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69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69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后可要严肃军纪,严禁军士赌博。”

    马光远说道:“大人教诲的是,下官知道了,若非大人早在城门安置了伏兵,只怕我派去看守北门的那些士卒,就要被这几个败类给杀光了,马某回去,定然要严肃军纪,这些龟儿子哪个敢赌,老子就给他们好看。”

    赵无忌知道马光远此人作战也算骁勇,带兵能力也不错,就是缺乏一些谋略,于是就好言安慰了他半晌,就让他回去了。

    马光远前脚刚走,门子就来报告,说道杜红儿在门外求见,一听杜红儿的名字,赵无忌就有点打哆嗦,这年头这么凶悍的女子也不多见了,莫名其妙就要拔刀杀人,最后还栽赃自己贪恋她的美色所以才要谋害他的亲夫,也不知道她哪里来的这份自信,真当本大人没见过美女吗?

    再说了,苏文卿乃是谋反被捉,难道是本官怂恿他谋反的吗?都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赵无忌觉得有些女人吧,跟她们沟通起来,也挺费劲的,脑回路总不在一个频道上。

    赵无忌本来不想见她,于是打算让门子回绝了她,转念一想此女在募集军资时,出力甚大,不见她的话,未免又会寒了有功之人的心,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同意见她一面。

    杜红儿一袭白衣,款款而入,她今日稍稍打扮了一下,更显得肌肤胜雪,媚态风流,眼看她进了客厅,赵无忌伸手示意:“杜夫人,请入座罢。”

    春桃侍立在赵无忌身后,眼看面前这位女子貌美如花,容姿较陈圆圆也不逊色,一双水汪汪的桃花眼不时瞟向自家老爷,不禁心中暗生警惕。

    杜红儿眼看赵无忌身后站着一位美貌丫鬟,神色似乎不善,微微一笑,却也不以为意。

    赵无忌轻咳一声,说道:“杜夫人前来,可有何事?”

    杜红儿想起此行的目的,不禁神色一肃,她又凝神斟酌了一番,这才开口说道:“贱妾观大人自到神木以来,一举一动,无不显示大人胸怀大志,志向高远,贱妾虽然身为女子,却也愿附大人骥尾,献上一番微薄之力,助大人成就大事。”

    杜红儿一番说话,赵无忌顿时来了兴趣,在古代想做大事的女强人可是不多啊,看来面前的杜红儿应该是其中之一,绝大多数的女子,只盼能相夫教子,举案齐眉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似杜红儿这般女子,堪称是万中无一。

    想到这里,赵无忌便出声问道:“不知杜夫人有何见教?”

    杜红儿微微一笑,看向赵无忌身后的春桃,却不说话。春桃也是个伶俐人,心中暗骂女妖精无耻,却也只能上前给赵无忌和杜红儿倒上香茗,便转身出去了。

    杜红儿眼看春桃离去,这才站起身来,迈步向赵无忌走去,赵无忌急忙伸出双手,摇个不停,喝了一声:“杜夫人且慢!”杜红儿闻言怔了一怔,赵无忌这才说道:“你就坐在那里说话便好,不用过来了。”

    杜红儿闻言娇笑道:“莫非赵大人,却怕我这一个小女子吗?”虽然她嘴里这么说,却又转身落座。

    赵无忌实在搞不清楚面前这女子的路数,担心她又如上次一般,突然掏出一把剪刀来,是以不敢让她近前。

    杜红儿坐定之后,这才悠悠说道:“大人既然要成立乡勇,保境安民,却不知大人于马、步两军外,是否考虑过火器?这火器以火药为引,杀伤强悍,威力巨大,射程长远……”杜红儿滔滔不绝,与赵无忌说了一大堆火器的好处。

    杜红儿说了半晌火器的好处,赵无忌静静听着杜红儿的话语,听得久了,慢慢露出怜悯之色,说道:“杜夫人,如果本官没有猜错,你必定有位亲人,于火器一道极为精通,可惜他命运坎坷,一直郁郁而不得志……”

    杜红儿闻言猛地色变,站起身来:“你从何处知道此事?”

    赵无忌说道:“如今世人皆以为战场之上,乃是刀枪剑戟方能争雄,火器只是锦上添花,辅助之用,但是本官却认为,火器才是真正的战场之王。”

    “杜夫人,正因本官对火器十分了解,所以,本官从你刚才的述说中,听得出来,你对火器非常熟悉,对火器的优劣点也都是了若指掌,但是,你不过一介女子,听闻你原本是万花楼出身,随后才嫁给苏员外,按理说,你是没有接触火器的机会的。”

    “那么问题来了,那这么多专业精深的火器知识,你是从何处得知的呢?再者火器乃是军械,一般人也不会把这么专业的知识随便告诉外人,所以,你的火器知识,必然来自于你的一位至亲之人的日常灌输才是。”

    “至于我为什么说他命运坎坷,只看你翻来覆去再三强调火器的好处,我仿佛看见,一位并不得志的技术官员,是如何反复向上官宣讲自己的火器理念,可惜他的观点最终并没有被上官接纳,因为我在你的话语中,感觉到了一丝丝的悲苦之情。”

    杜红儿闻言,露出悲伤的神色,她缓缓坐下,眼圈泛红,似是想起了什么往事一般,良久方才轻叹一声,说道:“赵大人,你说的没错,我的火器知识,来自于家父。”

第一百三十九章赵士祯() 
赵无忌看着杜红儿,微微点头,看来这美貌女子的来历,并不简单,他待杜红儿的情绪平复了一些,这才问道:“请问令尊是?”

    杜红儿微微仰头,似是想起了过往,良久方才伸手擦了擦眼角,黯然说道:“贱妾随的是母姓,家父乃是万历年间,前中书舍人赵士祯。”

    “哦。”赵无忌这才了然,心忖难怪如此,赵士祯是明朝著名的火器专家,他对火器的生产和制造,都深有研究,是个著名的技术官僚,后世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他评价极高。

    但是不论是古代,还是后世,一般搞技术的人,很多人都有点轴,换句话说呢,就是有点耿,有点爱钻牛角尖,原因也许是因为技术这方面无法弄虚作假,所以连带着这人,时间长了,也会变得固执已见,认准了的事,很难改变主意。

    赵士祯以研制火枪见长,他一生中发明了很多火器,有力地推动了大明军队火器的发展,可惜他一生耿直,不会溜须拍马,一直也没有得到什么升迁,而受当时的认知水平限制,他研制的火器在大明的军将中并不是太受重视。

    而他又洁身自爱,据说死的时候,家无余财,没有留下来什么财产,以至于有他的好友赋诗一首,云:“散尽干金空四壁,秋风萧瑟卧文园”,感叹他这一生坎坷,郁郁而不得志。

    杜红儿悠悠地说道:“家父去世之时,贱妾还是小孩子,家父晚年,仿佛魔怔了一般,经常自言自语,面对墙壁,反复述说火器的好处,是以贱妾虽然年幼,却也耳濡目染,知晓火器之利弊。”

    “家父死后,家母伤心过度,没多久也随之而去,贱妾那时年方七岁,只身一人,孤苦伶仃,幸被万花楼李妈妈所收养,随后年龄渐长,直到后来贱妾遇见了苏员外……”

    赵无忌同情地看着她,点了点头,说道:“杜小姐请节哀,逝者已矣,还是要过好当下,却不知杜小姐提起火器,可是令尊一生的火器心得,留给了小姐?”

    杜红儿说道:“我那时不过一介孩童,少不更事,父亲所留的书籍,俱都没有保存下来,不过家父尚有一名亲传弟子,一身本领,尽得我父亲的真传,如今身在神木,大人若是不弃,贱妾愿说动他前来投效大人。”

    赵无忌闻言大喜,没想到如此轻松便解决了火器的问题,喜不自禁之下,上前一步,握住杜红儿的双手,说道:“此时若是能成,那可帮了我大忙了,杜小姐的恩情,赵无忌感激在心。”

    杜红儿被他握住双手,腾地脸上泛起一丝羞涩,她轻轻说道:“大人不必如此激动,我那师兄一向专精火器,若是知道大人如此重视,必然会前来投效。”

    赵无忌这才发现自己紧握着杜红儿的双手,入手之处,只觉她小手柔若无骨,光滑细嫩,不由得心中一荡,随后便觉不妥,于是匆忙放开手,说道:“既然如此,便有劳杜小姐了。”

    杜红儿低声说道:“些许微末功劳,何须挂齿。”

    赵无忌想了想,又说道:“令尊有大功于国,虽然生前未受重视,但令尊之功,却是不容抹杀,杜小姐既是功勋之后,赵某做主,杜小姐捐助的财物,不日便令人返还给你,今后只要赵某在神木一日,必将护得小姐周全。”

    杜红儿闻言,急忙说道:“大人不要误会,民女捐助财物,乃是真心真意,保境安民乃是大事,请大人允许民女出一份力罢。”

    赵无忌叹道:“果然不亏是忠臣之后,赵某佩服,赵某今日便与小姐推心置腹,实不相瞒,赵某也是庆记的大股东之一,其实募兵的银钱粮草,仅仅庆记一家,足矣。”

    “啊!”杜红儿闻言,诧异之下说道:“既然如此,大人为何还要以神木缙绅的名义募兵呢?”

    赵无忌说道:“若以朝廷的名义募兵,一来朝廷的财政,入不敷出,现有的士卒尚且欠饷,哪里有银钱新募兵马?二来若是朝廷之兵,难免有朝一日会被调走他处,征讨流贼。”

    “只是如今很多流贼都是我大明百姓,都是活不下去,迫于生计才落草为寇,赵某实不忍心与他们刀兵相见,同室操戈,若是以乡勇身份募兵,则不受朝廷约束号令,只需保境安民,护佑一方平安即可。”

    杜红儿微微点头,说道:“原以为大人杀伐决断,心狠手辣,没想到大人还有悲天悯人,宅心仁厚这一面呢。”

    赵无忌看着杜红儿,柔声说道:“杜小姐乃是忠良之后,赵某自当有所关照,小姐所捐的钱粮,还是收回去罢,缺额部分,我让庆记补上便是。”

    杜红儿说道:“红儿虽然是女子,却也知道忠君爱国的道理,红儿心意已决,请赵大人不必再说了。”赵无忌见她心意坚定,也只得叹了一口气,便不再多说了。

    杨家城的城主杨怀居,正坐在自己的书房中,不知想着什么,桌子上摆了一壶他平时最爱喝的紫阳毛尖,今日他却迟迟未动,眼看那壶茶已经是凉了。

    昨日听闻赵无忌开始募集乡勇,回想这位知县来到神木后一系列的作为,一步一步向着目标前进,一旦出手,又稳又准,完全不似一个二十岁的少年,杨怀居年已四十余岁,阅人无数,但是像赵无忌这般,如此锋芒毕露而又才高智绝之人,他还是头一次见到。

    他又沉思了片刻,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便使人将自己的侄子杨延虎喊来。

    杨延虎今年刚刚十八,也算是杨家年轻一代的佼佼者,祖传的杨家刀法练得极为精通,听闻叔叔相召,不一会,杨延虎便来到了杨怀居的书房,开口说道:“叔叔,你找我?”。

    杨怀居欣赏地看了看侄子一眼,开口问道:“延虎,你今年也已十八岁了,我们杨家的兵法,你学习之时,可有心得?”

    杨延虎说道:“侄子愚钝,也算略有小得。”

    杨怀居说道:“好,那我今日便考较你一番,我问你,为将者,最重要的是哪一点?”

    杨延虎想了半晌,方才说道:“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将者,最重要的乃是知己知彼。”

    杨怀居点点头:“你年纪轻轻,能有此等见识,难能可贵,不过老夫认为,为将者,最重要的乃是眼光。”

    杨延虎一脸疑惑:“眼光?”

第一百四十章杜红儿荐才() 
杨怀居重重地点了点头:“不错,为将者,老夫以为眼光才是最重要的。将为军中之首脑,不需亲自冲锋掠阵,然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兵危战凶,若是眼光稍有差池,恐怕就是一个兵败身亡的结局。”

    “眼光独到者,能看到最深处的问题所在,并能用最合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延虎,我且问你,你觉得这新来的赵知县如何?”

    杨延虎想了想,答道:“侄子虽然没有接触过赵大人,但是听百姓们说,赵大人杀伐果断,才智高绝,是个难得的既有能力,又心怀百姓的好官。”

    杨怀居仰天哈哈一笑,这才说道:“你看,赵知县刚来两个月,你还没有接触过他,你就说他能力强,是个好官,可见赵知县确实是才学过人,一眼就抓住了主政神木的要害所在,那就是百姓。”

    “有的官员既有能力,也有愿望,想做出一番事业,然而因为他们缺乏眼光,抓不住最本质的东西,所以只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没有个重点主次,最终费力不少,收效甚微。”

    “你看赵知县,初来神木县,便把城外的流民妥善地安置下去,把城外的难民窝棚清理的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