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127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127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有海军参谋部官员的身份,张海诺不必和普通的海军人员一样在拥挤的码头上站立,他跟着参谋部的其他军官来到观礼台一侧,此时观礼台的另一侧也已经人满为患,那里坐着的人衣装华丽、非富即贵。

尽管观礼台约有两层楼高,但视线仍不足以与那艘即将下水的战舰的甲板持平。这艘建造代号为“A号舰”的新战舰,拥有优美而简洁的线条和轮廓,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件经过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走近了看,人们更要为德国造船工人精湛的技艺而折服——每一个细节都力争完美。

这是一艘全新的军舰,它的新不仅在于舰体年龄,它还是世界海军史上一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舰。因为它的主炮口径超出当时《华盛顿海军条约》对巡洋舰的定义,其他国家的海军称其为“袖珍战列舰”,德国海军内部则称之为“Panzerschiffe”,即“装甲舰”。

下水仪式还未正式开始,就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德国人在船台两侧的码头上翘首以盼,这艘新舰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它的自身实力。在这之前的十余年间,德国海军只建造了5艘轻巡洋舰,即“埃姆登”号、三艘哥尼斯堡级以及“莱比锡”号,如今这艘尚未命名的A号舰是德国在战后建造的第一艘排水量超过万吨的主力舰,难怪许多人都将它看作是德国海军复兴的标志。

上午10时许,德国现任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在德国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上将的陪同下走上观礼台。这位满头白发的一战元勋与数位海军将领以及这艘军舰的总设计师一一握手。在这之后,他步履沉稳的走到前台,发表了一番简短的讲演。

在张海诺的印象中,兴登堡在坦能堡力挽狂澜的英明和希特勒就任国家元首前的虚弱无力形成了鲜明对比,而眼前的兴登堡无疑更贴近于后者。他的讲演中对即将下水的这艘新式战舰充满赞誉,并且希望它是以和平使者而非战争使徒的身份降临人间,然而数年之后德国的所作所为让这个愿望成为纯粹的空想。

在下水仪式上,这艘新战舰获得了一个正式舰名:“德意志”号。仅从这个名字看,就知道德国高层对它赋予了多么大的期望。

上午10时30分,在一片“德意志高于一切”的歌声中,彩带飞扬,巨大的舰体沿着轨道缓缓滑入水中。站在高高的观礼台上,张海诺举手致礼,此时此刻,海军官兵们和他一样行的是标准的德式军礼,民众行的是注目礼,也有很多人挥帽致意,这与数年后德意志号姊妹舰下水时的情景大不相同,那时候人们的热情都转换为纳粹式的举手礼——多年之后,张海诺依然会记起这一天的情景。

“德意志”号顺利下水,在这之后它还要进行大约23个月的舾装、测试和调整方能入役,但德国海军重回世界舞台的大门,确实因它而打开了。

“德意志”号的下水,在席卷全球的经济风暴中是如此的渺小,以致于外国主流媒体的报刊大都只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报道,但它在德国却像是黑暗之中的一点火星,鼓舞了许多对前途感到渺茫的人。

整个下水仪式中,张海诺一言不发,但一个曾经模糊的念头突然在他的脑海里变得无比清晰。刹那间他看清了迷雾重重的前路,他看到了自己在未来所应扮演的角色,心里也有个非常强烈的感觉:自己终有一天会站在这艘战舰之上,带着它去驰骋大洋。

返回柏林之后,张海诺随即投入到自己的新计划当中。他开始从参谋部的小图书馆里借来一本又一本有关水面舰艇指挥、战术以及舰艇构造方面的书籍,并报名参加了四个月之后基尔海军学校军官进修班的入学考试——这个进修班是专门为那些有志于成为水面舰艇指挥官的青年军官所开办的,入学者除了需要有在水面舰艇服役的良好记录之外,还需要通过严格的理论考试,以证明自己确有进行深造的价值。

有过在吕根岛疗养院期间恶补鱼雷指挥技能的经历,张海诺制定了一个详细而合理的学习计划,虽然他的履历上有过两次在基尔海军学校学习和进修、在战列巡洋舰“塞德利茨”号上服役三年的记录,但是他非常清楚自己并没有从真正的海诺那里继承这些。即便初期能够蒙混过关甚至当上大型战舰的舰长,没有真实的技能,最终只会葬送全体舰员连同自己的性命。

在得知张海诺的想法之后,雷德尔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并允许他从自己的藏书中挑选相关书籍带回住处阅读。雷德尔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文笔在海军部是出了名的,他书房里两大书柜的专业书籍甚至比总参谋部图书馆的藏书还要丰富,张海诺很快放弃了从那间小图书馆借书的行为而将注意力转向雷德尔的书柜。四个月的时间不长,他根本来不及阅读这些藏书中的十分之一,但有生以来第一次,他如饥似渴的阅读着这些难懂的书籍,并且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尤其在分析战例战术时,他几乎要将自己融入到其中某个角色当中,而每当雷德尔有空的时候,他总是要和他就自己的想法讨论一番:这种战况下应该集中火力敲掉对方队首的军舰还是集中火力猛攻旗舰,那种战况下是要背水一战还是保存实力。当然,更多的时候他还是会虚心向雷德尔请教各种专业领域的问题,比如在夕阳下或是有月色的夜晚如何使自己的战舰或舰队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

四个月的艰苦备战,张海诺以刚刚及格的成绩通过了基尔海军学校的入学考试,这个成绩虽然无法和那些动辄全校前列的强人们相提并论,但作为一个几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半路出家者,张海诺一方面感到满意,同时也更为深刻的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9月底,基尔海军学校1931级军官进修班开课,因为是全脱产授课,张海诺只好将海外项目部的大小事务交给赫森以及自己的副手沃纳·斯塔尔德代理,他仅能在学习之余抽空关注一下海外项目部和美洲那边的事务。

在基尔海军学校进修的这一年,张海诺为了弥补自己专业上的不足,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不论天冷还是天热,他每天至少有16个小时是花在学习上的,基尔海军学校的图书馆里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在战术课上,他总是发言最积极的那一个;兵棋推演,他屡败屡战却从不言输。正因为他的这些品质,同期的学员送给他一个“角斗士”的雅号。

“角斗士”虽然好斗,但这只是指在课堂上,在课余生活中,他依然是那个礼貌、谦逊且乐于助人的海诺,因而和大多数教员、同级学员相处得十分融洽,并且因为自己广博的见识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大家尊敬。在这群人中间,他结识了不少未来的舰长和舰队指挥人员,这对他未来的道路帮助颇多。

就在张海诺专心于学业的这段时间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狂潮依然汹涌,而德美政坛上却先后发生了两件结果截然不同的事情:1932年春,希特勒以国社党领袖的身份参加了德国总统选举,他的对手是准备连任总统一职的兴登堡,尽管国社党利用这次经济危机吸引了大批民众支持者,尽管大工业家和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赞助竞选经费,但兴登堡依然以巨大的优势获得竞选胜利——他获得了53%的稳固多数。1932年秋,美国大选,施政不利的胡佛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主张实施新政的前纽约州长、身残志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总统竞选中胜出,成为第32界美国总统。

尽管希特勒在总统竞选失败,政治前途却并没有因此而黯淡,恰恰相反,他通过这次竞选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德国民众心目中地位和人气,并最终通过和前总理巴本的联盟在一年之后成功登上德国政府总理之位。

进修班入学考试时,张海诺的成绩位列全部31位学员中的第30位,也就是倒数第二位,让他免于垫底的,是大战期间曾服役于海军齐柏林飞艇部队的雷蒙·冯·舒伯特上尉,同级学员中另一位半路出家者。

德国陆军和海军的齐柏林飞艇,在一战初期是一种强大到令敌人畏惧的武器,也是德国统帅部用来对英国本土实施轰炸的主要工具,伦敦人在齐柏林阴影下惶恐度日。直到战争中后期,英国军方才找到了利用飞机和白磷子弹对付德国齐柏林飞艇的办法,齐柏林危机解除了,德国统帅部很快发现派遣飞艇前往英国轰炸是得不偿失的,到了战争的最后一年,齐柏林飞艇便不再执行轰炸英国的任务,而是在本土周边充当空中警戒和巡逻。

在这种背景下加入飞艇部队,舒伯特的一战经历幸也不幸。皇帝的飞艇王牌虽然风光一时,却大都随着燃烧的火团而坠落,像舒伯特这样后加入飞艇部队的虽然没有品尝过在英国人头上下单的滋味,却至少能够安全的活到战争结束。一战末期飞艇部队的颓势,也让这些庞然大物免于遭受水面舰艇部队那样悲惨的命运,但随着大批海军人员退役,这支部队的规模也大幅缩水。

舒伯特留了下来,两年之后升任一艘小型巡逻飞艇的艇长,每个月的例行任务就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在北海上空转上几个小时,工作可以说闲得发闷。为此,他先后自学了英语、法语和俄语,还自学了有关水面舰艇的知识,和张海诺一样,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进修班的入学考试,尽管排名垫底,却也称得上幸运。

不仅在成绩上“同病相怜”,张海诺和舒伯特还恰好分在了同一间宿舍。两人年纪相仿,对于舰艇和历史又有颇多共同爱好,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张海诺这才发现,相比于舒伯特,自己至少还有鱼雷技术方面的优势。飞艇和水面舰艇,不论外观还是运转原理,共通点实在少之又少。

两个在同期学员中成绩最靠后的难兄难弟,因为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只能依靠勤能补拙来弥补自己在专业上的劣势,所以在学习上也都格外努力。两人的勤奋努力最终也换来了可喜的回报,在一年后的结业考试中,张海诺位列全班第7,舒伯特排名第9,这一成绩也得到了全体教学员的一致称赞。

通过结业考试后,在一起朝夕相处一年的学员面临分别,最后一次集体聚餐时,大家不免聊起了各自的打算。那些来自于鱼雷艇部队或者侦察舰队的,无不希望能够前往主力舰服役;本来就在主力舰队供职的,则希望尽早获得一展身手的机会;此外还有一些人考虑去德国海军的训练舰进行为期8至10个月的海上实习——这是相对于没有出海经验或者希望提升自己意志力的人员而言。那些在海军战斗部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鸟,最好的选择就是去一艘真正的战舰上实践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航海官、射击指挥官或者指挥室参谋人员,但断无一跃成为舰长的可能。相比于潜艇部队,传统的水面舰艇部队在等级和资历的要求更加严格也更加保守。

学员们带着各自的理想返回原先的部队,张海诺也在基尔海军基地和舒伯特告了别——舒伯特所在的飞艇部队就是以基尔为母港的,他面有郁色的告诉张海诺,自己的上司期望自己留在飞艇部队。

以张海诺和海军高层的关系,调动一名普通军官原本不是一件难事,但鉴于舒伯特此前并没有在水面舰艇服役的经历,张海诺建议他和自己一同以见习军官的身份搭乘海军的训练舰出海历练——这既是熟悉船只和大海的绝好机会,也是考验自己意志的最佳选择。

返回柏林之后,张海诺向雷德尔汇报了自己的这一想法,雷德尔虽有些担心海外项目部的工作,但有鉴于张海诺立志成为一名海军指挥官,最后也就应允了。在征求过张海诺的意见之后,他将总参谋部下属的海外项目部和水下技术部合并,升罗德里克·冯·赫森为海军中校并任命他为新成立的技术发展部主管;升张海诺为海军少校,并以总参谋部特别观察员的身份随海军“格森”号训练舰远航。

在德国北部的威廉港,张海诺和舒伯特顺利会师——舒伯特终于说服了他固执的上司,让他从海军飞艇部队转入水面舰艇部队。

在曾经停泊着德意志第二帝国主力舰只的码头上,静静停泊着一艘船体雪白的旧式帆船,这就是德国海军的“格森”号训练舰。在各国海军中,这样几乎没有战斗力可言的帆船却得以保留,最大的意义在于风帆技术比现在的钢铁舰船更能考验海员的勇气、胆量和技巧。

张海诺虽是总参谋部委派的特别观察员又刚刚晋升海军少校,在这艘船上依然要分担普通海员的工作,这也是德国海军的传统。和舒伯特一样作为见习军官出海的,还有他们在进修班的另外两位同学——利奥波德·斯托恩和路易斯·里切罗,斯托恩之前是以海军中尉军衔在海军后勤部门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