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364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364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所用。同时,德军指挥部派出了十余支侦察小分队——他们20到30人为一队,携带轻武器和电台沿着指定线路前进,以便在飞机无法出动的情况下对撤退苏军的行踪以及敌人在滩头与摩尔曼斯克之间的部署进行地面侦察。

天黑之前,又一支运输船队抵达莫托夫斯基湾,他们运来了德军第5山地步兵师第3步兵团的大部分人员以及数千吨弹药物资。由于友邻部队的努力,这些士兵下船后可以在近岸的出发阵地稍事休整,而按照德军统帅部的规划,后面还有大约1。8万名山地步兵和海军战斗步兵陆续运抵——在这之后,能否拿下摩尔曼斯克就得看迪特尔和他的山地兵将领们自己的表现了!

当天晚餐时间。

“元帅!元帅!刚刚接到U…133发来的密电!”

高级军官餐厅里,通讯官一路狂奔而来,这样的举动令围坐在一桌的张海诺、林格、梅克以及舰队中的另外几名舰长,都显得十分的诧异。毕竟,这些都是或多或少经历过一些战阵的人,即便是再大的事件,也不至于如此惊慌,何况是在令人尊敬的帝国海军元帅面前?

张海诺不慌不忙的放下手中刀叉,拿起餐巾擦擦嘴巴,一副自然的表情:“是发现英国舰队了吗?”

通讯官气喘吁吁的说:“是……是的,发现一支由三艘战列舰、两艘重巡洋舰和……和大批巡洋舰组成的英国舰队!就在诺尔辰角……以北5海里!正以巡航速度向这里进发!”

“丘吉尔知道两艘复仇级战列舰还不足以填饱我们的肚子,所以又送了一支舰队前来!好,好得很,上尉,你立即以密电形式回复U…133,密切关注这支舰队的行踪,同时注意附近海面,尤其是可能隔着一段距离的英国航空母舰!”

“是!”通讯官将长官的指令记录下来,便又匆匆的离开了。

目送这个冒失的年轻军官远去之后,张海诺示意两名起立的驱逐舰指挥官坐下来继续进餐——至于林格、梅克和其他几位舰长,从头到脚都保持着高级将领应有的风度,泰然自若!

张海诺一句一顿的说:“各位,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虽然我们眼下有这样那样的困境:兵员伤亡、舰艇受损、弹药不足,但这些困难都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克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眼前的优势,舰艇集中、目标明确,我们已经熟悉了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我们拥有大批有备而来的潜艇和新的战术理念……光士气一项,又该让英国人背上既想复仇又害怕遭致不幸的沉重包袱了!”

从舰长们的反应来看,这么一段简短的话已经囊括了他们心中所想,因为在一般人看来,舰队作战应该是准备充分的——完备的舰艇与装备,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的舰员,最好还能够得到本方空军的支援,但这种理想的状态极少出现在真正的战斗当中。

第54章 战魂(2)

英国,伦敦。

围绕着主力舰队是进是退的争论,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天,而军政界高官们的态度又直接左右着三军联合司令部的决策。不过,最让人大跌眼镜的还不是重要人物们在会议桌旁的嘴脸,由于海军将领们极不希望看到自己最后的有生力量在寒冷而遥远的北方与德国舰队死磕,并且十分担心在战斗中受伤搁浅的战舰会最终为“卑劣”的苏联人所占有,因而令布鲁斯·弗雷泽中将所指挥的B分舰队在与撤退的“皇家橡树”号接头后直接返航。可就在这条命令被执行后不到12个小时,一条新的、内容截然相反的指令又从伦敦发出,这使得已经踏上返航路程的英国舰队不得不在挪威海东南部原地掉头,而让伤势较重且无法坚持战斗的“皇家橡树”号由数艘驱逐舰护送返回英国。

所幸的是,“声望”号战列巡洋舰的惨剧并未在几乎同一时期建造的“皇家橡树”号身上重演——不过在另一个世界,这艘老旧的战列舰可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战争才刚刚开始,它便在斯卡帕湾的锚地被一艘勇敢穿过警戒线的德国潜艇所击沉,成为那场战争中最经典的海上偷袭战之一!

现在,已经驶过北角的英国舰队仍在等待一条进入战斗的命令——放眼历史,放眼全球,似乎还没有哪个国家的那支舰队会在战争已经进行到第三个年头时还需要根据首都的命令决定进攻与否。巧合的是,在遥远的太平洋某处海域,另一支更加强大的舰队也在等待,但那上面从将军到司炉工,绝大多数人都拥有坚决进攻的可怕决心!

在太阳下山之前,古朴的会议室里又缭绕着呛人的烟雾,这些烟雾的源体虽然没有火药那般的杀伤力,但也是人类生命安全的一大“杀手”。

“先生们,你们难道就那么害怕德国人,以至于要坐等他们再次将炸弹和炮弹砸向伦敦才奋起反抗吗?不列颠历史上数次遭到外敌入侵,难道你们要看着纳粹的铁蹄踏着我们同胞的躯体登上我们的土地吗?”

一个瘦弱而干瘪的老头儿,身上穿着旧版的海军将官制服,嗓音沙哑却掷地有声。

坐在另外一边的陆军将领,脸庞宽大、身材结实,外人根本看不出来,他竟与前者年龄相仿,其口气倒是同样的尖锐:

“可是,难道我们因为感情用事而吃的亏还少吗?一个月之前,我们的地中海舰队原本可以避免遭受覆灭性的损失,可是我们依然把它派往马耳他!在开罗,我们的四万名士兵本也可以撤往后方,可他们现在却不得不生活在德国人的战俘营了!大家可不要忘了,再早一些的时候,我们还曾在法国白白损失了二十万军队和上千架飞机!我们不是莽夫,为什么要做那种自以为勇猛的事情?”

“对!”另一名空军将领大声支持道:“现在德国人跟俄国人决死争斗,我们根本不用急着动手!大家注意了,现在的俄国,可不是1914年时的盟友啦!那是布尔什维克,红色的魔鬼,我们的天敌!为什么不让白色魔鬼与红色魔鬼自相残杀呢?我坚决认为,我们的舰队应该立即从北方撤回,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就算没有北方的胜利,俄国人也不见得会败给德国人?”

“这是鼠目寸光的观点!”反击者是一名年纪颇大的海军中将,他站起来厉声喝道:“布尔什维克是红色的魔鬼,这我并不否认,可他们现在毕竟和我们站在抵抗纳粹主义的相同战线上!要是俄国人输了,德国人便很快可以调转枪头对付我们,在得到整个俄国广袤的土地和令人羡慕的资源之后,他们用不了多久便能铸造一支可怕的海军,加上空军和陆军的优势,我们还有打赢的希望吗?有吗?”

“诸位!诸位!大家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见场面上过于难看,在战时内阁中担任海军大臣的庞德终于出面让众人消消火气,不过他所扮演的倒不单纯的和事老,只见满头白发的老帅温吞吞的说道:“大家各有各的道理,可眼下我们的舰队正在开赴战场的途中,为什么不把指挥权与信任交给这支舰队的指挥官弗雷泽将军呢?遥想当年纳尔逊爵士率领舰队出海的时候,女王和海军司令部也没有干涉他的决定权吧!”

有了约翰·托维的“前车之鉴”,布鲁斯·弗雷泽在上任之前向丘吉尔提出了一个没有商量余地的要求,那便是给予他对舰队的绝对指挥权。当时地中海战事吃紧,丘吉尔手中也没有更好人选,于是便应允下来。在弗雷泽赴任之后,在舰队事务上也确实没有受到所谓“高级参谋团”的搅和,然而皇家海军高层——或者更为确切的说是首相丘吉尔本人,对于这位经验稍显缺乏的“新人”并不完全放心,仗着己方密码的高度保密性,在舰队出战期间接连不断的发出指令。说好听些是提供情报、从旁协助,其实便是遥控指挥。屡屡触犯军事之大忌,也难怪英国人要在各条战线上吃到苦头,而这也未免让人联想起了其他参战国家的独裁者们——有时候,所谓的民主,不过是披着虚伪外衣的独裁而已!

庞德虽老,但这里一群老将未必个个卖他面子,只见又有一个人站了起来,在整个三十年代,此人先后出任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司令和联合司令部副总参谋长等高级职务,只是在法国战役结束之后,才因为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而退居二线。

“年轻人热血沸腾,弗雷泽将军现在肯定期盼着把受损的德国舰队一网打尽,但事情哪有这么简单!诸位,那支德国舰队的指挥官可是冯·分肯施泰因,海上之狐!既然提尔皮茨号已经修复,他为什么不趁风雪和夜长昼短之便利率舰溜回德国?就算摩尔曼斯克的价值比整支舰队还要高,难道他们就那么迫不及待的要拿下?在过去的3个月时间里,我们运达摩尔曼斯克的货物才不过十余万吨,这对于整个战场的形势根本起不到多大的影响嘛!”

“的确,德国并不缺乏有远见之人!”先前那位海军中将中气十足的说:“正因如此,他们才看到了偏僻寒冷的摩尔曼斯克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美国不断加大对我们以及苏俄的援助早已是确定下来的事实,尤其是在亚洲形势愈发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三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将变得更加紧密!因此,只要有希望存在,我们就应当放手一搏,哪怕最终失去了这只舰队,我们也将赢得世界的尊重!”

一名陆军将领冷哼一声,说道:“世界的尊重?难道等不列颠因为失去了舰队而招致德国人的入侵时,难道等我们同胞在德国坦克的机枪面前流尽鲜血时,世界才会懂得尊重我们吗?”

“先生们!”庞德用力拍拍桌子,阻止了眼前的争论继续激烈化,他说道:“其实站在大家各自不同的立场,谁都没有错!但我突然想起了1940年法国战役行将结束之时的情景!那时候,我跟随首相前往法国谈判,法国人恳求我们将全部的飞机投入战斗。我仍然记得,在那个糟糕的时刻,参加过上一场战争的法国老英雄甘末林将军手里连一个师的预备队都没有了,他恳求我们,将战斗机和轰炸机派往前线,他说不但需要我们的飞机来掩护法国陆军,更需要飞机去阻止德军的坦克,如果那样的话,法国人世世代代都会感谢我们——否则,法国就完了!”

庞德的一席话,让刚刚还闹哄哄的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似乎每个人都在认真回味那段苦涩的经历。法国完了,短短6个星期就完败于德国人之后,德军的强大战斗力让整个世界都震惊了!

在那场战役的最后关头,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内阁死守底线,将整整25个中队的战斗机留在了不列颠,而这也为英国后来赢得不列颠空战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石。不过当世人都在称赞英国人的顽强时,却很少会想起甘末林将军的“恳请”。

“的确,那段回忆至今仍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中!”

一个宽厚的声音突然从会议室大门那边传来,众人纷纷扭头看去,那竟是整个下午都不见踪影的战时内阁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这个胖老头儿嘴里依然叼着一根雪茄,一身风尘仆仆,仿佛刚刚前往医院探望伤员似地,脸上的表情是那样的沉重。

“不过,我想有一点是需要在这里补充的。内阁当初之所以拒绝向法国增派战斗机和轰炸机,不列颠本土安全只是一个方面的考虑。战役期间我两次前往法国,一些敬业的法国军官让我感到敬佩,但是更多的人,将军、参谋还有那些士兵们,身上都透着一股子悲观的情绪——在我眼中,他们从战争一开始就输了,没有任何的希望!”

丘吉尔慢吞吞的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并坐了下来,“如今,我虽然没有亲自前往苏联看一看、走一走、聊一聊,但从各方面的消息可以看出,俄国人在损失了几百人军队之后,依然顽强的与德国人作战。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守住列宁格勒,守住莫斯科,守住希望!如果没有这种希望,我是断然不会向他们派出一艘船、运送一吨货物的,但是现在,我们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挽救文明世界的命运,也是挽救大英帝国的命运!”

第55章 战魂(3)

在战斗开始之前,最后一次收到来自伦敦的密电时,布鲁斯·弗雷泽中将和他所率领的舰队已经航行到了巴伦支海的边缘地带,距离德军控制下的挪威港口瓦尔德仅22海里,到摩托夫斯基湾也只有140海里——按照单纯的距离计算,这早已处在德国空军的攻击半径之内,然而,漫天飞雪和漫长的黑夜成功阻挡了强大的纳粹战鹰。

进攻或是撤退,简单的两个词语背后实在蕴含了太多的东西,已过“知天命”的弗雷泽,总觉得自己头顶上悬挂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他和他的数千名官兵们,连同这些耗资数千万英镑打造的钢铁舰艇,仿佛随时都可能被眼前无尽的黑暗给吞没。

忽然间,担任舰队侧卫的驱逐舰发出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