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35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35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张海诺真是没了脾气。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之后,夜幕很快就降临了,海面上的视线变得非常有限,轮廓贴近海面并且全身漆黑的潜艇显然比普通军舰更有隐蔽性上的优势。因此,张海诺指挥的U171仍以水面状态行驶,航海官皮特·斯特格迈尔仔细计算过,U171将在6个小时后经过英国人布设在北海出口处的警戒线。

按照以往的经验,凌晨2点正是英国人守卫比较松懈的时候。

有西蒙在指挥塔上观察,张海诺得以安下心来用一顿晚餐,不过在吃饭的时候,他满脑袋依然是白天想到的那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是U171在水下潜航时英国人是如何做到精确追踪的,二是那种动响很大但破坏力却不强的爆炸物究竟是什么样的武器。

历史上,英国人在1906年就发明了被动式声纳,但据张海诺所知,那种声纳一开始是用来探测水下冰山而非潜艇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英国海军的舰艇上大都没有装备专门用来侦测所水下潜艇的设备,随着战争的进行才陆续研发并装备各种技术还不算成熟的水下听音设备,如水听器和初级的声纳。至于到1917年时英国人的声纳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他就不得而知了!

第34章 自由之海

1917年5月13日,战争中一个非常平凡的日子,但对于张海诺来说,这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因为这一天,他在大西洋上看日出。

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以来,不论在塞德利茨号还是U21,张海诺都没有来过大西洋海域。与地中海的平静和北海的怒涛汹涌相比,这片浩瀚的大洋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情。

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夜晚,张海诺一夜无眠,英国人在北海北部的封锁线是他们阻挡德国舰船进入大西洋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又被德国海军官兵们称为通往自由之海的最后一道门槛。为了扼守这个重要通道,英国人不仅将大舰队主力驻扎在帕斯卡弗洛,还在附近海域部署了大批巡洋舰、驱逐舰和飞艇,一些重要区域甚至布设了水雷阵。

因此,任何一位德国艇长在穿过这片海域的时候都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从凌晨两点进入英国舰船出没最频繁的区域到天亮之前进入北大西洋海域,张海诺都一直坚守在潜艇指挥塔上,与他相伴的还有埃德文和西蒙。好在北海的北出口要比英吉利海峡宽阔得多,英国人不可能在宽达200多海里的海域全面部署。期间他们虽然遇到了两艘巡逻的英国军舰,但最终还是顺利的避开了它们。

曾随艇三次进入大西洋海域作战的西蒙告诉张海诺,潜艇只要出了北海,所受到的威胁就要小得多,猎物也要比北海多得多!那些单独航行的货船或是武装商船是德国艇长们最喜欢攻击的目标,攻击那些有军舰护卫的商船虽然难度较大,但它们往往都是大吨位或是运载了重要物资的商船。此外,击沉一艘加拿大或是美国的运兵船就相当于在陆上干掉了至少一整营的敌人,那也是相当值得夸耀的战绩!

上午10点多,张海诺他们收到了来自U89的电报,内容无外乎是说他们已经安全穿过英国人的警戒线并进入大西洋海域,然后祝其他人“会餐”愉快。

经历了那场险象环生的战斗之后,张海诺对U89的艇长,那个迂腐的绅士,已经不那么的反感了,或许他当初的决定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作出的,就像冯·劳伦茨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所属。

张海诺礼貌的回复了一封电报,告知对方自己的潜艇同样安然穿过英军警戒线,并提醒对方注意英国人厉害的水下定位仪器和水下炸弹。

出了北海北口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进入大西洋“猎场”,根据启航前从潜艇指挥部送来的机密指令,张海诺和他的U171被部署在苏格兰西北200至300海里、冰岛西南150至250海里的海域活动。那里是英国利物浦北美航线之一,但指挥部同时也提醒说英国人和最近参战的美国已经加强了这条航线上的护航力量,作为U171的指挥官,张海诺在发现英美货轮或商船队时有权决定是否发动攻击。

航海图上的几厘米往往代表很长的一段距离,直到5月14日中午,张海诺和他的U171才抵达预定作战海域。

海上猎手的生活听起来很刺激,实际上大多数时间都是枯燥的,漫长的等待在考验着人们的耐性。另一方面,潜艇在视线上的先天不足使得艇长们不得不让自己的潜艇在航线附近来回游弋,以此来扩大自己的观察范围。

北大西洋靠近冰岛海域的风浪比不上北海北部的怒涛,但至少要比地中海强烈很多,而且这里的气温也比较低,即便是春末夏初,海面温度也在10度以下。

张海诺的第一个猎物出现在5月14日晚上9时22分,那是一艘在灯火管制下航行的不明国籍货轮,如果是在德国统帅部下达无限制潜艇战的命令之前,张海诺就必须先确认对方身份然后才能采取行动,但从1917年2月4日起,“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

可惜的是,这一次张海诺碰到的商船几乎就是一只逃命的兔子,它压根不给U171占据射击位置的机会,而是非常快的穿过这片海域并消失在夜幕中。

6个小时之后,也即是第二天的黎明,U171又发现一艘由东往西行驶的轮船,它的速度并不是特别快,吨位还不到4000吨,可就是不厌其烦的改变自己的航向。张海诺连续两次试图占据鱼雷发射位置都没能得逞。考虑到强行发射鱼雷失的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又担心那是一艘英国Q船,也就是伪装猎潜舰,所以张海诺没有冒然发动攻击,而是眼睁睁的目送对方远去。

第三艘出现在张海诺视线中的货轮,桅杆上悬挂着一面醒目的米字旗,但让他胸闷不已的是,那家伙居然跑得比前面两艘船都快,那架势就跟在冲击蓝飘带大奖似的!

(PS:蓝飘带奖,1833年起颁发给横渡大西洋速度最快的邮轮的一项荣誉称号,但并不是按年度颁发,而是作为一种荣誉称号性质的奖,随时由速度最快的横渡大西洋邮轮获得)

这时候,张海诺想明白了一件事,在德国宣布无限制潜艇战之后,仍以单船航行的方式前往英国的商船总会有自己规避德国潜艇的手段,想要逮住这些野兔子,你得拥有狐狸的智慧!

到了第四天,张海诺的视线中终于出现了速度又不快、航线又非常稳定的船只,而且还不止一艘。只是在这些船只周围,一艘艘巡洋舰、驱逐舰像是一群气势汹汹的保镖,让人看到就想远远避开。西蒙和埃德文的建议都是最好别去招惹这支由军舰护航的商船队,但张海诺心里可不这么想。

“向指挥部发密电,我们在52号海域发现一支大型英国船队,商船约有15至20艘,护航军舰8到10艘,让他们尽快调遣附近区域的潜艇前来支援!”

说完这些之后,张海诺又快速计算了一下对方的方位、航速以及U171的位置。

“保持三分之一航速前进,2度转向350,全艇做好下潜准备!”

埃德文与西蒙相互一望,也没多说什么,认真执行命令去了。

第35章 开张大吉

自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后,协约国商船的损失由1月份的30万吨增至2月份的40万吨,再猛增至3月份的50万吨,直到4月份的85万吨。

英国出海的商船中,平均每4艘就有1艘被击沉。

为了保护己方商船、维护本国海上交通线,英国海军部开始采用船队护航体系,也就是将十几艘或几十艘的商船编成船队,由驱逐舰或巡洋舰护送,往返于美英国家之间。

※※※

浩瀚的大洋上,一支由三十余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船队正向着英伦三岛的方向前进。在这支船队里,既有两万吨级的远洋油轮,也有上万吨的大型货轮,它们组成了一个近似圆形的紧凑阵列,而环绕在这个圆形周围的,是一艘艘有着不俗战力和高航速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这些军舰看起来崭新而威武,那一门门大炮警惕的注视着海面,只要附近一有异动,它们就将以最猛烈的炮火予以关照。

这样的护航队形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如果实在要挑出什么毛病的话,没有随船队搭载飞机或是飞艇就是这支英国船队最大的败笔。

张海诺早早的注意到了这一点,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才得以在英国船队驶近之前从容不迫的指挥U171以水面航行的方式进入攻击位置,然后才潜入水中——若有哪怕一艘英国飞艇随船队飞行,他的U171就只能在很远的地方就开始潜航,那样不仅耽误时间,还会因为耗用蓄电池储电量的缘故影响到潜艇之后的战术行动。

“角度!”

“015!”

“1号目标,距离3300,方位15,航速12!”

这一次,报角度的换成了枪炮长哈克特,张海诺则成了潜艇上唯一能够观察海面情况的人。此时他潜望镜对准的,是一艘白色货轮,它的船体线条看起来非常壮实,里面一定可以装很多货物,也许是英国急需的粮食、矿石,也许是其他更加重要的物资,这一点张海诺并不需要弄得很清楚。

“2号目标,距离3100,方位15,航速15!”

张海诺这次不需要哈克特报出角度,是因为他的潜望镜还没有移动,另一个船影就闯入了他的视线。那是一艘典型的英式舰队驱逐舰,排水量在1000吨左右,体积较德国的大型雷击舰大三分之一,舰体显得特别修长。它的前甲板上装备有一门单管舰炮,敦实的舰桥后面布置比较简单,三座位列中线位置的烟囱、一门向前的单管舰炮和两具鱼雷发射管,舰尾甲板则是一门向后的单管舰炮。

作为艇上的作战参谋也就是艇长的助手,库克认真记录着张海诺所报出的这一组组数据,他的职责就是记录并计算潜艇的射击参数。当然,所有的数据都是下一秒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他计算时必须要考虑进去的。

张海诺顺时针稍稍转动了潜望镜,这一次,他看到的是一艘比先前那艘舰队驱逐舰更大的军舰,它的舰体比前者长了大约一倍,干舷更高,舰上装备的火炮也更强——前甲板上是两座单装舰炮,舰体中段有副炮和鱼雷,在舰尾还有两座单装的火炮。从这个距离上,张海诺估计它的主炮是152毫米口径,威力要比那些驱逐舰的舰炮高出整整一个档次。同时,张海诺还注意到这艘巡洋舰的桅杆上悬挂着一面英式的分舰队指挥旗——在基尔海军学校进修潜艇专业的时候有一门课程就是教学员们识别各种舰船旗帜。对于其他学员来说,这简直就是在给中学生上小学课程,但对张海诺却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

“角度!”

库克盯着潜望镜转盘上的刻度,“018!”

“3号目标,距离3000,方位18,航速15!”

接下来,张海诺没有继续寻找其他目标以及和它们相关的参数,而是下令收起潜望镜。

他记得教官曾经说过,作战时应尽可能减少潜望镜暴露在海面上的时间,以避免潜望镜和潜望镜扬起的浪花被对方发现。

“潜望镜!1号和2号鱼雷定深3米,回旋角度0!3号和4号鱼雷定深2米,回旋角度3!5号鱼雷定深2米,回旋角度0!”

在下达了这一系列命令之后,张海诺两眼盯着自己的手表,同时问哈克特“3号目标抵达方位5的时间”。

“从刚才开始算4分20秒!”

张海诺不再说话,而是默默等待着。进入大西洋的这几天虽然还没发射过一枚鱼雷,但他却想通了不少事情。一名出色的潜艇指挥官优秀之处并不在于正面和敌方护航舰只斗法,而应该充分发挥潜艇的优势对敌人舰船进行出其不意的攻击,并且做到一击致命、打完就闪,让敌人的护航舰船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而不是将自己航速满、深度潜航状态下无法反击的弱点暴露在敌人面前。

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出现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点,张海诺觉得这才是赫森作战思路的精髓,而他不能光光从行为、战术上模仿赫森,而应该多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战场、巧妙制定对策。

此刻的张海诺,已经不像数天之前在北海时那样懵懵懂懂了,而且他相信英国舰船上安装的听音设备虽然定位精度较之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处于被动式搜索阶段,否则U171前次“诈死”就不会那么轻易偏过英国人了!

在全神贯注的等待状态下,张海诺接下来的4分钟时间几乎是按秒度过的,就在秒针转了四圈并重新回到原来那个位置时,他像赫森那样爆发了:

“升起潜望镜,鱼雷舱做好随时发射鱼雷的准备!”

潜望镜放下之后,张海诺稍作调整,将视角对准5度位置,几秒之后,一个白色的船影进入他视线。说时迟,那时快,他果断下令发射1号和2号鱼雷。

顿了大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