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81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81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验尚浅,以后还要向两位大人多多请教才是。”

    范仲平故意叹了一口气,说道:“实不相瞒啊,我那边也有两千多难民,只是愚兄没有贤弟这般的才华,如今只能任由他们在城外自生自灭而已。”

    赵无忌说道:“哦,范大人那里,也有难民吗?”

    范仲平点了点头,说道:“李闯,张献忠,老回回三名匪首,率领三万贼军,正在澄城与左良玉,贺人龙两位将军对峙,附近百姓纷纷逃难,以免遭受杀身之祸,不止我吴堡县,想来贾大人那边的府谷县,情况也是如此罢?”

    贾垣皱着眉头说道:“我那边也有一千多人啊,只是吴知州下了命令,不得派人驱赶。”说罢他叹了一口气。

    范仲平又说道:“如今我也只能发动城中的富户,捐献一些米粮,定期给这些难民施粥,使其不至于饿死,但若是要效仿赵大人这般,营造难民营,恐怕便力有不逮了。”

    他顿了一顿,方才苦着脸说道:“西北这边,赵大人也知道,最近年年旱灾,而这乱贼四起,扰乱百姓,则又是雪上加霜,吴堡县虽然比神木县大了一点,但是城中富户却是大多都已远走他乡,余下者不到原来的十分一二,虽然我再三召集富户募捐,也才到手两千多石粮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若是再让他们出钱给外来难民营造住所,他们是万万不肯答应的。”

    赵无忌听了,微微点头,说道:“范大人的心情,赵某也是心有戚戚焉,如今为官,实是不易。”

    范仲平说道:“老弟之才华,胜我等十倍,虽然吴大人曾说道让我等协助老弟安置难民,然今日去难民营一看,一切都是有条不紊,条理分明,这却又哪里需要我等协助了,你说是不是啊,贾大人?”

    贾垣心领神会,急忙点头说道:“赵大人才干过人,我等佩服,想来也不需要我等协助什么了。”

    赵无忌微微沉吟了一会,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方才开口说道:“别的倒也不缺,主要就是缺一些粮食……”

    范仲平心想,不怕你要粮,就怕你往我这边塞人,他想了想,一咬牙说道:“这个嘛,愚兄愿意捐助赵大人粮食一千石。”他心中暗想,给了赵无忌粮食,回头吴炳面前,也好有个交代,捐粮也是协助他安置难民嘛。

    贾垣见状,如何不知范仲平心思,于是也开口要送赵无忌粮食一千石。

    赵无忌想了想,说道:“既然两位大人那边的难民都没有住的地方,神木县这边的营寨里空房还多了一些,两位大人不妨可以将难民送来此地……”

    赵无忌话音刚落,侍立一旁的陈国宝便出声说道:“大人,不可……”

    只是赵无忌似是有了几分醉意,只见他不悦地瞪了陈国宝一眼,说道:“本官办事,还需要和你商量不成?”

    范仲平心中大喜过望,没想到这么一个烫手的山芋,如此轻松便可以抛了出去,但他还是故作迟疑之状,说道:“只是若是吴大人问起,却是不好交代。”

第一百六十三章无忌小仙() 
赵无忌闻言,一拍胸脯说道:“此是乃是赵某心甘情愿,若是吴大人问起,赵某一人当之。”

    范仲平听了,急忙说道:“既然如此,愚兄一会便吩咐人将难民送至神木这边来,赵大人年纪轻轻,便有如此魄力,来日封侯拜相,必是指日可待啊哈哈哈哈。”

    赵无忌抓住范仲平的胳膊,说道:“范大人且慢,赵某刚刚才想起,这边的营地虽然还有空房,粮食却是不多了,若是再来几千人的话,赵某手头的粮食可就吃不了几天了。”

    范仲平眼看煮熟的鸭子要飞,他想了想,一咬牙,说道:“粮食赵大人却是不必担心,范某愿再送给赵大人粮食两千石,应该也足够这些难民们吃用一阵了。”

    贾垣也跟着说道:“既然如此,我那边还有一千多人,也送到赵大人这边来吧,本官再送赵大人粮食一千石。”

    赵无忌想了想,说道:“如此甚好,那便一言为定。”

    范仲平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情说道:“如今天气尚寒,难民们在城外缺衣少食,本官实在于心不忍,既然赵大人这边有房屋可以给他们遮风挡雨,那本官便尽快让人把他们送到此地吧。王师爷!”

    听闻他招呼,王师爷急忙跑了过来,范仲平吩咐说道:“你尽快派人回去,把城外的难民,迁到此地,务必尽快,如今天气寒冷,也让他们早日有个栖身之所。”

    王师爷连忙领命而去,贾垣见状,也吩咐手下尽快将难民送来,陈国宝在旁边看着,心中着急,却又无可奈何。

    范仲平又说道:“这粮食待本官回到县城之后,便与城中缙绅商量此事,定然要筹足份额,给赵大人送来。”

    赵无忌闻言,也瞬时想起了什么似的,于是开口对陈国宝说道:“国宝,你告诉陈政和,让他告知神木县所有的缙绅,后日上午,春风楼一楼,本官有事要和他们商量。”

    范、贾二人眼看包袱被甩给了赵无忌,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于是也便频频举杯,开怀畅饮,没多久两人都喝的多了,赵无忌只好安排人把他俩扶回了房间。

    陈国宝见二人已走,这才上前和赵无忌说道:“大人,如今城外难民已有一万三千人了,粮食已然捉襟见肘了,再加三千,恐怕咱们承受不住啊。”

    赵无忌斜了陈国宝一眼,说道:“这个你不用管了,明日你去难民营看看,若是房屋不够,再建造几间,那三千人很快就到。”

    陈国宝看着赵无忌远去的身影,摇了摇头,顿了顿脚,只好走了。

    却说陈圆圆在内宅,也得知了此事,她眼看赵无忌一身酒气地进来,急忙上前扶住他,把早已备好的醒酒汤给他喝下,又在他身后,给他轻轻捶着后背,一边说道:“夫君是不是酒喝多了?那些难民别人都抢着往外赶,你却往里收,到时粮食吃完,你可如何收场啊?”

    赵无忌站了起来,转身抱住陈圆圆,嬉皮笑脸地说道:“不怕,为夫会仙法,到时只需为夫施展法术,粮食自会滚滚而来。”

    陈圆圆没好气地推开他,说道:“夫君若是想找城内的缙绅募捐,可是打错了主意,夫君自从来此之后,已经募捐两次了,所谓事不过三,这第三次募捐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到时夫君为之奈何啊?”

    赵无忌眼神一亮,哦了一声说道:“圆圆你说的不错,常理来讲,确实如此,但是你忘记为夫刚才说的话了?为夫可是有仙法在身的,到时为夫只要念动咒语,他们就会乖乖送上粮食,最近有首童谣说的就是你家夫君的仙法。”

    陈圆圆讶异地说道:“什么童谣?我怎么没听过,唱的是什么?”

    赵无忌得意洋洋地说道:“现在你就听到了,你可听好了,一共八个字,无忌小仙,法力无边!”

    陈圆圆啐了他一口说道:“胡说八道!”

    次日一早,范仲平,贾垣便向赵无忌辞行,说道公事紧张,千头万绪,不得不早日回去处理,赵无忌于是便亲自把他们送出城去。

    二人走后,得知此事的夏允彝匆匆赶到,跌足捶胸地说道:“大人不该答应他们的,整个县城内方才六万人口,一万六千难民,这可如何负担的起啊。”

    赵无忌笑着说道:“夏先生不必担忧,本官自有主张。”夏允彝狐疑地看了赵无忌半晌,良久方才说道:“大人心中有数就好,但愿是老夫杞人忧天了。”

    听闻赵知县又要召集他们聚会,神木城里的缙绅们顿时便炸开了锅,第一次募捐是为了安置城外难民,并且人数也不多,不过一千之数,大家也都认了,第二次捐钱捐粮,是为了成立乡勇,保卫家园,涉及到自身安全,这个也顺理成章,但是如今知县大人第三次募捐,是为了不相干的外地难民,居然还是一万三千人,这个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罢。

    神木众缙绅虽然家里有钱有粮,但是凭什么拿出来给你赵知县刷政绩啊,并且这知县才来几个月,这就已经募捐三次了,要是以后养成习惯了,那还了得?

    当下便有一些缙绅愤愤不平,表示若是赵无忌狮子大开口,强行摊派大家伙募捐,自己必然会挺身而出,坚决不从,到时少不得要去州衙去寻吴知州找个公道。

    于是便也有一些缙绅去找杨家城的城主杨怀居,钱定在如今已经不折不扣地变成赵无忌的坚定拥趸,有一定威望而又肯出头的也就只有杨怀居,杨怀居虽然也站在赵无忌这边,但是这次他也觉得赵无忌这次做的有点过分。

    若是难民人数不多,也就罢了,大家意思意思凑个千八百石粮食应付了事,这可是一万多人,现在粮食还这么金贵,再让大家募捐,只怕谁都是心不甘,情不愿。

    杨怀居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逐个安慰了他们一番,说道赵知县乃是有分寸之人,断然不会让诸位为难云云,好容易劝走了这些人,杨怀居无奈地叹了口气,坐在那里想了半晌也没想明白赵无忌究竟是想做什么。

    钱定在作为赵无忌的最忠实拥趸,听闻此事之后,思索了片刻,终于拿定了主意,待到大人号召缙绅募捐之时,自己一定要抢先带头,先捐两千石粮食,给大人开个好头。

    至于回到了吴堡县的范仲平,听闻赵无忌再度召集缙绅募捐,几乎都快笑破了肚皮,催促差人尽快把难民和粮食给赵无忌送去,务必要赶在赵无忌反悔之前,把人和粮食送到神木县。

第一百六十四章卖地大法() 
引起了无数骚动的神木缙绅第三次集会,终于在春风楼一楼如期开始了,当赵无忌到场时,他敏锐地发现,起身跟他打招呼的缙绅们相比上次少了很多,还有一些人坐在场中,一脸气愤不平,似乎准备随时对自己发难的样子。

    赵无忌也不介意,微微一笑,大声说道:“本官就开门见山罢,这次邀请诸位来此,乃是有要事与大家相商。”

    赵无忌话音刚落,下面顿时便起了一阵议论之声,赵无忌停了一会,正要说话,便看到钱定在站起身来,说道:“钱某不才,也曾听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城外难民,也是我大明子民,钱某愿捐献粮食两千石,供给城外难民。”

    钱定在一番话说下来,惊的赵无忌目瞪口呆,心想钱老板这未免也太急了一点罢。

    钱定在话音刚落,便有一人从席中站起,怒斥钱定在:“钱定在,那城外难民与我等又有何关系?你要募捐,你自去就好,休要扯上我等!”

    钱定在闻言大怒,正要开口反驳,赵无忌赶紧说道:“都给我打住,本官的话还没说完。”这才稳定住了局面。

    赵无忌一眼扫过全场,方才继续说道:“本官初来神木之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本官不缺钱,本官来此,非为募捐,乃是来带大家发财的。”

    说罢,赵无忌便叫陈政和,取过一幅神木县的地图,挂在墙上,然后用手指点着地图上的一块区域,说道:“本官今日来此,乃是专为出售土地而来,这块土地,便是今日所要拍卖的土地之一。”

    众人听说不是募捐,顿时便放下心来,仔细看着赵无忌手指的那块地,过了一会,便有人说道:“大人,那个地方在下也熟悉,那块地离水源甚远,若是旱灾,定会颗粒无收,这样的地恐怕不好卖罢。”

    赵无忌笑了笑,说道:“你说的很对,那地方没有水源,所以无人耕种,但是若是本官从这,再到这修一条水渠呢?”说着,他用手指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

    那人顿时喊了一声:“大人你要修水渠?”他又仔细看了一下地图,说道:“若是有了水渠,那这地可就变成良田了,那它的价格可就上去了,不过,开挖水渠非常耗费人力啊。”

    赵无忌笑笑说道:“城外不是还有一万六千人吗?开挖水渠的事情本官负责,本官如今出售这些地,按良田计算,一律以市面价格七折出售,不过本官如今缺粮,购买田地最好是用等价的粮食支付。”

    他含笑看着钱定在:“钱先生,本官不是来募捐的,不过既然钱先生慷慨捐助粮食两千石,那本官也就收下了,随后本官会以市价六折的价格,将同等价值的土地抵给你,以作补偿。”

    古代有钱人,有了钱之后,通常都是买地,一块好地,可以持续不断地为主家提供粮食和收入,所以古人对田地看得非常重,如今西北最缺的就是粮食,上等的水浇地,价格可是不菲,听闻这块地按市价七折出售,很快没多久便有人出价买下了这块地。

    有人买下第一块,很快就有人买下第二块,第三块,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