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308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308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对手的后勤补给带来大麻烦!

此外,张海诺还惊讶的发现,意大利防空部队的弹药库过于靠近容易遭到袭击的阵地,而且只储备了勉强能够应付两到三次高强度防空作战的弹药!

基于这一系列糟糕的情况,张海诺以战役总指挥官的身份向意军负责人米利科·萨瓦尼将军提出建议,但是这个高傲的意大利将军却跟张海诺打起了哈哈,一会儿说他的军队比德军更加熟悉地中海和西西里,一会儿又强调德国提供的物资仍在运输途中,总之一番太极下来,竟没有几个地方进行了调整。

这一次,张海诺算是看透了意大利人的本性,与其将经历耗费在他们身上,不如做些更加实在的事情。根据意大利海军部的通报,在塔兰托和马塔潘之战中受损的战列舰“利托里奥”号和“维托里奥·万内托”号已经修复,但经过之前几场惨痛的失利之后,意大利海军似乎已经丧失了与英国地中海舰队正面交火的勇气——后者目前以战列舰“罗德尼”号和新型航空母舰“可畏”号为作战核心,拥有2艘战列舰、2艘航母和大量巡洋舰、驱逐舰。由于德意联军在北非成功的作战行动,最近两个月以来,英军的陆基飞机通常只在靠近埃及的区域执行作战任务,而无法延伸到地中海中部尤其是马耳他附近海域,加之德国根据德意两国之间的协议开始派遣潜艇和鱼雷艇进入地中海区域作战,所以在地中海的整体形势上,轴心国海军的实力已经恢复到了和盟军基本相当的水平。

张海诺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扭转对阵双方在地中海区域的兵力对比,进而争取到以较为有利的形势发动马耳他战役——小小的马耳他,却是两大阵营争夺地中海控制权的一个重要棋子。

由于德军战斗部队抵达西西里并适应这里的环境还需要一些时间,意大利海军作战和运输舰艇也还没有完全到位,张海诺决定先让德意空军对马耳他进行最大限度的持续轰炸,以此来减小登陆作战时的阻力。在将手边的事务安排妥当之后,他便动身前往伊斯坦布尔,一个非正式的军事代表团已经于一周之前抵达土耳其深度,并就这个国家的战争立场进行了初步的试探。

也许是上一场战争的惨痛教训仍然记忆犹新,土耳其政府的立场显得十分坚定,严守中立,绝不加入交战的任何一方。

第15章 宝刀未老

大西洋北部靠近格陵兰的海面上,狂风夹着豆大的雨点,汹涌的怒涛有时就像是一堵移动的高墙侵袭而来,但恶劣的海况并不能阻止人类的活动。在这片海域,一支由十余艘舰船组成的船队正自西向东行驶。

重量以千吨计且拥有钢筋铁骨的船只,并不是完全无惧于风浪的阻力,它们在起伏的海面上颠簸摇晃着,队形也显得愈发的凌乱。

“看,是德国舰队!快发明码电报,让伦敦知道我们的具体位置!”

一艘具有典型美国城级驱逐舰外观特征、但桅杆上悬挂着圣乔治海军旗的驱逐舰上,身穿大雨披、刚刚还在用望远镜观察海面的上尉军官,几乎是呐喊着向舰上通讯人员下达命令。他的惊恐,源自于海面尽头的那两个黑点,受限于肆虐的风雨,人们还不能通过军用高倍望远镜判断出对方的具体舰型,但呼啸着飞来的炮弹却是最明显的事实——在这浩瀚的大西洋上,除了纳粹德国之外,没有第二个国家的舰艇会向英国船队发动攻击。

未加密的无线电迅速带着这重要信息传向远方,但这并不能吓跑有备而来的德国人,德国人的炮火精度虽然受到了恶劣天气的影响,但随着距离的拉近,英国船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并且开始有船只被击伤了!

“以密电向附近的美国海军战舰求援!”驱逐舰上的英国军官又一次叫来通讯人员,他很清楚,这支已经脱离美国宣布的护航区域的英国船队,是不可能凭借区区两艘驱逐舰、一艘猎潜舰和四艘武装拖船的护航力量,来抵挡那两艘装备精良的德国战舰的!

四个小时后,当一艘美国巡洋舰抵达交战区域时,两艘德国战舰已经不见踪影,海面上只剩下彼此之间相距甚远的7艘英国货轮和1艘武装拖船,侥幸逃过一劫的船长们正在竭力救援那些落水的英国水兵和船员。之前的激烈战斗中,由两艘大型战舰组成的德国舰队轻而易举的收拾掉船队的护航兵力,顺带将一半的货轮悉数击沉,就在剩下的英国船员已经要放弃挣扎时,两架美军的水上侦察机出现了,德国舰队很快放弃了那些四散逃避的英国货船,如海盗船一般迅速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根据幸存水兵们的指认,那两艘战舰就是德国海军目前最具威力的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

※※※

在大西洋海域,张海诺器重的战舰又有了新的斩获,并进一步给英国的海上生命线增加了压力。至于这级被许多人看作是鸡肋的高速战列舰,在这位主力舰队指挥官和战术专家的手里却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表现,一系列辉煌战果便是不争的事实。

眼下,身处伊斯坦布尔的张海诺正谋划着另一个“变废为宝”的策略。由于整个巴尔干半岛都处于轴心国集团的统治之下,他所率领的军事代表团非常顺利的经由陆路抵达了这个古老帝国的千年之都,土耳其政府虽然一再宣称将在战争中恪守中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将就此断绝和战争任何一方的联系。

俗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在凯末尔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把民主、自由和强大作为最主要的目标,近二十年来也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就,但轰然倒塌的奥斯曼帝国,留下的是那样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时至今日,土耳其仍然属于欧洲二三流的国家,工业薄弱、经济滞后,军事技术也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然而,土耳其人内心是渴望崛起的,他们无时不刻不在期盼着重回奥斯曼帝国的巅峰时期。

在上一场战争结束之后,英法等过虽然慑于土耳其军队的顽强而没有加以制裁,甚至“大方”的免去了土耳其的战争赔偿,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真心帮助这个处于欧亚大陆连接处的国家。至于恢复过来并不断发展的苏俄,也不断以一种新的方式延续着两个民族之间的土地之争。

虽然不是一个政治家,张海诺却看准了这一点。

在伊斯坦布尔,张海诺一行受到了谨慎的欢迎。经过好一番费心费力的交涉之后,固执土耳其人终于让了步,以张海诺德国军事代表团得以在距离土耳其首都数十公里的土耳其海军基地里见到了“亚沃士”号,也就是昔日的德国战列巡洋舰“戈本”号!

如今的“戈本”号,已经服役了将近30年时间,期间经历了重要的时代变革,其外观依然雄伟如故。这种设计航速达到25。5节、装备10门11英寸舰炮的战列巡洋舰,在技战术上简直就是上一场战争中的沙恩霍斯特级。不过,随着上一场战争以同盟国的战败而结束,排水量达到2。5万吨的“亚沃士”号在土耳其却长期处于一个尴尬如“鸡肋”的地位:他们的传统劲敌——希腊,依附于英国并得到了这个海军强国的支持,土耳其与希腊之间的海军竞争已经不能用单纯的战舰实力衡量了;数百年来无时不刻不在窥视达达尼尔海峡的俄国,经过国内革命和反干涉战争之后,军事实力与沙俄时期相比只增不减,亦是土耳其惹不起的对手;最让土耳其政府和军方感到头疼的是,维护这样一艘大型舰艇,每年的后勤耗费就是一个大数字,而且在德意志帝国垮台、造船工业崩溃的情况下,土耳其在二十年代根本无法从德国人那里获得维修“亚沃士”号的相应的零部件,舰体大修不得不交给法国人,两次现代化改装也是由德国曾经的对手进行的。

土耳其人的烦恼,对于德国人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得到土耳其军方的允许之后,张海诺带来的海军技术人员花费数天时间对这艘战舰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令双方都感到满意:这艘战列巡洋舰整体性能良好,后期更换的法国火控系统与德制11英寸舰炮虽不是原配,倒也可以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威力,经过维修升级的蒸汽轮机,可以保证这艘仍旧使用燃煤锅炉的战舰达到24。8节的最高航速。

关于“戈本”号的传奇故事,张海诺许久以前就在原本那个世界的各种历史资料中读到。必须承认,德国人造船工艺确实精湛,他们建造的战舰不但性能出色,而且非常的经久耐用——一条1911年下水的大型战舰,甚至在50年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性能,这在人类历史上实属少见。当同期的战舰早已在海底沾满淤泥或是沦为废铁的时候,唯有它,还在坚守着自己的使命。

不过,在张海诺将“戈本”号的问题摆上台案之前,在某些方面缺乏战略眼光的德国的独裁者,对于土耳其这个国家并不特别看重。这位波西米亚下士虽然经历了上一场战争,却不觉得那个腐朽的帝国帮了德国多大的忙,看着如今的德国已经在军力和战绩上超越了德皇时代,单独击败俄国似乎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也就更没有必要死乞白赖土耳其人入伙了。

对于苏德战场的前景,张海诺从未感到过乐观,他也没有奢望土耳其能够参战并在苏联人的肋骨上插上致命一刀。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者、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穆斯塔法·凯末尔已经在3年前离世,在这之后,土耳其再也没有出现一个强势的领导者,直到20世纪末,他们仍然停留在以希腊为最大假想敌的程度上——欧洲二流的帽子,再也没有摘掉过。

张海诺如今想要的,就是这艘充满传奇的战列巡洋舰,只此而已。

德国海军技术人员的正式评估报告,连同张海诺亲笔撰写的方案,随即被极其秘密的送回德国,而新晋的帝国海军元帅也很快得到了来自希特勒本人的回复,德国元首授权他与土耳其政府展开谈判。与此同时,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也写来一封私人信件,提醒他即使土耳其人有意割爱,也应当小心提防英国人的阻挠和破坏。

在同土耳其高层的第二次会谈中,张海诺正式提出了关于转让“亚沃士”号的意向,即德国政府以购买或者租借的方式重新拥有这艘战列巡洋舰。只要土耳其政府愿意,德国政府可以支付相当于一艘毛奇级战列巡洋舰造价两倍的外汇、贵金属或是军火、物资,亦可以向土耳其政府转让目前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并帮助土耳其军队训练军官和士兵——甚至可以签署一份永久保障土耳其利益的协议。

多少让张海诺感到失望的是,土耳其官员一口回绝了他代表德国政府提出的转让方案,理由很简单:其一,经过27载岁月,这艘战列巡洋舰早已成为土耳其海军的战斗中坚和精神象征;其二,土耳其政府不愿以任何方式卷入这场战争。

第16章 艰难的拉锯

夕阳西下,落日把伊斯坦布尔壮丽的金角湾染成了血红色。千年古都总有它独特的魅力,换上便装的张海诺,漫步在碎石子铺就的街道上,欣赏着那些极富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不由得怀念起二十多年前的光景。第一次来到伊斯坦布尔时,他怀揣价值不菲的金币,却是有家难回的“战争流浪汉”,满怀憧憬而又心情忐忑。而如今,争霸大洋的豪情和前路艰辛的怅然,又构成了另外一种矛盾。

张海诺满怀惆怅的看着那白色的海鸟自由自在的从头顶飞过,心想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摆脱不开烦恼的困扰,即便是拥有无上权力的统治者也不例外。他越来越看不透自己最终的归宿,远远瞥见集市上人群的熙熙攘攘,以及生意兴隆的商铺,却总觉得无法融入到这平和繁华的环境之中。

战争,已经在他身上留下太重的印迹。

从小巷子里传来的咖啡味,又一次勾起了张海诺脑海深处的记忆,循着浓烈的苦香,他步入了街边一家非常普通的咖啡馆。看着四个身材魁梧的欧洲人,在官员模样的土耳其人的陪同下涌入自己的小店,留着山羊胡子的老板看来有些受宠若惊。他连忙亲自过来招呼,听清对方的要求之后,便叫小生速去准备,俨然已经将这几个人奉为上宾。

土耳其咖啡以慢工出细活著称,既然坐下来,张海诺也就准备好了十足的耐心。此次的随行人员中,无一是经历过那次土耳其之行的故人,而舒伯特和霍夫曼这样的亲密伙伴也必须留在欧洲料理舰队事务,技术军官在技术方面忠实可靠,却不是谈心的好对象,至于随行的德国驻土耳其外交官,也是少有接触的陌生面孔。于是,张海诺把他大多数的注意力放在这充满异国情调的咖啡馆里,饶有兴致的看着小生将细细的咖啡粉倒入特制的金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