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354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354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清楚。

“嗯,应该快了!”张海诺浅浅的回应了一句。

十来分钟之后,炮声又想了,远在十数公里之外的苏军列车炮每天炮击的时间并不固定,但打中或是没打中目标,他们一点也没有停歇的意思——就算弹药可以无限量的供应,可炮管的抗磨损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例如俾斯麦级的15英寸舰炮,在全装药设计的情况下,药室寿命预计为110发,身管寿命在210发左右,按照同时期苏联的冶金与火炮技术,口径相近的陆上重炮实际寿命恐怕只少不多。算下来,三天的远程炮击中,两门俄国列车炮已经各自发射了近150发炮弹,虽然从炮弹的轨迹无法作出判断,可想必距离炮管报废的时限也不长了。

※※※

经过了两个星期的暴风雪天气后,欧洲大陆以及北海周边地区的人们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阳光,这对于刚刚从战火摧残中恢复过来的英国人来说尤为及时,因为持续的低温天气已经造成了数十人冻死、百多人冻伤,几万平民沦为灾民,生活受到影响的更是不计其数。

尽管阳光从来没有做到过真正的“普照大地”,此时高纬度的地区也还处于暴风雪的统治之下,但战争不会为天气停住脚步,充其量,也只是有限的放缓而已。

在北海最北部的谢德兰群岛,风雪依旧,但一支庞大的舰队已经生火启航了。

得益于英国造船厂高超的工艺和出色的效率,在欧海之战中遭到重创的“威尔士亲王”号比在那场海战中受伤的德国旗舰“俾斯麦”号早两个月重返战场,而且利用这次维修的机会,英国人在这艘新锐战列舰上装配了最新的雷达火控设备,根据工程师们的估计,这将是全舰的防空效率提升至少80%。

可惜的是,这样的天气不论陆基飞机还是舰载机,都无法正常执行作战任务,因而战舰在航行途中遭到空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事实上,恶劣的天气不仅影响飞机出动,舰船的活动也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高达7级的烈风能够轻而易举的掀起3、4米的大浪,一般的小船在这样的天气根本不敢出海,就算是稍大一些的货船,也可能因为过于剧烈的颠簸而受损。

按照常理,军用舰艇的坚固程度要远远超过普通民船,但各种军舰由于设计目的不尽相同,其适航性就未必都很出色了——德国海军的Z级驱逐舰和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就是典型例子。不过对于拥有众多海外殖民地的英国而言,他们的军舰肩负着保护商船队以及海上航线的重任,因而在舰艇设计建造时就十分重视远洋航行能力,因而大多数舰只的抗风浪能力都较为出色。

“报告,刚刚收到第三巡洋舰分队发来的电报!”

由通讯官转来的电文,最终送到了穿着白色制服的海军中将手中。

“什罗普郡号发来电报,第三巡洋舰分队已经由丹麦海峡驶入挪威海了,按照目前的速度,估计明天这个时候就能抵达北角了!为了确保通讯安全,如无特别的发现,巡洋舰分队将在24个小时内保持无线电静默!”

中将对自己的参谋官说道,两人应该都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因而行为举止都颇为沉稳。

“那我们呢?用最快的速度赶上去,还是……”少将军衔的参谋官淡定的问。

“不急,让巡洋舰分队先过去探探情况!按照伦敦的指示,我们不必过于冒进!”

“是的。不过……我总觉得伦敦的指示很是蹊跷,如果提尔皮茨号真的搁浅在俄国的近海,俄国人是不会放过它的!”

中将嘴角微微上翘,“俄国人当然不想放过它,但他们也得有这个实力!”

所谓的实力,在英国人看来也许就是以“威尔士亲王”号为首的战列舰群和以“胜利”号为代表的航母战斗群,再加上数量可观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在海军方面,俄国人不仅规模无法比肩,舰艇质量亦差了一大截,在寒冷的北方,他们甚至没有一艘巡洋舰等级的大型战舰,若不是潜艇部队的“意外”出彩,苏俄海军极有可能遭到德国北方舰队赤裸裸的羞辱。

愈是不济,愈是急于弥补差距,这或许就是苏军统帅们的真实心理写照。至于英国人,他们并不缺乏建造可以和德国俾斯麦级相抗衡的战舰的技术、资金亦或是人力物力,已经完工三艘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综合性能其实也仅仅略逊于俾斯麦级,而建造中的前卫级更是被认为足以与俾斯麦级进行一对一的正面决斗。他们渴望消灭俾斯麦级,立足点来自于战略层面——经过几次海上战斗后,英国海军中正弥漫着一种“恐俾”心理,官兵们普遍认为俾斯麦级是不可能被击沉的,既然如此,英国海军也就没有从正面击败德国舰队的希望。以至于在大西洋的护航作战中,一些军官把沙恩霍斯特级误认为是俾斯麦级,从而做出了与形势不符的错误判断。此外,若是“提尔皮茨”号最终和“俾斯麦”号会合,两艘战列舰的可怕威力将是任何一支英国舰队都难以招架的——想想几个月前的瓯海之战,英国人对此再清楚不过了。

第40章 声音

“借口!借口!借口!全都是借口!天气?天气怎么可能阻挡伟大的日耳曼军队?我们又不是无能愚蠢的法国人!”

在东普鲁士的森林中,“狼穴”精心修葺的大会议室里正被一个怒不可遏的咆哮声所充斥,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感觉到那种近乎歇斯底里的激动情绪。

没有人敢于顶撞独裁者,这也进一步助长了其不可一世的气焰,而恶性循环的又在不断影响远在千里之外的战场。

“进攻!进攻!我一再强调要勇往直前,而你们呢?俄国人已经没有力气进行反攻了,你们竟然还在小心防御侧翼?嗯?我们已经消灭了300万俄军,打垮了另外200万,谁来告诉我,斯大林还可以从哪里抽调军队来进行所谓的反攻?”

良久的沉默之后,陆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大将站出来为前线的指挥官们辩解道:

“元首,气温下降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估计,现在夜晚的温度甚至达到了零下27度!不仅士兵们缺乏冬装,就连我们的坦克和车辆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此外,根据我们得到的最新情报,俄国人已经利用从远东抽调的兵力以及收拢的溃兵组建了一支新的装甲军和若干步兵军,这些部队不只是用于加强莫斯科正面防御,我们担心他们会从图拉附近投入反击,从而威胁到我们的坦克军团……”

阿道夫·希特勒恶狠狠的扫了自己的“私人参谋”一眼,这个举动竟令哈尔德整个人往后一缩,身上完全没有一位高级将领所应有的坚决,而像个不能自主的傀儡、蠕虫。

整个过程中,站在哈尔德旁边的陆军总司令沃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面无表情、不发一言,宛如一颗已经有600年树龄的老树一般。虽然在西线战役结束之时随另外11位将领一道晋升元帅,但这位老帅自从登上陆军总司令之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个权力的牺牲品和“可怜虫”,除在波兰战役期间表现出了一名陆军司令应有的领导才能之外,他关于避免与西方盟国交战、在打赢西线不进攻苏联等建议,不是遭到希特勒的否决,便是受到其无情的嘲讽。以至于当希特勒指示陆军进行“无情的种族战争”、要求就地枪决苏军政治干部时,曾有几位军官要求希劳希奇提出抗议,布劳希奇则拒绝去冒激怒元首的风险。

入侵苏联之后,德军在初期凭借“闪击战”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果,为胜利所陶醉的希特勒竟然越过布劳希奇直接向集团军群下达命令。关于未来作战进程的战略争论在1941年7月至8月间爆发出来,特别是博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取得斯摩棱斯克战役的胜利之后,布劳希奇、哈尔德、博克等主张中央集团军群继续进攻,目标直指莫斯科,但希特勒固执己见,严厉指责布劳希奇太容易受其部属影响。与此同时,中央集团军群滞留长达三个星期,错过了良好的夏季作战气候。8月底,希特勒硬是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第3装甲集群向北进攻列宁格勒,抽调第2装甲集群向南进攻基辅,导致中央集团军群兵力严重分散削弱。

至于德国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威廉·凯特尔元帅,在这司空见惯的“狂风暴雨”中和布劳希奇一样令人吃惊的保持着沉默,任由阿道夫·希特勒肆意发挥着他无与伦比的“讲演”口才。

“必须在一周内拿下莫斯科,这样士兵们才会得到真正的休息机会,才会得到可以避风的场所!一周,不能再久了,嗯?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德国元首气势逼人的环顾四周。

刚刚从前线返回最高统帅部汇报情况的马克斯·乌尔曼将军,也就是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的副手,虽不至于战战兢兢,但也是一脸小心的说:

“尊敬的元首……根据空军的空中侦察报告,以及俄军各部队的调动,还有我们对俄军逃兵的审问,种种迹象均表明……”【wWw。WRsHu。cOm】

与德国元首那有如鹰眼般尖利的目光一对视,可怜的集团军群参谋长顿时卡壳了。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俄国人的战线已经摇摇欲坠了,他们之所以摆出一副反击的架势,就是想拖延时间,好让我们陷入拿破仑的困境,但我们不是懦弱愚钝的法国人,不是!!”希特勒冷冷的说道,就在将领们以为他将要开始另一番长篇大论的时候,他却用一种平缓而自信的语调把话题扯到了众人意料之外的地方:“如果俄国人还有预备队的话,他们何不分出一部分投入摩尔曼斯克方向呢?我们最好的战列舰就放在那里,只要10万人……也许5万人,就能够夺取它!我相信,在斯大林眼里,一艘俾斯麦级的价值是远远超过一个普通军团的,他对海洋的渴望是那样的深厚,甚至让我都为之惊讶!”

由于这是一次针对莫斯科前线而举行的专门军事会议,因而并没有海军将领在场,不知道雷德尔和他的助手们听到这句话会作何感想,它至少反映了一个浅显的问题,在德国元首的宏远规划中,击败甚至消灭斯拉夫民族,可要比与英国争个你死我活更为现实!

“乌尔曼将军!”元首准确的说出了这位只有过两面之缘的集团军群参谋长的姓氏,这似乎也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受重视的。

“请替我转告冯·博克元帅,我相信他的能力,也相信中央集团军群全体官兵的能力,我衷心祝愿他们在莫斯科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留下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后,阿道夫·希特勒和往常一样迈着大步离开了会议室。

将领们面面相觑,有几个人很快带着阴郁的表情离开了,剩下的人,包括两位陆军元帅和一打将军们,不一会儿就又对着作战地图讨论起来,这种讨论有时也会升级成为争论,但最终大多是无果而终的——元首的固执,已经超出了将领们的预期,也许,正走向一个许多人都无法忍受的程度。

※※※

最后几天的暴风雪,使得北方的气温降到了令人吃惊的零下30度,要知道在以往这是1月份才可能出现的温度。因此而感到艰难的不只是位于俄国前线的德军将士们,冻死冻伤的情况同样出现在防御一方。放眼整个战场,无数指挥官们都在期盼着好天气的早日到来,而统帅近4万山地步兵的迪特尔上将亦是渴求最为迫切的人之一。尽管舰队和登陆部队克服了各种困难突袭摩尔曼斯克并守住了滩头阵地,进攻扎波利亚尔内的苏军也因此而迅速东撤,但在之后接近半个月的时间里,他的山地步兵却只向摩尔曼斯克挺进了35公里便止步不前了——糟糕的道路、令人绝望的后勤以及在正面阻击之敌,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这……唉!”看完来自德国后方的密电,一向精明干练的山地兵上将却皱起了眉头,他对着作战地图端详了好一会儿,这才向自己的参谋长罗克上校吩咐:“立即通知各部队,不管天气好坏,天明之后发动进攻,这次务必要拿下前方的俄军阵地!各炮兵连在进攻发起之前进行10分钟的速射掩护,具体时间等候我的命令!”

“将军……”参谋官显得很是犹豫,但那绝不是临战怯场的表现。

“去吧,执行命令!”迪特尔轻声叹道,尽管正面阻击的俄军只有大约一个师的兵力,却躲藏在相对完备的防线上,大量的水冷重机枪不说,光那几十门大炮就足以让这里的德军指挥官们眼馋了——山地行军,加上冰雪封路,整个山地军手里不仅没有一辆坦克,就连75毫米的山炮也只有二十门,人扛马背,所剩的弹药平摊下来只够每门炮30发。至于小口径反坦克炮和迫击炮,对俄军坚固的堡垒和漫长的堑壕所能构成的威胁就过于微弱了!

参谋官走后,迪特尔展开手中的电报纸,上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