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247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247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于多弗尔港的英军指挥部和设立在加莱附近的德军无线电监测单位几乎在同一时间获得了这份未经加密的电报,战斗的进程也因为这突发的遭遇战而悄然发生了改变。

风浪中的战斗固然惊险,但对于久经战斗考验的德国鱼雷艇指挥官和艇员员们而言,这样的战斗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在法国投降以来的半年多时间里,部署在英吉利海峡附近的德国轻型舰艇和英国舰艇之间总共发生了40余次交火,平均下来基本上每周都有战斗发生,考虑到英吉利海峡多半时间处于相对恶劣的海况之下,实际交火的频率要比人们想象的高出一些。在这些通常势均力敌的战斗中,德国海军的S级鱼雷艇总共击沉击伤英国军舰9艘、商船17艘,击落英国飞机1架,如此战绩在德国海军中已经非常不错了,但他们自身也损失18艘鱼雷艇,战损率之高在德国海军中同样是首屈一指的。

不多时,舰艇高速行驶时的轮机声再度从夜幕深处的海面传来,仍在搜救英军幸存者的德国艇员们顾不上疲惫便准备好投入新的战斗。舷侧挂架上额外搭载的鱼雷让他们具备再发动一次攻击的能力,但若一击未中或是仍有敌舰幸存,他们便只能对着敌人叹气了——以舰上的20毫米机关炮根本无法对付鱼雷艇以上级别的舰艇,就算是英国佬的小型炮艇也能欺负这些失去了鱼雷的S艇!

夜幕下渐渐显现出来的,是一个又一个朦胧的黑影,领头的鱼雷艇谨慎的向对方发出灯光信号,这次回应的不再是劈头盖脸的炮火,黑暗中一闪一闪的光代表着德国海军特有的联络信号:这里是K,请在前方领路!

德语中的Konig即是国王之意,众所周知,如今的德国海军中配得上这一名头的仅有一艘战舰。不过鱼雷艇支队的普通德国水兵们对于高级联络密语并不了解,艇长和主要军官也是在启航之前才从来自柏林的特别联络官那里获知这些代码的。在火力强大的主力舰队面前,这些仅有百来吨的S级鱼雷艇看似无足轻重,但因为日常活动的关系,它们对多弗尔海峡一带十分熟悉。在指挥艇的组织下,这群S级鱼雷艇很快进行了重新编队,它们以近似V字形航行于德国舰队前方,而庞大的德国主力舰队此刻从前至后的顺序依次是“沙恩霍斯特”号、“俾斯麦”号、“格拉夫·齐柏林”号和“欧根亲王”号,5艘护航驱逐舰分别位于舰队左右两侧和队列后部,大小17艘舰艇以相对紧密的队形高速向英吉利海峡深处驶去。

几乎在同一时间,多弗尔港的码头上灯光晃眼、口号声声,自打前往多弗尔海峡执行巡逻任务的E级驱逐舰“蚀”号发回最后一条无线电信号之后,多弗尔港务司令部一方面向伦敦发去请示,同时向驻扎在港内的巡逻舰队发出了紧急战斗命令。从睡梦中惊醒的军官和水兵们迅速从营房赶往各自所属舰艇,而这其中反应最快的当属英国皇家海军第22“海上骑兵队”的小伙子们,他们是皇家海军本土舰队中和德国海军接触次数最多的一支部队——自从西线战事开始起,他们就频频和德国轻型舰艇尤其是吨位相当的S级鱼雷艇展开争斗。尽管绝对速度不及德国同行,但他们仍凭借出色的火力和良好的战术在与敌人的交手中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在隆隆的马达声中,10艘MTB型鱼雷艇就像嗅到了血腥味道的战马一般按奈不住奔向战场的冲动,而此时驻扎在多弗尔港的警戒部队中,还有十余艘巡逻舰、炮艇以及两艘早期建造的驱逐舰——D级驱逐舰“引诱”号和E级驱逐舰“特快”号,由于多弗尔港和整个英吉利海峡都处于德国空军的直接打击范围,所以这些舰艇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大都加强了防空能力,尤其是两艘驱逐舰几乎按照防空驱逐舰标准进行的改装:后部鱼雷管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门威力颇大的12磅防空炮,原机枪塔和2磅炮全部更换成20毫米厄利孔机枪,“特快”号还在两个月前的改装中撤去了舰桥上的测距仪和方位盘,装上一部初期型的对海搜索雷达,桅杆上的对空警戒雷达也大幅度增加了它的防空预警能力,并因此成为多弗尔警戒舰队当然不让的领舰!

海军司令部还未作出正式反应,拉姆齐就迫不及待的派遣两艘驱逐舰以及整个第22鱼雷艇支队出击了,12艘舰艇以36节的航速向南急驰而去,很快便隐入风雨交加的大海深处。

在长不足40公里、最窄处仅28。8公里的多弗尔海峡中高速航行,英德海军的两支舰队无须耗费太多的时间发现对方,双方的雷达技术在细节上各有千秋,但总体而言德国大型舰艇雷达的探测距离稍远,因而德国舰队也有机会及早作出反应。雷达室一传来有若干不明身份的舰艇自多弗尔方向而来的报告,张海诺便下令整个舰队拉响战斗警报,其实自从设置在加莱的德军无线电监测部队及时发来密电情报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这场战斗已经开始了,而且双方都没有回避的机会!

15000码、12000码、10000码,如此距离若是换了白天双方舰艇早已大打出手,但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和火控射击精度注定了双方出手的时间要比平时延后一些,不过在密集的炮声响起的一刹那,来袭的英国舰队中每一个经验丰富的军官和水兵均大感不妙,从声势来看那绝对是巡洋舰级别的火力,而紧接着落下的炮弹也印证了他们的判断——6英寸和8英寸的舰炮方能具备这样的威力,而从一个波次落下的炮弹来看,出现在他们前方的似乎是整个德国轻舰队!

第7章 偷天陷阱(6)

风雨中,满载排水量达到4。94万吨的“俾斯麦”号在高速行驶中仍保持着惊人的平稳度,这对于炮手而言无疑是个非常好的海上射击平台,在FUMO40型雷达的指引下,右舷12门双联装150毫米副炮和18门双联装105毫米高平炮连连开火,炮口喷射的火光映亮了大片海域,炮弹更是如流星雨般砸向远处,爆炸的频率简直比落在舷窗上的雨点还要密集,此情此景,在所有目睹这一切的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震撼。

高高的舰桥里,张海诺默默站在舷窗旁看着几近沸腾的大海,德国海军独特的造舰理念使得每一艘德国主力舰都配置有特别强大的辅助火力,德意志级、沙恩霍斯特级乃至齐柏林级皆是如此,为远洋袭击战而生的“俾斯麦”更是将这种特色发挥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在敌我实力相差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张海诺毫不怀疑自己指挥的这支舰队可以将那些来袭的英国舰艇阻击在鱼雷射程之外,但他更清楚自从炮火响起的一刹那起,突袭变为强攻,而好戏才刚刚拉开序幕。

12分钟之后,雷达上搜索到的12艘来袭舰艇无一幸存,经过雷达室和枪炮指挥室的统计,这些英国舰只最多也只冲到距离德国舰队4000米处便被如数击沉的,面对强敌仍然顽强进击,这些英国军人不仅勇气可嘉,也给了伦敦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一支火力异常强大的德国舰队已经突入多弗尔海峡!

在黎明来到之前,黑沉沉的海面上依旧风雨交加,多弗尔港务司令手中的舰艇无法对巡洋舰级别以上的德国舰艇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但他仍然尝试着将炮舰和巡逻艇派去执行监视和跟踪任务,只是接下来的战斗依然悲壮有余、效果寥寥,两艘德国驱逐舰毫不费力的击沉了3艘英国炮舰和1艘巡逻艇,并迫使其他英国舰艇撤离这片危险水域,由于得不到任何有效指引,直到德国舰队驶过多弗尔海峡,部署在多弗尔要塞的大口径火炮始终一炮未发,英国海防要塞炮兵的荣誉在这个夜晚受到了极大的羞辱。

以德国舰队的最高航速,完全通过东西长约300海里的英吉利海峡需要至少10个小时,而且要达到这一数字还必须保持直线航程。到了凌晨6时许,距离德国舰队最初驶入多弗尔海峡口已经过去了将近3个小时,天渐渐亮了。风雨未有明显的减弱之势,但海面上的能见度已经大大增加。驶过多弗尔海峡之后,张海诺即按照计划命令舰队沿着海峡南端的法国海岸航行,而前一个半小时几乎都保持着自北向南航行的状态,直到经过从阿布维尔港外才又重新改为自东向西航行,天亮时分舰队方才遥遥望见法国北部正对朴茨茅斯的赛纳湾,漫长而危险的航程尚有大半等待他们完成。

对于张海诺而言,到目前为止一切仍在计划之中。临近7点,从法国北部重要港口勒阿弗尔启航的德国海军驱逐舰Z…8以及第5鱼雷艇支队7艘S级鱼雷艇出现在舰队前方,他们将替换已经耗尽弹药油料且疲惫不堪的第3鱼雷艇支队。几乎在差不多同一时间,螺旋桨飞机发出的嗡嗡声也出现在海面上,这些涂着蓝绿迷彩的战斗机有着特殊而迷人的外形,尽管在不列颠之战中表现有点差强人意,但它们仍旧是欧洲战场上最炙手可热的主力战斗机之一。根据阿道夫·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命令,在海军主力舰队穿过英吉利海峡时,只要飞机处于可飞行状态,德国空军就必须每时每刻保证至少24架BF…109E在舰队上空护航,事实证明这一命令虽然让空军飞行员们苦不堪言,但确实帮了海军的大忙,仅过了半个小时,第一批英国飞机就从朴茨茅斯方向袭来,而这时候“格拉夫·齐柏林”号的飞行甲板尚没有一架舰载机——即便BF…109T能够勉强起飞,在如此海况下在甲板上降落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为了配合“莱茵演习”行动,德国空军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大幅度加强了他们在法国北部的雷达警戒体系,从加莱到阿布维尔、从迪耶普到勒阿弗尔、从卡昂到瑟堡再到圣马洛直至布雷斯特都加设了陆基雷达站,雷达探测覆盖整个英吉利海峡,此外空军还在各个雷达站以及各战斗机大队指挥部配备了高速密码机和专门的通讯联络官,以确保能够做到实时传递情报、及时送达指令。所以英国机群刚一离开英格兰南部的机场,德军雷达站就已经将消息发到了前线各机场的空军指挥部,再有他们通过无线电向第一线的战斗机飞行员们下达战斗指令,这一切几乎是不列颠空战的翻版,只是进攻方和防守方换了个方向。

经历了不列颠上空极度消耗双方空军元气的鏖战,尤其在德国空军改为夜间轰炸之后,人们还揣测双方短期内不会再度爆发大规模的空战,但这种美好的想象随着“莱茵演习”进入最重要阶段而破灭。

在去年夏秋之际表现出色的英国皇家空军这一次似乎却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派出的第一批进攻机群竟是清一色的“箭鱼”,这些在偷袭塔兰托之战中大放异彩的鱼雷机在过去几个月里同样活跃于英国本土水域,特别是在德国空军攻势大大减弱之后,它们时不时从朴茨茅斯等港口出发以炸弹或者鱼雷袭击沿法国一侧近岸航行的德国舰船,虽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战果,却也常常让德国海军官兵们头疼不已。不过这一次,这些狡猾的英国鱼雷机却碰上了“钉子”——因为莱茵演习而调往赛纳湾附近战地机场的皆是德国空军战斗经验最为丰富的精锐部队。9架箭鱼还未靠近德国舰队,数量和性能都占据绝对优势的梅塞施密特战斗机就如同饿狼嗅到食物味道一样扑了上去。

发生在雨中的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缺乏了悬念,精彩的空中追逐实质上就是单方面的屠杀,箭鱼一架接着一架被击落,趾高气昂的BF…109E却没有一架损失,英国飞行员们最终只投下3枚鱼雷便仓惶撤退,鱼雷无一不是离题万里。

第一波空袭刚刚结束,从对岸出击的英国舰队也出现了,但是和以往令人惊恐的“英国舰队”所不同的是,这次来袭的竟没有一艘战舰是排水量超过2000吨的,不过虽然准备同样不够充分,长期的训练磨合还是让这些英国驱逐舰和鱼雷艇之间保持着良好的默契,在避过了德国战斗机的扫射攻击之后,他们惊讶的从望远镜里看到一个又一个庞大的舰影。上有机群护航,下有舰艇侧卫,其自身火力更是强大到了非主力舰无法接应的程度,但即便如此,英国海军官兵们还是“勇”字当先,他们手中唯一能够对德国主力舰构成威胁的就只有鱼雷而已,然而有效的鱼雷攻击也意味着必须拉近自己和对方的距离。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利用速度,此时不论是老式驱逐舰还是新锐的鱼雷艇都开足了马力往前冲去,他们的战术也一目了然——驱逐舰居中吸引火力,鱼雷艇则以两翼迂回的方式剑走偏锋。

行动之前的种种心态都被撇在一旁,此时的张海诺就像是一个老到的垂钓者稳坐钓鱼台,“俾斯麦”号、“沙恩霍斯特”号和“格拉夫·齐柏林”号无一不是英国海军恨不能击沉的目标,这便是最好的钓饵;一击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