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387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387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首惨遭谋杀!”

“篡权者占领柏林!”

“党卫队正向首都开进!”

“我们要夺回属于人民的政权,将叛逆者统统绞死!”

讲演者每一个口号都能得到听众们的高呼支持,而不论是警察还是维持治安的党卫队士兵也都在振臂高呼,如此情景,往年只有在元首生日或是德国赢得重要胜利的时候才会出现!

“加入党卫队,拯救德国!”鼓动者不厌其烦的吼叫着。

在慕尼黑的火车站,大量党卫队士兵以及穿着没有军衔的陆军制服的预备队士兵正等待登车,他们有的装备着德军制式的毛瑟98K步枪和MP38/40冲锋枪,有的拿着诸如毛瑟1888甚至双筒猎枪之类的老式枪械,尽管装备参差不齐,但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士气高涨,但凡有人喊起“拯救德意志”之类的口号,周围的人都会高声呼应,而且站台上也用临时制作的牌子写着硕大的字眼:

“通往柏林,通往胜利!”

在慕尼黑的国社党部大楼里,一个戴着眼镜、留着阿道夫·希特勒式小胡子的中年男子,正会同十数名党卫队高级军官对着大幅德国地图商议着。

“巴伐利亚所有的城市已经不再听从柏林政府的号令,绝大部分驻军也已经接受我们的临时指挥,随时供我们调动的部队已经超过20万人,不过……他们中能够真正上战场的不超过8万人,许多人甚至没有像样的武器!”一个党卫队的地区总队长——相当于党卫军中将,客观而冷静的分析了德国南方的形势。

“动用南方各兵工厂仓库里的武器,还有那些刚刚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也都拿给士兵们,我们不能让元首的追随者们刺手空拳和敌人对抗!”眼镜男以果决的口气做出了指示,紧接着,他又话锋一转,说道:“这并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战争,我们的士兵没有经过足够的训练,这并不重要,我们要的不是内战,而是从气势上、从精神上压垮对手!在看清真相之后,德国的七千万人民都会起来支持我们的!”

在这个世界上,马屁精几乎是无处不在的,眼镜男话音刚落,便有一名党卫队旅队长赞叹道:“说得太好了!全国副总指挥兼武装SS二级上将阁下,在您的领导下,我们很快就能像1933年那样取得最伟大的胜利了!”

其他几个人也纷纷附和着。

眼镜男却不为所动,他目光投向德国的西面,同时问说:“我们在多特蒙德和科隆集结了多少部队?”

站在他左手边的第二位军官很快答道:“在科隆,已经有超过6000名党卫队的正规士兵和2万名武装人员集结起来,警察和驻军已经宣布脱离柏林叛乱政府的指挥;在多特蒙德,我们可以调用的人员已经达到5万人,通往柏林的铁路线大部分能够得到保证!只要再给我们一天的时间,武装人员的数字可以扩大两倍!”

“我们不是去打仗,时间比人数更加关键!”眼镜男语速很快的说,“通知所有部队立即登车出发,如果无法直达柏林的话,想办法在距离首都最近的地方下车然后步行前进,我们一定要在明天之前完成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思维斯上校,汉堡的情况怎么样?”

左手边第三位军官面色有些为难,他答道:“呃……尊敬的全国副总指挥兼武装SS二级上将,在北方的几座主要港口城市,我们的集结遭到了海军的阻挠——他们出动水兵队控制了码头、火车站等重要枢纽,并且……以领袖的名义解散了我们的集会!”

眼镜男并没有生气,而是斩钉截铁的说:“领袖生死未明,现在党卫队应该接受总部的直接指挥!”

“是!是!”那名军官连连点头,唯恐自己的言行招来不测。

“海军,哼!我看他们已经决定跟柏林叛乱政府同流合污了,还有空军和陆军,在这样的形势下,任何的中立行为都该被看作是向叛乱者妥协,等到我们重新控制了局势,一定要好好调查所有的高级将领,但凡有确切证据与叛乱者有瓜葛的……哼哼!”眼镜男冷冰冰的说道,在这里,他无需担心任何人将这些话泄露出去,在党卫队高层,没有人不知道他的铁腕手段,以至于许多人害怕他远甚过领袖。

片刻的沉默之后,眼镜男右手边的一位党卫军中将面露忧虑的说道:“据说驻扎在波兰的几个陆军步兵师已经开始向柏林方向移动了,但我们并不确定他们准备支持我们还是叛乱政权!我已经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帝国师的部队指挥官,他们虽然有装备虎式坦克的重型坦克营,但人数实在太少了,我提议让我们在德累斯顿集结的部队提前出发,他们虽然也多是预备役士兵,但总好过让我们的精锐孤军作战!”

“可以!”眼镜男看着地图点点头,“只要援军一到,帝国师第2团的部队就继续向柏林市中心前进,只要守备部队不开火,我们就有机会和平的解决事件,而我们大家都将成为让德国免于内战的功臣!”

军官们有些已经是喜形于色了,但另外一些则并不对现在的局面感到十分乐观,在元首已经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以党卫队一方力量就能跟国防军对抗吗?

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谁也不敢给这个问题下结论。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德军中央集群指挥部里,身着厚实冬装的陆军将领们也在进行一场攸关国家命运的会谈。

“虽然这条战线看起来趋于稳固,但我知道俄国人正在酝酿一场更大的反击,前线各部队必须就地固守,任何撤退或是向后方的大规模调动,都有可能影响军官和士兵们的情绪。诸位,试想一下,万一俄国人趁着这个机会给了我们沉重打击,那么不论今后谁来执掌德国的政权,与俄国之间是继续战争还是谋求和平,我们都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所以,我的观点是绝不从前线抽调一兵一卒,甚至——想办法从后方再增调一批部队来,哪怕是几个步兵师也好!”

说话的这位,正是德军中央集群的指挥官费多尔·冯·博克元帅,也是如今德国诸兵种中麾下部队规模和人数均首屈一指的人物,他的一举一动,对于德国局势的影响自然是无人能及的,但这位陆军从一开始似乎就不打算插手国内的政治事务。事实上,自从情人节以来,俄军就已经在莫斯科周边地区进行过多次小的进攻行动,而前线德军各部则严守博克元帅在2月15日凌晨发出的命令:固守阵地,没有集群指挥部的命令,不得擅自调动或是采取进攻行动!

这道命令,后来被普遍看作是挽救东线数百万德军官兵的一个重要决定,因为在失去元首和最高统帅部之后,集群指挥部对于稳定战局无疑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我同意!现在非但不能从前线调兵,而且要想方设法保持物资和后备部队的供应!”刚刚从南线赶来的隆德施泰特元帅和博克元帅一样,在如今的形势下有影响全局的能力,虽然南方集群在规模和装备等方面均逊色于中央集群,但在他们的正面仍有大量的苏军部队存在,一个“不小心”,亦有可能让德军的整个战线陷入崩溃!

“我知道,我当然都知道,可是国内的局势我刚刚也说过了,党卫队企图重新控制政权,难道刚刚恢复了自由的德国,又要重新落入黑暗的独裁统治吗?”柏林新政权的临时总统路德维希·贝克急切的说着,在他来到东线之后,将领们仿佛和雷德尔商量好了一般,依然称呼他为“陆军上将”。

“国内的预备军或许能够帮你的忙,但我们……眼下的职责是确保战线的稳定,确保这几百万德军将士最后能够平安回到德国!将军,俄国人的实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他们并不像广播中宣传的那样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实际上,我们正在角力的关键时刻,谁先松下气来,谁就可能招致彻底的失败!”冯·博克元帅摇摇头,尽管自己也曾在贝克麾下任过职,但这并不足以让他作出违反自己判断的事情。

贝克失望的转过头,求助的看着中央集群的空军指挥官凯塞林元帅,“阿尔贝特,也许你的空降兵能够解柏林之围?”

空军元帅沉沉的说道:“将军,我不知道您对目前的东线局势是否有足够的了解,我们的运输机数量严重不足,恶劣的天气也影响了它们的正常使用,就算冯·博克元帅准许我调用这些负责运送重要物资的飞机以及列入战略预备队的伞兵,短期之内也是无法运往柏林的!而且,我很担心前线部队调回柏林后会因为局势而迷失方向——他们不知道究竟该支持那一方,说实话,我个人也很迷惑!”

第27章 日耳曼的孤傲

埃及,开罗。

即便在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严寒天气时,这远在地中海彼岸的异域之地也依然是暖风阵阵的,和煦的阳光下,人们惬意的享受着一年之中最愉快的季节,这里虽然远离欧洲主战场,却并不是信息闭塞的,德国发生内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埃及,这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了隆美尔麾下隶属于德国非洲军团的十万德军官兵。除了人心躁动之外,他们还得小心提防那些对他们虎视眈眈的眼睛。

城东一处并不起眼的四层楼建筑,曾经是一座当地有名的旅馆兼赌场,在德意军队进城之前,英国老板便卷着他的家当逃走了,这里随后被德意占领军征用,现在已经成为德国非洲军团的指挥部。

“元帅,这是吉奥文将军命人送来的文件,他的副官还在休息室等着,说如果您有什么回复的话,可以让他带回去!”

当德国陆军上尉迪尔·施泰因走进这间位于三楼且朝北的办公室时,他的上司、在交战双方都威名在外的“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元帅正穿着一身崭新的元帅军服坐在办公桌后面,整个人脸朝窗户,那里正好可以看见浩瀚的地中海。

“让他先回去吧!如果有什么要回复的,我会再和吉奥文将军电话联系的!”

办公桌后面传来的那个声音憔悴而深沉,施泰因上尉甚至有些担心自己的上司是不是出现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为在他的印象里,三个月前因为攻占开罗并夺得对苏伊士运河控制权而被德国元首晋升为陆军元帅的隆美尔,一向乐观而坚毅,说话的时候也总是中气十足,从来没有这样沧桑过。

“是的,元帅!您还有什么吩咐吗?”上尉特意最后问了一句,但他只看到背对自己而坐的人摆了摆右手,便只好轻轻的退了出去。

回到位于二楼的休息室时,坐在那里等候的意大利军官站起来用德语问说:“情况怎么样?”

上尉摇摇头,“先回去吧!元帅说他有需要的话,会直接和吉奥文将军联系的!”

“好吧!那我就回去复命了!”意大利军官戴起自己的军帽,虽然这两个国家在上一场战争中曾经兵戎相见,但由于两位元首共同的信仰以及战前所组成的钢铁联盟,加上双方在语言文化方面本来就有不少共通点,官兵们在一起合作便不那么的生硬。只不过意大利人总是觉得德国人太过古板和骄傲,而德国人也很不喜欢意大利人的散漫和胆怯,结果双方在北非并肩作战的一年时间里,没有几次协同是令双方都感到愉快的!

“再见!”施泰因上尉平静的说。

“再见!”意大利军官正要走出门,突然又停住脚步并转身说道:“上尉,你是个很好的人。如果你要回德国去的话,请提前告诉我,我想送你一件有纪念意义的礼物!”

“是吗?”施泰因上尉有些惊奇,在他的印象里,双方平日也只是正常的公务往来,因而答道:“谢谢您的好意,但……到时候再说吧!”

意大利军官善意的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我们真的要回国了吗?”施泰因上尉喃喃的自己问自己,来这炎热干燥的非洲已经有整整一年时间了,他当然很怀念自己的家人,但是一年来有许多的伙伴朋友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洒下鲜血,很多人将永远的留在这里。今天能够站在开罗,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成就了,一下子说离开就要离开,人们心里难免会有种失落感。

突然间,凄厉的防空警报响起,将刚刚陷入思绪中的施泰因上尉吓了一跳,他的第一反应便是冲向三楼的元帅办公室,当敌机前来轰炸的时候,那里绝不是一个安全的位置!

攻陷埃及无疑是德军统帅部在1941年底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溃逃到约旦和叙利亚地区的英军士气低落、装备缺乏,看起来已经不堪一击的,但就在新年刚过的时候,德国元首突然决定放弃对西亚的进攻,转而将部署在北非的航空部队调往东线,非洲军团的一些重型坦克营和装备反坦克利器——88毫米高射炮的防空炮营也随之调往俄国前线,德意联军在非洲方面就地转入守势,最东段的防线就设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不到50公里处!

这一变故距今虽然只有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