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血歌 >

第205章

乱明血歌-第205章

小说: 乱明血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所说的制衡第二阶段,在后世也是流传及广。

    而其后果就是建立了像西方民选制度的国家。

    对于那些国家,吴宇向来是没什么好感的,所以自然不希望大明日后变成那样的国家。

    “非也。”吴宇摇头道。

    “这是为何?”黄宗羲一愣,是有些不解。

    按照他看来,这样的制度已经是很好了。

    要是大明能这样,传万世不敢说,国祚再延长数百年也不是问题。

    “这种所谓权贵和人民公平的民选制度,其实还是不公平的,因为掌控权力的还是权贵,社会上依旧存在人民和权贵之间的差别。”吴宇缓缓道。

    “这……”黄宗羲闻言立即陷入了沉默。

    他仔细一想,确实如此。

    “那到底该如何?”黄宗羲继续问道,此时的他再也没有丝毫轻视之心,心中满是对吴宇的敬佩之情。

    “制衡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交衡:交衡阶段。

    所谓交衡,就是交叉制衡。

    交叉制衡,就是建立一个每一个人都是掌控社会某一种利益的至高权贵,又是别人掌控利益下的人民的思想。”吴宇沉声道。

    “只有这样,国家与社会才能长久。”

    “这是什么意思?”黄宗羲有些不解。

    “所谓的交叉制衡,实际上就是让社会上所有人都成为拥有监督之权、参政之权、决议之权、行政之权的公民,建立一个公民联合执政的公民体制社会。”

    “一旦这样的社会被建立的话,那么在事业上所有人都是相对平等的人,并且人人都是自己事业的权贵,都是他人事业的人民。

    而他们之间的这种相互牵制的关系,就是交叉制衡。”

    “原来如此。”黄宗羲恍然,心中对吴宇的敬佩之意是瞬间达到了顶点。

    想不到世上竟还有如此大能之人,真乃我大明之福啊。

    不过他细细一想,随即摇头道:“但在如今的大明,像建立这种制度,恐怕是难如登天。”

    “当然难。”吴宇笑道:“所以才需要我们努力啊。”

    听到此话,黄宗羲神色一动,他突然站了起来,来到吴宇面前,是扑通一声跪下,是激动道:“还请先生收学生为徒,学生愿一生追随先生!”

    啥?!吴宇一惊,是差点跳了起来。

    他当然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

    他这些东西都是后世之人总结的,他只是按照记忆把那些东西背出来而已。

    他那里知道什么制度。

    “这,这恐怕不好吧。”吴宇迟疑道。

    “今日见到先生,学生才知道自身不足。学生虽才学疏浅,但却有一腔热血,学生愿追随先生,救济苍生,虽九死其尤未悔!”黄宗羲是大声说道,语气是坚决无比。

    似乎吴宇要是不答应,他就会一直跪下去。

    “这,”吴宇这下真有些受不了了,不过见黄宗羲如此,他也无可奈何,只能是点头道:“好吧。”

    “多谢老师!”黄宗羲大喜,是连忙嘭嘭嘭的朝吴宇磕了三个头,态度是恭敬至极。

    “好了。起来吧。”吴宇起身扶起他,是温言道:“眼下大明形式危急,我们要赶快行动啊。”

    “一切都听老师的。”黄宗羲大声道,眼中是难掩兴奋之色。

    天兴二年四月,江南游子黄宗羲游历至京城。

    随即他向当朝首辅崔成秀献《救世三策》

    崔成秀读完之后,是大为赞赏,立即与黄宗羲是彻夜长谈。

    谈话期间黄宗羲是针砭时弊,对答如流,侃侃而谈。

    崔成秀惊为天人,亲自为其斟酒,两人是相谈甚欢。

    此事一出,天下轰动。

    黄宗羲此事被无数才子佳人传闻美谈,一些儒生更是称黄宗羲有汉代董仲舒之风。

    一时间黄宗羲之名是传遍天下,无人不知。

    黄宗羲的声明更是在短时间内是水涨船高,声名鹊起。

第四百一十二章无神论() 
崔成秀虽说魏忠贤的干儿子,是名副其实的阉党。

    但自从魏忠贤倒后,他却激流勇进。

    不仅没有沉沦,反而是一夜之间坐上了大明首辅之位。

    起初不少人对崔成秀是颇多微词,认为他没资格当担此大任。

    但接下来崔成秀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一系列的政策,是彻底展现出了他的能力。

    在他的治理之下,大明朝廷是稳而不乱,大明北地是百废待兴。

    一时间崔成秀之名是瞬间传遍天下,贤相之名是不胫而走。

    所以如今的崔成秀在大明的声望之高,除了吴宇之外,是无人能及。

    所以被他看重并且大加赞赏的人,怎么可能不引人注目。

    在崔成秀与朝廷的可以造势下,黄宗羲是名声大造。

    被无数青年才子视为偶像。

    他的一举一动,是被世人所关注。

    而黄宗羲也不负所托,紧接《救世三策》后,他又大笔一挥,《问神论》问世。

    《问神论》一出,是天下哗然。

    哗然不是因为《问神论》那辞藻华丽的外表,而是它惊天动地的内涵。

    《问神论》洋洋洒洒几千余字,全文完全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仙。

    黄宗羲在这篇文章里,仔细阐述了他在京城的所见所闻,以及与当朝国师的对话。

    最后他在文中得出,世上本无仙!

    此言一出,是天下震惊。

    无数儒门弟子是破口大骂,认为黄宗羲不忠不孝,妖言惑众,离经叛道。

    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笔,是挥墨不止,一篇篇反驳《问神论》的文章是接连而出。

    面对那些儒家子弟的攻击,支持黄宗羲的文人们,也是纷纷展开反击。

    一时间整个大明文坛是一片混乱。

    无仙,有仙,一篇篇关于此类的文章如同雨后春笋般,是汹涌而出。

    而无数百姓则茫然不知谁对谁错。毕竟黄宗羲的《问神论》里面可有着国师的言语。

    他们可以不相信黄宗羲,但不可能不相信国师啊。

    难道这世上真的没有神仙?

    而那些道家则在此事中保持了沉默,不做任何表态。

    而当崔成秀读完此文后,也是困扰不已。

    一时间是难以置信。

    面对黄宗羲的《问神论》,以及一干儒家书生的指责,崔成秀无奈。

    最后他宣布,朝廷将在京城举行一场辩论会,而辩论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世上有无仙。

    此消息一出,天下再次震惊。

    百姓不知道此事的重大,但那些文人墨客们怎么不知。

    这场辩论会,将直接决定一个流派的存亡荣辱。

    要是儒家赢了,那黄宗羲将会身败名裂,那他所开创的无神派,将直接灰飞烟灭。

    而要是黄宗羲赢了,那整个大明就要变天了。

    因为如今的大明是儒家的天下,儒家崇尚天人合一。相信有仙的存在。

    天人合一是儒家利世的根本信仰之一。

    要是儒家的这个真理被打破,那儒家就会彻底跌下神坛。

    为此无数儒家大能听闻此消息后,是纷纷赶往京城。

    而支持黄宗羲的文人墨客们,也赶往京城。

    一时间整个京城是热闹非,是人山人海。

    “啪!”礼部尚书孔祥明是狠狠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胡闹!黄宗羲只不过个黄口小儿,竟敢反对先贤之言,天地伦常!”

    他是大声怒吼着,脸上是青筋暴起,显然是暴露至极。

    礼部掌管天下的礼法宗教,是大明最大的儒家思想聚焦地。

    而礼部的尚书,那自然也是当时公认的儒家大能。

    所以他怎么可能容忍有人如此大逆不道。

    面对黄宗羲的离经叛道之言,他是怒不可遏。

    “孔大人息怒。”一旁的礼部侍郎郭文是连忙安慰道:“黄宗羲只不过跳梁小丑而已,他翻不出多大的浪的。”

    “跳梁小丑?!”孔祥明闻言却冷笑一声:“恐怕不止吧。你没见崔大人对他是推崇有加吗?”

    郭文一惊:“大人的意思是……”

    “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孔祥明眼中是寒光闪烁。

    吴宇悠闲的坐在椅子上,而崔成秀则恭敬的站在他面前。

    “事情都已经办妥了。”崔成秀恭敬禀告道。

    “好。”吴宇点头:“你下去准备吧,这辩论会我们只能赢。”

    “是。”崔成秀点头,随即是转身离去。

    吴宇放下手中的茶杯,眼中是光芒闪动。

    看来那黄宗羲没让自己失望啊。

    吴宇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他之前见黄宗羲的本意就是为了让他站出来,来由他引导大明的思想解放。

    眼下的局势虽说有些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但却并没有脱离他的掌控。

    吴宇知道,思想解放这事,不能由朝廷亲自出面,毕竟这事对朝廷很不利。

    所以只能是找一个不在官场之人,而这个人又必须在大明有足够的影响力。

    鉴于此,吴宇才谋划了后面的一切事宜,由崔成秀出面,让朝廷给黄宗羲造势。

    然后接下来的事,就一切好办多了。

    在吴宇的授意下,黄宗羲的《问神论》出炉。

    其实吴宇之前对黄宗羲所说的那些什么制衡,他只是照着以前的记忆背出来的。

    他压根就没想过把大明建成那些的国家。

    因为他知道,任何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现在的大明才不过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根本就达不到。

    所以吴宇之前对黄宗羲所说的,其实都是废话,那些所谓的政治制度,以现在的大明经济基础,压根不可能建立。

    吴宇真正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让普通百姓消退对修者的恐惧心里。

    因为只要这样,他才能发挥大明这台国家机器的真正力量。

    因为大明最多的,是人,普通人。

    只要普通人不再畏惧修者,那以大明的人力,一定可以在如今危急的局面下,是占据优势。

    而想要达成这一切,这场辩论会就至关重要。

    他只能赢不能输。

    “国师。田大人求见。”就在吴宇思索之际,一名下人禀告道。

    “让他进来。”吴宇回过神来,是沉声道。

第四百一十三章赶往辽东() 
“有什么事吗?”吴宇看着田尔耕,是开口问道。

    “启禀国师,是关于袁大人的一些事。”田尔耕看了眼吴宇,是小声说道。

    “嗯?”吴宇一愣。

    这袁崇焕不是已经下葬一两个月了吗,他还有什么事?

    “属下探到朝中有许多人对袁大人不满,甚至已经有许多人联名准备上书了。”田尔耕脸色有些发白。

    他清楚国师对袁崇焕的态度,眼下竟然有人敢联名上书,这肯定会激怒国师的。

    果然,他话音刚落,就听吴宇那有些阴冷的声音响起:“他们想怎么样?”

    “他,他们认为袁大人在之前的京城大战中投敌叛变,所,所以……”田尔耕脸色苍白,结结巴巴的说道最后,是再也不敢说下了。

    “哼!”吴宇冷哼一声,眼神瞬间冷了下来:“是王承恩指使的吧。”

    “是。”田尔耕连忙点头。

    “他真以为我不知道圣旨一事吗?!我要不是看在先皇的面子上,早就让他滚蛋了!”吴宇眼神冰冷,显然是愤怒无比。

    对于王承恩的圣旨一事,他在后来回京时已经知晓了。

    只是当时他诸事缠身,根本没时间理会,所以就放在了一边。

    而到后来随着改革一事,这事只能是一拖再拖。

    要不是今天田尔耕提起,他早就忘了。

    “他们准备几时动手?”吴宇寒声问道。

    “十天后的早朝。”田尔耕回答道:“他们准备在早朝上联名上奏。”

    “十天后?”吴宇听到这里,却有些犹豫起来。

    他们还真会选时间啊,十二天之后就是辩论会。

    而他们选在辩论会之前动手,看来是预谋已久啊。

    自己可没时间去和他们争论啊。

    吴宇摇头,他沉吟了半晌,最后是对田尔耕道:“这样吧,这事你给崔大人说一声,让他去对付那些人。”

    “那国师您……”田尔耕一愣。

    “我还有别的事。”吴宇摆摆手。

    田尔耕虽满腹狐疑,但见吴宇如此,只能是老老实实的退了下去。

    十二天,自己可要抓紧时间啊。

    吴宇看了眼天色,随即是身周白光一闪,是瞬间消失不见。

    山海关总督府内。

    高第是悠哉悠哉的躺在躺椅上哼着小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