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小侯爷 >

第666章

明朝小侯爷-第666章

小说: 明朝小侯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知节有些感慨道:“是啊,那就是泉州城!当初我怀着一腔热血,立志要开海通商,一路南下冲破了重重阻碍,在泉州杀了几千人,终于重振水师,设立市舶司开海通商。一切都恍若昨日啊,实际上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沈氏闻言对这座新兴的城市充满了好奇,张知节在这里留下了拼搏的脚印,也在这里缔结了传奇。

    “说实话,当初你没有感到害怕?”沈氏俏皮问道,她知道这一切并不容易,只听在泉州杀了几千人就知道其中的凶险。

    张知节笑道:“害怕?当然是有的!不过倒不是害怕自己的安危,不是害怕自己的富贵前程。而是害怕失败,害怕错过这个这个大好的机会!”

    “若是失败了,我大不了拍拍屁股灰溜溜回京,依然能在富贵乡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但是大明却会错过了中兴的良机。”

    沈氏听了红着脸握上了张知节的手,柔声道:“如今大明盛世都是你一手缔造的,一定会名垂青史流芳万古的!”

    张知节听了笑道:“没想那么多,别说名垂青史了,泉州城的百姓都还不知道记不记得我这个人!”

    沈氏听了嫣然一笑道:“瞎说,如今大明的百姓谁不知道你?”

    船队浩浩荡荡的抵达了港口,那会儿还在打趣自己的张知节看着码头上人山人海的景象,顿时傻眼了,这是什么情况?

    他原本以为会看到码头上繁忙的景象,但是怎么也没想到会看到码头上人山人海的景象。这是什么情况?发生什么事了吗?

    码头上乌泱泱的全是人头,沈氏的脸色有些发白,她不明白这是发什么什么了,感到有些害怕。沈氏紧声道:“知节,这是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怎么这么多人?”

    张知节听了转头叫道:“常云呢?常云?”

    其实常云也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场景,闻言立即一溜烟跑了过来,张知节问道:“最近泉州发生了什么事吗?怎么这么多人聚集在码头上?”

    常云也是丈二摸不着头脑呢,摇头道:“国公爷,最近泉州没发生什么大事啊,很太平啊!”

    就在张知节他们诧异的时候,码头上靠近海面的人已经认出来了海面上就是水师的船队。也就是说,北上接提督大人的船队回来了,提督大人回到泉州了。

    就在人群的骚动中,船队终于停靠在了码头上。船上的亲卫们都十分紧张,码头上人头攒动不说,而且人群看上去有些躁动,这要是暴动起来他们也不能百分百保证国公爷的安全。

    就在张知节皱着眉头打量着人山人海的码头的时候,下面的人群开始呼喊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呼喊,听起来十分杂乱,张知节侧耳听着。

    “提督大人!”“提督大人!”“国公爷!”。。。。。。提督大人真是一个很久远的称呼,现在已经没人称呼他提督大人了,都是总督大人或者是国公爷,虽然他仍然提督着锦衣卫。

    船上倒是有一个货真价实的提督大人,那就是水师提督常云,只是和当年张知节这个提督大人的权势不可同日而语。

    原本张知节以为这些人喊的是常云,但是很快张知节发现好像喊的是他。码头上人山人海其实都是来迎接他回到泉州的吗?

    刚刚张知节还在船上和沈氏打趣,说泉州的百姓不知道还记不记得他,原来泉州的百姓一日都不曾忘记,不但没有忘记,还聚集在码头上翘首以待他的到来。

    常云感慨道:“泉州确实发生了大事,一手缔结了泉州辉煌的国公爷重回泉州了!国公爷,他们都是自愿前来迎接您的。”

    沈氏小嘴微张,十分震惊的看着码头上的人山人海,这些人全都是来迎接张知节的?

    徐光平看着这般情景,胸腔中的一颗心滚烫有力的跳动着,大丈夫当如是也!

    海风好大,吹的张知节的眼睛有几分湿润,虽然码头上的这般情景传入京城会给他带来一些麻烦,但是他心里又何尝不感到慰藉。且不说日后史书如何评价,他到底能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至少在这一刻他深刻的感受到,他所做出的努力都有意义。

    张知节抬起右手来用力的挥了挥手,下面的人群顿时更加骚动了起来。张知节转头吩咐道:“准备下船吧!”他知道若是他不下船离开了码头,人群是不会散去的。

    还好是前来迎接国公爷的,要不然看着乌泱泱的人群,亲卫们还真不敢护送国公爷离开。所幸的是市舶司的人已经准备好了马车。

    张知节带着沈氏等人下了船登上了马车,亲卫们列成两队护送着马车艰难的前行。好在百姓们都十分自觉的分出了一条路来,让亲卫们不至于为难。

    (本章完)

第1404章 日夜操劳() 
?    马车一路缓慢的穿过人群,“提督大人”、“国公爷”之类的喊声此起彼伏,张知节一行人都感到心潮起伏,这里的百姓终究没有忘记一手缔造了泉州繁盛的人。

    马车离开了码头,一路向来远驿行去,繁盛的泉州终于映入了张知节一行人的眼帘。

    最震撼的莫过于徐光平、沈氏等人了,泉州怕不是比京城还要繁盛吧。沈氏讶然道:“当初的泉州真的只是一座小城吗?”

    张知节点头笑道:“是啊,只是一座小城,一座比天津还要小的小城。日新月异啊,如今这变化都超出了我的想象。”

    沈氏听了赞叹道:“开海通商真是好大的魔力,也怪不得会有这么多百姓会自发的前来迎接你,或许在他们的眼里你就是泉州的再生父母。”

    张知节点头道:“泉州父老确实有心了。”

    沈氏俏皮笑道:“是不是心里很得意呀?”其实她心里有些得意又有些欢喜,因为这是她的男人。她陪他见证了这样激动人心的景象。

    张知节苦笑道:“有些惶恐!”

    这答案出乎了沈氏的预料,而且看张知节的样子不像是假的,沈氏惊讶道:“惶恐?为何?”

    张知节苦笑道:“这动静早晚会传到京里去,到时候怕又是一桩麻烦。”

    沈氏听了立即就明白了,张知节来到泉州却有万人相迎,这样的威望传到京里肯定会是一桩麻烦。

    沈氏心里的欢喜之情顿时不翼而飞,担忧地急切道:“会不会引起皇上的疑忌?这可怎么办?”

    张知节笑着安慰道:“虽是麻烦,但也算不上大麻烦,若是如此简单就会引起皇上的疑忌,我早就被皇上疑忌了。”

    虽然这样安慰着沈氏,但是张知节还是思忖着怎样将这事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先下手为强,自己先将此事告诉正德皇帝,当然信上少不得用一些春秋笔法。

    不过让张知节心里安慰的是,泉州一地多为他的亲信,江南沿海诸地的豪门大族都是开海的受益者,都与各地官员往来密切。

    即便是传入京里也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还不见得会有人信,多半以为是三人成虎夸大其词罢了。

    一路道了来远驿,张知节下了马车就问白玉兰道:“码头上的人群都散去了吗?”

    白玉兰自然知道张知节的心思,点头道:“大人放心,都已经散去了。”

    张知节点头,放心住在了来远驿。而对于沈氏来说这无疑是迟来的幸福,她第一次和张知节住在了一起,在这里她可以不必顾忌什么。

    当夜张知节就写了一封信给正德皇帝,闲说自己抵达了泉州,泉州已是繁华如苏杭,自己抵达泉州竟有泉州的百姓在码头上迎接云云,写完之后立即交给锦衣卫递回京师。

    在海上飘了这么久十分渴望回到陆地,但是真的回到陆地了才发现并不适应。所以很多人在这一晚失眠了,不过张知节倒是还好,失眠的一夜就是香艳的一夜,特别是沈氏叫来了羞答答的紫烟。

    紫烟跟了沈氏这么些年,已经过了双十年华,本应算是人生中最美的时候,但是在那个时代眼里已经算是老姑娘了。原本沈氏是打算为紫烟寻一门好亲事风风光光的出嫁的,但是紫烟却铁了心不嫁人。

    对于已经不打算嫁人的紫烟,沈氏十分怜惜,两人相依为命如同姐妹一般,但是总不能两人就如此孤苦一生。

    这一路上思来想去的沈氏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自己生不下孩子,紫烟又决然不嫁人了,不如就让紫烟做了通房丫鬟罢。若是能侥幸生下个一男半女,两人也能有个依靠。而且她要参与到商行当中身边需要帮手,而一直跟在她身边的紫烟自然是最合适的。

    张知节重回泉州可谓是惊动了无数人,从第二天开始来远驿前络绎不绝。很多人都打听到了国公爷是带着侍妾来的,所以也都带着妻子登门,不只是自己拜见国公爷,也让自己妻子走一走夫人路线。

    徐佳颖远在京城,沈氏做了来远驿的女主人,落落大方的出面接待前来拜访的夫人们。因为她就要出面参与到商行之中,这也是她露面的极好机会。

    这个东南沿海可谓是风起云动,虽然十分疲惫,但是张知节还是不厌其烦的见了很多人,这期间整个泉州城可谓是纷纷扰扰。

    相比张知节的忙碌,徐光平可谓是最清闲的人了,张知节忙着会见宾客,也用不着他跑腿。徐光平就一头扎进了泉州城里,充分感受到了泉州城的豪奢和繁华。

    比张知节更累的是沈氏和紫烟,夜里曲意承欢,白天还要见客,不只如此,还要梳理错综复杂的关系,可谓是既劳身又劳神。这时的沈氏心里十分庆幸将紫烟做了通房,要不然的话她绝对撑不住非得累倒不可。

    虽说门庭若市,但是能登上来远驿门的豪门巨贾毕竟还是少数。所以忙碌过后终于清闲了下来,沈氏刚刚送了一口气,张知节就要带着她前往商行的总部。

    商行坐落在泉州城寸土寸金的地段,占地极广十分气派。自从得知国公爷来到泉州之后,商行上下都十分振奋。只是吴中承如今人在满剌加,所以几个掌柜的也不敢贸然登门。

    亲卫护送着马车一路前往商行,这还是张知节来到泉州之后首次走出来远驿。好在距离张知节来到泉州七八天了,泉州百姓的热情也消退了不少。

    马车还没有来到商行门口,这么大的动静就已经引起了伙计的注意。几个大掌柜的小跑着从商行里出来,马车正好到了跟前,几个大掌柜噗通噗通跪下了。

    他们没敢贸然前往来远驿,没想到国公爷竟然亲自驾临商行,这让他们激动之余也有一丝忐忑。

    张知节下了马车,几位大掌柜的齐声道:“恭迎国公爷!”张知节转身扶着沈氏和紫烟下了马车,然后转身亲自将几位大掌柜扶了起来。

    (本章完)

第1405章 压阵() 
?    这些大掌柜张知节也都认识,一边亲自扶起来,张知节一边笑道:“辛苦了,辛苦了,不必多礼。”

    几位大掌柜感激涕零,心里的担忧也烟消云散了,不过还是请罪道:“小人等原本是想去拜见国公爷的,只是想到国公爷初到泉州事物繁忙,所以不敢上门打扰。”

    张知节笑道:“什么打扰不打扰的,你们打理商行劳苦功高,本督十分感念啊。”

    几位大掌柜的感激涕零道:“不敢当,不敢当。国公爷里面请。”

    张知节笑着迈步入了商行,几位大掌柜这才想到国公爷来商行怎么还带着女眷?

    入了雅厅之后坐定,张知节笑道:“你们也坐,坐下说!”

    但是几位大掌柜的哪敢,连忙推辞了一番,这才躬身道:“国公爷,商行今年。。。。。。”

    刚刚开始说,张知节就笑着摆手道:“停,停,今天本督不是来查账的,就不说这些了。”

    其实对商行的账目张知节还是十分清楚的,虽然吴中承运营商行,但是每年两次入京专门向张知节汇报。

    毕竟张知节才是真正的背后东家和话事人,至于正德皇帝就是个甩手掌柜,只知道每年收银子。

    几位掌柜的听了顿时哑火了,除了报账他们也不知道该干什么说什么,吴中承不在这里,他们面对张知节这个真正的背后东家十分局促。

    张知节笑问道:“吴员外大约什么时候回来?”

    “吴爷应该就这两天就回来了,小人早已经派人去满剌加,将国公爷来泉州的消息告之吴爷。”

    张知节点头笑道:“今天来这里,主要是让你们见见人。”

    几位大掌柜听了一头雾水,见见人?见见什么人?这里就除了国公爷就只有安然坐在一边的国公爷家眷。佳人气质如兰,但是他们却目不斜视。难道国公爷所指的是她?这几位大掌柜心里隐隐有了猜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