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殖民女帝 >

第2章

殖民女帝-第2章

小说: 殖民女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主殿下你大病刚好,需要多休息。”李大喜伺候公主16年了,李雪曦见李大喜的时间比见她母亲的时间都多,一直忠心耿耿。

    李雪曦笑道:“我多出来透透气,对病情是有帮助。”

    “是。”既然公主都这么说了,做奴才的也不敢多嘴,李大喜道:“公主殿下累不累,不如坐下休息吧。”

    “坐下?”李雪曦看着周围也没板凳啥的,往哪坐?

    身后的小太监走过来,跪趴在李雪曦身后,双手扶着木板。

    这是要人当座椅?

    李雪曦瞪大眼睛,这,这怎么能行?

    “公主殿下请坐。”

    李大喜伸出手让李雪曦扶着,就跟后世的清朝电视剧,李莲英伺候慈禧的样子。

    当公主这么爽啊,李雪曦试探性,慢慢坐下去,确实比硬木头的椅子做的舒服,但心里还是觉得怪怪的,这个时代太不把人当人看了。

    这两个小太监一个17岁一个18岁,李雪曦八岁的时候就跟着伺候了,他们俩小时候家里穷被净身当太监,被分配给当时还是郡主的李雪曦当贴身太监。

    他们来的时候是没有名字的,太监的名字得是主人恩赐,李雪曦就给他们俩起了名字,小一点的叫小凳子,大名叫李凳,李雪曦以前要爬高都是踩着他,所以给他起了这个名。

    大一点的就是当座椅的这个叫小鞍子,是马鞍的鞍,大名叫李鞍,以前李雪曦经常骑着李鞍,把他当马骑,都是随口起的名字。

    可当时两个小太监却是感恩磕头,他们终于被赐予名字了,以前家里穷是没有名字的,在家也是狗蛋什么的叫着。

    李雪曦伸着胳膊,伸个懒腰,双腿伸直脚跟着地,想要活动活动关节。

    小凳子很有眼力见,跪在旁边给李雪曦捶捶腿,捶的很舒服,看样子以前经常练。

    李雪曦暗爽,当公主的待遇太好了吧。

    看着周围的美丽的海景,也观察下这艘大船。

    这艘巨大的轮船显得非常豪华,巨大的很难想象这个时代能造出来,至少船身长度达到40米,船体很宽,在海面上行驶感觉很平稳,不知道这艘船是靠什么航行,也没看见大烟筒,应该不是烧炭的。

    船身是那种原色的木材颜色,上面刷了一层木漆,防止海水侵蚀,船中央挂着巨帆,行驶速度也不慢,有时间得好好研究,这船怎么造的,以后还得组建自己的海上力量。

    大船前后还有四艘小一号的护卫舰,上面还有巨炮,毕竟这是代表大汉帝国外出访问,可不能有什么闪失。

    每艘船上都挂着巨大的旗子,就跟后世船上挂国旗一样,红色的旗面上写着一个黑色的繁体字,漢。

    这算是大汉帝国的国旗了。

    如此美景如果来杯咖啡什么的最好不过了。

    这时李雪曦的随身丫鬟,小环,小翠都各自端了茶水和咖啡过来,咖啡是从齐国带过来的,齐国可是欧洲贸易的中转站,有不少西方的商品包括咖啡。

    加上糖味道还不错,船上有很多咖啡,有时候外交部的副部长熬夜的时候也喝上一杯。

    “真是太幸福了。”李雪曦暗爽道。

第3章 藩地() 
李雪曦坐着小鞍子,小凳子给她锤着腿,小翠给她揉着肩,小环端着咖啡茶水在一旁伺候。

    端过一杯热咖啡,小环知道公主喜欢喝甜咖啡,在里面放了几勺糖。

    “恩,不错。”李雪曦喝了一口,感觉比后世的速溶咖啡好喝多了,手工磨的咖啡就是好喝。

    真是太惬意了,以前都是伺候别人了,碰到不好伺候的客户还得挨老板的骂,每天兢兢业业赚那点死工资,没想到一穿越翻身做主人了。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那也比回去当个屌丝强,毕竟这个身体可是非常尊贵的公主。

    “公主是不是跟刘副部长打个招呼,当时公主昏迷刘副部长可是很着急的。”李大喜说的刘副部长,是外交部的刘春华,是个铁娘子一般的人物,大汉帝国能做到副部级的女人中也只有她了。

    刘春华的母亲是现任皇帝的姑妈,也就是皇帝陛下的表妹,皇亲国戚,李雪曦见了她也得叫声表姑,但是一般都称呼对方的职务。

    这次外出访问的是一个外交部的女副部长和一位公主,两个都是女人,这是一次非正式的访问,主要还是代表大汉帝国促进双方的和善友好关系,女人的身份更容易感染对方。

    齐国跟大汉分封的诸侯国不一样,齐国的开国君主和大汉的开国皇帝可是结拜的兄弟,两国一直是平等友好的关系。

    “好。”李雪曦应道。

    毕竟刘春华是李雪曦的表姑,辈分摆在那,即使是公主也得去打个招呼,而不是让对方来请安。

    船舱内,这是刘副部长办公的地方。

    刘春华子桌子前正写访问齐国的一些情况,这次访问的人员多达500多人,除了上面的访问高层,还有水手,士兵,底下也派出许多密探,收集齐国的情报,书籍等各种信息,尤其是齐国有什么发明或者政治上的变动,都得详细探查。

    “刘部长,公主求见。”一位身穿蓝色军装的士兵敬礼汇报。

    “快请,快请。”刘春华连忙站起来。

    “表姑,让你担心了。”李雪曦进来热情喊道,没有称呼对方的官职,而是称呼她表姑,这样好拉近关系。

    刘春华欠身行礼,“见过长公主。”虽然是部级高官,还是皇亲国戚,但对方是长公主该行的礼不能少,欠半个身子就可以了,不用下跪。

    “表姑,不用多礼。”李雪曦虚扶了一把,同是也观察着她。

    刘春华今年也快50岁了,一身干练的绯红色官服,官服裁剪的非常紧身合体。

    可不像明朝那样宽大不方便,都是仿照后世服装的样子设计的,看来开国皇帝留下了不少后世的东西。

    “雪曦,你醒了就好,可吓坏我了。”刘春华目光如母亲一样慈爱,对李雪曦非常关心。

    李雪曦笑道:“我没什么事,现在好了。”张开双臂转了两圈。

    “好,好,没事就好。”刘春华笑道:“马上就到台王的藩地了,公主要不要去视察下。”

    “台王是谁?”李雪曦脑子里以前的记忆并不完整,这里是南海往前应该是台湾了吧。

    众人都以你是白痴的眼光看着她。

    “呃。”李雪曦连忙解释道:“我昏迷之后,有些东西都想不起来了。”说完用手摸摸太阳穴。

    “唉,回去之后要让太医看看给你瞧瞧。”刘春华关心道:“台王就是你父亲九王爷,前面就是你父亲的藩地。”

    啊,台湾是父亲是藩地?

    根据模糊的记忆片段,得知大汉帝国把海外之地分封给诸侯。

    开国太祖皇帝制定的国策,除了大陆本土不能分封之外,海外的殖民地都分封给诸王,现在包括南洋,澳洲等地都分给了各路诸侯。

    除了开国的几位异姓诸侯获得分封之外,之后就不再分封异姓诸侯了。

    海外封地最好的也就是台湾和海南两岛。

    海南岛被太祖封给了他喜欢的小儿子,现在也是第四代琼王了。

    台湾一直没被分封,开始的时候是想朝廷直接分管在台湾建省,后来觉得对朝廷来说没有油水,如同鸡肋,就封给台王了。

    李雪曦的便宜父亲虽然封地封在台湾,自己也没去过几次,都是派家奴去管理,每年收的税也少的可怜,大多时间都留在京城。

    其实有许多诸侯虽然有封地,但只派家里的小辈们或者家奴去管理,自己才不去受苦,京城多好,吃喝玩乐什么都有,海外封地一般都是非常荒凉,没人想去受罪。

    不像明朝了,还担心藩王作乱,皇帝看似权力很大,其实被限制的死死的,除了能管管皇族自己的事,和兵权之外什么也管不了。

    当然了皇帝还是有赦免权,可以赦免死刑犯,这比清朝,明朝皇帝的权力差远了。

    也不是没有皇帝跳出来夺权,毕竟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古今中外通用。

    第二代高祖皇帝李国强,就不甘心大权旁落,派兵夺权,强行取消内阁和议会,想把大权集中在皇帝身上。

    可是人一旦做了主人,谁还想回去做奴才?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全国官员罢官,帝国停止运摆,大街上匪盗猖獗,无人管理,衙门也没人来上班,各部门都进入瘫痪,眼看帝国就要崩溃。

    皇帝没办法举白旗投降,放权给内阁和议会。

    从那以后两代皇帝没有这个心思了,也省的操心,但也不代表皇帝就是个吉祥物。

    皇帝还是掌管着帝国的兵权的。

    台湾,台北港。

    这里是台湾的首府,港口建的不能说是简陋,但也对不起台湾第一港的身份啊。

    港口的基础设施建造的还算可以,但是也长时间没有修建了,显得破旧。

    也就几条商船停靠在哪里,几名苦力在往船上搬装一些大宗商品,糖。

    台王在台湾种植甘蔗,又建了简单的加工厂提炼,然后再卖给商人,这是台湾最主要的收入了。

    五条船停靠在港口,主船停靠的最近,在船上支起一个木板和岸上的港头连接。

    李大喜扶着李雪曦慢慢的踩着走过去,来到码头上。

    一个四十多岁的的中年男子走过来,拍打身上的衣服跪下,谄媚道:“奴才给主子请安。”

    这中年人叫李全,是台王府的家奴,行礼的时候叫李雪曦主子,而不是叫公主。

    “平身吧。”李雪曦淡淡道。

    “谢主子。”李全站起来弯半个身子,很懂规矩。

    李雪曦道:“岛上情况怎么样了,汇报一下吧。”

    “是。”李全道:“现在岛上有人口两万余人,大多集中在台北府,种植了5万亩的甘蔗和粮食。”

    “才5万亩?”李雪曦皱眉道。

    要知道台湾可种植的面积得有一千多万亩地,现在只种了五万亩,只占了不到千分之五。

    “呃,回主子的话,现在主要是人口太少,即使开荒出来也没人种。”李全擦擦汗道。

    “为什么人口这么少,朝廷不是有移民政策吗?”李雪曦皱眉道。

    李全道:“主要是朝廷把多的人口往西部迁移,重犯都发配到澳洲了,往这里分配的移民很少,正想禀告王爷希望能多往这里分配些百姓。”

第4章 视察() 
50多年没有大规模战争了,人口膨胀,现在大汉帝国本土人口已经有2亿多了,人口分布不均匀,沿海和南方省份的人口众多,而中西部内陆省份人口少,所以朝廷颁布移民令,就是要缓解人口多的地方压力。

    50年间也向澳洲,南洋输出了大量的人口,但大多还是罪犯和无业者,毕竟人口也是财富,不会随便就往外赶的。

    南洋诸侯国都是以利诱的方式来吸引移民,比如说来移民的立刻就给多少钱,多少地,还免税。

    可是效果有限,在本地生活的好好的,谁愿意去你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去。

    除了那些在本地生活不下去的破落户,才会跟着过来。

    “嗯,我回去会告诉父王的。”李雪曦接着道:“带我去看看炼糖工厂。”

    “是。”李全道:“这里没有轿子,只有马,委屈一下主子了。”

    “牵过来吧。”

    一个家奴牵来一匹棕色的马,这是这里管事李全的坐骑,也是这里最好的一匹马了。

    牵过来之后,家奴跪在地上,当做马镫好让公主踩着上马。

    李雪曦虽然心理上还不能完全接受,但是这个时代等级森严,什么身份的人就坐什么样的事。

    如果不让这个家奴当马凳,他自己也会很害怕的,况且不踩着东西没法上马。

    白色的布靴踩在家奴的后背上,扶着李大喜手臂,骑上马。

    以前也骑过马,这样上马还是第一次。

    确实踩着人上马,心里会出现不一样的感觉,感觉自己很高贵,而被踩的家奴非常低贱。

    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灵魂,这种感觉很不真实,也有一种负罪感。

    李全在前面牵着马,李大喜在一侧跟着,小环,小翠,小鞍子,小凳子在后面跟着。

    来到离港口不远的一处炼糖厂,厂房内有大约三百个工人在忙碌着,大多都赤着上身,身上的汗哗哗的往下流。

    李雪曦吩咐老远看看就行了,不用进去,省的那些工人还得磕头。

    李全介绍道:“主子,在岛上一共有三个炼糖厂,这个是最大的一共有五百个工人,刚才看到是炼糖房,还有分拣,冲洗,分割几个厂房。”

    继续往前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