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小侯爷 >

第670章

明朝小侯爷-第670章

小说: 明朝小侯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锡宝齐篇古摇头道:“听话,快去吧!”

    殊兰有些不甘心的去找她额娘去了,不过她觉得与其将人参鹿茸送给那个什么船首还不如送给徐光平,至少徐光平比那船首说话管用多了。

    想到这里殊兰突然想到,既然昌国公会前往倭国,那徐光平说不定也有可能会随着昌国公一起出海。如果有徐光平在就好了,她心里这样想着,抬头望了一眼蔚蓝的海面,茫茫海面上并没有船队到来。

    庞大的船队来到了抚顺,女真族的人都明白了,距离他们前往倭国的日子不远了。虽然这里已经不是辽东了,但是他们仍然感到十分留恋。

    殊兰这些日子有些闷闷不乐,因为她觉得那船首连个官员都不是,就是一个商行里跑船的,但是她阿玛他们还得奉承着他,这让她觉得有些心酸。

    闷闷不乐的时候,殊兰就喜欢到海边走走吹吹海风,不知不觉间她已经喜欢上了大海。她来海边走走也未尝不是盼着徐光平能出现在海边,少女总是会充满幻想。

    就在殊兰望着海面上的时候,在海天相接处出现了一个小黑点,起初并不引人注意,姝兰也没有发现。

    但是随着黑点越来近,越来越大,姝兰终于发现了海面上的动静,原来不知何时海面上已经出现了一支船队。不过明显这这支船队没有上一支船队庞大。

    抚顺长年见不到海船,显然出现的这支船队很可能就是昌国公来了。姝兰转身向后跑去,她要将这消息告知阿玛,一边跑着姝兰心里还在想,不知道徐光平会不会在船上,若是徐光平也随着来了的话就好了。

    很快整个女真族的人都被震动了,连同冯海生船队的人也被震动了,乌泱泱的人向海岸赶去,而海面上的十几艘战船已经很近了。十几艘庞大的战船蔚然壮观,虽然不及冯海生的船队庞大,但是却更有一股铁血的意味。

    侍卫们涌下船来,张知节随后也龙骧虎步的下了船,冯海生望着迎面走来的昌国公神色十分激动。

    他已经有一年多没见过昌国公了,当年他还只是一个怀着血海深仇却只能苟延残喘的铁匠,如今他不仅大仇得报在海上呼风唤雨,而且娶得娇妻诞下麒儿,昌国公对他来说恩同再造,对于昌国公的恩情他一生都还不上。

    冯海生噗通一下跪地激动道:“国公爷!”布寨、锡宝齐篇古他们也不落人后,一起噗通噗通跪在了地上。

    (本章完)

第1412章 了不起() 
?    虽然冯海生已经不算是水师的人了,也脱离了锦衣卫,但是在张知节眼里却是不亚于常云的得力干将,甚至比常云还要强上一筹。

    如今冯海生是商行武装船队的总船首,虽然没有官方背景,但是这对于商行对于张知节来说都极为重要。如果说常云算是张知节在朝中的嫡系将领,那冯海生就算是张知节的家将。

    张知节上前亲自扶起了冯海生,拍着他的肩膀笑道:“好啊老冯,看上去越来越年轻了,有一年多没见了,听说你媳妇给你生了个大胖儿子,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冯海生激动道:“这都是托国公爷的福,一年多没见国公爷了,属下一直念叨着国公爷呢。”

    张知节笑道:“上次你入京的时候本督还在草原上打仗,要不然就可以痛饮几杯了!”

    布寨、锡宝齐篇古他们跪在地上听着冯海生和昌国公寒暄,心里震惊不已。虽然他们知道徐海生是商行的船首,但是也就以为他是跑船的,没想到他不但认识昌国公,而且和昌国公如此熟稔。

    他们还从没见到昌国公如此待人呢,竟然一边笑谈着一边拍着冯海生的肩膀,这是何等的荣耀?此时的布寨他们心里十分庆幸,庆幸他们并没有冷落冯海生,而是一直都在尽心尽力的奉承他。

    张知节和冯海生寒暄了一阵,这才转过头来看着仍然跪在地上的布寨等人,淡淡道:“你们都起来吧,如今船队也来了,你们也准备一下,这几天就该启程前往倭国了。”

    姝兰和福满也十分震惊,他们也没想到这个区区船首竟然会让昌国公如此亲热的对待。不过姝兰虽然震惊,但是她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了。

    因为她一眼就看到了后面的徐光平,徐光平果然跟着昌国公来了。就在姝兰看向徐光平的时候,徐光平也将目光投向了姝兰,四目相对,姝兰有些脸红又有些惊喜,徐光平则嘴角挂着一丝浅笑,显得十分高兴。

    福满也注意到了姝兰和徐光平的样子,撇了撇嘴心里有些发酸,看来自己的妹妹是真的对徐光平这傻小子有意思。这傻小子除了是个小白脸还有什么好的?

    布寨等人忙着去准备去了,张知节则有话要对冯海生说,唯有徐光平是最悠哉的人。夕阳将海滩上的两道人影拉的长长的,伴随着海浪声显得十分和谐。

    “多谢你的腰牌,它帮了我很多忙,真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你。”姝兰摸着贴身保存的腰牌真诚道,虽然如今腰牌已经没什么作用了,但是她也没有提出将腰牌归还给徐光平。

    徐光平风轻云淡的摆手道:“不过是一块破腰牌,有什么?连举手之劳都算不上,所以你也不用谢我。”

    沉默了片刻,姝兰撩了撩被海风舞弄的发梢,有些脸红的低头道:“听冯船首说昌国公要来,我就在想你会不会也随着昌国公一起来,没想到你竟然真的来了,我,很惊喜。”

    徐光平听了眼睛大亮,咳道:“我随着姐夫出海长长见识,先是随着姐夫去了果阿,打跑了荷兰人然后才一路北上到了旅顺。”

    姝兰听了眼睛一亮,笑问道:“这么说,你也会跟着国公一起去倭国吗?”

    徐光平点头道:“那是自然,我要跟着我姐夫长见识的嘛!”

    那就不用怕那冯船首会下绊子了,姝兰笑问道:“那冯船首看起来和国公关系匪浅啊,我看国公竟然还拍着他的肩膀一副十分亲热随意的样子。”

    徐光平点头道:“你可不要因为这支船队规模不大就小瞧冯船首,冯船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若不是姐夫亲自关注,冯船首根本就不会亲自跑这一趟的。商行行商的船队可比这支船队的规模大了不知多少。”

    姝兰闻言不仅吐了吐香舌,她从没有觉得这支船队规模小,听到徐光平说冯船首了不起,姝兰关切的问道:“冯船首有什么了不起的事迹吗?”

    徐光平有些向往的回忆道:“当初我姐夫南下主持开海并重振废弛的海事,遇到了重重困难。我姐夫一路冲破难关,其中冯海生出力甚大,特别是重振水师和开战远洋贸易。”

    “后来水师还爆发了两次大海战,一次是剿匪,一次是面对强大的西洋舰队。我姐夫麾下干将不少,论功以冯海生为首。”

    “后来重振海事之后,我姐夫要将水师和武装商行分开来,冯海生甘愿放弃大好前程,做了商行的总船首,殊为不易。”

    说到最后就连徐光平也有些唏嘘,冯海生确实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而且更难得是对他姐夫忠心耿耿,连大好前程都舍得。

    姝兰听了立即傻眼了,她原本以为这冯船首就是一个跑船的,没想到竟然是一个如此厉害的人物,而且是昌国公麾下数得着的得力干将。

    此时的她十分庆幸自己的阿玛高瞻远瞩,这样的人物确实得罪不得,而且徐光平的腰牌也不见得好使。她知道,徐光平的腰牌能够吓唬吓唬小鬼,却唬不住冯船首这样的人物。

    毕竟徐光平也只是仰仗昌国公的威名,而冯船首这样的人物却是昌国公的得力干将,可以直接和昌国公对话,徐光平自然就没有那么大的威慑力。

    当然了,徐光平是昌国公的小舅子,除非遇到大事,冯船首也不会去得罪徐光平。

    此时让姝兰肃然起敬的冯海生,正将自己来到旅顺所发生的所有事情详详细细的禀报给张知节听。包括布寨等人送的礼物也毫不隐瞒的全都说了出来。

    “国公爷,女真人送给属下的礼物,属下都应规整起来了,属下这就。。。。。。”冯海生恭敬的禀报着。

    他话还没说完,张知节就摆手道:“不过就是些鹿茸人参,你收着就是,原本本督就打算将他们安安稳稳的送到倭国,毕竟立花山城也需要他们来充实力量。”

    冯海生连忙推辞道:“国公爷,那些鹿茸和人参都非凡品,正好孝敬国公爷。”

    (本章完)

第1413章 故土与眷念() 
?    张知节笑着摆手道:“既然是送给你的,你就留着就是。”见到昌国公毫不在意的样子,冯海生还要再说什么,转念一想,国公爷可能根本就不稀罕。

    且不说国公爷位高权重什么稀世珍品都不缺,只是国公爷征草原征辽东,这些人参、鹿茸、貂皮什么的怎么可能会缺?

    想到这里冯海生也就坦然收下了,张知节问道:“那一万支火绳枪在哪支船队?”

    冯海生恭敬道:“国公爷放心,就在属下这支船队,现今就在旅顺。”

    张知节点头道:“硝石准备的怎么样了?”

    冯海生恭声道:“已经都准备妥当了,遵从国公爷的吩咐,都是在海外筹集的,船队还发现了一座硝石岛。”

    张知节伸了伸懒腰笑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不管如何留恋如何不舍,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了,女真人怀着沉重的心情和对故土的眷恋开始登船。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回首是曾经祖祖辈辈的生活的故土,他们的部族虽然屡屡迁徙,却从没有漂洋过海不远万里的迁徙。

    一艘艘巨舟开始扬帆,渐渐驶离旅顺投入了大海的怀抱,故土自此别离,他们将踏上行程去往一个未知地方,即便是布寨、锡宝齐篇古这等硬汉,眼睛也有几分湿润。

    辽阔的海面永远都看不到边际,仿佛天地间只有这支船队在寂寞的航行,这更加让女真人忐忑。就连欢快过后的殊兰都开始忐忑,因为已经航行了十几天了,却仿佛没有尽头,也没有遇到其他的船队。

    殊兰只能去问徐光平,徐光平特地跑去问冯海生,回来解释道:“我们是从旅顺开始的航程,旅顺又没有开海,自然不会遇到其他的船队,不过很快就到了出海的航线了,应该会遇到其他的船队。”

    殊兰听了心里稍安,果不其然,在第三天的时候他们真的遇到了一支船队,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

    女真人见此还真有些欢呼雀跃,这些日子的航行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压抑了,特别是本来就充满了对前途未卜的忐忑,偏偏又一支船队都遇不到。

    不过好在终于遇到了一支船队,这说明航程并不寂寞,并不危险。接下来又遇到了几支船队,让他们心里更加放心起来。茫茫大海上竟然能接二连三的遇到船队,可见如今出海真的很普遍了。

    漫长的航行能磨灭所有的兴致,徐光平已经完全没有了开始时候的兴致勃勃,大海虽然壮观,但是每天睁眼闭眼都是大海几个月下来也不觉得新鲜了。

    所以现在的徐光平嘴上最常挂着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时候到倭国啊?不过,徐光平没敢在他姐夫面前问,都是找冯海生问,因为他发现冯海生这人脾气挺好的。

    经过漫长的航行,终于快到立花山城了,张知节走出房间望着茫茫海面,前方就是立花山城了,那里有他牵挂的人一直在牵挂着他。

    沉寂了很久的博多湾再次变得热闹起来,倭国的商人络绎不绝的来到博多湾,而一支支船队则漂洋过海来到博多湾。

    当风向转变了的时候,立花山城城墙上总会出现两袭倩影,她们望着第一支船队抵达博多湾,她们心里雀跃,即便是这不是商行的船队,即便是张知节不可能在船上,她们也一样有感到雀跃。

    因为这些船队来自大明,带着大明的气息,带着他的气息。每年的这个时候是她们最高兴又最紧张的时候。立花知雪最喜欢抱着孩子下山,看着一艘艘海船来到博多湾,虽然最后都是失望。

    不过即便只是看着繁华的博多湾她也能有几分满足,她抱着牙牙学语的孩子说着往事,也不知道他听不听的懂。

    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船队,虽然看不清但是直觉告诉她,那应该是商行的船队。立花知雪抱着孩子有些激动的等着船队靠岸。

    确实是商行的船队无疑,看到船队上的人下来,立花知雪疑惑道:“咦,冯海生呢?”

    “夫人,船首带着一支船队北上旅顺了,所以这次是小的带着船队。”来人恭敬的答道。

    是谁带着船队并不要紧,立花知雪有些期待的静静的看着他,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