之后,拉波尔德上将笑着将它折了起来。

“那么说……元帅是觉得德国人仍对南部虎视眈眈咯?”海军少将的表情却有些严峻,或者说,是害怕。

海军上将却不以为然,“是的,我们勇敢而英明的元帅觉得整个法国南部唯一对德国人有吸引力的,便是这支获得重新武装的舰队了!”

“如果德国人以装甲部队迅速从里昂南下的话……也许两到三天就能抵达土伦?”海军少将的表情愈发的不自然了。

海军上将笑着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